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脱颖而出
    几个月前的一天,邵春生坐在北京飞往跃州的飞机上,眼睛无神地看着窗外的朵朵白云,眉头紧锁,心事重重,原来,刚刚结束的全国开发区工作会议上,跃州作为东南沿海开放的重要城市之一,制造业发展乏力,至今竟然还没有建设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被国务院的领导在会上点了出来,坐在下面的邵春生如坐针毡,闹了个大花脸。作为跃州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邵春生已在跃州工作多年,他深知,虽然这几年跃州虽然家家点火、户户冒烟,个体经济蓬勃发展,但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还是秉持“无为而治”的理念,没有对制造业的发展做过很好的规划,导致很多企业只能借助村舍民房生产,甚至搭建违章建筑进行生产,一方面造成环境“脏乱差”问题,另一方面,制造业发展空间受限,企业很难上规模、上档次。邵春生心里盘算,既然国务院领导提出了批评,他回去以后必须在市委常委会上做一次汇报传达,把国务院领导的批评意见让各位班子领导都要知晓,从而让大家引起高度重视,知耻而后勇,齐心协力,加速推进开发区建设。邵春生又想到,领导层面重视不难,关键是要迅速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选调精通业务、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来操持这项工作,邵春生知道,虽然现在县级干部一大帮,开会坐满大礼堂,但干部选拔安排大多按照论资排辈,很多岗位一把手都是照顾性的安排,因而造成作报告头头是道,解难题只会坐而论道的干部居多,像经济开发区建设这项工作既要对标国际,又要和其他地方的开发区进行各项指标的比拼,能适应这样这么复杂工作的领导干部真是少而又少,起码,在目前邵春生的视野里还没有发现……


    邵春生坐在飞机上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几个小时,可到了跃州机场仍然理不出个头绪,他准备让组织部提名几个人先看看,虽然,干部的选拔使用是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政府这头主抓干事执行,但是,一项工作的推进,“人”和“事”是不可分割的,有了得力的人手,一些再难的事也会迎刃而解,反之,如果配备了能力欠缺的干部,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一下子会无故生出事端,变得很棘手。所幸,根据邵春生这几年工作的情况来看,他觉得市委那头对他还是比较尊重的,他提的政府这头一些人选,基本也得到了提拔使用,这一方面固然是邵春生在跃州工作时间久,资历老有关,另一方面,也是邵春生这个人工作对事不对人,推荐人选也是出于公心,这样,其他人也不好反对了。


    果然,邵春生第二天在市政府小餐厅和市委孔书记一碰头,孔书记心里也很急,毕竟给国务院领导点了名,此事非同小可,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国务院再派督查组来督察,发个书面通报,那就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大有影响了。于是,孔书记马上交代市委组织部,务必甄选推荐几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供邵春生市长挑选。


    过了几天,邵春生拿到了组织部关于建立跃州市经济开发区筹备委员会的请示以及推荐担任筹委会办公室主任的名单,组织部建议为了体现跃州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建设的重视,筹委会主任就由邵春生市长亲自担任,由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工业经济的副市长担任筹委会副主任。邵春生知道,市领导担任所谓的主任、副主任无非是挂挂名,主要在工作是下面的办公室在运作,一旦条件成熟,就要撤销筹委会,成立开发区管委会,这个筹委会的办公室主任就要转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因此,邵春生对组织部关于筹委会办公室主任人选的建议名单很重视,他看了一下,一位是文泰县委副书记,一位是临江县委副书记,还有一位是市委副秘书长,年龄都已过了45岁,而且没有一位是经济部门出身。邵春生分管过党群组织工作,很熟悉党务口的套路,他一看就知道这几位都是属于照顾及平衡性安排,根本没有从开发区主任这个岗位要求匹配出发推荐的,于是,他对组织部分管干部的副部长说:“马部长,你们推荐的这几位干部我很了解,这几位政治素质都很高,理论水平都很好,但是他们欠缺经济部门工作经历,从年龄来看,他们的冲劲可能不会太足,所以这几位人选我觉得都不合适。我看这样,你们把各地分管经济的年轻干部名单都梳理出来,我和你们组织部一起找几名专家,和这些年轻干部来个面对面的交流谈话,看看里面有没合适的人选,你们看怎样?”


    马副部长面带踌躇,吞吐着说:“邵市长,干部选拔使用,历来都是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市委研究决定的,这个用交流谈话这种面试的方式,来确定干部的提拔使用,上级没有文件规定依据,我们这样弄,恐怕不合适吧。”


    邵春生哈哈一笑,说:“马副部长,你在组织部干了这么久,你也是个明白人,所谓的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市委研究任用,这些都是形式,干部的任用还不都是市委几个书记画圈,再让你们组织部去走程序的?这种方法好的地方是组织意图能得到贯彻,但也有不全面的地方,就是视野不够宽广,毕竟市委几个书记只有这么几双眼睛,有的优秀人才会错过,这样,就会对我们的事业产生影响,我们是不是可以来个创新呢。”说到这里,邵春生慢慢地站了起来,表情有点严肃,说:


    “其实,干部公开选拔也已经不算创新,前几年,我好像在《人民日报》看到过,说浙江宁波通过群众推荐与组织推荐相结合和,考试与考察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把市计划委、物价局的一把手这么重要岗位都拿出来公开选拔,思想这么解放,工作力度这么大,所以,他们的经济发展就很快,宁波和我们跃州都是沿海开放城市,他们的经开区批下来都好几年了,而我们呢,今天还在这里研究筹委会的人选问题,一步慢步步慢,我们跃州再也等不起了。我看这样,你们组织部就先按照我刚才讲的去筹划,市委孔书记那边,我会和他沟通。”


    不得不说,在改革开放中,正是有了邵春生这样出于公心领导干部的坚持,才打破了我们干部选拔使用中的一些陈规陋习,避免了一些人为因素,让一批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干部脱颖而出,从而我们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走向前进。


    几天后,跃州各县各部门的十来位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聚集在市政府大院一号楼第三会议室门口,准备参加开发区筹委会办公室主任人选的面谈。参加面谈的领导有邵春生市长,市政府分管工业经济的副市长,组织部的马副部长,以及四名来自省城的经济界专家,今天,专家还专门为这次面谈出了一道题目,叫《谈谈制造业的发展》。


    邵春生和几位专家听了前面几位年轻干部的发言,这几位干部要么光讲理论的东西,现实操作性的方法讲不出来,要么变成县里的工业经济工作汇报,大家听着都觉得乏善可陈。林日新是第六个进入会议室的,长期的学习思考以及抓工业经济的实践,让他胸有成竹,他一坐下来,略作思考,就侃侃而谈,他说:


    “各位领导,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必须靠实体经济,而抓实体经济首先要抓好制造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跃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也是从制造业起步的,当前我市的制造业产值占了全市经济总量的50,我市在全省经济总量老三的位置,贡献最大的就是制造业。现在,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由于劳动力成本等一些原因,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一些加工制造企业正加速向我国转移布局,我市地处东南沿海,具有港口运输优势,应该说,我市在吸引国外的产业转移具有比较好的地缘先机,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机遇,趁势而上,大力发展我市的制造业。但是,我市制造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制造业的集聚平台,大量的制造业企业散落在村居,空间狭小。田螺壳里做道场,既造成很多的安全隐患,也让企业的档次规模得不到提升,个别需要用地的企业已经跑到外省去了,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建设好开发区,让优质企业入园,是我市眼下迫在眉睫的工作……”


    林日新的发言与邵春生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和旁边几位专家交换了一下眼神,饶有兴趣地继续听林日新的发言。


    “我区的宅前巷制鞋基地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形成的,很多订单都来自国外,这几年,有的企业飞速发展,个别企业的产值甚至超过了几家国营皮鞋厂,但是空间的局促,限制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可是,我区启动的宅前巷区块拆迁改造,给这些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在邵市长的亲自重视下,我们区里在双阳镇规划了1000亩的鞋业基地,用于他们的搬迁改造。我们按照‘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要求,对标广州等地工业区建设的先进做法,政府提供水、电、路等公配设施的建设,然后对企业的投资强度提出要求,要求企业建设现代化标准厂房,目前,这个鞋业基地已基本完工,有部分企业已入园生产。可以说,我们和浙江温州同为鞋业生产基地,我们目前已领先一步,像‘康健’、‘金万丽’等几个品牌已在全国打响,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因此,建议我们市里也要抓紧建设一个更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区,才能培育出更多的优质高效企业。关于市里工业开发区的选址,我觉得不能放在县里,因为,县里的区域辐射能级不够,市区呢,我们圩江区人口稠密,土地存量不足,建议这个工业开发区在圩海区选址,圩海区东部临海区域都是大片农田,如果在那里规划一个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开发区,一次规划到位,根据企业招商入园情况,分年度建设推进,这样,我市的制造业将会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而且,圩海区东部还有几十万亩滩涂,从长远来说,这都是我市制造业发展的资源储备。当然,制造业发展还要依托我市及时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企业不断技术革新、能级提升……”


    组织部本来要求每位面谈人员的发言时间控制在15分钟,可林日新破旧立新、言之有物的发言深深打动了各位领导和专家,大家都舍不叫停他的发言,认真听着他说了下去。


    整个面谈工作结束后,来自省城的几位专家一致认为林日新的发言既有理论的深度,更关键的是显示了他抓制造业的实践经验,这正是很多面谈对象所缺少的。而邵春生听了以后,更觉得这个林日新像猜中了他的心事似的,把下步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模式都提了出来,而且,林日新的讲法很多正是邵春生的想法。在面谈总结的时候,邵春生说:“组织部安排的这次面谈很好,让我们发现了几位优秀的年轻干部,特别是林日新,表现比较突出,值得肯定,请组织部把今天的面谈情况向市委主要领导做个报告,你们也可以做个总结梳理,把这样的好办法坚持下来。”虽然和选拔任用人选面谈是邵春生的主意,但他把这次的成绩和亮点都推给了组织部,因为,他心里清楚,只有这么公开表扬组织部,才会推动组织部把这种方法推广开来,从而拓宽干部选拔的视野和途径。果然,跃州市委组织部事后认真总结了这次面谈选拔的成功经验,撰写了《一次成功的选拔--跃州市改革干部选拔方式》一文,在中央级大报刊登,在东海省引起了关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也着实火了一把,这当然后话,这里不做赘述。


    就这样,一门心思干工作的林日新,就这样进入了跃州市经济开发区筹备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考察人选名单,这既是组织对他兢兢业业工作的肯定,也是命运对他长期勤于学习思考,善于突破创新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