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改变态度
    “伤得倒是不重……”


    “人都成这样了?还叫伤得不重?!”郑大夫的话还未说完,王义良就嚷了起来,“你看看他,露在衣服外面的,几乎没有一块好肉,这是伤得不重?”


    郑大夫忙抬手解释:“芦淞这伤虽然多,但大部分都是皮外伤,没有伤到要害,也没有内伤。我说伤得不重,只是说暂且没有性命之忧,但是伤口颇多,若是感染恶化……”


    郑大夫叹息一声,言外之意十分明显。


    “那得尽快用药吧。”王义良着急地催促道。


    “是,军中的外伤药都得取来。”郑大夫飞快地写了两张药方,“这张药方拿去煎药,这张呢,将药捣碎拿来,需得外敷。”


    王义良拿着药方急匆匆地去了。


    林晓禾在旁边看着,对芦淞的情况,并不看好。


    伤势在她眼里自然算不上什么,只是他的手指残缺的部位,泉水无法让他恢复。


    手臂上被咬掉的皮肉或许能长出来,手指却不能。


    要找回断指也不太可能,且不说散落四周,寻觅不到,还有的多半被人吞进了肚子。


    “林姑娘,我们要给芦淞敷药了,你是不是……”章喜走过来低声提醒。


    林晓禾点点头,带着初柳往外面走。


    回去之前,林晓禾特意去看看熬的药,关切地问了几句,顺便将泉水放在药中。


    这种事,越做越熟练,林晓禾现在完全不用担心被别人发现,因为根本发现不了,她都觉得自己做得正常极了。


    回到住处,初柳忙给林晓禾端来洗手的水。


    林晓禾仔细洗了洗,就着初柳递过来的帕子擦干净,状若无意地问道:“初柳,你刚才看到这些,似乎不太惊讶。”


    初柳愣住了。


    “怎么,以前见过这样的事?”林晓禾将帕子放回初柳手中,温和地看着她。


    初柳将帕子放进盆中,点点头:“小姐,这些年来,虽然有周家军的照顾,但事事未必能周全,我们那边曾经有过几个月未见一粒粮食……”


    林


    晓禾面色沉重。


    周家军擅长行军作战,并不擅长吏部的事,即便周径庭有心,手下也没有足够的能干之人。


    顾及不到,也是能想到的。


    “那一年幼弟不足一周岁,爹娘担心他会哭闹,就将我们藏在了不同的地方。”初柳抿紧嘴,似乎不想提及,眼睛眨了眨才道,“藏的时间太久了,他真的哭闹了,声音很大,我分不清楚……我躲到天黑之后才敢出来,他们都不在了。”


    “不用说了。”林晓禾于心不忍,阻止道。


    初柳摇摇头:“地上有残缺的……肉块,我当时太害怕了,根本不敢动。我在家里藏了好久,然后周将军就派人过来了。”


    “那些人呢?”


    “我当时觉得,周将军肯定会我做主,只是没有想到,他们都死了,得了病死的。”初柳茫然地不知该如何说,“周将军他们将我安置在一个地方,我一个人又住了许久。”


    林晓禾明白,那是疫情。


    周径庭将初柳单独隔离在一处,那做得很对。


    “经常会有人将吃的用的东西,放在路口,我在那的日子,过得比什么时候都好。”初柳苦笑道,“除了没有人,其他都好。”


    这大概是初柳跟在林晓禾身边以来,话说得最多的一次。


    林晓禾拍了拍初柳的手背,以示安慰。


    言语在此刻过于苍白。


    “小姐,我知道你是来种粮食的,我听周将军说话的时候提过。”初柳抬眼看向林晓禾,眼神里满是崇拜,“我没有想过自己能跟在你的身边。我不善言辞,但是我会好好做事。小姐全心全意去做种粮的事,照顾你的事,我会做好。”


    林晓禾忍俊不禁:“我们的初柳,要说话的时候,也很能说呢。”


    初柳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关外的情况,比林晓禾预想的要差太多。


    底层百姓的生命,他们朝中并没有放在心上,所以才不管关外这群人的死活,才有了吃人的现象。


    自顾不暇也好,罔顾生命也罢。


    林晓


    禾都觉得治理蝗灾之事,耽搁不得。


    不是她想拯救天下苍生,而是关外动荡,对她的生意,没有半分好处。


    尤其是生存都困难的时候,只会让更多的人铤而走险。


    等回到边关城,就得交代胡海潮,别再拿乔,赚少一些,找机会将办法告诉珏国之人。


    芦淞的伤势稳定了,一晚上都没有发烧,郑大夫认为情况已经大好,不会再出现更不妙的情况,只需好生将养着。


    虽然双手的手指是残缺的,但这对于战场上的人来说,这点伤算不得什么。


    “小姐,许大人又在外面候着了。”


    “这次又是为了何事?”林晓禾无奈地放下手中的账本,让初柳将许遇安带进来。


    林晓禾率先开口问:“许大人,今日过来,所谓何事?有问题,最好几次就问清楚,我在这里不会再待太久。”


    “你要走?”许遇安脱口而出问道。


    “许大人,这是军营,你我都得离开的。”林晓禾笑着说,“我只是带你过来,熟悉这里。既然军营中人,已经识得你了,我也就没有必要再留在此处,更何况,边关之事繁杂,我急着回去。”


    许遇安踌躇着说道:“林姑娘,你不赞成兵将分离,是因为如果一旦施行,会有更多的将士失去性命,对吗?”


    林晓禾一愣。


    她竟然是这么想的吗?


    她觉得以现在的条件,施行兵将分离,根本行不通。


    为什么行不通?


    会更容易导致对战失败,更多的兵将失去性命。


    只有兵将们有足够的自保之力,才能再来谈兵将分离之事。


    “我想,你思虑的是对的。”许遇安苦笑道,“之前在京城,失去性命的兵将,只是上禀的文书中,冰冷的名字和数字,哪怕有所牺牲,那时候我看来,都是应当的。”


    林晓禾挑挑眉。


    “那样的想法,并不对。”许遇安真切看到兵将们受伤哀嚎,血肉淋漓的样子。


    如果他们再失去赖以信任的将领,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