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阮欣月到达前厅的时候,靖康侯府和张掌柜派来送礼跑腿的人已经离开,大厅的桌子上摆着两个匣子,开关处贴着一个礼字,礼字下面有署名。


    这个匣子阮欣月在自家的杂物库房里看过,估计是当下最流行的送礼包装了。


    阮欣月看了看署名,轻手轻脚地打开了张掌柜送来的匣子。


    大越皇朝每个节日都有每个节日的送礼习俗,像春节,送的多是一些应节物品,比如张掌柜送来的礼匣子就有五辛盘、腊肉、酒、黄历……


    并没有见到年礼以外的物品。


    ……


    自己加戏了!阮欣月不免有些许失落。


    自己可是给给他准备了新春礼物的,可是怎么送给他却成了难题。


    走到门边的阮欣月想起了什么,快步折回到张掌柜送的年礼前,重新打开了匣子。


    小心翼翼地将黄历上面的年礼摆出来,拿起黄历。


    她果然看到了压在黄历下面的荷包。


    出自赵青铮之手的麋鹿梅花初雪荷包。


    阮欣月抬头看了下门口和窗户,见并没有人关注这里,就将荷包快速地塞进自己的袖袋里,再慢悠悠地将刚拿出来的年礼原封不动地放了回去。


    外人看来,她只是一个好奇年礼匣子里装着什么东西的宝宝而已。


    两个匣子不重,阮欣月想了想,就将她们放到正房的库房里。


    做完这一切后,阮欣月怕弟弟待会到处去找她,她就到厨房跟交代了声就回房了。


    阮欣月将荷包拿出来,翻来覆去地欣赏了下出自赵青铮之手麋鹿梅花初雪后,拆开了荷包。


    里面放着一封信。


    挑了一下眉,阮欣月有点迫不及待地将信拆开,上次的三个字是告诉她结果,但她想知道得更多。


    信里着重说了下靖康侯府夫妇和当今圣上知道他患有血晕症的反应。


    靖康侯夫妇知道了他有血晕症后一言不发,心事重重的样子!


    皇上在听说他患有血晕症后,几乎派了所有的太医前往靖康侯府帮他把脉问诊,确定了他真的患有血晕症后召见了他,和颜悦色地询问了他身体的情况,允了他之前提的撤了他世子爵位的要求。


    皇家的态度的令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于他来说,重中之重就是读书,世子爵位撤了后,身上无官爵在身,年后可按照原计划参加会试,既春闺。


    还说闲暇之余也会刺绣,会将她所教绣艺练得更加纯熟,不会让她失望。


    最后还说这个荷包就是他给她压岁钱,祝她新的一年如意吉祥。


    阮欣月看着他还知道给她准备压岁钱不由得嘴角翘起,放下纸张,捏了捏荷包,荷包底部有几个硬的东西,竟是几颗金锞子。


    好吧,看在他给她发压岁钱的份上,她就将她给他准备的新年礼物送给他吧。


    将信看了两遍后,阮欣月将信收好,将给他准备的外衣拿了出来装好!


    她将自己给他的新年礼物让人给张掌柜回送你年礼时捎带过去即可,张掌柜是个人精,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她并没有写信,只中间夹了一张新年祝福:新的一年,所得皆所愿,所遇皆所求!


    新年开新篇,一起为我们的约定努力!


    *


    互送礼物这段小插曲过后,阮欣月就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去绣《法华经》。


    阮欣月选绣的是《法华经》的第七卷,主要是听说《法华经》的第七卷在大越皇朝流传甚广,受众门徒最多。


    刚开始时,单纯绣字让阮欣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枯燥,那种感觉就像刚开始学毛笔时被老师、父母逼着练字的感觉,莫名地生出了些许逃离感。


    这时候她万分感谢几个月前和阮欣炀一起练字的决定,因为那让她学会了写大多数大越皇朝的在用字体。


    那些曾经是我国汉字发展历史上某个阶段的汉字,结构繁杂、笔画又多,现学现绣的话,她都觉得自己哪怕有粤绣系统这个黑科技在身的话都未必有这个能耐能在短短的时间内绣一卷《法华经》。


    为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这卷《法华经》绣好,除了前面没意识到绣《法华经》的任务艰巨时阮欣月轻松了两天,其余时间她都在摸索和比划如何《法华经》的第七卷上的字体。


    在绣《法华经》的过程中,她终于有点明白了唐顺宗皇帝为什么看了卢眉娘绣的《法华经》后奉她为神姑了,就单单是绣制《法华经》那近八万字的艰辛,就非常人所能也。


    而也在绣《法华经》的过程中,她曾无比地想念赵青铮。


    他这个从小就习字的男绣工,绣起这些字来应该会比她容易多了吧。


    在别人轻松过节的时候,阮欣月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自己手下的《法华经》上,由于繁体字的机构和笔画的难度大大地超出了她的预期,以至于整个假期她过得比平常上工的的日子还紧凑。


    阮母见了很是心疼,但别无它法。


    这个朝代一般老百姓出身的女子很少认字,而且会认字不一定会写字,阮母就是个例子。


    她认得些常见的字,但不会写字,像《法华经》上的,很多字她见都还没见过,想着帮轻下女儿,爱莫能助。


    阮欣炀是会认字和写字,平时闲暇时他也会跟着娘亲和姐姐学下刺绣,但是要绣得跟姐姐一样的字体,到底是功力不够。


    阮欣炀知道自己姐姐已经凭借着出色的绣艺绣技在整个京城,甚至在整个大越皇朝都已享有了一定的名气,但她并没有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反而为了做好手头的某一件绣品心无旁骛、持续坚持,全力以赴。


    反观自己对读书,虽已经得到夫子的嘉奖,但与姐姐对绣艺的执着,差远了!


    对比反省过后的阮欣炀,不仅当下读书更用功了,也深知要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必须持续下苦功才行。


    正月初七,这是官衙年后第一天上值的日子,京城很多门店选择了与官衙同步在这一天开门做生意。


    正月初七也是皇家祭祀大典子征收民间祭祀品的截止日子。


    一大早,阮欣月亲自前往靖康侯府名下的字画店水墨轩装裱《法华经》的画轴,粤绣画廊绣画装裱也是跟水墨轩合作,本来早就在年前跟水墨轩的掌柜打过招呼,春节假日期间会去装裱一副绣画,只可惜紧赶慢赶直到昨晚才将《法华经》完成。


    由于这绣制的《法华经》的第七卷花费了阮欣月大量的时间精力,而得在今天下午官衙下值前交到官衙去,时间比较紧,她不想这中间环节出现什么纰漏导致功亏一篑,所以就在水墨轩等着画轴装裱完成。


    水墨轩掌管将阮欣月引进一个用屏风间隔开来的小待客室:“阮小姐,这绣画装轴大概需要一个时辰左右,请你在这边稍等下。今日刚巧年后看门营业,小的就不作陪了。”


    “李掌柜你忙,我一个人在这里等着就好。”阮欣月颔首点头,年后开业第一天,很多店面都有新春开业仪式,掌柜肯定是忙的。


    阮欣月喝了一口伙计奉上的茶,接待室除了墙壁面挂着一副她不认得的名家字画以外,并无他物,她抬头看了几眼后甚觉无趣,等待的时间显得有点无所事事。


    坐了一会,屏风外两个丫鬟的窃窃私语引起了阮欣月的注意。


    两个丫鬟是靖康侯府的丫鬟,两人应该是好友,休完假后再次碰头,两人的分享欲都相当高,各自说下了自己假期有趣的事情后,话锋一转,就转到了府上主子的八卦上。


    丫鬟A:“我们大公子真的惨,小时候流落在外,好不容易认祖归宗了,重回到原来的命运轨迹,却得了这么一个怪病。”


    丫鬟B:“谁说不是呢?我们一般人见了血不会怎么样,可我们大公子见了一点血就会发病晕倒。这肯定是当不了世子的,毕竟世子以后是要继承侯爷爵位,要领军打仗的,让一个见血就晕的将军领兵打仗,光听听就能动摇军心。”


    阮欣月听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们口中的大公子就是刚被除去世子爵位的赵青铮。


    “唉!我们世子的婚事之前不是一直没有定下来吗?之前身上有世子爵位加身时,很多官家小姐都还嫌弃世子自小流落在外的经历,并非在京圈长大,没有受到过靖康候府家族的熏陶,如今连身上唯一让人高看一眼的爵位都没了,要说上一门当户对的亲事,怕是难上加难了!”


    “这未必啊!我听我娘说了,我们大公子长得俊俏,听说他刚回府刚露面时,就有不少人上门打听的。倒是我们家夫人,怜惜大公子从小在外吃的苦,有意给他挑一门好亲事,让他挑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大公子亲事迟迟定不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公子和夫人都太挑剔了才给拖到了现在。”


    “我们大公子长得是俊倒是事实。但俊俏也没爵位好使,我听说……”


    A丫鬟还要继续说下去的时候,B丫鬟估计已经忙完了手痛的活说道:“好了,这里已经收拾妥当了。我们到那边看看。”


    这八卦听得意犹未尽啊!


    阮欣月待人走远了后,屏息凝听了下,一点声响都听不到了!可惜了。


    大越皇朝结亲向来讲究门当户对,再到个人。


    门户相对了,就会挑个人毛病,赵青铮的个人特殊的经历无疑会被很多小姐挑剔,这是他那幅好皮囊抵对不了的。


    这样想想,好像他还是挺可怜的。这多多少少有点受害者有罪论的意味在了。


    看在他这么可怜的份上,阮欣月决定以后对他好一点点!


    阮欣月胡思乱想了一会后,李掌柜就敲门进来:“阮小姐,装画轴比较简单,现在已经装好了,请移步到柜台。”


    阮欣月点头,来到归来检查过后,让把账记在粤绣楼的账上就踏上马车往官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