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一夕定寿春,兼程求新人上
    申时初,待攻城器械、兵卒皆准备妥当之后,赵旻单枪匹马,到城下喊话。


    “某乃大汉卫将军赵从文也,刘元颖何在?”


    赵旻用的是张飞那种发音方式,因此,他这一声高喝,直震得城头众人耳鼓嗡嗡作响。


    城头之上,一名五十余岁、头戴进贤冠、身着玄色深衣的半老头儿,站了出来。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老夫见过卫将军。”


    赵旻也不废话,奋力一掷,将简册高高抛起,准确地丢到城上刘馥身畔。


    “此乃沛国谯县故人卞夫人之书,刘元颖你且看清楚!”


    刘馥拾起简册,查验封泥。


    趁此间隙,赵旻复又高喝:“夏侯妙才何在?”


    穿戴甲胄、身高八尺(一米八四)的夏侯渊,在城头躬身抱拳。


    “见过卫将军,某已收到元让兄长之书。然则,元颖兄乃孟德兄故友,某不得不护其人周全,请卫将军见谅!”


    所以,一切的关键已经明了:刘馥。


    赵旻抱拳后,复又看向刘馥。


    “刘元颖!天子诏汝返京述职,汝何故抗诏不遵,反而聚众造反乎?”


    塔读@^>


    其人二话不说,拨转马首,径自向军阵行去。


    赵旻回到中军指挥高台上,奋力挥手。


    旋即,鼓声隆隆,令旗挥舞,旌旗蔽空,上万大军准备攻城。


    云梯车“吱吱呀呀”前推;井阑车辚辚行进;颜良、徐晃二人,率领骑兵下马,着重甲“嚓嚓”向城墙前冲。


    空气中,似乎弥漫着肃杀之意,漂浮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


    就在此时…


    站在高台上的赵旻眯起眼,只见刘馥似乎对夏侯渊低声说了番话。


    夏侯渊高喝道:“卫将军且慢!且慢!元颖兄问,若某等投降,卫将军欲如何处置某等?”


    好家伙!


    夏侯渊的嗓门…比之其人…咳咳…侄女婿张飞亦不遑多让。


    首发&:塔>-读小说


    在这杂乱的背景声音中,所有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赵旻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他骤然高扬起手。


    鼓声暂歇,令旗且止,所有人都看向赵旻。


    赵旻喝道:“刘元颖若迷途知返,我必保其人无性命之忧,其人归京向天子请罪后,若天子无异议,可于许都任一闲散之职!


    是战是降,刘元颖一言可决!我大军不可久候!”


    赵旻心道:刘馥你何苦如此?你若早日返京,或许还能捞个列卿!


    赵旻念头尚未转完,便听夏侯渊连声高喝:“卫将军,某等愿降!愿降!请卫将军退兵!”


    夏侯渊话音未落,便见赵旻再次用力挥手。


    同时,赵旻的大喝传至:“愿降?速开城门!弃械就缚!我必不伤一人性命!”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少顷,当大军行至城门处时,城门便轰然洞开。


    为首的刘馥、夏侯渊站在城门前,躬身垂首。


    赵旻彻底放下心来。


    其人当即下令颜良、徐晃进城接管城防、收拢城内守卒;刘晔、步骘安抚寿春城内士族豪强。


    随后,其人便策马驰至刘馥、夏侯渊身前,押着二人向九江太守府行去。


    此时,日略西斜,尚未至酉时。


    俄而,赵旻端坐于九江太守府大堂,看向跪伏于地的刘馥和夏侯渊。


    “刘元颖,你缘何昏聩至斯、抗诏不遵?”


    刘馥喟然一叹,顿首行礼。


    “卫将军,某一时糊涂也!某深恐返京后将身死,故而不敢遵诏而行。”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赵旻叹道:“刘元颖,我既已护送曹氏、夏侯氏安然返乡,又重用曹公一干故臣,你竟仍不知我为人如何耶?


    你何不细思之?曹氏、夏侯氏既无恙,我又岂可独为难于你?我与荀令君招你回京,乃欲任你为河东太守以代刘子台也!


    刘元颖,你既身为前汉高皇帝后裔,便应时时以汉室为念,为何行此大逆不道之举?


    此番归京,你务必诚心诚意向天子、宗正、荀令君谢罪!”


    前汉高皇帝,便是汉高祖刘邦。沛国人刘馥是刘邦的后裔,当然算宗室。


    无论如何,刘馥的血脉传承,总比说不清道不明的刘皇叔强吧?


    赵旻这一番言辞恳切、直指人心之话一说出口,刘馥便涕泪横流。


    赵旻不但重用曹操旧臣,而且连曹氏、夏侯氏都不清算,又怎么可能清算刘馥这个曹氏外戚呢?


    刘馥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刘馥泣不成声地顿首行礼。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卫将军,某鬼迷心窍也!多谢卫将军宽宥之恩,某粉身碎骨亦难报之。”


    赵旻长叹一声,扶起刘馥,语重心长道:“元颖先生勿悲,君子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刘中垒又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元颖先生务必以此为戒,忠心辅佐汉室,不可再怀异心焉。”


    君子,指的是《左传》作者左丘明。


    孔圣先师和太史公,皆尊其人为“君子”。


    刘中垒,指的是前汉中垒校尉、《战国策》作者刘向,也是沛国人,其人或许还是刘馥的祖宗。


    赵旻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一再谆谆告诫刘馥,这让刘馥更加愧疚不已。


    夏侯渊对此感同身受。


    因此,不用赵旻开口,夏侯渊便顿首道:“卫将军,渊因小义而失大节,心甚愧之!渊愿与元颖兄同赴许都,向天子请罪!”


    赵旻忙不迭扶起其人。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妙才兄,既如此,你二人便相互扶持同返许都。”


    说着,赵旻自袖中取出数枚金饼,又匆匆写下一封公文,以印玺钤盖泥封,交于夏侯渊手中。


    “妙才兄,沿途你二人可于亭传食宿,些许盘缠权作急用。”


    夏侯渊接过简册和一枚金饼后,便抱拳道:“卫将军,如此足矣!”


    寿春至许都虽然有八百里,但因二人及其部曲在沿途亭传食宿,一枚金饼应急绰绰有余。


    一枚金饼是汉斤一斤,后世近二百三十克,折合…咳咳,不水文。


    两汉的史料记载,金某某斤,指的可不是黄铜,而是真金!


    刘馥和夏侯渊当然不可能在此乱世中孤身行走,他们都有部曲。


    赵旻见夏侯渊不多要,也不坚持,当即收起金饼。


    夏侯渊是个性如烈火的汉子,所以,其人极为干脆地抱拳道。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卫将军珍重,许都再会!”


    赵旻愕然。


    “妙才兄这便启程?不如用过晚宴明日再走?”


    夏侯渊摇头:“某二人乃罪臣,焉可使天子久候?某等日夜兼程,四日必可抵许都。卫将军,告辞!”


    言罢,其人深施一礼,拽着兀自抽泣的刘馥,便大步离去。


    赵旻终于见识到“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神行将军”了得之处。


    赵旻浑然忘记,自己其实是二百五将军…日行二百五十里,两日五百。


    目送神行将军夏侯渊离去后,赵旻猛然想起一桩大事来。


    老子药丸!


    【作者题外话】:事到临头,赵旻着急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活该!


    谁让他一路视察工作、体察民情的?


    不过话说回来,若非赵旻拜祭曹操,其人攻寿春城绝无可能如此兵不血刃。


    这一章,似乎也该聊一聊汉末三国的货币体系了。


    好,这便开始。


    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


    今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是政府的法定货币,往往以纸币、硬币或者电子货币的形式出现,有等价的贵金属为依托,并以国家信用为背书。


    但古代则不然。


    封建社会发行货币,不与金银存量挂钩,古代朝廷也从未建立完善的财政金融制度,纸币(或称宝钞)往往沦为剥削百姓的工具(元代、明代尤甚)。


    甚至官方会通过滥发劣币,来掠夺民间的贵金属。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林冲买把刀花一千贯,是不是很离谱?


    梁中书为老丈人贺寿准备的生辰纲十万贯,是不是很贪腐?


    呵呵,大错特错!


    那都是天杀的赵佶发行的纸钞!


    林冲能带一千贯铜钱出门?


    压不死他!


    虽说为省陌,北宋一贯铜钱实际只有七百七十文。


    言归正传。


    两汉时代,五铢钱的“劣质化”问题便始终存在,至董卓上洛(189)时臻于顶峰。


    董氏掌权之后,毁坏铜人,改铸劣币,最终导致“货轻物贵、钱货不行”。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一斛粮食乃至于数十万钱。


    (董卓)椎破铜人、钟虡,及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魏书董卓传》


    自初平元年(190),流通两汉数百年的五铢钱遂废。


    曹丕篡汉之后,为了“新朝新气象”,曾经在黄初二年(221)三月尝试过恢复五铢钱,结果…


    此举引发了可怕的通货膨胀,不得不在同年十月再度废黜五铢钱。


    (黄初二年)三月,初复五铢钱。冬十月,以谷贵,罢五铢钱。--《魏书文帝纪》


    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3)亦曾尝试恢复五铢钱。不过从出土实物看,“魏五铢”的质量相当粗劣,与史书记载的董卓时代“无文章、无轮廓”的劣币相似。


    可见在汉末三十年丧乱(189-220)中,铜钱实际处于完全废弃的状态。


    在此期间,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便是粮食与布帛。


    史书一般称之为“谷帛为市”。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注意:蜀汉的“直百钱”与孙吴的“大泉当千、大泉二千”从记载来看,更类似金融工具,并非一般等价物,所以,不能称之为货币。


    抛开粮食这个份量极重的硬通货不谈,咱们探讨一下三国时代“布帛”的货币化应用。


    粗略看来,“布帛货币”有三种好处:


    其一是产量有限。因为气候原因,原材料(桑蚕)的养殖、种植范围受到制约,如此便不易贬值。


    其二是质量轻薄。比粮食或金属便携。


    其三是存在使用价值。可以制成衣、裳、鞋、帽等生活必需品。


    那么问题来了,布帛都分为哪几类呢?


    布帛货币,本质是以布帛充当“交易媒介”。


    毕竟相比丧失信用的五铢钱,以及沉重的谷物,布帛的优势显而易见。


    两汉时代,由于棉花尚未引入中国(宋代以后),因此手工织品大抵只有丝、麻两类。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麻的价值相对低,普及程度较高,贩夫走卒皆可穿麻。


    丝的价值相对高,普及程度较低,往往是地主阶级才能享用。


    丝麻在纺织过程中,提综越紧密,质量越好。


    因此十综以上的织品,往往是特权阶层的专享;


    而贫民、戍卒只能穿八综布,以出土实物来看,这类织物质量相当窳劣。


    西汉大将军霍光妻子,曾招募能工巧匠纺织“蒲桃锦”与“散花绫”,六十日成一匹,值万钱。


    不难想象贵族特供货品的细密厚实程度。


    霍光妻遗淳于越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霍显召入其第,使作之。机用一百二十镊,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西京杂记》


    相比于麻、葛等粗物,以桑蚕为原材料的丝织品,种类更多,价值也更高,在“布帛货币”中占据重要位置。


    丝织品的统称,是“帛”或者“缯”。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另有细分,大致如下:


    (1)绢


    由未经煮练漂洗的“生丝”制作的织物,称作绢。


    曹丕年轻时曾找叔叔曹洪借钱,彼时“钱货不行”,因此借钱就是借绢。


    文帝在东宫,尝从(曹)洪贷绢百匹,洪不称意。--《魏略》


    当然,曹丕所谓的“借”,是“有借无还”的借;自然被曹洪一口回绝。


    (2)缣


    双丝织成的细绢,称作缣。


    (3)素


    素与缣类似,但质地更细密厚实。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汉代诗歌云:“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上山采蘼芜》


    素未经染色,也没有刺绣,即纯色织物。


    陈寿将蜀后主刘禅比作“素”,称后主接近贤臣就英明,接近佞臣就昏庸,可谓“素丝无常、唯所染之”。


    后主任贤相(诸葛亮)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黄皓)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蜀书后主传》


    (4)练


    练由熟丝织成,色纯白。


    其往往被称作“白练”或用作丧服。


    (5)绨


    绨是一种表面粗糙,质地厚实的丝织品。先秦时代秦国丞相范雎,曾穿绨袍。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须贾)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史记范雎列传》


    可知在缺少皮裘的情况下,绨袍确实可以起到御寒作用。


    (6)锦


    锦即用三色丝织成的花纹织物。益州的“蜀锦”畅销魏吴,成为蜀汉的重要出口货物。


    蜀锦是各国政要最为喜爱的织品。


    昔日曹操在邺县筑三台(铜雀台、冰井台、金虎台)。


    五胡时代,石虎(羯族皇帝)以邺为都城,在铜雀台上置“御床”,四角雕金龙,床上床下各有三十名侍婢,穷奢极欲。


    石虎御床上的帷幔,便是用蜀锦织成。


    石虎于铜爵台(即铜雀台)上更起五层楼阁,去地三百七十尺,周围殿屋一百二十房。正殿安御床,施蜀锦流苏斗帐,四角置金龙。--《邺中记》


    至于绡、纨、绮、纱、罗等精细织品,质地轻薄,工艺绝巧,为贵族专享。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从可见的记载看,这类顶级织物,在三国时代似乎较少充当一般等价物(唐诗倒有“半匹红绡一丈绫”充作货币的记载),这里便不再赘述。


    接下来聊一聊,布帛在三国时代的货币化应用。


    三国时代“谷帛为市”,早期大量记载中都是以粟米、稻米充当一般等价物。


    比如曹操平定河北(204),下令向冀州士民征税,每户出谷四升、绢二匹、绵二斤。


    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王沈《魏书》


    此处的“绵”不是“棉花”(宋代才传入),而是丝帛。


    绵的字形结构,就是左丝右帛,与绢一样,都是丝织品。


    这种以“谷帛”为货币的制度,在后世被称作“本色”。


    本色银,指的便是粮食细软。


    与之相对,贵金属称作“折色”。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折色银,才是真金白银。


    又比如袁术向陈国相骆俊勒索稻谷(197),求之不得,遂遣客杀之。


    袁术求粮于陈,而(骆)俊拒绝之。(袁)术忿恚,遗客诈杀(骆)俊及(刘)宠,陈由是破败。--《后汉书刘宠传》


    再比如袁术与刘备战于石亭(196),掏出二十万斛大米,诱使吕布偷袭下邳。


    (袁术曰)将军(指吕布)连年攻战,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迎逢道路。--《英雄记》


    结果因为袁术的“尾款”支付不及时,吕布复与刘备讲和,还辕门射戟,故意恶心袁术。


    (吕)布又恚(袁)术运粮不复至,乃具车马迎(刘)备。--《后汉书吕布传》


    这种动辄数万斛、数十万斛粮食的大手笔,对于一般的赏赐或中小额度的贸易而言,着实夸张,远不如交易布帛来得轻便快捷。


    先讲到这里,下一章再继续为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