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难民抢粮
    他四下逡巡,找了块位置稍高的竹丛钻进去。


    梨花也没闲着,去车里挑了把锄头给他,又交给他一把扇子,两张外皮乌漆麻黑的饼子。


    “咱家没带釜鑊甗,暂时只能吃这个。”


    “能垫肚子就行。”刘二向来不挑食,“三娘子别担心我,这儿蚊多,小心被叮了。”


    “我皮糙着呢。”梨花上前挨着他坐下。


    这片林子大,热风吹进来时,头顶的竹叶哗哗响,却能静人心。


    梨花找话题聊,“你和阿耶去小蛇山,途中可有遇到乌蒙县来的人?”


    估摸着日子,岭南已经乱了,乌蒙县离得近,有先见之明的百姓肯定会外出避祸,若往北来,风声应该传到南边几个镇子了,她们这趟去县里,要不要提醒青葵县衙门早做准备?


    刘二咬了口饼子,见她神情凝重,回忆道,“没碰到乌蒙县来的。”


    乌蒙县虽是邻县,却属南诏,按照律法,百姓离开住处百里需去衙门办理过所,最近这边闹灾,乌蒙县衙门肯定不会颁发进戎州的过所。


    他问梨花,“三娘子怎么问起乌蒙县了?”


    “也不知道那边闹灾了没?”


    乌蒙县的人不过来,周围几个镇的人便以为只有饥荒,殊不知,岭南的食人族比饥荒更恐怖,想到什么,她忙低头看自己的手和脚。


    刘二注意到她的动作,眉头微皱,“三娘子?”


    梨花高烧时,哭着嚷嚷手脚没了,此时看她炯炯有神的盯着四肢,刘二怕她是犯病,一脸紧张。


    “我的手伤着了。”梨花把自己的手伸到他面前,委屈的撅起嘴。


    刘二看一眼,手腕泛着淤青,手背还有许多细细的划痕,刘二安慰她,“过几天就好了...”


    梨花收回手,腮帮子鼓鼓的,和平日生气没什么两样。


    刘二心里摸不准,“三娘子,你还记得生病时说了什么吗?”


    梨花靠着锄头,眨了眨漆黑的眼,一脸天真,“我说什么了?”


    刘二摇头,“没什么。”


    不记得肯定是病好了,既然这样,他又何必提那些让人毛骨悚然的话?


    竹丛里蚊多,嗡嗡嗡的,很快梨花脸上被叮出了红疙瘩,她坐不住,哼哼哧哧的提着裙摆跑了。


    见她这样,刘二好笑,这模样,分明跟以前差不多嘛。


    三娘子的病,应该是彻底好了。


    梨花知道自己不能表现得出格,走出竹丛后,她跑到釜边看婶娘们煮饭。


    “三娘饿了?”老吴氏的儿媳妇问。


    她家带的家伙齐全,煮饭的釜,洗脸的巾子,啥都有,是以好几家带着米和粮过来搭伙,梨花家也在其中。


    釜边温度高,梨花没凑太近,“我不饿,我就看看。”


    釜下垫着几块大石头,一侧留有十指宽的口子,一个妇人蹲在口子前往里塞柴火。


    梨花围着釜走一圈,又去其他釜前转悠。


    在场的妇人好笑,“别说,三娘这架势,和她四爷爷有些像呢。”


    老村长彻底发不出声了,但釜架好后,他杵着拐杖过来瞧了好几次,生怕哪儿没弄对,把釜给摔坏了。


    梨花莫不是替老村长跑腿的?


    梨花可不知她们想啥,溜达一圈后,她回去找老太太,老太太睡着了,刘二媳妇坐在边上替她打扇,见她被蚊子叮咬了,朝她大力挥了挥扇,“竹林蚊多,三娘子别往草丛钻。”


    “好。”梨花笑眯眯的应下,盘腿坐着想事,一会儿感到腿麻,换了个姿势,换来换去,不知怎么躺下睡着了。


    醒来时,林子已经暗下了,周围静悄悄的,只余浅浅的鼾声。


    “醒了?”老太太坐在边上,慈眉善目的望着她,“饿不饿?”


    梨花坐起揉眼,见其他竹席睡满了人,有些甚至直接睡在竹叶上,朝老太太摇头,“我不饿,我瞧瞧刘二叔去。”


    刘二还坐在那儿,眼睛望着大枣村方向,他身侧,赵广安背靠竹子,脑袋上扬,嘴唇微张,睡得正香。


    她放轻脚步,“村里有人出来吗?”


    “没有。”刘二回头,“一下午都没人出来。”


    外头的天亮得发红,太阳挂在西山,渐渐下沉。


    刘二道,“这村子太怪了。”


    东家来后,他偷偷去山下草丛蹲守了会儿,大枣村没有活人走动不说,连说话声都没有。


    梨花面无表情,“咱只是路过,村里的事和咱无关。”


    大枣村的异样,老村长也察觉到了,太阳一落山,立刻让赵铁牛吆喝众人收拾行李离去。


    赵铁牛声若洪钟,爬上竹子一吼,睡觉的人三魂丢了两魂。


    再看茂密的绿竹间趴着个黑黢黢的影儿,差点晕厥,“铁牛,大白天别吓人行不?”


    赵铁牛可不管,吼到最后一个躺着的人坐起就屁颠屁颠滑下地卷自己竹席去了,三娘让他赶牛车,作为报酬,他家娃能坐车,他不快点,被人抢了怎么办?


    片刻,队伍重新上路,梨花家的牛车仍在最前,只是原本坐了她和老太太的车里还坐了十几个孩童。


    赵铁牛把孩子放上来后,族里其他人也凑过来央求,深思熟虑后,老太太让四到七岁的孩子坐上来。


    老太太扶着自己的棺,眼睛没有离开他们,谁要乱动,她立刻绷紧脸,无比紧张。


    走路的大人见了,温声道,“老太太不用顾他们,他们不会摔下来的。”


    老太太聚精会神盯着棺木两侧的孩子,并未听到有人与她说话,也幸好她没听到,否则不知道怎么回。


    她才不关心孩子会不会摔着,她怕他们在棺木上乱摸,把木板摸脏了。


    这么想着,她后悔让孩子坐她的车了。


    “梨花...”她凑到孙女耳朵边,“他们不会一直坐咱的车吧?”


    梨花不明所以,老太太指着铁牛家五岁大的男娃,“他穿得也太脏了...”


    衣服上的灰不会落到棺木上吧?


    梨花不懂老太太的小心思,只道她爱干净,不喜欢邋遢的娃,“待会让铁牛叔给他换身干净衣。”


    老太太又指着指甲缝有泥的娃挑剔,然后是流鼻涕的娃,坐姿不规矩的娃...


    渐渐,梨花慢慢领会到老太太的意思,哭笑不得。


    老太太不自在,“你莫觉得阿奶小肚鸡肠,阿奶的棺材脏了,你四奶奶准笑得欢,我可见不得她那副嘴脸...”


    梨花眉眼弯弯,“阿奶别担心,棺木刷了漆的,脏了,抹布一擦就干净了,四奶奶没机会笑话您。”


    老太太狐疑,“真的?”


    梨花斩钉截铁,“真的。”


    “阿奶信你。”


    老太太悬着的心落回实处,不再盯着那些娃,目光往远处眺去。


    这一眺,肝胆欲碎。


    她们已经离开大枣村地界驶到山腰来,山路一侧是山坡,一侧是地势倾斜的山地,一块山地里,两拨人在打架。


    她抵梨花胳膊,“梨...梨花...”


    梨花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脸色微变,“阿耶...”


    这时,后面响起惊叫,“抢粮,有人抢粮啊...”


    梨花跑出去,后头已经乱了,大家伙穿着差不多,梨花分不清谁是谁,只看到扭打成一团的人。


    赵大壮反应快,牛绳一扯,人已经跳下车跑了,赵铁牛紧随其后,“敢抢我赵家人,兄弟们,抄家伙揍他们...”


    他一吼,地里打架的人停下来,一老丈急急挥手,“救命,救命啊...”


    队伍后头遭了难,族里自顾不暇,哪有功夫管其他?


    赵广安后知后觉,抓着牛绳的手缓缓松开,梨花先声道,“阿耶,咱车里娃多,得小心抱娃的。”


    赵广安立刻抓紧牛绳,“阿耶不走。”


    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去后面不是找死吗?


    他没活够呢。


    要不怎么说闺女像他呢?闺女知道他的斤两,不让他强出头,甚至还给他编好了理由。


    看孩子,多正义凛然的事,他勒住绳子,让车子停下,“三娘,把我的锄头拿来。”


    他不能为族里人冲锋陷阵,但绝不会眼睁睁看着谁家娃被抱走,谁敢来,他劈了谁。


    梨花把锄头递过去,自己拿着镰刀站在他身侧。


    地里的老丈还在喊救命,赵广安高声道,“老丈,我们自身难保,你且自救吧。”


    “......”老丈栽在地里,仰头哭嚎,“没法活了啊。”


    赵广安戒备的盯着四周,时不时瞟一眼地里。


    老丈哭倒后,一群人捡起地上的东西飞速离去,赵广安如临大敌,“那些人会不会冲上来?”


    梨花也看着那边,“不会。”


    眼下族里已经抄家伙了,那些人不敢硬碰硬。


    赵广安不敢松懈,问老丈,“老丈,你们哪个村的?怎么到这儿来了?”


    附近没有茅屋,两拨人应该都是从其他地过来的。


    老丈哭天抢地痛不欲生,扶他的汉子回,“我们是盐泉镇逃难来的,被同行的难民抢了。”


    “盐泉镇哪个村的?”赵广安又问。


    “东盐村...”


    东盐村在近溪村东南方,北上逃荒不该走这条道啊,梨花心下奇怪,“阿耶,你问他们怎么跑到咱们这边来了?”


    赵广安大声再问,汉子声音悲切,“没法子啊,北盐村封了路,咱们进不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