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拼搏高考
    林解放回到跃州市教育局后,回到他熟悉的办公室。这几年的生活恍惚是一场梦,梦醒之后,仍然要面对曾经的一切,要说这场梦给林解放带来什么,那就是让她多了一些人生的经历,促使他学会了反思,经过这场噩梦的洗礼,他觉得自己不会再盲从。其实,一个社会也是如此,经过这么大的一场波折,整个社会都在反思,这场大浩劫的发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林解放被重新安排分配了工作,他担任了组织政工科的干事,主要任务是协助领导们选齐配好学校的领导班子以及完成每年教师的分配、调动管理等工作,这个岗位在其他人看来是个美差,因为在普通教师眼里,他甚至可以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但是,这种所谓的权力在林解放眼里没有任何的诱惑力,他接受组织人事工作后,对事不对人,总是对照原则,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出发,为教师们做好服务工作,也不会运用权力满足自己的一些私欲,当然,年轻的林解放眼下也没有什么私欲。


    两年多的牢狱生涯,林解放养成了两大习惯,就是阅读和跑步。这几年以来,除了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还阅读了《牛虻》《复活》等文艺作品以及马克思的《资本论》,这些巨著熏陶,慢慢让林解放的思想更加深邃了,但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烦恼,书中的那些人们那些明明合理的追求,却要通过鲜血和斗争才能争取,他觉得只有慢慢改变社会的世俗眼光以及推动政府治理顶层设计的改革,才能让社会发展和谐平稳,社会矛盾冲突最少。


    林解放一直在寻找改变自己的机会,首先,他决定把自己的名字改掉。他到了派出所,递交了申请报告,几经争取,派出所终于同意了他的更名报告,“林日新”成为他新的大名,“林解放”成为他的曾用名。林日新决定彻底和以前告别,以每天都有新气象的状态投入到新生活中,他太想改变自己了,当然,他也希望祖国也能日新月异。


    林日新回到跃州市后,也把狱中坚持跑步的习惯坚持了下来。现在,他的跑步条件应该说更好了,不再局限于监狱里围着篮球场等运动区域跑上几十圈,他可以跑到城市里的任何地方。林日新每天总是5点半左右起床,然后沿着住处周边的马路跑上个把小时,即使碰到刮风下雨,他也是拿着一把雨伞,照跑不误。林日新觉得,跑步对他的好处实在太大,一方面,可以使他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每天的晨跑及时唤醒了他身上沉睡的细胞,一场跑下来,可以出一身汗,就感到浑身有劲,甚至觉得口水都有点甜。同时,跑步也让林日新学会了更好地观察周边的一切,风景、人和事,每天都有不同,他在跑步中发现,有些的改变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切切实实反映了国家政策在民间的落地推行,这些微小变化都让林日新觉得这个国家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正轨。还有,林日新感到跑步可以促进他更好的思考,他有时也弄不明白,跑步的时候灵感特别多,有的问题在办公室苦苦思索总拿不出合理的方案,在跑步时却忽然有个点子跳出来,好像一下子就是正解。因此,跑步已成为林日新生活的一部分,他觉得自己如果生命不止,那也一定跑步不息。


    林日新白天的工作是繁忙的,而夜晚则是孤独的,他有时也很想找人沟通倾诉,放眼望去,周边的人都是萍水相逢,远远不够交心的地步。他觉得此生目前也只有两个人值得交心,一个是莫璋扬老师,另一个就是赵向军。眼下,赵向军下落不明,而莫璋扬老师竟然利用自己对他的信任,对他进行了欺骗,让他蒙冤入狱,造成了他和阿英的分离。尽管林日新觉得狱中陈雷对他的开导劝解,还有赠书,隐隐可能有莫璋扬在背后运作的影子,但林日新心里仍然无法原谅莫璋扬对他的伤害,这次伤害击碎了他心中的偶像,也让他错过那段美好的感情,一度让林日新心如死灰,仇恨的种子已在心中长成了大树,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勇气能一下子把它全部清除。


    由于在跃州市内没有什么人际关系的瓜葛,因此,林日新每逢周末,就要回到临江县的林枫山区,他要来看望养他长大的舅舅舅妈。这一天,他又拎着在市里买的一堆水产干货,来到了舅舅家,舅舅不在家,他只好先在房前屋后转了起来。舅舅的家还是这么破旧,还是黑乎乎的泥地,正门的房子里堆着一大垛的干秸秆,林日新无法落足,只好拿了一张小板凳坐了下来。可还没坐稳,就听得表妹小萍从外面哭着走了进来,小萍今年才12、3岁,和林日新交集不多,等她有点懂事的时候,林日新就已经到光明中学读书了,但林日新一直很疼这么表妹,每次过来总要给她带点好吃的。于是,他就赶紧问小萍:“小萍,什么人惹你不开心啦?哭得这么伤心。”


    “呜呜呜,妈妈到城里去了,两天还没回来,我们都急死了。”小萍哭着说。


    到城里两天没回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林日新一时摸不着头脑,可再问小萍,她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林日新只好坐在那里等他舅舅回来。他舅舅扛着锄头从田里回来后,他急着就问舅舅了:“舅舅,听小萍说,舅妈到城里两天还没回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哎,咱家里不是人口多么,我种田工分配的粮食家里根本不够吃,所以,你舅妈去年开始和村里的几个妇女到了城里干起了票证买卖的活,大概前几天被抓了吧。”舅舅也是一脸的无奈。


    “什么票证买卖?”林日新出狱不久,平时生活两点一线,所以还不明白票证买卖的情况。


    “你们城里居民户口买东西都是凭票供应,有些人家,粮票、布票什么的,用不完就会过期作废,他们就会把票证低价卖掉,换成现钱。你舅妈一伙人就花钱把这些票证买下来,然后集中起来,采购物资,再运到我们农村卖掉,赚几个钱。政府说他们这么做是投机倒把,要打击的。”


    “即使是投机倒把,那也是没收、罚款什么的,怎么可以把人关起来呢?”林日新毕竟呆在机关,这点道理他还是懂的,他接着说:


    “明天我到市‘打办’去问问,问他们为什么这么随便抓人。”


    “那解放啊,你要小心,你舅妈大不了关她几天就会出来,你千万不能和政府领导吵架,你还年轻,前两年,你被关到监狱里,我和你舅妈不知哭了几次呢。”舅舅舅妈一直视林日新为己出,林日新年纪轻轻就在跃州市里的机关单位工作,更成为他们未来的希望,舅舅不想因此给林日新添麻烦,舅妈到市里贩卖票证近一年了,都没到林日新住处坐坐,所以,舅舅赶紧又叮咛了一句。


    林日新鼻子一酸,明白这是农村敦厚的舅舅对他的疼爱,舅舅越这么说,他就觉得越要为就这个家庭分担困难,他随即勉强一笑,说道:“舅舅,您放心,经过那两年教育,我懂了很多。舅舅,还有一个,我改名了,现在叫‘林日新’了。”


    “林日新,日新,这林解放叫得多响啊,为什么要改呢?”舅舅自言自语道。


    第二天,林日新一到单位就请了一会儿的假,骑车直奔西城区打办,他昨天听说她舅妈在环城路一带贩卖票证,他估摸着应该是西城区的范围,所以就到西城区“打办”来了。“打办”是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简称,专门负责集贸市场管理的部门,他们下属的稽查队,平时驾着绿色军用边三轮摩托车执行任务,票证贩子一看到他么就逃的狼奔豕突,不见踪影,他们都怕“打办”,说“打办打办,打了再办”。


    林日新说明来意后,西城区“打办”的一位科长接待了他。林日新问道:“听说我舅妈沈阿花贩卖票证被你们抓了,怎么你们不放人呢?”


    “打办”的这位科长40来岁,由于养尊处优,身体已经发福,制服穿在他身上紧巴巴的,他平时呵斥管理对象惯了,脾气蛮大,听林日新这么问,心里有点不高兴,答道:“沈阿花是惯犯,我们送她教育审查了,至于审查的时间长短,就要看她的认识态度了。”


    林日新一听急了,追问道:“那你们办了什么手续吗?这是限制人身自由啊,‘打办’有这样的权利吗?”


    “打办”送贩卖票证人员办学习班本来就是土办法,哪来什么手续?这位胖科长听到林日新问手续,就火了,一拍桌子,大声说:“这是我们内部文件规定,你管得着我们吗?”


    林日新见状,牛脾气也上来了,也大声说道:“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要向你们领导反映!”


    “随你告到天边也没用,你给我出去。”胖科长从座位起身,要拉林日新出来。林日新顺手一格,胖科长退后了几步,他怎肯吃这眼前亏,他要给眼前这个年轻人一些教训,于是,他就叫了起来:“来人哪,打人了!”


    外面涌进来几个穿制服的人,就把林日新往门外推去,林日新口里不停的对他们呼喊,要见他们领导,于是他们就在院子里争辩僵持着。不久,有个秘书模样的人下来,和其中的一个人耳语了几句,然后对林日新说:“这位同志,你先回去吧,我们领导知道了,他会马上研究你刚才了解的情况的。”


    林日新一看这么闹下去也不是个事,既然有人来打圆场了,他就借坡下驴,回头离开了“打办”,不过,林日新不知道,他今天这么大闹“打办”,不但没赔礼道歉,还这么顺利的离开,其实背后有人挺了他。


    原来,莫璋扬一行三个人今天刚好来西城区“打办”调研搞活集市贸易,丰富群众菜篮子的课题,谁知刚坐下不久,楼下就传来一阵吵闹声,好像一个声音还是他非常熟悉的,于是,他透过窗户往下一看,原来是林解放正在和“打办”的一伙人论理。于是,他交代区“打办”的领导立刻派人下楼打了圆场,又具体了解林日新的反映的情况。他听了情况介绍后,说:“贩卖票证,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坚决要打,但这些小打小闹的农村妇女,没收她们的非法所得就好,批评教育一下,就放了她们吧。”


    莫璋扬在回去的路上,心里一阵激动,他今天意外地见到了林解放,本想马上找个机会向对方做个解释,但转念一想,觉得时机未到,如果这个时候勉强去做,可能会增添尴尬,他默默地把这想法埋在了心底。


    第二天,林日新刚到办公室不久,传达室的老郭就上来找他,说:“林老师,楼下有人找你。”


    林日新一下楼,只见穿着花格子粗布服的舅妈和三四个中年妇女正站在传达室门口。舅妈一见林日新出来,就大声说道:“解放,你虽当了官,还是有良心啊,昨天你到打办一说,当天下午我们就出来了,今天我们几个过来就是说声谢谢你的。”


    林日新一听舅妈的话,一头雾水,只好和她们寒暄了几句,然后送她们离开。


    林日新又重复着读书、运动的生活,现在,他不但阅读文艺和政治书籍,他还利用在教育局工作的便利,翻看起丢下许久的教科书。林日新十分关注上面的政治走向,他根据最近领导讲话以及教育部门的会议动态,觉得国家层面很快就会恢复公平的考试制度,让有识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栋梁。


    果然,1977年的10月21日,中国的各大媒体向国内外公开重大新闻,宣布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并刊发了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引起了社会的轰动。媒体同时还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在一个月后举行。


    林日得到这一消息后,他的心情非常振奋,因为通过这几年的阅读思考,他觉得只有更系统地学习世界上的优秀文化、哲学、科技知识和现代化管理经验,才能使自己不断增进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格局,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让自己将来有更强的能力和水平为这个国家服务。他已下定决心,参加这次高考。决心一下,林日新更把自己的业余时间沉浸在高考备战中,此刻,他浑身上下充满着斗志。


    1977年12月7日,全身穿戴整齐的林日新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了高考试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