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赤诚之语\/\/两难境地
    上辈子

    “你来之前,晋国公应该见过你了吧。”李非追问。

    方堃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对你可有什么交代?”

    “让我加固城墙,兴修水利。”

    “只有这些?”李非的语气突然变的有些凌厉。

    话音一落,方堃突然崩溃,身体一下瘫软在地,连连磕头说道:

    “恳求大人将我交给御史台,幽州我不去了,幽州我不去了......”

    李非依然面带冷色,沉声说道:

    “方堃,你是干臣,也是国之能臣,我不该对你如此逼问,但幽州节度使是我的父亲,统领北境九州,拥兵十万,我在京城坐镇中书省,统领百官,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在下不知。”方堃颤抖着说道。

    “意味着我和父亲如果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圣上就会坐立难安。我身负神明之托,护我大唐周全,但圣上身边佞臣当道,祸乱朝政,如今流民遍地,国库空虚,如果再有人拿我和父亲去做文章,你觉得会有什么后果?”

    方堃沉默不语。

    “李林甫之为人你应该比我清楚,你说你从不问政事,但你一定会理解我在说什么,韩常侍说你木讷,但我看你心如明镜,只不过是受人胁迫。你监造行宫,有没有蝇营狗苟之事你当真不知还是装糊涂,任工部员外郎十年,你肯定比我要清楚。”

    方堃终于抬起了头,目光之中也没有了惶恐,眼含热泪。

    “李相,天太黑了,我什么都看不到,您就饶了我吧。”

    李非知道,再进行逼问也不过如此,于是叹了口气说道:

    “我本就无心对你责罚,又如何饶你。肖越密奏一事,朝中传的沸沸扬扬,你肯定也有耳闻,你到北境之后,我要求你一切如实汇报,除了工造之事,还要监察我父亲的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非我不信任我的父亲,而是关乎我大唐安危之事,谁都不可笃信。我一不能负了圣上,二不能负了神明,明白我的苦衷吗?”

    方堃听完,面色凝重的冲李非躬身一拜,说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