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02章 一山两教结善缘
    朱天禄自从有了木兰后,感到家庭生活更快乐,为乡里办事的劲头也更足了,便买了一匹精壮的白马,以方便到远村处理百姓事务。闲暇时,朱天禄将木兰抱在马上玩耍,时间久了,白马也听木兰使唤。


    一日朱天禄正在教木兰骑马,忽一村民从木兰山方向跑来,高呼:“千户长,不好了,木兰山的道士与和尚摆开阵式要打架,恐怕要出人命。”


    “我马上就去。”朱天禄应声道。


    “我也要去。”木兰说。朱天禄也来不及送木兰回家,只好抱着木兰,跨上马,踏上了上木兰山的道路。


    来到东泉井下,一看阵势,十几个道士手持刀剑,虎视眈眈,立在山坡上,坡下正在开基下石准备修建寺院的平地上,十几个和尚有拿石块的,有拿木棍的,怒目对阵。朱天禄上山时早听得一阵对吵,现在吵闹声暂停,一场冲突就要发生……


    “都不要动,冷静一下。”朱天禄策马直奔到两阵中间,高声喊道:


    “你们两教在木兰山修建寺观,铁冠道长、丧吾主持事先都与我商量过,有何问题,先由我处理,我如果处理不妥,还有县府,你们如此刀棒相向,有违出家人的戒律,更谈不上教化木兰山的乡民。”朱天禄说着下了马。对峙双方听了朱天禄一番话后各自收回了手中的器械。


    “千户长,我们先上山,先开基修寺,天经地义。他们道士横蛮不讲理,与人为恶,不允许我们动工。”一和尚抢先站出来说。


    “你们和尚才不讲道理,明明是我们先上山,你们反而指责我们


    -7-


    抢了你们的香客,强行占山修寺,天理不容。”一道士非常气愤地说。


    “你们自恃有点武功,动手打人,昨天伤了我们的人。今天我们也要开杀戒,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一些和尚们更气愤。


    “我是此地的千户长,不是我拿这个小官来压服你们,我跟你们讲清楚,两教同在木兰山修寺观,我跟县府回报过的。现在你们发生械斗,有违出家人的德行。我慎重声明,过去的事等铁冠道长与丧吾住持来了再说,现在不论哪一方先动手,那方就别想在木兰山站脚。”朱天禄见双方气势汹汹,不压压就要出事,因此,厉声严词,使双方争吵的气氛缓和下来。


    “是谁领头闹起来的?”朱天禄正要开口问话,铁冠道长忽然出现在山上。


    “惊动了千户长,贫道陪礼了。”铁冠走下山站在朱天禄身边。“你们不用争吵了,这件事由我和丧吾住持一起解决,地方上还有千户长主持公道。你们先走。”铁冠手一挥,道士都不吭声地回去了。


    “我还以为你的徒弟昨天出手伤了人,今天不敢来哩!”丧吾同醉月听说徒儿闹事特从山北赶来,见铁冠在此,醉月先开了腔,语气中有明显的责怪。


    “徒弟们干的事,很晚采药才回来,不知道谁知他们今天又来生事,我正准备同千户长找二位协商。”铁冠说。


    “还要你找,我正准备找你去哩,现有千户长在此,想千户长一定会秉公明言。”丧吾说。


    “千户长知道,几年前我就在山上结草为庐,现在他们要在山腰修寺,徒弟们有意见是可以想见的。不过我还是不同意他们动手,我为徒弟们伤了人陪礼道歉,并愿对受伤者进行医治。”铁冠说。


    “你先上山,我们先在北山修了观音寺,又先在木兰山聚徒讲过


    -8-


    经,不能说你先建了个茅庐就说是你先上的山。”醉月反驳。


    “谁先上山的问题,用不着再纠缠了,我是这里的千户长,当年铁冠道长在前山建庐,醉月住持在后山讲经,是在同一天上的山,我记得很清楚。再说你们两教拟在木兰山建寺观,县府已经同意,再争论毫无意义,只会伤了两教的和气,我想知道你们为何都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呢!”朱天禄想将话题引开。


    “贫道游过不少名山大川,几年前从武当山来到黄陂,登得木兰山顶,白鹤衔花,猿猴献果,清香道味,别有一番天地。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兰山耸翠于面前,柏龙横枕于背后,砂环水转,松茂竹苞,为三楚圣迹,乃高人托足之所,名士广聚之乡。心向往之,故结草为庐,以修身养性,广招道徒。现已报县府,筹备修建道观。”铁冠说。


    “好哇,道长立足木兰山,我们欢迎。”朱天禄说。


    刚听了铁冠的一番话,醉月也想为佛教作点宣传,上前说道:


    “贫僧和铁冠道长已是老朋友了,请道长不要介意。贫僧观木兰山,云蒸霞蔚,古木参天,洞穴幽静,神泉甘甜,花香如兰,水清如镜,实乃佛界宝地。观音寺弟子,春耕秋收,救危济困,广结善缘。现稍有余积,乡邻佛徒,已有捐助。因此报知县府,到木兰山新修寺院。丧吾乃大悟山高僧,特聘为住持。千户长乡里威望甚高,望能大力支持,我佛必报。”


    “出家之人,是好缘份的,看来大家是真有缘份。丧吾住持当年到观音寺讲经,就与我父结为好友。铁冠道长指点我求嗣之法,我们成为至交。二教同在木兰山修寺观,虽同我说过,但我为木兰山地区的千户长,没有早来现场出力,是我的失误,今天向大家道歉。希望你们不要因为今天的这点小摩擦,就伤和气。”朱天禄说。


    -9-


    “我佛讲究缘法,贫僧从大悟山到贵地,一路与朱千户长家有缘,今天再与铁冠道长结一善缘,道长意下如何?”丧吾问。


    “结善缘,结善缘。我们虽说信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行善积德。况且我与醉月住持这几年的交情也不错,希望以后不生芥蒂,和平共处。”铁冠爽声立道。


    “请问贵观筑在何处,何名?”丧吾问。


    “木兰山的南峰,人们祈求生子的木兰树旁,有一绝壁上的平地,贫道建观讲究雄奇险峻,越奇绝越有仙姿。人们称那地方为祈嗣顶,因此,定名为祈顶观。贵教这寺院何名?”


    “我教修寺院,讲究平稳泰然,面向西方极乐世界,也示佛从西来。因此建在这块向西的平地上。寺称龙泉寺,木兰山有多处神泉,因而名之。”丧吾答道。


    “道长很高兴地要结善缘,又说我佛与贵教有殊途同归之处,希望我们同处一山,友好相待,共为木兰山乡里造出一个欢乐的世界。”醉月接着说。


    “好啊,贫道正有此念,观建成之日,将请入释迦牟尼进祈顶观供奉。”


    “阿弥陀佛,寺成之日,将请进真武大帝进龙泉寺供奉。”丧吾马上应道。


    醉月、丧吾、铁冠三人行起大礼来了。


    “太好了,太好了,天下没有一山两教并存,这将成为木兰山的首创,成为木兰山的奇观。从来佛道两教不相往来,自你们始,两教互相尊重,长期共存。将来信徒多了,名声远扬,更要多建寺观,以成天下名山。我建议,以此山腰为界,山上是道教区,腰下是佛教区,以后两教共同举行分属各教的法事庙会,在教义、教规、教仪等方面


    -10-


    也可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团结互助。佛中有道,道中有佛,共同把木兰山建为真正的天下名山,佛道共存的天下第一山。”朱天禄大声总结,很有点府县官员的口气。


    僧道众人点头称是,一场即将爆发的械斗烟消云散。


    朱天禄见矛盾已化解,从木兰手中牵过缰绳,准备回家,铁冠跟了过来,说道:“千户长,我有一个非份之想,不知千户长应允否?”


    “请道长直说。”朱天禄答道。


    “我想收你家小女为徒,看她天生丽质,冰雪聪明的样子,贫道想传授我最近几年揣摩出的木兰剑法,想她会有所成的。”铁冠说。


    “好哇,叫师父,给师父磕头。”朱天禄命木兰。


    “给师父磕头。”木兰的头磕在石头上“咚咚”作响。


    “好,起来,真听话。”铁冠笑道。


    “我虽生一女,将如男儿看待,学学剑法,健身护体,大有益处。”


    朱天禄高兴起来。


    “承千户长瞧得起贫道。”


    “道长谦虚什么,我还要感谢道长哩。道长可是木兰女的恩人呀!”


    朱天禄望着铁冠。


    “恩人,你说得我摸不着自己的铁箍了。”铁冠不解,真用手去摸脑上的铁箍。


    “道长忘了,当初道长赐教,让我们用木兰花蕊和太子参煎服,才终得此女。这是道长的大恩大德呀!”


    “啊,啊,我想起来了。”铁冠大笑起来。


    事隔不久,朱天禄领头,报知县府,由县衙出告示,征招能工巧匠,修建龙泉寺和祈顶观。


    黄陂木匠金四到县城应征,验过在籍匠户的簿录,县令问其有何


    -11-


    能耐,金四高声说:“雕栋画梁,技艺高超,飞檐斗拱,结构精妙。”说完,从怀中拿出一个卷轴,展开是一横幅,翻身扯在树上,只见


    “金殿凌空无用钉”几字,落款“神工金四”。


    这时,旁边一个石匠看罢冷笑一声,顺手拿过墨斗旁的竹签,在斗中一蘸,举笔划去“金殿凌空”四字,将不字改成无字,把钉字的右半边改成“四”字,就成了“无用金四”。


    金四看了大怒:“虽说公输般为我们共同的祖师爷,但你为石匠,我为木匠,互不相干,我抢不了你的生意,你做不了我的手艺,谁不知我金四造屋千间不用钉,走遍天下有盛名,岂说无用!”


    石匠不慌不忙地说:“木头好锯石难雕,木匠不如石匠高。”


    金四不屑一顾地说:“石匠有什么巧,石头裹泥浆,糊起就是墙。”


    石匠吃吃一笑:“不用泥沙不用浆,光用石头干砌墙。”


    县官听了二人的对话,将他们都录为掌墨师傅。


    那金四雕梁画柱,飞檐斗拱,六角八瓣,结构新奇,自不必说,还真是榫口巧接,不用铁钉。


    而石匠呢?还真是一把锤子一个凿,叮叮口当口当,不用沙浆粘料,用石块干垒,大小间压,横压直嵌,层叠相对,彼此牵制,构结为整体,金四反复推试,毫不动摇,最后叹服,自此,木兰干砌,传为天下一绝。


    木兰山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赶往木兰山,有捐款的,有献物的,也有义务干活的,木兰山沸腾起来了。


    朱天禄一会儿到祈顶观看看,一会儿又到龙泉寺看看,几个主持人也忙得不亦乐乎。


    在木兰山干活的人,不论是义务工还是工匠,一律在祈嗣顶吃饭,便于统一安排工作。那么多的人,有的人在山上打石头,有的人到远


    -12-


    山伐木,吃饭时如何通知呢?丧吾住持想了一个办法,到开饭时吹喇叭。


    有一天,天气闷热,似乎要下大暴雨,吹喇叭的小伙子由山底一直吹到山顶,觉得口干,找水喝去了。


    在远处山头伐木的人听见喇叭声,陆续丢下手中的斧子,向木兰山赶,爬到半山腰,采石的人问伐木的人为什么回这么早。


    “吹了喇叭的呀!我们是听见喇叭声才回来的呀!”伐木的人反问。


    “鬼话,我们怎么没有听见?”凿石的人说。


    他们一起向祈嗣顶爬去,到灶旁一看,人们已在吃饭,确实是吹过喇叭的,自此以后,就有了一条歇后语:木兰山的喇叭──一气吹上顶。


    祈顶观、龙泉寺建成后,举行盛大的典礼。这日,梵音四起,钟鼓相闻,游人比肩,香客接踵,真是热闹非凡。


    由于佛道两教,同处一山,和睦相处,佛中有道,道中有佛,佛道一家,成为当时的奇观,外省如四川、河南的香客不辞道远,长途跋涉,要亲眼看一看两教相容的真相,倒是木兰山附近的人们却不足为奇。这样,木兰山又多了一条歇后语: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


    入冬,香客渐少,寺观的住持,为了感谢能工巧匠们一年多的辛劳,特托朱千户代为设宴,款待官绅工匠。


    酒宴上,掌墨石匠给金四敬酒:“非常抱歉,今特来敬酒赔罪,当日不该改了你那横幅,过于狂妄,今看了你雕龙画凤之艺,超绝超绝,佩服佩服,愿与金师傅结为兄弟,为木兰山宫观建筑尽力。”


    “李师傅言重了,你当初如果直说出令尊李春大名,我能有二话


    -13-


    说么。你的木兰干砌,实为全国首创,将与令尊大人的赵州安济桥千古齐名。承蒙不嫌弃小弟鄙浅,结为兄弟,实为天大喜事,我兄弟俩今日要一醉方休。”


    笑声在山林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