第二十一章 谋国定稷,曹据的长远谋划!
    天赐麒麟儿!


    这,就是曹操此时心中对于今日给了他连番惊喜的曹据的评价。


    在这个评价面前……


    即便是曾经被曹操评价为“才情天生”“风流无双”的五子曹植,被其评价为曹家“黄须儿”的四子曹彰,较之“麒麟儿”这三个字也是远远不如。


    然而。


    就在这个念头刚刚升起的刹那。


    似是想到了什么的曹操,面色倏尔之间黯然了下去。


    因为。


    就在方才,曹操陡然回忆起……


    昔年他在征讨乌桓凯旋,于邺城城门前开心的抱着一个仅有他腰间高,头上扎着总角的孩童时,也曾对着其做出过这样一般无二的评断。


    那个孩童,不是其他。


    正是他诸子中最为聪慧的,也是曹昂故去之后,隐隐被其定为接任者的儿子——曹冲。


    那时的曹冲。


    就是他曹操心中的曹家麒麟儿。


    可惜……


    曹操叹息一声,。


    天何薄于他,夺他冲儿性命,以致年纪轻轻“病逝而亡”。


    这时,曹操发现……


    眼前这个儿子越是优秀,越是令他会情不自禁的回想起那两个令他遗憾,痛惜不已的儿子曹昂,曹冲。


    此种感受。


    是他如今最为年长的儿子曹丕,所不曾给过的。


    不过。


    曹操固然惊叹于曹据今日的表现。


    但若说让他脑袋一热,就激动到全然听信曹据所言,实施推广曹据所言的科举制之策……


    那也不现实。


    能于乱世诸侯争霸中成就一番基业,曹操可不是那般头脑简单的人。


    他没有立时说话,开口评断曹据所献“科举制”的好坏。


    而是结合自身的经验认知,揣度考量起了科举制能否成行。


    也正因为如此。


    在曹据说完之后。


    诺大的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下方。


    滔滔不绝陈述了半天的曹据,虽然感到口渴不已,但看到父亲曹操神色间的凝思之状,他强行压下了想要来到曹操长案前给自己倒被茶水的冲动……


    只得暗自吞咽了几口吐沫,寥以润润口嗓。


    在不知过去了多久之后……


    忽然。


    曹操口中发出了一声怅然的笑声,脸上露出一丝惋惜之色。


    原因无他。


    因为在经过了认真的考虑之后,曹操发现:


    自己儿子曹据献上的科举选拔之策,从长远角度来说,不失为谋国定稷之策。


    然。


    对于当下而言,对于他曹操来说。


    却是不可能实施。


    他若是下令推行科举制,势必会引起那些世家门阀的强烈反对。


    毕竟。


    那些世家门阀之人不是愚笨之流。


    以他们的智慧,如何能瞧不见科举制的弊端和杀招所在。


    明白这一点之后。


    曹操就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想的片面了。


    然。


    当曹操注意到儿子脸上的淡定之色时。


    他的脑海中,生出了一个令他都吓一跳的念头。


    “万一……”


    “万一自己这个儿子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想到就做。


    拿定主意向来从不迟疑的曹操,当即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曹据。


    只会提出问题,一味的高谈阔论不算本事。


    能提出问题,并彻底解决了!


    才算本事。


    他想看看……


    面对自己抛出的这个问题的考校,自己这个儿子是否有了应对。


    “我儿,你既言科举制可葬世家门阀,但……”


    “你可有设想过。”


    “若是于当下推行科举制,那些世家门阀是何态度?”


    “为父承认。”


    “能想出科举制这等长远谋国定帮之策的你很聪明,可,天下间从来不缺聪明人。”


    “世家,门阀,也不是傻子,蠢货。”


    曹操开口,眼底流露出一抹期待之色。


    “额!”


    听到父亲曹操问出的这个问题,曹据表情顿时一愣。


    于当下推行科举制……


    e!


    自己这色批老子还真敢想!


    结果能不能推行下去先不说……


    至少,他曹据能断定一点:


    当那些世家门阀之人得知是他献上的科举制之后,少不得暗中针对,疏远于他。


    在父亲曹操如今倚重世家,需要待之谨慎提防的节点。


    刚刚峥嵘初显的他,可不想这麽快的遭受世家门阀的集火。


    他这脆弱的身板。


    扛不住。


    也不想抗!!!


    时刻关注着曹据的曹操,自然注意到了自家儿子脸上的意外,错愕之色。


    果然!


    自己将这个难解的问题抛给儿子,终究是有些过于强求了!


    他这个年岁,自己确实不该太苛责。


    就在曹操这般自我安慰的时候。


    有如柳暗花明一般。


    曹据自信的声音,复又响起。


    “父亲,于当下推行科举制,未免有急功近利之嫌。”


    “若是强行推广……”


    “在孩儿看来,弊端颇多。”


    “其一,会引来世家门阀对科举制的警惕和抗拒;其二嘛……”


    曹据叹了一口气。


    “方今天下,读书识字之人多是出身世家门阀,豪强大族,平民读书人虽有,但基本不多。”


    “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即便推行了下去,选拔出的也只是门阀子弟。”


    “根本达不到儿所期待的那种令平民子弟出头的目的。”


    说着,曹据环顾屋内四周。


    当他看到不远处一个花盆中的盆景时。


    他一步上前,将之拿了起来。


    在曹操疑惑的目光中。


    曹据在将盆景猛的拔出后,指着花盆对曹操说到。


    “父亲且看!”


    “孩儿所献科举制,其就像是一颗可以铲除世家门阀的种子。”


    “然,种子虽好。”


    “但在将之种下,待其长成之前……”


    “需要给他寻一方适合培育,能使得其健康生长的土壤。”


    “在当下世家垄断知识的现状下,实则并不适合它生长。它之生长,需要一个必须的前提条件。”


    “那就是……”


    “天下间的读书人,足够的多!”


    “多到……即便是世家门阀虽强,也无力代表天下读书人的地步。”


    “而这样的方法!”


    “孩儿已经献给了您,它,如今就在您的手中。”


    语毕。


    曹据的目光,落在了曹操面前陈列的《孟德新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