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太子来了,青天就有了(求追读)
    《家父唐高宗》全本免费阅读

    李弘等待多日,终于等到了可以出发前往凉州之地上的各羁縻州府的时候。

    然而李弘的车驾刚出凉州城,忽然停下了,李弘正疑惑间,得到禀报——有一老翁在前方拦住车驾,诉说冤屈。

    这还是李弘出巡至今第一次碰到这种事。

    发生在城门口的这一幕很快引来了附近百姓行商们的注意,人类看热闹的本能几千年如一。

    只是与大多数人吃瓜的心态不同,跟来送别的凉州刺史赵伦却是心中一慌——治下百姓有了冤屈,还被捅到了太子面前,不正是说明他这个刺史做的不合格吗?

    赵伦飞快地来到太子车驾旁,建议道:“殿下,吐谷浑可汗处已经通报了行程,不宜耽搁,此人所诉之冤屈,交由臣便可,必会给殿下一个满意的交待!”

    李弘义正辞严的拒绝道:“皆是我大唐子民,岂能厚此薄彼?”

    身为太子,碰到有人鸣冤,李弘岂能不管?

    而且鸣冤的人没去找刺史赵伦,而是找上了他,李弘难免多想了些,他当即吩咐道:“既有人鸣冤,本宫不能不管!将此人带来,本宫亲自询问其冤屈!”

    眼见太子语气坚定,赵伦很是无奈,只能在心底祈祷这冤屈一事与他无关。

    阎庄领命而去,并亲自搜了老翁的身后,才将人带到李弘面前。

    老翁姓何,长得深目高鼻,须髯颇多,带着明显的栗特人特征。

    不过他说起话来和唐人没什么区别,实际上,他就是在户籍之上的唐人。

    在何老翁并不太通顺的讲述中,李弘明白了来龙去脉。

    ——何老翁的确是栗特人,住在姑臧县的一处偏僻村子里,他的妻子儿子儿媳都已亡故,只和一个年幼的孙女相依为命。

    好在家中有朝廷分的田,不用担心生计。

    就在去年,何老翁带着自己种出的麻来到凉州城贩卖,准备卖些钱去买些新农具,再给孙女买一件冬衣。

    ——这也算是男耕女织生活的常态了,寻常百姓轻易不会卖出粮食,常拿出来交易的乃是由麻、生丝纺织而来的布帛,但如何老翁这般家中无人纺织的,那就只能卖出原材料了。

    但这一趟的贩卖之旅,却出了问题。

    何老翁在凉州城集市之中,为了避让“行人”,肩挑的担子一不小心碰到了旁边商铺摆出来的琉璃盏。

    琉璃盏砸在地上应声而碎。

    对于这种碰瓷行为,即便被一群壮汉围着,何老翁亦是不愿认栽,与之争吵起来。

    谁知这时来了一个书生,替何老翁说起来公道话,并且自愿替何老翁出了三贯钱赔偿,了结此事。

    何老翁这时也想吃点亏,息事宁人,又在“围观群众”的言语相激下同那书生写下了“借条”,按了手印。

    说到此处,何老翁哭得很伤心:“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这些人是一伙的,却不知后来替我说话的人竟也是他们一伙的。”

    何老翁并不识字,等到今年凑够了钱,准备还钱时,才知道他欠下的,是高利贷。

    而这利钱,一天一涨,待到现在,翻了何止十倍不止。

    三贯钱价值十来匹丝帛,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就已经是笔巨款了。

    便是去告官,借条是他自己按下手印的。

    根本无人去管。

    偏偏在凉州,地多人少,田地除非靠近城池,亦或是上等良田,否则根本卖不上价。而何老翁的田两者皆不沾,一时之间根本卖不出去。

    面对收债人的逼迫,并无亲朋助力的何老翁竟被逼的只剩下卖孙女这一条路,而那些无赖竟住进了他的家中。

    无奈之下,何老翁听闻太子出巡至凉州,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从村子里偷跑出来,拦路鸣冤。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不曾想,竟有此事!”李弘听完之后怒道。

    从最开始李弘就感觉到了,其中碰瓷的味道过于重了。

    凉州刺史赵伦听完,立马附和道:“殿下,此事必是有些无赖借机讹诈!臣这就派人将之抓捕询问!”

    只是些无赖?

    李弘怒极反笑,问赵伦道:“今我们听的可是只是这位老丈的一面之词,君怎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