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税银问题
    北盐村产盐,南边几城的盐都出自那儿,如今它封了往南的路,是不是表明北盐村的人察觉南边乱了?


    梨花面露沉吟,“阿耶,你问他北盐村的村民们出来了吗?”


    北盐村富庶,外面饥荒再严重,村民也不会穷到逃荒的地步,相较而言,赵广安更担心铺子生意,他家贩盐,北盐村封路的话,他家怎么进货?


    他问汉子,“北盐村封了路,盐怎么运出来?”


    汉子扶稳老丈,弯腰捡地上的衣物,哽咽的说,“往北的路没封。”


    衣物脏了,有些还染了血,他捏在手里拍了拍,眼泪不受控制的往外冒,干粮和水全没了,接下来全家老小怎么办啊?余光扫到藏在草丛里的孩子,他迅速抹掉泪,满眼希冀的望向山路。


    山路上,赤着胳膊的汉子们高举着锄头,源源不断的求饶声响起。


    想到自家被抢时孤立无援的绝望,汉子泪湿眼眶,问赵广安,“你们哪个村的?”


    赵广安张嘴要回,衣袖忽然被闺女扯了下,他急中生智道,“西山村的。”


    西山村的村民们非偷即盗,以凶恶闻名,出门在外,以西山村人自称,暗处的歹徒应该不敢露面吧?


    想到这点,赵广安雄赳赳气昂昂的杵了杵锄头。


    汉子面如死灰,本想厚着脸皮问这群人借点粮,没想到这群人是西山村的,别说借粮,不抢自己就是仁至义尽了。


    老丈再次跌倒大哭,刚走了一群,又来了一大群,这是老天爷不给活路啊。


    赵广安看老丈哭得凄惨,不禁感慨,“老丈,你莫哭了,省点力气去县里报官吧。”


    老丈心道,我都要饿死在半路了,哪儿走得到县里哟,两脚一蹬,朝天怒吼,“我不活了呀。”


    赵广安于心不忍,大声劝他,“老丈,你这一死可就遂了那些歹人的意了,你一卷草席,葬身荒野,而他们进城吃香的喝辣的,你甘心?”


    不甘心有什么办法?没有粮食和水,一家子靠什么走到县里去?


    老丈再度崩溃。


    赵广安道,“我若是你,啃树皮也要啃到衙门告官…”


    正要举例鼓励老丈,赵铁牛回来了,他锄头扛肩,骂咧咧的爬上牛车,“毛没长齐就敢出来抢,要不是四叔拦着,老子劈了他。”


    抢粮的是六个少年,约莫看两个妇人走得慢落在了最后,跃跃欲试就冲上前扒她们的背篓。


    两人反应也敏锐,背篓一扔,反手揪住他们的衣服猛踹,见有人想溜,一个重石落地,把人压得死死的。


    再看地里痛哭不止的老丈,赵铁牛略微嫌弃,黑着脸回头与赵广安道,“咱们人多,甭管谁来,只管与他拼命。”


    “对。”赵广安回答得铿锵有力,一副不能再认同的表情,待赵铁牛扭过头了,忙拉过梨花交代,“你铁牛叔高大威猛,歹徒见他自然害怕,咱不行,咱娇小柔弱,宁肯损失些钱财也别和他们硬碰硬。”


    梨花知他胆儿小,点点头,偏身望向后面,“也不知村长爷如何处置他们?”


    平日村里找到贼,都是揍一顿,再将其扒了衣服倒挂树上等家人来领,这儿偏僻,以老村长仁善的性子,绝不会那么做的。


    赵广安并不关心,“等你堂伯回来问他就知道了...”


    有赵铁牛,他们父女不用心惊胆的,他拿走女儿的镰刀,“回车棚坐着,出事有你铁牛叔呢。”


    车上的孩子们挤在车棚里,看梨花转身,忙给她挪地,胆大的甚至站去车尾,等赵大壮一回来,迫不及待的问,“大堂伯,贼人被打死了吗?”


    “杀人偿命,可不敢打死他们。”赵大壮摸了摸牛耳,问媳妇要了把干草喂它,说道,“你村长爷放他们回去了。”


    “啊?”孩子们失望。


    “族里叔伯们把他们打了一顿,他们发誓再也不抢了。”


    孩子们听到“打了一顿”,眼睛一亮,七嘴八舌的问,“打成什么样了?”


    “鼻青脸肿,爹娘都认不出来了。”


    这点赵大壮没有夸张,族里人一喊,离得近的汉子抄起家伙就上,他和赵大壮到时,几个少年顶着臃肿淤青的脸哇哇大哭。


    倒像他们被抢似的。


    赵大壮喂了牛,牵着绳子,指挥继续赶路。


    队伍后,几个哭得鼻涕横流的少年跪坐在路边,地里的汉子看了后,给边上的兄弟使眼色,两人心照不宣的朝几个少年走去。


    沉重的脚步传来,埋头忏悔的少年们以为揍他们的人去而复返,下意识的抱头求饶。


    “我们知道错了,往后再也不敢了。”


    汉子从头到尾的打量他们一眼,见一少年腰间挂着竹筒,上前拿走,问道,“你们哪个村的?”


    少年们心下纳闷,不是问过了吗?怎么又来?


    他们不敢抬头,哆嗦道,“西山村的。”


    汉子皱眉。


    刚刚那行人也是西山村的,看人数,他以为西山村全村北上逃荒,竟是猜错了?


    汉子问,“你们村里还有多少人?”


    村里多少人他们不知道啊?少年们摸不准汉子的意思,迟疑道,“一百多号人?”


    “......”


    汉子原想去西山村淘点水和粮,可村里还剩一百多号人,他们哪儿斗得过?


    思来想去,汉子决定放弃去西山村,像刚刚汉子说的,啃树皮也要啃到县里去,反正身上没有粮了,不怕再被盯上。


    他让少年们背过身,领着家人走了。


    声音远去后,一个龇牙咧嘴的少年歪头,“阿兄,老村长不是知道咱们村有多少人吗?为何还问?”


    “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呗,走,咱去其他村逛逛...”


    “还偷吗?”


    “偷。”


    几个少年互相搀扶着起身,山路上已经没人了,眼看天色慢慢暗下,他们也迅速消失在树林里。


    今晚月色好,老村长让大家连夜赶路。


    他们逃荒的消息不日就会传到西山村,以那老犊子的性子,铁定会找里正告状,若不尽快走出井田镇,等里正带着人追来,他们就走不了了。


    他的嗓子肿了,有什么话都让赵铁牛传达。


    赵铁牛惯会添油加醋,经他的嘴一说,就是“西山村的人知道咱们有粮会来抢,大家伙走快点。”


    被他一刺激,大家伙后半夜也不休息了,捡几根木棍点燃照明,继续走。


    这一走,就走到了晨光熹微,雀鸟出山。


    梨花坐去了车前,夜里,老太太又让几个孩子坐车,车棚人多,又挤又闷,她果断坐了出来。


    车轮咕咕咕的碾过地面,晨风扑来,卷着些许凉意,她望着前方绵延不绝的山,问赵广安,“咱们今晚是不是就能到县里?”


    “嗯。”赵广安一宿未睡,脸有些肿,但精神还不错,道,“不过宵禁前恐怕到不了,进城还得等明天。”


    那也提前了一天,梨花很满足了,她现在担心的是另一点。


    “阿耶,咱们进城要缴税银吗?”有些税银梨花是清楚的,有些她不确定,“咱们的铁器有不少呢。”


    铁器这块查得严,真要缴铁器税的话,肯定缴得多。


    赵广安看了眼身侧的锄头,“没事,该缴多少税银咱就缴。”


    “缴税银就行吗?官差会不会问其他?”梨花托着下巴,忧心忡忡。


    赵广安失笑,“肯定会问,但咱家采购锄具时进行过登记,不怕他问。”


    “他们要是故意找茬呢?”


    昨晚到现在,她们碰到四具尸体,其中两具倒在路边刚死不久,她让刘二翻包袱,翻到了籍书,他们是青葵县本地人,非外地逃荒来的。


    灾荒如此严重,县里也该收到风声了,为了城里的治安,肯定不会放所有人都进城。


    赵广安也想到了这点,回头望向身后,走了一宿,不少人露出疲惫之色,但他们没有丝毫抱怨,一直坚持着。


    赵广安收回目光,坚定道,“大不了咱多给些银钱。”


    无论如何,都得把族里人带进城。


    “阿耶真好。”梨花嘴里像抹了蜜,“有阿耶这样的郎君是族里的福气。”


    赵广安昂头,“可不是吗?”


    见他笑得眯起眼,梨花又问,“难民多了城里会乱,守城官差肯定会问咱进城的目的,到时阿耶咋说?”


    “咱家有铺子,还愁进不去?”


    “族里人呢?”


    “投奔亲戚啊。”赵广安脱口而出,转而一想不合适,因为人太多,官差会怕他们养不活这么多人,“三娘觉得怎么说?”


    “棺材里不是有粮食吗?咱搬出咱家粮食铺,就是族里人帮咱运粮到县里卖的。”梨花说,“但外人问起,咱只说进城投奔亲戚的。”


    赵广安想了想,“行。”


    “村长爷说不了话,到时阿耶你跟官差说。”


    “好。”


    他回答得爽快,梨花心里又涩又暖,外人总说阿耶不学无术是个败家子,却看不到他的长处,他善良,孝顺,疼爱妻儿,胜过世间许多男儿。


    感觉到女儿的注视,赵广安愈发仔细的盯着路面,以防不小心压着石子把女儿颠下车了,顺道说,“这会儿凉快,咱去前边山脚再休整。”


    “我不累。”


    一宿过去,队伍的速度越来越慢,到山脚时,终于看到了活人的身影。


    他们挑着箩筐,背着背篓,身后是燃尽的火堆,听到车轱辘声,一行人木讷的仰头回望。


    一行人有老有小,老的形容枯槁,小的面黄肌瘦,陡然看到这么多人,他们惊慌的退到路边草丛里。


    一个矮小消瘦的妇人眼泪直流,“咱们没粮了呀。”


    赵大壮站起,“众人莫慌,咱们不抢粮。”


    妇人哭声不停,“咱们也没水啊。”


    “我们不抢水。”


    赵大壮嗓门粗,他一说话,车里睡觉的孩子们全醒了,纷纷扭着脖子往前瞅。


    妇人一看这么多娃,抱起箩筐里的稚子哭得更凶了。


    赵大壮挠头,不知问题出在了哪儿,坐他边上的老村长急急比划,赵大壮更懵。


    赵广安心里门清,食不果腹,卖娃的人多,妇人估计误会了,他出面解释,“娘子别怕,我们去县里投靠亲戚,不抢娃。”


    妇人惊疑不定,“你们是井田镇的?”


    这儿已经不是井田镇地界了,赵广安点头,妇人神色一松,瘫软在地,“我以为你们是盐泉镇来的,那伙人见粮就抢见娃就抱,我吓怕了啊。”


    想到被抢了粮要寻死的老丈,赵广安心生同情,“那伙人往哪儿去了?”


    “不知道。”


    “他们人多吗?”


    “比你们少一些。”


    妇人们在路边睡了半宿,此时收着行李要离去了,见面前这行人有车有人,想留下和他们一块走。


    一穿着打满布丁衣服的中年汉子上前给赵广安见礼,说了自己的请求。


    赵广安侧身,指着后车里的老村长,“这事我做不了主,得问我四叔。”


    汉子跑过去就要给老村长磕头,老村长拍儿子的胳膊,手在空中比划。


    赵大壮尴尬,忙唤赵铁牛,“铁牛,你来。”


    赵铁牛一看,朝汉子道,“四叔同意你们跟着,但你们不准打我们的主意,要不然我劈了你们。”


    汉子看到他们的锄头了,哪儿敢乱来?应承道,“我们只想寻个庇佑,绝不会乱来。”


    老村长叹气,摆手,赵铁牛立即跟上,“没啥事就回去吧,我们要日落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