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 天字第一号大粗腿
    光和五年四月,司空许馘、太尉张济因为徇私,处事不公正以及闹出了群体事件,波及甚广,民怨极大,天子震怒,所以被罢免,宦官的爪牙断裂,损失惨重。


    二十六位郡守免于被罢免的处置,还因此得到了朝廷的补偿,被全部征为议郎,得以参预朝政,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可能。


    司徒陈耽、司隶校尉郭鸿、议郎曹操、尚书台令史刘备因为在此事当中冲锋陷阵,正面击退了宦官,所以获得了偌大名望。


    尤其是刘备,在此一事件中因为与张让和赵忠正面对抗的行为被曹操传播出去,因此得到了更大的名望,更受士人追捧。


    袁绍、张邈、何颙等暗中出力者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名望加成。


    自第二次党锢之祸以来,士人力量的反击第一次对宦官取得了胜利。


    看起来,宦官强势而士人弱势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


    看起来,只有宦官受伤的世界诞生了。


    士人们因为这场胜利欢欣鼓舞,聚在袁绍的府邸当中欢快的庆贺这场胜利,喝酒唱歌,跳舞耍乐,无所不为。


    此次获胜最大的受益者袁绍隐隐有被捧为新一代士人领袖的架势,而刘备和曹操作为大功臣,获邀和袁绍这位东道主一起跳舞。


    三人一起在舞台中央挑起魔性的舞蹈,放浪形骸,欢乐无边。


    快乐的宴会结束之后,喝的东倒西歪的宾客们纷纷回家,刘备也喝的醉眼朦胧,和同样喝醉的曹操还有袁绍告别之后,乘车返回家中。


    回到家中,刘备把事情办成的好事告诉了韩宁,还告诉韩宁韩荣即将作为议郎前来雒阳就职,一家人可以团聚了。


    韩宁大喜过望,抱着刘备就亲热了好一会儿,直到刘备说自己浑身酒气想要沐浴,韩宁才兴高采烈地去为刘备准备洗澡水。


    刘备素来喜欢沐浴,把身子浸泡在大大的木桶中,享受着热水的浸泡,实在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情。


    泡在热水里,全身心都能得到放松,这种放松对于刘备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因为日常在朝廷,他不可能有这种放松。


    更别说今天那种堵上前途的大作战,在袁绍等人和韩宁面前,他能用醉意掩饰,但是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可掩饰不住。


    太惊险了,真的是太惊险了。


    就最后那一下,刘宏肯定知道他要干什么,肯定意识到了他的想法,否则就那个时候的那个语气,刘备毫不怀疑自己会被他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一波赌的是什么?


    赌的就是刘宏不是一個蠢货,赌的就是刘宏起码具备正常人的智商,且有一定的政治素养,输了一了百了,赢了会所……赢了通吃!


    然后他赌赢了。


    刘宏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听出了他并非完全是站在士人角度的行为,听出了他想要向皇帝靠拢的心声。


    所以刘宏才答应了刘备的建议。


    接下来,只要看刘宏是否会有额外的行动,如果有,那么就说明刘备真的赌赢了,如果没有,就说明刘备赢了,又没有完全赢。


    好艰难的赌局啊。


    堪称人生的赌局了。


    现在想想当时,刘宏的命令伴随着声音传到了刘备的耳朵里,刘备提到嗓子眼里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


    他当时真是差点被吓死。


    要是刘宏不答应,岂不就说明未来肯定要秋后算账吗?


    到时候在场四人真是一个都逃不掉。


    曹操有宦官家族的帮衬,就算丢官,到底是死不了。


    郭鸿和陈耽作为纯粹的士人家族,就不好说了。


    刘宏到底不相信士人,秋后算账时这两人一定会被拉清单。


    至于刘备,要是没有那最后一搏,反正刘宏死前是休想得到什么升迁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刘备不觉得自己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那些想法没有人看出来。


    刘宏不就看出来了吗?


    曹操还是个热血青年,看不出来很正常。


    郭鸿和陈耽……


    刘备感觉郭鸿大概是没看出来,否则表情不会那么自然。


    至于陈耽,离开皇宫的路上那时不时看向自己的眼神,显然是有所怀疑。


    但是他应该也不敢确认。


    一来自己那么年轻,二来自己又是袁绍的好友、卢植的弟子,属于士人的一份子。


    所以陈耽大概并不会真的认为刘备有那份异样的心思。


    刘备接下来给出的理由或许也能抵消掉他的一部分猜疑。


    说到底,刘备感觉陈耽这样的大佬一定不是个蠢人,包括这个时代的那些士人精英们,一定都不是蠢人,并不会去做他们认为毫无把握的事情,他们一定是对自己的行为有把握的。


    刘备认为他们频频失败且犯蠢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想到或者压根不相信皇帝不相信他们。


    他们始终不曾得出一个结论,即刘宏从头到尾就没有信任过他们,他们不相信刘宏对宦官的信任度始终在他们之上。


    这对于士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战略误判,这个战略误判让士人惨遭第二次党锢之祸的严重打击。


    可能是汉桓帝刘志对待宦官和士人略微中立的态度让他们产生了误判,以至于他们觉得同样发起党锢之祸的刘宏和刘志一样,是一个对宦官有限度信任的皇帝。


    他们误以为党锢是刘宏一时的政治行为,而不是某种意义上灵帝朝的政治纲领。


    这是士人力量最大的失误。


    刘宏是个奇葩,不管他本性如何,在这件事情上他都是个奇葩,千古奇葩。


    他对宦官的信任真的很深很深,深到了对宦官喊爹喊妈的地步,深到了托孤都要托孤给宦官蹇硕而不是其他顾命大臣的地步。


    他可能对某些宦官的行为不满意,所以杀戮他们,罢黜他们,但是对宦官这个群体,他是相信的,对于和他亲近的宦官,他是相信的。


    否则纵观历朝历代,有几个皇帝对宦官能信任到托孤的地步?


    刘宏就是这样的皇帝。


    刘备是知道这件事情的,而且这天下,目前来说,应该只有刘备一人知道这件事情。


    他从这件事情往前推,串联了刘宏的生平,所以才得出了这个结论。


    刘宏是真的打心眼儿里认为宦官比士人官员更值得信任,也更愿意信任并且任用宦官及其亲近势力,而不是士人的势力。


    深思熟虑之后,他准备在这场政治行动之中借力打力,把自己摘出去的同时,还要以汉室宗亲的身份获得刘宏的好感,以此获利。


    原本他没有这样的打算,但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牵连到了他,他避无可避,那不如迎难而上。


    既然决定迎难而上,当然不能傻乎乎的冲锋陷阵,而要有目的的冲锋陷阵。


    靠着卢植,他只能走学者型官员路线,真正成为大佬是遥遥无期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乱世一来,寄。


    靠着袁绍,他可以走群雄争霸路线,但是幽州先天不足,他能否在最后车翻袁绍成为胜利者,也不一定。


    刘备显然想要抓住一切可行的机遇,争取在一切走向不可挽回之前走通未曾设想的道路。


    那么谁能帮他实现这个超级加速的愿望呢?


    是有的。


    此时此刻的雒阳城里,显然存在一个权力更大、象征意义更强且更有资格说自己是大粗腿的存在。


    皇帝刘宏。


    ——————


    PS:好像是双倍月票了,虽然还没上架,但也拜托大家多多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