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反叛之人
    朱瞻壑没有想到,曾经那个虽然强硬,但却也讲究均衡之道的老爷子这次会这么的果决。


    但朱凌代表朱瞻壑,拎着马骐的头颅来到应天,面见朱棣的时候,朱棣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让锦衣卫带着人,抄了马骐的家。


    曾经的宠信,到现在的瞬间湮灭,仅仅只是去了一趟云南罢了。


    一时之间,皇宫中无论是宫女还是内侍,全都战战兢兢,无不小心翼翼。


    然而,让朱瞻壑惊讶的还远不止这个。


    在朱凌抵达应天的第二日,朱棣下达了命令,让张辅率兵从倭国撤回,支援建州,力求在半月之内拿下建州卫!


    这道命令一经发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上到内阁大学士,下到百姓,对此事的态度出奇的一致:这么做,不对。


    其中,以夏原吉最为激动。


    如今的石见银山,一年可以给朝廷供给超过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是国库的重要收入之一,而根据朱瞻壑的说法,这石见银山最起码还可以开采百年不止。


    然而,这次的朱棣并没有听取大臣的命令,甚至都没有在朝会上谈及此事,就直接下达了命令。


    当然了,就算是他抢先钱勇一步,等钱勇过来了,他还是得乖乖的把石见银山给让出去。


    钱勇眯起双眼,待到看不见李厚生的身影后便立刻转身离开。


    “世子殿下!”


    李成梁三人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因为他们知道的事情比一般的商人要早,也要多,所以朱瞻壑对他们一直都是保持监视的。


    朱瞻壑笑了笑。


    得知大明将要撤出倭国,专心解决内乱,朝廷顿时蠢蠢欲动,时刻准备着要登上倭岛,接手石见银山。


    但即便如此,钱勇还是抢先他一步,接管了这石见银山。


    他们不敢抢大明猎来的猎物,但现在大明不吃了,他们也是可以过去吃上一口残羹剩饭的,大不了等大明返回的时候再撤走就是了。


    “若是大明需要,尽管跟我们开口,我们已经不遗余力!”


    陈循感叹了一会儿,突然抬起了头,眼中精芒闪烁。


    “急召在下回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相较于封建时代的战争来说,这个速度已经是顶尖的了。


    ……


    倭国,石见。


    “明白!明白……”李厚生立刻后退了两步,对着钱勇微微欠身。


    “我问你的不是这个,而是张辅去建州卫的事情。”


    在接到了钱勇的消息之后,朱高煦当即下令,将自己的三个护卫所抽调出来了两个,前往倭国,让钱勇一定同时守住佐渡金山和石见银山。


    听到喊声后,朱瞻壑收起了自己的思绪,转头看向了声音的来处。


    陈循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朱瞻壑趁着这个机会入驻应天,到时候……


    从顺天到草原的距离就不说了,光说到东察合台汗国,顺天也是比应天更近的。


    …


    “多谢。”钱勇也微微欠身,但语气一如既往地冰冷。


    因为,现在的朝鲜已经不是他这个朝鲜大君能够做得了主的了。


    虽然祝三凤已经带着人朝着木尔坦出发了,前面朱瞻壑去不得。


    张玉成,是朱瞻壑最初重用的三个商人之一,是和李成梁、宋时一同时被朱瞻壑所用,运送土豆前往德里苏丹的。


    而作为得到重用的筹码,李成梁三人的亲人是不能离开云南的,这是规矩,也是约定。


    “你怎么看?”


    “既然大明早已经有了准备,那我等自然就不会乱出手了,别帮了倒忙。”


    “不需要了。”朱瞻壑直接摇头拒绝了陈循的建议。


    “我们得到消息,说是大明为了快速解决内乱,让英国公带兵返回,担心这些倭民们趁着英国公返回的间隙作乱,所以想过来帮帮忙。”


    “算了,等朝廷的战争打完再说吧。”朱瞻壑叹了口气。


    还是那句话,不是他自负,现在的大明,如果他不出手相帮的话……


    但现在……


    “第一,带人去截了张玉成的商队,并且将他带回来。”


    按照老爷子的想法,迁都之后,应天府的一切规制,包括六部等重要机构都是要保留了,以后顺天府就是国都,应天府则是留都。


    除了朝廷上下以及应天周边,得知此事最早的是朝鲜,其次就是在倭国佐渡岛驻扎的钱勇。


    第一步,钱勇下令中断了佐渡金矿的开采,除了留守的人之外,他亲自带人前往石见,接手了石见银山的护卫工作。


    “嘶……”陈循倒抽一口凉气。


    “毕竟,沙哈鲁怕是早就已经盯死他了。”


    陈循的话打断了朱瞻壑的思考,将他的思绪给拉了回来。


    雅满。


    “不知道德泉君来此,有何贵干啊?”


    “我收到了瞻圻的消息,说是张玉成的儿子突然带着家人离开了云南,朝着西边,疑似是去蜀身毒道了。”


    李厚生,朝鲜宗室成员,其父是前任,也是朝鲜第二任君主李芳果,若非当年李芳远先后两次发动了两次王子之乱,朝鲜如今的王世子就应该是……


    “何必呢……投奔帖木儿帝国……对方明摆着是想要他手里的东西,要是真投奔过去了……”


    李厚生看着面前的明军,只感觉手脚发麻。


    但是,朱瞻壑却不看好老爷子的计划。


    “这……”陈循低下了头,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才抬头说道。


    而他得到朝鲜望族帮助的条件就是再次启用被冷落的李芳果一脉。


    要真是举家搬迁到了帖木儿帝国,那就等于是狼窝里进了肥鸡、三哥家里进了孟加拉巨蜥、去沈阳找刀哥装逼了。


    没多久,又一封信自倭国发出,朝着香州府而去。


    朱瞻壑觉得,一是迁都,二就是因为瓦剌的事情了。


    …


    “话说,殿下,您有没有想过……”


    但统治者的话,都不能信。


    解决瓦剌和东察合台汗国不太可能。


    “殿下可能要做好准备了,陛下很可能会趁着这次的机会……迁都!”


    “话说,世子殿下,这张玉成是怎么回事?”


    “这个我当然知道。”朱瞻壑微微摇头。


    “不过这石见银山,我们就可以管理,所以……”


    然而,此时的朱瞻壑却不在香州府,也不在达卡城。


    现如今的朝鲜,李褆因为得到了朱瞻壑的“帮助”,再次被立为王世子,并且取得了朝鲜望族的帮助,基本架空了自己的父亲。


    的确,他在收到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也是这个。


    在得知这件事之后,钱勇第一时间就派人去了石见银山,找张辅确认此事,在得知事情属实之后,他立刻实行了两步行动。


    “那要带回来吗?”


    这里位于横河的中游地段,也算是朱瞻壑暂时能抵达的最远处了。


    没多久,陈循就看完了信上的内容。


    “肯定是要拿下石见银山啊!”陈循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唉……”陈循摇头叹息。


    钱勇冷冰冰的开口,但随着他的话,上千明军从山野之中显露出身影,让李厚生为之一颤。


    去打仗还行,但要是去玩儿,那边还不安全。


    也就只有朱瞻壑了,他的顾虑少,现在还拥有了恒河平原这个大粮仓,再加上白磷蛋的话,或许有可能。


    朱瞻壑眉头一皱,陈循顿时噤声。


    不过,朱瞻壑虽然不在,但朱高煦在找儿子浪了一圈之后就老老实实的回到了香州府。


    百年,这损失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朱瞻壑正遥望着远处那白雪皑皑的山脉,虽然知道相距甚远,但看起来总是那么的近,让朱瞻壑心生遐想。


    第二部,以最快的速度派人传信给朱瞻壑。


    这,是朱高煦第一次越过儿子下达命令。


    注意,是护卫,不是开采。


    迁都顺天,无论是和瓦剌还是东察合台汗国作战,顺天这边都能够更快的反应。


    让人望而生畏,哪怕是李厚生这种人也是一样。


    不过在朝鲜的第一次王子之乱中,李芳远先后杀掉了自己的大哥李芳硕,使得当时的朝鲜大君,也是开国国王李成桂不得不改立李芳果为世子。


    自来到倭国之后,钱勇就没有返回过云南,常年的杀伐和管理矿工,再加上唯一能够说说真心话的祝三凤又被调走,导致钱勇的性格极端冰冷。


    “世子殿下。”陈循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朱瞻壑的面前,满脸疑惑。


    “无……无事。”李厚生颤抖了一下,因为面前的钱勇……


    “迁都之后,应天……”


    钱勇顺着山路走下来,面无表情地看着面前的李厚生。


    他的哥哥,义平君李元生。


    …


    “第二……”


    朱瞻壑的话没有说完,而是示意陈循看一看自己递过去的信。


    李厚生心有不甘地看了一眼后面的石见银山,驻足良久,但最后还是下令返回了。


    “这个人叛变了。”朱瞻壑的语气放低,充斥着满满的阴冷。


    调回张辅,弊大于利,老爷子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做,但他却这么做了,那就说明老爷子在准备别的事情。


    他从来都没有想过,明军的速度竟然会这么快,朝鲜的动作已经算是快的了,从调兵到登岛再到这石见来,前前后后也就七天而已。


    “两件事。”朱瞻壑并没有墨迹,直接从袖兜中掏出了一封信。


    朱瞻壑闻言沉默了。


    “直接处理掉就好了,免得夜长梦多。”


    而李厚生,则是朝鲜前任大君李芳果的第八子,朝鲜的德泉君。


    但是,钱勇的速度却远超朝鲜的预计。


    陈循说的没错,红薯的消息到底是纸里包不住火,张玉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决定叛变的。


    “这就不劳烦德泉君挂念了,回去记得和贵国大军说一声,就说这份情谊,我们收下了。”


    其实也没啥,就是朝廷调回张辅的事情。


    在第二次王子之乱中,李芳远又将李芳果的势力铲除殆尽,逼得李芳果不得不立自己的弟弟李芳远为世子,次年便禅位与他。


    别说是他了,就算是现在的朝鲜大君李芳远都没有那个胆子敢跟朱瞻壑掰掰手腕。


    陈循也微微点头。


    这个时候的确是不太好提这事儿,一旦提起,朱瞻壑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等到战争打完,北方平定,或许还有可能实现。


    但陈循没想到,朱瞻壑也没有想到,这一战,一打竟然会是……


    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