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劝说与准备
    而知晓红衣火炮的用铁铸的威力后,孙传庭要求匠营以每月两门继续锻造,摆放置潼关。


    其余的火炮,倒是要求的不多。


    因为火车营多年来的积累,再加上地方,虎蹲炮,弗朗机炮,并不缺。


    当然,朱谊汐对于燧发枪,做了隐瞒。


    掌管匠营的生死,钱财,每人想跟朱谊汐做对,也不敢报信,许多人甚至以为,燧发枪是孙总督吩咐的。


    不过,鸟铳,匠营还是按照每月两三百支的水平来弄,实际上因为火绳枪的操作太复杂,除了火车营,其他人都不喜欢用。


    试炮结束后,王徴继续忙碌起来,朱谊汐这才与孙传庭独处。


    犹豫再三,朱谊汐不得不劝说道:“督宪,绝不能轻易地东出潼关啊?”


    “为何?”孙传庭不以为忤,反而是平静地问道:“是有何理由?”


    “督宪!”朱谊汐叹了口气,说道:“秦军在关中,闯贼就不敢乱动,若是其北上,必然怕被断了后路,所以,动不如静。”


    “你认为,秦军打不过闯贼?”


    孙传庭扭过头,认真道。


    “属下不敢!”


    “你是不敢说吧!”


    孙传庭摇摇头,随即望着荒野,一片无垠,他轻声道:“我又何尝不知晓希望渺小。”


    “但,朝廷催迫日紧,上个月,我身上的那些头衔,陛下几将半臂江山托付与我,我又能如何?”


    朱谊汐张了张嘴,终究还是没能说出话来。


    崇祯皇帝这番手笔,着实拿名义压人,而恰恰,很让孙传庭吃不消。


    君恩如山,朝野尽是催促声。


    他置身处地的想了想,除非是真的造反,不然谁也扛不住朝野上下的压力。


    可,孙传庭如果真的造反,他还是孙传庭吗?


    说着,孙传庭抬起头,仰望着天空,呢喃道:“世人诽谤我割据关中,我若再不动作,怕是连西安也待不久了。”


    “可是——”朱谊汐无奈道。


    “没什么可是的。”


    孙传庭摇摇头,认真道:“你既然负责匠营,就好好的生产军械吧,一应的物资,钱财,我都会拨下来,多准备一些才是。”


    “遵命!”见孙传庭没有接下去谈话的念头,朱谊汐也就不再劝了,做好份内的事。


    “督宪,我想总医署,应该放置在潼关,伤病兵卒,可以在潼关修养,比随军拖累,亦或者待在西安城,方便的多。”


    “你说的有理。”


    对这句话,孙传庭还是挺满意的,拍了拍朱谊汐的肩膀,他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有这心思,着实不错。”


    随即,孙传庭慢慢地离开了。


    目送其离去,朱谊汐突然觉得,竟然有些许的落寞。


    在大势面前,他终究还是难以改变既定的轨迹。


    而秦军中的训练,也愈发的密切起来,粮食的损耗,也在倍增,显然,这是在为战前做准备。


    而朱谊汐,也在做准备,准备孙传庭失败后,该如何处置。


    思来想去,还是强大自身为要。


    搜罗起身家,朱谊汐猛然一惊。


    两次打劫,十来万两的金银珠宝,如今除了两万多两的白银,其余的都是珠宝,难以脱手。


    “光是燧发枪不够,还得有铠甲。”


    朱谊汐颇有些无奈。


    铠甲与弩箭,都属于重度准备,详细备案的那种,而且价钱还贵。


    让匠营做,如今忙着出兵准备,后勤繁多啊,没有多余的匠人。


    “怎么去弄铠甲的?”


    朱谊汐琢磨起来,突然想起了秦王府。


    秦王在明初,靖难之役之前,拥有三卫,二万一千人,随着不断地削藩,只有不到三千人。


    就算是这三千人,也名不符实,吃空饷占了一半,剩余的都是老弱病残。


    但,终究是两百多年的建制,别的不提,铠甲武器,真的不少。


    有鉴于此,朱谊汐忙从库藏中,挑出几件珍品,约莫五六千两的价值,反正流通不得,不如送人了事。


    秦王府长史章世炯对于朱谊汐的到来,颇为高兴:“听闻孙总督在准备东出,你身兼多职,应当忙碌的很才是,怎么来看我了?”


    “多日不见兄长,我心中甚为想念啊!”朱谊汐发自肺腑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