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孙氏之清醒
    许久,吴夫人那边终于落笔。


    “袁公子,信写好了。”


    刘瑶前倾身体,接着站起身,走到吴夫人跟前接过信纸。


    袁耀心里痒痒,心思早就不在吴夫人的信上了。


    她最后那一下,是故意的,还是故意的呢?


    正常人跪坐起身,都要前倾那一下,不然就起不来。


    但她知道她那有多大吧?不应该先侧过身,再起身吗?


    太软了吧!


    不对,我到底在胡思乱想些什么!


    我有冯方女,马上还会有大桥,够了!


    够了吗?


    “公子请接信。”


    刘瑶跪在袁耀身前,递上了信纸。


    袁耀这才发现,刘瑶的声音也很好听,软糯软糯、奶里奶气的。


    结果信纸,袁耀三行并做一行,快速看了一遍。


    吴夫人在信中把陈宝描述成了一个见财起意,意欲弑主的逆贼,只是他行事不密,有忠心耿耿的亲兵将其告发,然后吴夫人命人斩了陈宝。


    最后吴夫人以江东未定,路途艰险的理由,选择暂不返乡,避难于寿春,让孙策勿要担心。


    为避嫌,吴夫人全篇并没有提到袁耀和韩胤等人,也没有提到阜陵相之死。


    这样一个以下犯上的故事,比袁耀的版本更简单,可信度也更高。


    袁耀看不出什么毛病,将书信递给刘赦。


    刘赦本来不想看,袁耀只瞪了他一眼,刘赦便只好接过。


    看完后,刘赦先是惊疑地看了吴夫人一眼,似乎是在说,你还是人么?


    还真把袁耀的责任撇了个干干净净?


    只说是自己想返回寿春故居避难!


    这给袁耀开脱的也太干净了吧!


    那些忠心耿耿的亲将亲兵,还有所有的仆人,可都是为你而死的啊!


    就这么轻描淡写?


    吴夫人脸色平静,似乎对刘赦的反应早有预料。


    袁耀也看明白了,自己的算计被这老女人识破了!


    怪不得孙策死后,孙家还能稳住江东之主的地位。


    原来眼前这位,才是孙氏之清醒啊!


    刘赦:“袁公子,这信没什么问题,若我是孙策,看到这样的家信,十分也会信七分!”


    袁耀点了点头,陈宝作为孙策的亲将,固然深得孙策信任。


    但比起母亲吴夫人,怕是孙策最后只能怀疑是自己错付了人。


    “只是阜陵相之死……”


    刘赦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袁耀知道他害怕什么。


    一国国相被杀于诸侯封国之内,这可是足以使诸侯王国除的大罪过。


    要是袁术袁耀父子过河拆桥,上奏朝廷说他阜陵王杀了国相,那阜陵国也就说没就没了。


    这事儿,刘赦一点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连使者都派不出去,你告诉刘赦怎么向朝廷辩解?


    就算能派人逃出淮南,去天子处伸冤。可是天子犯得着为了一个仅一县之国、无一兵一卒的阜陵王,得罪坐拥东南之地、带甲十余万的袁术?


    就在刘赦感到一阵后怕的时候,袁耀开口了。


    “本公子说过,阜陵相贪赃枉法、意图谋逆,罪大恶极!”


    “如此逆贼,死了就死了,我让家父再奏任一人来接任就是。”


    “阜陵相的罪证,我方才已经交给你了,还在么?”


    刘赦这才想起,袁耀早先给了自己一封书信。


    急得他立马上下左右去找,把怀里袖子里袜子里都摸遍了,也没找到。


    就在刘赦差点当着吴夫人的面,直接脱了衣服找的时候,刘瑶从怀里摸出了一封书信。


    “叔父,方才一时混乱,袁公子给您的信掉到了地上,被我捡起来了……”


    刘赦犹如看到救命稻草一般,一把抢过书信,翻看了起来。


    袁耀也恍然大悟。


    难怪刚才觉得后背总有一点点膈应,原来如此。


    打开书信,却完全不是刘赦想要的内容。


    书信的内容,和阜陵相贪赃王法、图谋叛逆一点关系也没有。


    但刘赦却笑了,笑得很开心,很放松。


    有这封信在,哦不,有写这封信的人在,自己这个阜陵王,就稳得一批!


    眼珠一转,刘赦举着书信勃然变色,“本王竟然不知,这国相表面道貌岸然,实则居然是如此丧心病狂、穷凶极恶的歹人!”


    “国相贪赃枉法、鱼肉百姓,还大逆不道,意图谋反,简直罪不容诛!”


    “多谢袁将军为民除害,为国除害!”


    刘赦紧紧抓住袁耀的手,实则想牢牢抱住袁耀的大腿。


    袁耀将他的手拿开,“小事而已。”


    “是韩从事为民、为国除的害,不是我!”


    “我可没来过阜陵国!”


    “啊对对对!”


    刘赦忙应和道。


    看着袁耀,刘赦越看越觉得这个年轻人可怕。


    不止是出身背景可怕,主要是这个袁家嫡子的心思手段太过于可怕!


    好像一切事情都在他的算计内!


    所有人都不会逃脱他的算计!


    “来人!”


    袁耀喊了一声。


    门外立刻进来一个韩胤手下的侍从。


    “去找那个门伯,让他挑几个今天没进过孙家大门的士卒,打发他们拿着这封信去找孙策。”


    “诺!”


    本来送这样的信,最好的送信人当是吴夫人身边的仆人,这样可信度更高。


    但一方面仆人们也都目睹了事情的全过程,更重要的仆人们都被袁耀杀光了。


    如此,只能找一些没有目睹实情的人去送信。这样就算孙策生疑,也拷问不出来什么。


    袁耀当着吴夫人的面,送出去了信件。


    便是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大侄女。


    “如此,就叨扰了,本公子告辞!”


    刘赦也连忙起身:“小王送袁公子。”


    与袁耀在王府门外别过,刘赦领着刘瑶回到了堂内。


    刘赦拿出那封信,当宝贝一样又看了一遍。


    刘瑶虽然年少不更事,但阜陵王府的没落也让她更早明白了一些事情。


    “叔父,有了这个罪证,天子真不会怪罪我们吗?”


    刘赦笑着摇了摇头,将信纸摆给小侄女看。


    “这……这不就是一封普通的信件么?”


    刘赦笑着点了点头,用手指点在信件落款处,“没错,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信。”


    “但是写这封信的人,不普通!”


    刘瑶看着落款的姓名,有些迷惑不解。


    “刘晔?”


    刘赦忽然板起脸:“这是你叔祖辈,怎可直呼其名?”


    刘瑶吓了一跳,不敢再看。


    见小侄女这样,刘赦终究不忍道:“算了,叫你父亲过来,我有要事和他商议!”


    ……


    等袁耀回去,孙氏眷属,都被押上了马车。


    看守车马的,是韩胤临时调来的一队阜陵兵,这队士卒也会随袁耀一行前往寿春。


    有一个空的大马车,是专门留给吴夫人的。


    送吴夫人上了车,袁耀回到了自己的车马上。


    “去,把刚才送出去的信给我拿回来,做的干净点,别留下尾巴!”


    车驾上,袁耀对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随从说到。


    那人正要走,袁耀不放心道:“就你一个人,行么?”


    那人点了点头,没说话。


    “去吧。”


    ……


    《三国志》: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