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不公的评价
    上辈子

    唐朝自开国以来,谏官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当年太宗时期的魏征就是典型人物,这也就造就了后世的谏官们口无遮拦的风格,每每遇到不满,就极尽刻薄毒舌之能事,就差在皇上面前跳着骂娘。

    尽管到开元时期,谏官的风格有了些收敛,但言辞依然犀利。上次李林甫用能帮皇上通神帮李非升到了礼部郎中一职,这还不到一年,再直接进入中书省,如果没有过硬的理由,那帮谏官估计会疯掉。

    而高力士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堵住这帮谏官的嘴,他们天不怕地不怕,那就只有运用李适之的监察权,查一下他们的屁股是不是干净。

    高力士相信,不管你平时怎么洁身自好,终归有破绽可寻。唐律有两千多条的律令法规,具体到方方面面,甚至你上朝所穿的衣服不符合规定就有可能被御史台抓到受罚。

    谏官们别的不怕,就怕自己的名声被玷污,那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李适之得到高力士的暗示之后,已经开始悄悄展开了调查。他动用了御史台所有的监察人员,以对在京官员肃风为名,进行了一次全面摸排,并专门安排心腹在大面积排查的掩护下,对所有的谏官重点照顾,以防泄露风声。

    很快,所有谏官的老底都被掀了个底朝天,李适之甚至秘密派人到这些人的老家问他们入朝以前的风评,诸如不孝,狎妓之类的破事,也都给抖了出来。

    一个月后,当李适之将一沓厚厚的材料递给高力士时,高力士就明白,这件事基本上成了。

    既然专查谏官,如果挑明,必然会遭到群体反击,所以,高力士就派内宫的宦官以传信为名,将每个人被查到的那些丑事私下递到了他们手中。

    这样一来,所有的谏官就是再蠢,也明白后面可能有事需要他们少点吆喝,别不长眼。

    那剩下的,就是该怎么让张九龄和裴耀卿卸任了。

    尽管皇上早就对张九龄不耐烦,但让他退隐总得有个合适的理由,裴耀卿还好说些,但张九龄一直忠心耿耿,为了大唐鞠躬尽瘁,并且德高望重,声名远播。强行将他罢相只会引起人心浮动。玄宗也知道这些,但人性就是这样,飞鸟尽,良弓藏,任你再大的功劳,在皇上面前一旦讨嫌,就只能卷铺盖滚蛋。

    终于,玄宗等到了机会。

    一日,监察御史周子谅酒后闯入太史局,说他夜观天象发现荧惑守心,乃是大凶之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