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一日上树能千回(四)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转到年末,与同江东的传信不同,今年荆南四郡的收成非常好。


    当然,像陀螺一般转了一整年的诸葛亮功不可没。


    从春耕到夏日引水再到秋日收割,诸葛亮一整年不是在走访乡里就是在各个军营里巡查。荆南主产稻、稷,经过诸葛军师的不辞辛劳,到明冬之前,应该都不会有饿死人的情况存在。要知道这个年代没有杂交水稻,乱世里,能不饿死人基本就是一个莫大的成就点了。


    诸葛果曾经天真地询问770,能不能给点杂交水稻种子,结果遭到了毫不掩饰的鄙视。


    你们这些年轻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打破一千七百年的科技树岂是几颗种子就能达到的。在被奚落一番后,诸葛果选择默默相信诸葛亮。


    嗯,人定胜天。


    在左将军府待了小半年,她把成长值刷到了20,功德值刷到了30,加上基础值3,已经有50+的生命积分。她一直跃跃欲试想找个机会试验一下自己的能力,也不能只赚钱不花钱吧,奈何如今的刘备集团实在过于蒸蒸日上,实在没有用武之地。


    一年里,黄月英都在临烝和公安两边来回跑,两个孩子简直是眼看着在长。


    阿斗已经快三岁了,哭闹的毛病总算改了些,往来的各位叔伯见到他的第一句话也终于不再是,“阿斗,还记得我吗。”


    至于诸葛果的功德值是怎么刷起来的,就是在日复一日里陪阿斗说话中练出来的,三岁的阿斗虽然不及她口齿伶俐,但也已经可以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除了娘胎里带来的性子温柔,和别的小孩没有什么区别。


    带孩子苦啊,挣积分难啊。


    至于武艺,左将军府的小动物已经不够她祸害。在某一次把与主公携手进入后院的诸葛军师的纶巾打了一个坑后,诸葛小姐的弹弓便被没收了。


    想起当时诸葛亮的表情,诸葛果仍然忍俊不禁。刘备在听到风声后立马拉着诸葛亮闪开,勉强还够得着职场新人尾巴的诸葛军师从没经历过暗杀,刺客等场面,被主公拉开后尚未回过神。可是诸葛果的弹弓角度实在太刁钻,最后纶巾还是被打歪了。


    原来孔明也有搞不定的事,刘备把这个故事大肆传扬,给不食人间烟火的诸葛孔明增添了一丝人气。


    被同僚第不知多少次调侃后,诸葛军师恼羞成怒,没收了女儿的弹弓。


    正好这个年纪的武力指数也达到边际效应了,诸葛果乖乖束手就擒,并同时表示这个是阿斗要学的,强身健体,耳聪目明。


    诸葛亮有辩才,这是三岁孩童也知道的,但是和三岁女儿计较,本也不太光明。他黑着脸收走了两个孩子藏在柜顶塌底的所有“危险用品”,连阿斗的撒娇也完全无视。


    诸葛果对着阿斗说:“你失宠了。”


    阿斗发出了她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对她的反驳,“都怪果妹妹。”


    眼巴巴的装可怜不仅没有引起诸葛亮的恻隐之心,无人之时,诸葛亮向刘备提议,该给公子找个老师了,再这么玩下去,实在是不像话。


    你听听,这是人话吗?送幼儿园都嫌早的年纪,上什么学啊。


    老师人选当仁不让本该由诸葛亮担任,阿斗记事就唤诸葛亮唤先生,不能白叫。但他实在太忙,只能另外再找个合适的人选,辅助他教学。


    只是这个人选诸葛亮思考良久也没确定,只能暂时搁置。


    *


    临近年关,黄月英传来消息,说要接诸葛果回去过年。尚未出发,体贴细致的荆州牧左将军主公刘备就大笔一挥,从源头解决了这个问题。


    跟随他已久的诸位亲随都在公安有置业,唯独诸葛亮一个人为了公务方便一直住在临烝公门,又以战后民生凋敝,资源紧张为由不准家人在公安置产。


    这圣人一般的作为让许多赤壁后才加入的降臣都心有惴惴,暗地里议论了无数次,觉得诸葛军师这是不是在点他们呢,甚至有人要把家中祖业送给诸葛亮,弄得诸葛亮哭笑不得。


    刘备以人心思定为由,给诸葛亮分了一个宅子。也巧,宅子就在左将军府一墙之隔,两家的后门可以说就是一道门。


    对于这件事最高兴的当然是阿斗,诸葛果不用走了,诸葛家一大家人都要在公安过年。不过诸葛果却有另外的思量,这下,那两人是不是没有理由抵足而眠了。


    啊,失望。


    为什么说是一大家人,因为诸葛均来了。诸葛果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小叔,和正史里短短的一行字一样,均是一个十分没有存在感的人,他温柔得像是一摊水,丝毫没有脾气。虽说如鱼得水的故事人尽皆知,但诸葛亮其实是一个过于坚定的人,像一柄利剑,劈开长夜,带来黎明;而诸葛瑾在东吴也是可以张昭顾雍合传的人,就显得诸葛均过于普通了一些。


    不过诸葛果很喜欢他,诸葛均不过二十出头,和她穿越前的年龄差不多,那不就是男大学生么。和未到三十就已经颇有教导主任气质的诸葛亮比,诸葛均实在很像人类。


    诸葛府除了诸葛兄弟,还住了另外一对兄弟。


    “四哥,你这次真的决定出仕了吗?”年轻的身影侧身问道。


    回答的是一个眉中有白毛的男子,他眉眼温和,面目柔善,并非特别俊秀的长相,但让人见了便心生好感。用两个字就最好形容了——君子。


    君子端方,君子如玉。


    “尊兄选定的人必定是不会错的。何况左将军得荆州不到两年,这两年的景象比之刘景升在时如何?”


    “远胜也。”年轻的身影听了兄长的问话回答道。


    诸葛果坐在远处的树下,托腮望向这两个人。诸葛均回来了,带孩子的又多了一个,对于这个和先生长了有五分相似的男子,阿斗接受良好,甚至在他拿着木棍在地上教他认字时也没有拒绝。


    刘备给诸葛亮的是一个三进的小院,诸葛家也不需要练武场,所以屋子并不大,前院用来作为诸葛亮的待客之所,第二进作为客房,第三进则为夫妇二人的卧房,在诸葛果的强烈要求下,在西北角给她开了个小院子。


    如今,这个院子几乎是满载了。


    诸葛果望着门口的方向,感叹道:爹爹啊,你究竟还有多少个好弟弟。


    人不能在背后念人,念头刚落,主人就推开门走了进来。


    院子各处响起了异口同声的:“见过兄长。”


    诸葛亮一愣,旋即笑起来,三人起身互相看了一眼,也都笑出声。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诸葛果,她一个飞扑,流星赶月,扑进了诸葛亮怀里。诸葛亮抱起女儿,四下环顾才发现阿斗也在,阿斗也小跑了几步,在离他五步之远唤了一声,先生。


    诸葛亮实在是没有手了,他安抚地对女儿说,先下来好吗,爹爹晚上陪你玩。


    诸葛果翻了个白眼,又来,但还是从诸葛亮怀里下来。诸葛亮远远看见地上的图案,走进一看,才发现是诸葛均在教阿斗写字。


    “子衡的书道还得再精进。”诸葛亮用最柔和的语气说最无情的话。


    “兄长说得是。”诸葛均丝毫没有反驳。


    知道阿斗最近识了一些字,诸葛亮满意地摸了摸他的头,转身走向另一对兄弟。


    马良给诸葛亮写的信被惜字如金的陈寿同学写在了正传里,诸葛果曾经第一次读到时,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虽非钟期,敢不击节!


    回到眼前,尚未出仕的马氏兄弟见到这位曾经的兄长,有些忐忑。隆中一别,已近两年,不知兄长是否还是那个抱膝长啸的月下知己。


    诸葛亮似乎是知晓两人的紧张,拉起马良的手,开了个玩笑,“季常久久不来,亮还以为何处得罪了你。”


    闻听兄长此言,马良拱手笑道:“弟才薄德浅,只能靠兄长收留了。”


    突然,诸葛亮似乎是想到什么,他冲着远处招招手。阿斗看见先生召唤,忙不迭跑过来。


    “这是主公的公子,年已三岁。亮正愁该找个怎样的大才来给公子开蒙,可知上天也知亮所求,送季常来此。”他见马良正凝神听他所言,接着说道,“我会给主公建言,辟你为荆州从事,平日与我随行也可,在左将军府给主公建言亦可,闲时就要季常多费心照看公子了。”


    阿斗躲在诸葛亮身后偷偷看两人,听到诸葛亮想让他拜别人为师,有些不乐意,靠诸葛亮靠得越紧。


    诸葛亮安抚他,“先生不会走的,你到时候想在哪里学习都可以,到这里来也可以。”


    阿斗戳戳手指,指向远处的诸葛果。


    诸葛亮无奈笑道:“带上果儿也可以。但是你们两个再伙在一起胡闹,先生就要打手板了。”


    自动忽略后半句的阿斗:拼命点头。


    诸葛亮这下才向诸葛果招手,诸葛果一步一挪,跟地上有钉子似的。


    不是吧,真要陪太子读书了。


    走到几人面前,诸葛亮指着马良说道:“这是季常叔父。”


    诸葛果乖乖叫人,马良也是她救命小册子上的重要一位。


    诸葛亮又指向旁边那位稍显年轻的青年,青年的眉眼张扬,神采奕奕,和他兄长不同。


    如今还未翻过年去,他尚未及冠,还没有确定表字。虽然所有人都默认了他的表字是幼常,可是他不愿意,迟迟没有同意。这一次也主要是陪兄长来此,在兄长的光芒下,他显得有些黯淡。快了,等他及冠入仕就好了。


    诸葛亮思索了一下才笑道:“幼常还在闹别扭吗?可以这样称呼你吗?”


    青年无奈开口:“孔明兄长此言,谡回去又要被四兄训了。”


    诸葛亮转向女儿,“这是幼常叔父。”


    这一次诸葛果却没有叫人,她正在死命召唤770。


    “770 ,你真的不能通融一下吗?妨不了刘封我认了,妨马谡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