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父子争妾(4000)
    成都,成汉宫室。


    “陛下,大事不好了,我军在笮桥大败,晋军正向成都杀来!”


    殿内,众人哗然,群臣面面相觑,无不为之惊恐。


    李势颓然的瘫坐在御座上,无助的问向群臣:


    “为今之计,如之奈何?”


    中书监王嘏、散骑常侍常璩等人纷纷进言,奉劝李势投降,唯有侍中冯孚站出来反驳道:


    “吴汉伐蜀,尽诛公孙,如今晋廷早已下诏,不会宽赦李氏,臣恐陛下即便举国而降,也难以保全性命!”


    冯孚一句话,断了李势投降的念头,可城中已经没有了守军,只得出逃。


    晋军就在眼皮子底下,随时都将杀来,李势也顾不得家眷,带着一些亲信仓惶逃往晋寿(今四川彭州西北)。


    在笮桥一战获胜之后,袁乔领军乘胜追击,一举攻入成都。


    桓温随后入城,他感慨道:


    “我能攻克此城,皆是彦叔与熙儿之功。”


    一众将佐,无人出言反驳,尽皆深以为然。


    出兵之前,就是袁乔与桓熙力主伐蜀,在彭模又是二人主张破釜沉舟,急袭成都。


    至于,笮桥一战,有赖袁乔在前线指挥将士,奋勇作战,而桓熙也在关键时刻稳定军心,并亲自擂鼓激励将士,才有了这场大捷。


    桓熙没有喜形于色,他谦虚地笑道:


    “伐蜀之功,首在父帅,若非父帅从谏如流,临危决断,哪有今日的胜仗。”


    将佐们纷纷附和,桓温闻言大笑,他随即命令桓熙率领亲兵入宫,搜捕李势家眷,又叮嘱桓熙,不可欺辱李势的妻妾。


    如今李势出逃,还没有送上降书,因此,伐蜀之役尚未结束。


    桓温担心有人趁机侮辱成汉妃嫔,使得李势心怀怨恨,负隅顽抗,故而将入宫搜捕李势家眷一事交由桓熙处置。


    桓熙明白父亲的担忧,朗声应诺。


    ......


    “晋军杀来了!晋军杀来了!”


    宫城之中,呼喊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是慌不择路的宦官与宫婢。


    成汉皇后李氏与公主李媛身处寝宫,面带惶恐。


    李势走时,没有顾得上她们母女,却将太子带了去。


    寝宫外,整齐划一的脚步声越走越近,甲叶的摩擦声越来越响。


    嘭地一声,房门被踹开,一伙凶神恶煞的甲士闯入寝宫之中。


    明晃晃的刀刃向着一贯养尊处优的母女,二人惊恐万分,为之色变。


    “将兵刃都收起来,不得无礼。”


    随着说话声响起,走进门的正是奉命入宫搜捕李势家眷的桓熙。


    桓熙略过李皇后,将目光落在李媛身上,显然也被这名少女的姿容所惊艳。


    李皇后见状,鼓起勇气,将女儿护在身后,她颤抖着声音说道:


    “国破家亡之人,还请将军放我们母女一条生路,莫要折辱。”


    李媛经不住桓熙的打量,她低下头,躲在母亲身后,犹如一只受惊的小兔。


    桓熙回过神来,展颜笑道:


    “夫人无需惊恐,桓某并无加害之意。”


    李皇后听得他姓桓,壮着胆子询问道:


    “敢问公子与桓帅是何关系?”


    桓熙也不隐瞒:


    “正是家父。”


    李皇后闻言,终于放下了心,想来桓温作为伐蜀主帅,其子也无需诳骗她们。


    不多时,李势的妃嫔被尽数抓来,由投靠晋军的宫中奴婢一一辨认,这其中,有许多原本是成汉大臣的妻子。


    李势杀人夺妻,强行占有了她们。


    这些女子向桓熙哭诉,乞求桓熙能够将她们放回家中。


    这件事情桓熙必须先问过桓温,不能自作主张,他宽慰道:


    “我会向父帅禀明你们的身世,想来,也不会遭人为难。”


    众女纷纷下拜感谢。


    桓熙离开前,深深看了一眼李媛。


    美好的事物总是容易吸引眼球,桓熙暗道:


    ‘难怪以母亲的脾气,也会有我见犹怜之叹,此女果真绝色。’


    桓熙留郗超带人看守寝宫,自己则去向父亲复命。


    桓温此时已经入主成汉正殿,桓熙还未进门就见一降臣在殿内侃侃而谈:


    “李势本有出降之意,不过是惧怕晋室怪罪,故而出逃,主公若能安抚李势,释其疑心,李势又岂敢抗拒天兵,必然奉上降表,举国臣服。”


    说话之人,正是先前劝说李势投降的散骑常侍常璩。


    常璩因目睹李寿、李势父子无道,虽为蜀官,却心向晋室,如今被桓温辟为参军。


    桓温对常璩所言深信不疑,但无奈道:


    “我欲善待李势,却不知该如何取信于他。”


    常璩笑道:


    “主公大可不必担心,下官有一计,请献于主公。”


    桓温见状大喜,甚至来不及招呼进门的桓熙,迫不及待道:


    “还请道将(常璩,字道将)为我道来。”


    常璩正色道:


    “李势有一女,名为李媛,生得国色,下官请主公纳之。


    “两家结为姻亲,主公再将伪汉皇后李氏送去,李势必能领会主公的诚意。”


    桓温已然心动,哪怕是普通人家,夫妻十几年,也会有过腻的一天,想要找点新鲜的刺激,这也是人之常情。


    又何况是如今意气风发桓温。


    休妻,桓温自然是没这个胆子,但要说起纳妾,桓温瞬间就心猿意马起来。


    桓温瞥了一眼桓熙,假装推辞道:


    “老夫年迈,恐非良配。”


    但脸上由衷而发的笑容,却怎么也遮掩不住。


    他甚至想好了在司马兴男面前的说辞,自己这是为了取信李势而做出的牺牲。


    是为国事而纳妾,并非一己之私。


    唉!自己这也是迫不得已啊。


    常璩知道桓温已经动心,正要再劝,却听桓熙朗声道:


    “父帅所言极是,此事万万不可!”


    桓温闻言一怔,殿内众人无不瞠目结舌。


    常璩没见过桓熙,但听来人称呼父帅,也能知晓桓熙的身份。


    他正要向桓熙解释此事的重要性,却听桓熙继续道:


    “李势杀人夺妻,昏聩误国,而父帅乃当世英雄,怎能向李势屈膝,拜他为岳父。


    “孩儿有一计,既可保父帅威名,又能使李势来投。”


    众人纷纷好奇,桓温强忍不悦,问道:


    “计将安出?”


    就在桓温心里盘算着要找个什么理由,否决桓熙计策之时,只见桓熙认真道:


    “还请父帅将李媛赐给孩儿,让孩儿给李势作女婿,如此,自当不损父帅的威名。”


    一时间,殿内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无一人敢言。


    而桓温一张脸,已经涨成了猪肝色。


    他感觉自己肺都要给气炸了。


    桓温倒不是舍不得李媛,他甚至没有见过李媛的模样,而是自己好不容易有个纳妾的理由,桓熙居然从中作梗。


    然而,被偏爱的始终有恃无恐,桓熙当众求赐,桓温满腔的苦水也只能往肚里咽。


    莫非自己还真能与桓熙争抢,且不说事情闹大了,被人传为笑柄。


    若是让司马兴男知道他为了一個女子而与桓熙争风吃醋,后果不堪设想。


    “哈哈哈...”


    桓温大笑着掩饰自己的尴尬:


    “方才常参军所请,为父婉言推辞,就是有意要将李氏许配给你。


    “不曾想熙儿年少慕艾,定是在后宫见到了李势之女,为其美色所动,故而求之。


    “为父与你母亲夫妻恩爱十余年,相敬如宾,不曾纳妾,时至今日,又怎会再娶。


    “且依你所请,为父成全这桩美事。”


    然而,桓温表面大度,心里却在滴血,一想到桓熙平日不好女色,但如今都被李媛的美色所诱惑,可见那少女是何等姿色。


    桓熙大喜谢恩,一众将佐也故作不知道桓温的真实想法,尽数向桓熙表示祝贺,随即纷纷告退,谁也不敢在殿中继续停留。


    在众人走后,桓温无需再压抑心中的怒火,他吹胡子瞪眼道:


    “逆子!”


    说着,便扬起刀鞘要打桓熙。


    桓熙见状不妙,拔腿就跑,父子二人在殿内一追一逃,桓熙赶忙解释:


    “父亲息怒,孩儿这也是在为父亲着想,若是让母亲知道父亲未经她的同意,私自纳妾,父亲岂能安生。”


    桓温不管,他在后边追逐,气愤道:


    “往后能否安生,老夫不管,今日非得让你不得安生!给我站住!且让为父出气!”


    桓熙可不敢停下来,虽说桓温只是要拿刀鞘打自己,不是拿刀劈砍,可谁知道他下手有没有轻重。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日父亲盛怒,未免父亲失手,铸成大错,孩儿逃走,才是为子之孝。”


    说罢,桓熙看准时机,逃出了大殿,只留下桓温气喘吁吁,没有追出去。


    大庭广众之下,他实在丢不起这个人。


    许久,桓熙才从殿门处探出脑袋,见桓温已然气顺,桓熙大着胆子进门,厚颜笑道:


    “当初魏武帝攻克邺城,文帝纳甄氏为妾。


    “今日父亲夺取成都,孩儿又纳李氏为妾。


    “孩儿恭贺父亲,也为自己贺喜,你我父子,居然能效仿曹氏,有此壮举,这不正意味着我们桓氏当兴。”


    桓温并非晋室忠臣,正如刘惔所言,他野心勃勃,尤其是如今成汉行将灭亡,更进一步滋生了他的野心。


    但桓熙这番比喻,还是给桓温气笑了,他重新板着脸,教训道:


    “休要胡言乱语,为父一生以匡扶晋室为己任,岂敢作此非分之想,方才所言,不可道与外人。”


    桓熙连忙点头:


    “桓家世代忠良,孩儿必当追随父亲,为晋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孺子可教。”


    说着,桓温不忘警告道:


    “今日暂且放过伱,往后若是再敢败坏为父的好事,决不轻饶!”


    他们父子同心,并力创业,又哪有化不开的仇怨。


    况且桓温其余诸子,难堪大用。


    桓熙也正是明白这一点,才敢于虎口夺食。


    不过,他并没有忘记替那些被李势抢来的可怜女人转述身世。


    桓温听罢,沉吟道:


    “暂时将她们囚在后宫,等李势来到成都,我自会放她们自由。”


    桓熙追问道:


    “其余的妃嫔又该如何处置?”


    桓温不以为意道:


    “自当封赏将佐,李势有皇后陪伴即可。”


    桓熙得了李媛,也没再打李势妃嫔的主意,而桓温没有纳妾的理由,也不敢未经司马兴男的同意,自作主张。


    父子二人议定此事后,桓熙再往后宫,让郗超将李皇后与李媛接了出来。


    母女二人显得很是害怕,桓熙安抚道:


    “夫人无需害怕,此来,是要将夫人送还,成全你们夫妻团聚。”


    李皇后闻言,可谓是惊喜不已,她不知道晋军为何愿意放了自己。


    一旁的李媛怯生生的问道:


    “这位将军,我能否与母后同去。”


    李皇后这才反应过来,桓熙此前并没有提及如何处置李媛,就在她为此紧张的时候,桓熙朝着李媛微笑道:


    “留在成都,与我作妾可好?”


    李媛脸色一白,纵使桓熙相貌俊朗,可她曾经贵为公主,如今却要委身给人作妾,二者之间的落差显然让李媛难以接受。


    但李皇后却知道,如今身陷囵圄,哪还有过去的尊贵可言。


    “桓将军,能否容我们母女说会话。”


    李皇后请示道。


    桓熙点点头,让人将母女二人带去一处偏厢,好一会,她们才走了出来。


    李媛脸上泪痕未干,但显然是被母亲说服了,她屈身向桓熙行礼道:


    “国破家亡,留此残躯,幸得将军不弃,妾身愿意侍奉将军左右。”


    桓熙上前将李媛扶起,为她抹去眼角的泪水,说道:


    “你且放心,我并非始乱终弃的薄情之人。”


    李媛听他这般说,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桓熙并没有急于占有李媛,他并非急色之人,况且如今蜀中未定,他也无暇顾及儿女私情。


    只是给谢道韫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及父亲桓温为了安抚李势,逼迫自己纳李媛为妾。


    自己抗拒无用,只得出于忠孝,答应了此事。


    桓熙在信中还赋诗一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如今正值暮春三月,写来倒也应景。


    ......


    桓温得知李势身在晋寿之后,派遣降臣常璩为使,替李势带去自己的亲笔书信,劝说他来降。


    一并被送往晋寿的,还有成汉皇后李氏。


    常璩抵达晋寿,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李势。


    李势在国内并不得人心,如今穷途末路,若非畏惧桓温杀他,也不至于弃国出逃。


    如今桓温许诺保他周全,而李皇后也告诉他,桓温以其子桓熙配李媛,愿与他作为儿女亲家。


    李势再无疑虑,当即向桓温送上降表,自己也随常璩返回成都。


    成汉自此灭亡,然而,蜀地并未就此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