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第 27 章
    《小寡妇逃荒种田记》全本免费阅读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一晃眼就到了立夏,草长莺飞。先前光秃秃的荒地里,新生的野草肆意生长,一片郁郁葱葱。

    同在肆意生长的,还有庄稼地里寂了一冬的麦苗。和煦的暖阳下,麦苗仿佛挣脱了束缚,摆脱了禁锢,茁壮生长。

    有风拂过,翠绿的麦苗随风浮动,像是一片绿海中激起一层层碧浪。

    “嘿呦,嘿哟嘿~”

    后山脚下,不时传来号子声。

    若是有人走近了看,便会看见盖房子的汉子们热得满头大汗。有耐不住热的脱了褂子,光着膀子。也有用袖子擦掉汗水后,继续搬着土坯砌墙的。

    汉子们所盖的,正是谢惟安的房子。

    细算起来,虞薇念一行人到西家屯已有一月有余。

    先前荒凉破败的西家屯,因着虞薇念一行人的到来多了一丝生气。

    特别是后山脚下,盖房的汉子们忙的热火朝天,时而喊着号子,时而大笑。

    离众人的不远处,一栋灰白色的新房子,尤为显眼。

    那房子,正是虞薇念的新家。

    村子中心也有十来栋正在建的屋子。不过那些房屋才刚刚盖出三尺来高,等它盖成也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

    “小北,多抱些柴火来。”李氏唤了虞乔北,又往木盆里多舀了两碗米。

    盖房子是苦力活,需要大把子力气。李氏心疼大家伙儿,头一回做了主要给众人煮上一锅干米饭。

    说起来,辽安县的县令韩大人真真是个爱民如子的。除了当初送来的农具不说,后又派了衙役送来了一些粮食和庄稼种子。

    众人如今已经在辽安县立足,不再需要共享食物。衙门里送来的粮食,全部按照人口分发了下去。

    至于庄稼种子和农具,因着过了播种的季节,需等到来年再种。为今之计,只得在平日里都是省吃简用,靠着衙门里送来的那点粮食,熬上个一年半载。

    李氏正淘着米,就见从后山上下来的虞薇念和秦五媳妇几个,臂弯里挎着的篮子里被赛了个满满当当。那些野菜,不说李氏,就是虞薇念也叫不全名字。

    秦五媳妇钱氏,将篮子的野菜倒在了地上,给妇人们一一介绍起来。

    “这个,叫刺嫩芽。一年之中,也就眼下这个时节有刺嫩芽。不管是拿来焯水蘸酱,还是切碎了炒鸡蛋,滋味都是这个!”

    钱氏竖了大拇指,又摆弄起蒲公英的嫩芽:“这个是婆婆丁,一般都是拿来蘸酱或是凉拌。”

    “还有这个,嫩荠菜,拿来包饺子最好不过。这个呢,是柳蒿芽,这是曲麻菜。”

    将地上的野菜一一交给众人认了,钱氏又道:“今日的篮子不够装,只摘了这些。等改日空了,你们跟我一道上山去,那山里可是有好多的野菜,还有不少能吃的菌子。若是运气好,遇着什么灵芝猴头菌的,那可是能拿到城里换银钱的。”

    虞薇念边清拣野菜根部的黄叶,边搭着腔:“我啊,向来脸皮厚。五婶子既然开了口,那到时候我可要上门去叨扰五婶子了。”

    “什么叨扰不叨扰的。婶子啊,巴不得你们都来叨扰。”钱氏抬头,看着村口那几栋老房子,声音突然低了下去。

    叨扰好,叨扰了,说明这村子里有人气。

    还未等到与钱氏再次上山认野菜时,就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春雨。

    绵绵春雨淅淅沥沥的,下起来就没完没了,众人只得暂停了盖房子的活儿,躲进了屋里。

    虞薇念的房子完工已近十来日,屋里虽没件像样的家具,但房子砌的板正宽敞,除了主屋两边的耳房,还在东西两侧各盖了两间厢房。从虞薇念房子盖好的那一日,大家伙儿就拆了棚子,搬进了东西两侧的厢房里。

    大大小小近二十口人,挤挤倒也够住。

    原先他们是不肯搬进来的,道是新盖的房子,哪能让他们来住的,没得让主家沾了晦气。虞薇念好说歹说,说得是口干舌燥,才劝得众人搬进屋里。只是他们只肯住东西两侧的厢房,死活不肯住进主屋。

    而另外的二十多人却没这般好运。

    一来,当初是他们自己执意要出去单独盖房。二来,虞薇念的房子就这么大,再来二十个人也不够地方住。且她也没那么好心,就算地方够大,她也不乐意将地方借给那些人住。

    这栋房子,那些人可是没出一份力。

    虞薇念倚在门框上,看着顺着屋檐落下雨水,在地上的积水中溅起一朵又一朵的水花。

    这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可莫要耽误盖房的进度才好。

    虞薇念忧心着盖房的事,就听到耳房的李氏唤她,忙关了门去了李氏的屋子。

    “娘,您唤我?”

    李氏盘坐在炕上,手里拿着剪刀,脚边放着的是虞薇念的那件旧袄子。见虞薇念进来,拍了拍身边的位置。

    虞薇念明了,挨着李氏坐下。

    “如今咱们有了房子,有了辽安的户籍,也算是落地生根。”

    虞薇念大概猜到了李氏的意思,点了点头。

    “当初本想着,到了江南入了城,便拿这首饰当了,买个房子也好,租个铺子也罢,咱们都还能东山再起。只可惜……”

    想起曾经的沈家,想起逃荒路上丧命的丈夫和大儿子大儿媳,后面的话李氏再也说不出口,捂着嘴泣不成声。

    虞薇念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李氏,只轻轻挽住李氏的胳膊,温声安慰:“娘,您莫要伤心。您这般伤心,若是叫爹与大哥他们知道了,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心。”

    “不伤心,娘不伤心。”李氏抹了把眼泪,又拿起一旁的剪刀,将那件旧袄子拆了。

    袄子的夹层里,是一副耳环和一副手镯子。

    “得了空,你去趟县城,将这耳环与镯子当了,给家里添置些物件。”

    纯金的首饰是能当不少钱的,不仅能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还能有些剩余。但对于要当了李氏的首饰,虞薇念还是面露犹豫。

    李氏当是虞薇念担心东西被贼人惦记,宽慰着:“虽说财不露白,但如今咱们已在此处落了脚,拿了此地的户籍的。且那县衙的师爷与陆大人相熟,拐着弯的也与你有层关系在,不会有那不长眼的要觊觎你这么点东西。”

    “这屋子里空荡荡的,柴米油盐,桌椅板凳什么的,总得添置一些。另外,你再扯上几尺布,也该做身新衣裳了。”

    经历过生死逃亡的李氏,早已不再是那个深宅内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