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第一百七十章
    房主的平房在沿街的位置, 周围还都是土路,旁边的自行车撵过尘土飞扬。


    正如金溪月所说, 这处房子面积不小。


    光是正房就有六大间,还有两间厢房。


    后院有一片小的菜园,可以种点菜。


    金溪月摇摇头:“面积是挺大,可这地界太偏了,不值钱啊。”


    位置确实很一般,房主自己也清楚, 不然也不会说出这个价格。


    这房子房龄快二十年了,在当年还算不错的,是砖瓦房,不过经过长年累月风霜雨雪的洗礼, 看起来破旧不堪。


    如果真打算在这住,房子肯定要重新修缮。


    金溪月越看越觉得不行。


    要地段没地段, 来一趟倒好几回公交,还得走老远的路,要房子没房子, 看着破破烂烂的。


    唯一的优点, 就是面积大,看着敞亮。


    金溪月把田馨拉到一旁, 小声道:“听舅妈的, 这房子不行, 怎么也入不了眼, 不能图便宜, 你二哥的四合院才花不到八千块钱,这么一个破房,八百块钱不值!”


    田馨的侧重点不在房子本身。


    她不来这里住, 房子买完就是留着,这房看起来虽然破旧,按照当年建造的标准,也是用了一些心思的,那个年代砖瓦房也不常见。


    一时半会儿,房子也塌不了,最起码还能挺上十几年。


    这位置确实不如城里,但不能去和四合院比,差了十倍的价格呢。


    坐公交虽然远,可田馨想,没有想象中那么偏,位置比一些郊区可强多了,最起码比国棉三厂还近呢。


    田馨估算一下,她们是从鼓楼那边坐公交过来的,公交车不顺畅,耽误不少时间,如果骑自行车的话,半小时、四十分钟就能到,这距离完全不远。


    现在居民们都挤在四九城里,宁可睡城里十几平的单间,也不愿意往外挪动,可也不会长久如此。


    城市要发展,发展就得往外面扩,指着城里那点地方,不够大家住的。


    国企往外搬,人们的住宅也得挪。


    元大都遗址公园附近,位置不算太偏远的,缺点只是周围没发展起来而已。


    田馨想,过个十年二十年的,这个地方绝对有发展潜力!


    她不能把所有的目光都盯着城里的四合院,四合院固然好,但价格贵,囤上一套基本耗尽了手头所有的积蓄。


    像这种小平房,价格便宜、面积也大,以后的回报率说不定比四合院还要强!


    按照田馨的想法,她还挺想买的。


    价格嘛……


    既然决定要买,总是要还还价格的,看房主的意思,他急于脱手,价格还能再商量商量。


    田馨和苏蔚冬提了提,问苏蔚冬的意见.


    苏蔚冬道:“价格不贵,都听你的。”


    刚才田馨都瞧见了,舅妈特地把苏蔚冬拉到一边,让他劝劝田馨,打消买这个院子的念头。


    田馨笑道:“舅妈白嘱咐你了,你不劝我?”


    苏蔚冬:“你的想法我都支持,我和你永远是一头的。”


    这附近除了村子就是农田,看起来挺萧索的,全然没有首都的繁华和热闹。


    田馨和苏蔚冬意见统一,就去找房主谈。


    田馨先是挑了房子的毛病,房龄老、位置偏僻等等。


    房主的一根烟抽完,他笑道:“丫头,咱们开门见山,你要是有意思,这房子多少钱你能买?”


    田馨没有迟疑,比划了一个数:“七百五!”


    七百五?这个价钱压的也太低了。


    房主皱皱眉,那会儿他主动降到了八百五,这丫头一下子又砍下去一百块。


    一百块钱能买多少东西啊?这个价格他不能接受。


    两个人又讨论一番,最后,谈到了七百八的价格。


    田馨咬定这个数字不放,房主着急脱手,这个房子在他眼里就是一个烫手山芋。


    七百八的价格……咬咬牙他也答应下来。


    他说道:“七百八也行,你得搭我一点全国粮票。”


    他们一家人去外地,全国粮票的用处可大了,手里多积攒点最好。


    田馨痛快道:“行,我再搭你十斤全国通用的粮票。”


    金溪月目瞪口呆,没过多久,这二位就已经谈妥了价格,她连劝阻的机会都没有。


    田馨带着纸和笔,双方签了合同按下手印,田馨说想再看看房子。


    房主直接留下了钥匙,说还有事提前走,约定好时间办过户。


    待房主走后,金溪月跺跺脚:“傻馨馨,这房子你还真买啊!图啥啊?蔚冬也没劝劝。”


    苏蔚冬好脾气笑道:“田馨愿意就买就买吧,也不贵。”


    是不贵,但七百八也是一笔钱啊!得田馨卖多少钱衣服呢。


    田馨道:“舅妈,你放心,这房子买了不吃亏,我有我的打算。”


    看田馨笃定的样子,金溪月也犹豫了:“不赔钱?能翻倍吗?”


    田馨:“何止翻倍,过上十年二十年,得翻不少倍。”


    金溪月摇摇头,心说,这孩子莫不是赚钱魔怔了。


    犄角旮旯一套平房,能翻一倍都够呛。


    放眼望去,周围除了农田还是农田,路上是土路,连公交都不通,谁买这种地界儿啊!


    金溪月想,既然田馨愿意买,肯定有她的想法,她当舅妈的也不能太干涉。


    和金溪月分开前,田馨道:“舅妈,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房子,你记得告诉我一声。”


    金溪月瞪着眼睛:“你还买?”


    田馨挠挠头:“要是价格合适,买了也行。”


    对于田馨的想法,金溪月彻底搞不懂了,不过她既然叮嘱,金溪月也替她留着心。


    买房这种事得碰运气,讲究缘分。


    回到城里,田馨和苏蔚冬去银行取了钱。


    七百八十块,田馨取了八百块出来,剩下的二十塞给苏蔚冬:“你的零花钱。”


    苏蔚冬双手接过来:“谢谢媳妇的赏赐。”


    房东要求的十斤全国粮票也不难。


    现在田馨和苏蔚冬不缺粮食吃,手头的粮票都是首都用的,全国粮票得去兑换。


    田馨把这个事情交给了苏蔚冬。


    买平房的事,田馨谁也没说,连王美芹都瞒着,只说有事去舅舅家一趟。


    看着田馨夫妻一脸疲惫,王美芹道:“折腾累了吗?菜切完了,等你们回来吃饭呢。”


    “芹姨,麻烦你了啊。”


    “这麻烦啥,都是应该的。”


    王美芹去厨房做菜,田馨和苏蔚冬在屋里看孩子。


    田馨压低声音,说道:“后天咱们去过户,这次就不用舅妈跟着了,咱俩去吧,骑自行车,别坐公交了,路太绕。”


    家里有两辆自行车,每人骑一辆就成。


    苏蔚冬点点头:“行,早点过户完心里也踏实。”


    房东那处房子位于村子里,房东特地打听过,他家有房本,是私产,能过户完成交易。


    田馨调侃道:“折腾半天,买了村里的小平房,要是让别人知道,还以为我烧糊涂了呢。”


    苏蔚冬说:“那房子面积大,这价格不吃亏,你看城里各个单位建房,得有地才行,说不定那个村子哪天的土地就被征用了,到时候还得赔给咱们钱。”


    田馨诧异的抬头。


    苏蔚冬能想到这一层,很出乎她的意料,田馨因为明白书里的剧情,才会清楚时代的走向,可苏蔚冬不同,他的眼界是受局限的,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能推测出城市外扩、土地征用,属实不容易。


    苏蔚冬笑道:“读史通今,这没什么稀奇的,在北宋的时候,就有了征地补偿的先例,宋仁宗给真宗修坟墓,征用了河南农村一千八百亩的土地,每亩地补给了农民三百八十文。说不准以后也会如此,征用村里的土地用于建设,给一些赔偿款。”


    田馨拍拍手:“佩服,你想的很长远。”


    苏蔚冬又道:“所以你买这房子我不反对,因为……我也觉得划算,几百块钱博个希望,也不影响咱们家的生活,不亏。”


    田馨说:“我觉得位置也不算太偏。”


    苏蔚冬:“还可以,距离舅妈的四合院大概五公里左右。”


    田馨:“……”


    苏蔚冬一声不响的,倒是琢磨了不少,连距离都估摸出来了。


    提起新买的平房,苏蔚冬说:“有时间把房子加加固,花不了几个钱,能多挺一些年,我看后面那两间房如果不修缮,最多撑不过三年会塌。”


    修房子的事田馨不擅长,她点头道:“你看着张罗吧,等放假时再说。”


    关于过户的事,房主比田馨还着急,把时间约在一大早。


    田馨给了钱,办完了过户的手续,田馨又把十斤的全国粮票递给房东。


    房东用同情的眼神望着田馨和苏蔚冬,心里暗想,到底是年轻,看着房子便宜就急匆匆下手。


    村里的平房有什么价值呢,不如四九城的一个单间。


    房东摇摇头,这跟他都没关系,拿着钱和粮票,他们一家去了外地,就能住三室的家属楼了,比窝在首都强的多!


    田馨笑着望看房本,这一瞬落在房东眼里,只觉得可怜。


    这破房子没价值,就砸在这对年轻夫妻手里吧,他们自愿买的,他可没撺掇!


    作者有话要说:  评论前四十发想小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