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在回家的马车上阮欣月就跟阮母说起了买房子的打算:“娘,你说我们银子也存着拆不多了,够银子买房子了,买了房子,心里也踏实些。”


    “嗯!是有个家产比较安心,不至于以后有点什么事情连个安身之所都没有。”阮母在阮父过世后被逼着卖了房子偿还债务,带着两个孩子经历了一番困难和曲折好不容易才租到这个房子,自是清楚没有自己房子出来租房子的难处。


    “娘,买房子是不是要找人打听下?”现代时买卖房子有中介相对应的是我国古代庄宅牙人,就不知道大越皇朝这个时候这个行业没有。


    “娘这个两天抽时间找个牙人问问。这个倒是不太急的,我们现在的房子当初交了两年房租的,还能在这里住个大半年,慢慢想看也来得及。”阮母这时候倒不急了!


    手头有钱了,家中又有为稳定的银子进账,而且买房子也是很多门道的,挑一间称心如意的房子及急不来的。


    “听娘的。”阮欣月低头想了下:“娘,要不明天问问张掌柜有没有信得过的牙人介绍?”中介这些行业水太深,从事这些行业的人也大多都是看碟下菜的,对于没有背景的人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坑蒙拐骗行为以捞些油水。


    绣帛轩背靠靖康侯府这座大山,牙人自然是不敢蒙骗这些权贵人家,要真的跟侯府起了什么冲突,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也好!”阮母之前卖房子的时候就是被牙人压价,将房子的价格压得超低,如果不是急着用钱,她当时真的舍不得将那房子卖掉。


    两人接上阮欣炀后,阮欣月就将家里要买房子的消息告诉阮欣炀。


    阮欣炀听后兴奋地问:“真的吗?真的吗?我们家这是要拥有自己的房子了吗?”


    阮母跟阮欣月都跟着点了点头!


    “那我们要买个多大的房子?”阮欣炀对房子没有什么概念,不由问道。


    “娘,你觉得呢?”阮欣月准备的银子是够买一间四合院四进房子的,倒是不知道阮母的打算买多大的。


    “这个么,你们也慢慢长大了,娘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你看我们现在住一进房子,就离得近一些,关系比较亲近一些。如果买个二进以上的,就各自有各自的空间,当然离得远了,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比如要找人的话,得绕一两个门才到。”阮母见女儿备的银子买房子,估计女儿是想买一个大房子。


    “娘,我觉得今天侯府夫人说得对,小炀是该配一个小厮的时候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房子里该有一个给小厮的住的地方?”


    “有小厮住的地方,丫鬟的住的地方是不是也得备着?”


    “小炀长大了是不是也得住正房?”


    “这样一算,好像得买一个四进的房子一家人才住的宽敞。娘你说是不是?”阮欣月觉得房子吧,是拿来自住的,就是家了。


    大越皇朝也是倡导早婚早育的,同堂四代的人家比比皆是,按照父母亡故后才分家的惯例,那购买房产时财力物力允许的话就置办几代人都能住得下的房子,


    这样一算,四进四合院也勉强够住,要是子孙多的话,可能还能扩建下房屋。


    “这是不是太大了?”阮母有点不可置信!她做闺女的时候跟嫁进阮家住的都是二进房子,想着女儿要买大房子的话最多也就买个三进的,没想到女儿竟想买四进的房子。


    “娘,不大的,我们家以后的人丁会越来越兴旺地。”阮欣月朝阮母眨了眨眼。


    阮母看着眼前娇俏的女儿,想起了女儿那个有口头之约的未婚夫,也不知道他在京城有没有房子。


    “好,娘听你的。”现在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女儿打点地多,阮母逐渐什么事情都听信女儿的。


    大房子总比小房子好,以后肯定有用得着的地方。


    “耶!我们家要买房子了!”阮欣炀对房子的大小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对大小还是有概念的,大房子肯定比小房子好,玩耍的地方都多点。


    讨论完买房子的事情,马车刚好就停在了家门口。


    回家后,阮母就去忙活晚餐了,而阮欣月就带着阮欣炀进了他的房间,考考阮欣炀认字和写字的进度怎么样。


    刚开始的时候,阮欣月是不想插手阮欣炀读书的事情,因为她接受的白话和简体字教育,对于大越皇朝的文言文和繁体字都是半桶子水,怕误导了阮欣炀。


    只是上个月,中秋节阮母给阮欣炀的夫子送去节日礼物时,夫子及其夫人特意见阮母一面,跟阮母沟通了一下阮欣炀学习情况。


    用阮欣炀夫子的话说就是:阮欣炀读书认真刻苦善于记忆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但比其他学子启蒙晚了两年,读书进度上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慢了一拍,要是家里有其他人认字的话,他那边可以加快点进度,读念和写字的话家里人多费点心教导下,这两年的进度花个一年半载就能追得上来。


    就那之后,阮欣月就担起了阮欣炀的家庭老师,好在原主小时候,当时阮家的条件也算过得去,也给阮欣月请过夫子,不然阮欣月如今也没有什么立场来教阮欣炀了。


    一个从来没有学过认字的人竟然能教另外一个人认字,不让人多想都不行。


    教完和听默写这几天阮欣炀这几天学的字后,两人就收拾桌面,准备出去吃晚饭。


    “姐姐,我发现你能认得很多字,可是有些字写得不太好看。”阮欣炀实话实说!


    ……


    阮欣月觉得自己能鬼画符出来就不错了,这个时候的繁体字比现在的简体字结构和笔画都不要繁杂太多,她能认出来就已经不错了,写的话她觉得真的有点太为难自己。


    “姐姐小时候也是请过几年夫子的,写得好的字就是那时候练的。后来爹爹生病后,姐姐一天天地跟爹呆在一起,爹刚生病的时候也会看书打发时间的,很多字就是那时候爹教的。笔墨纸贵,那时候家里已经没有那个闲钱来买这些了,所以后面爹爹教的字姐姐就只认得,从来都没练过,以至于……”阮欣月说的也不算全是假的,的确阮父刚开始是生病时精神气尚可,很多时候看书时会教伺候在床前的原主认字。


    “姐姐,那你现在也一起练,肯定能写好!”父亲生病那段时间,阮欣炀虽小,但也是子啊那个环境长大的,对那段拮据的日子也是深有体会的。


    “好的,那以后姐姐一边教你认字一边练字。”阮欣月也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朝代,能认字和写字也是一种能力。


    从那以后,阮家两姐弟每天晚上回家后就一起认字和练字,阮欣炀是为了自己能早日赶上同龄人的学习进度,而阮欣月则是为了摆脱自己办个文盲人的状态。


    *


    赵青铮一连坚持了半个多月,每天一到两个时辰用来学粤绣后,刺绣的基本针已经基本能说上,说不少刺绣基础功有多扎实,只能说是入门了。


    阮欣月对赵青铮半个多月,每天只花一带两个时辰来学刺绣就能取得如此成绩表示喜出外望。


    学刺绣很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定力,就是刺绣基础针,专门学的话要达到赵青铮的水平一般人都得花上三五个月。


    这是阮欣月觉得自己无意中捡到了一颗天赋型的刺绣选手。


    “赵青铮,从小到大,你一定是在人们称赞声中长大的是不是?你这动手能力真的好强!”阮欣月看着赵青铮练手绣出来的一朵荷花问道!


    每天都能听到阮欣月赞美的赵青铮若无其事地拿起剪刀将线剪断,耳朵不受控制地有点发热。


    她说话还想一直都是这么直白!就不能含蓄一点吗?


    阮欣月看着眼前荷花的构图,有点不确定地问:“你学过丹青?”


    “有幸接触过一二而已。”他是见过阮欣月在棉帛之上构图的,知道阮欣月深谙此道,这方面的事情瞒不过她。


    “难怪上手这么快!如果是没有绘画基础的,单是学构图的话就得花上好些日子。”构图对于现在绣娘来说是最难的,因为大多绣娘家里都没有条件让她们接触画画,所以她们很多人只能单绣一两个题材的粤绣,要学更多题材的话就得花更多的时间和经历。


    而且并不是付出了就会有收获,有些人学一两个月都不一定能将某一个粤绣题材的精粹学到,所绣出来的绣品也就会被分流道粤绣小店。


    “你认字吗?”阮欣月想起自己这阵子每天都话时间练字,不由也好奇赵青铮认不认字!


    “也认得一二。”赵青铮谦虚到。


    “那也对,听说高门大户的小厮也是需要十八般武艺的,你说说你还会些什么?”阮欣月这时想起了以前看过的很多古代言情小说中的贴身小厮或者侍卫,好像每个人有一定的才能,个个都能力出众的。


    “就将主子吩咐的杂事做好就行!”赵青铮想了想自己身边的小厮,好像就是他吩咐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好像也是!主子的贴身侍卫是随从就是听主子的话办事就行,其它的事情有其他人管。


    “那你每天都消失一两个时辰来这里学刺绣,你的主子有事情找不到你怎么办?”阮欣月之前一直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之前一直没有想过他的工作她学刺绣存在冲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