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高长恭的密信才至邺城,隔日两人便从兰陵出发前往邺城。


    快马两日,奔赴邺城时,才终于在黄昏时进城。


    是夜,尚书府。


    高长恭从侧门入内,身着常服与斛律光、斛律恒伽父子相见与偏室。


    不多时,高孝瑜、高孝琬与高延宗前后赶来。


    众人相商不过片刻,屏退左右的院中忽现一方天幕。


    虽有准备,却也颇为震撼。


    【下期视频准时与大家见面,那本期视频的主角高长恭将迎来他难以甘心的下半生。】


    斛律光坐于桌案后,先是见天幕上有人影晃动,随后出现高长恭的身影。


    还不等他惊讶,便听得天幕有神音。


    高长恭与斛律恒伽坐在一处,另外高家三兄弟坐于一侧。


    【为什么说高长恭的下半生是难以得志的不甘心?首先得先说一下当时的北齐皇室。


    那上一期视频我们提到,高湛是在公元561年登基为帝,登基后先是杀了高百年,也就是高演的儿子,高百年的太子妃还是斛律光的女儿。


    之后高湛在位的时间不多,公元565年就已经退位给北齐后主高纬,自己当太上皇。高湛的太上皇享乐生活,也仅仅过了三年多,在568年就去世了。


    这期间,高湛宠信和士开,杀了高孝瑜和高孝琬。】


    斛律光看向高长恭与斛律恒伽,“这天幕所言,太过大逆不道。”


    另外高家三兄弟,已无心去想真伪,只听到了自己的死讯。


    高长恭道:“斛律将军不知,此天幕虽大逆不道,却对我生平了若指掌,不妨再听一二。”


    斛律恒伽附和道:“陛下如今虽初登基,可是天幕所言也非假,上回我与长恭可是看完了未来的洛阳之战,那时周军围攻洛阳金墉,若非长恭与父亲等人,怕是洛阳难保。”


    斛律光却心中顾虑,陛下方才登基,却为享乐退位称太上皇,短短几年,当真是儿戏。


    【邙山之战,也就是洛阳之战发生的时间,大概是在564年


    ,同年底高长恭被封为尚书令。


    那这样一看时间线是不是很清晰?其实就在高湛退位前,高长恭的事业高峰期才到。


    紧跟着第二年,高纬就登基了。


    但高纬这里,有一个和高湛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高纬身边的宠臣变了,成了穆提婆,这位穆提婆的来历就是他母亲是陆令萱。


    陆令萱是高纬的乳母,一开始和胡太后也就是高纬的亲妈还关系比较好。


    后来高纬登基,陆令萱对权力的欲望一点点攀升,和胡太后后逐渐对立,加上高纬的皇后也就是斛律光的女儿被废,陆令萱的养女成了皇后,他们母子对朝政的把控就更深,有名的奸臣。


    可以说,北齐的灭亡有她一份功劳。】


    小院中众人仰观天幕,心中颇为震撼。


    和士开、陆令萱竟然狼狈为奸到这样的地步,不仅把持朝政,还导致齐国灭亡。


    【清楚了这个背景,我们再来看高长恭的后半生,他的处境其实相当被动。


    一方面是高长恭是个心有抱负的人,也就是说他不甘于保持沉默,而是想要为家国做出一番贡献。


    但当时的情况允许吗?显然不允许。


    高湛在位的时候好歹没有暴露过对高长恭的担心,毕竟他有几个儿子,按照父业子承的继承制来看,他都不会缺继承人。


    可是高纬不一样啊,高纬登基原本就是和他兄弟高俨在争,他登基后老爸还在位,什么事情都要跟他说,这皇帝当得多没意思?


    所以在邙山之后,高长恭风光无二,又有将士追随,尤其是你想,军中将士给高长恭编了一首入阵曲,你说高纬作为一个没什么气量,比他爸还喜欢享乐,身边又是一堆佞臣的人,他能怎么想高长恭?】


    斛律光看向高长恭,叹道:“虽知你出身皇室,必定有所不便,不曾想你一心报销朝廷,却仍然难逃猜忌。”


    闻言高长恭眸色未动,看着天幕上浮现的画面,是他未见过,却竟然生出几分熟悉的军营。


    将士们围坐在一起,身上未着盔甲,只是布衣,面上却每个人都带着胜利后的兴奋。


    【所以在北齐书记载,高纬曾经问了一句高长恭“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


    当时高长恭或许也是未曾料到高纬的想


    象力过于丰富,也许是高长恭真的把自己当成皇室的人,高家的一份子,而在高纬眼里他就是一个外人。


    所以高长恭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那实际上高长恭的意思是家国大事就是他们的家事,所以哪怕失利了也不会提前担心失利就退却。


    可是高纬怎么想?他一听家事就觉得高长恭有异心。


    尤其后面高长恭参与了晋阳、汾北的军事冲突,击退了周军,声望大涨。


    所以才有了我们上期视频说的,高长恭在军中对受贿这件事是不怎么抗拒,而且皇帝的赏赐也尽量收下来,可就是这样,也没能打消高纬对他的忌惮。


    高纬这个人,别的不出名,我一个历史爱好者这里,他最出名的就是杀了两个不该杀的人,第一个斛律光,第二个高长恭。


    另一个他出名的事就是玉体横陈冯小怜。】


    斛律光:“……”


    捋胡子的动作一顿,眼睛瞪大了些。


    他还在担心高长恭,怎么就轮到自己了?


    斛律恒伽:“……”


    前几日观天幕,他还在想父亲逃过一劫,忽然就收到噩耗,父亲被皇帝杀了?


    高孝瑜、高孝琬:“……”


    原来今夜围坐于这里的人,无人生还吗?


    高延宗心中感慨,他存在感竟然这样低,都没有人提到他。


    【先是公元572年,高纬受陆令萱、穆提婆等人蛊惑,引斛律光入瓮,先围杀了斛律光,跟着颁布诏令斛律光有逆反之心,满门抄斩,一个不留,只剩下一个孙辈斛律钟。


    铲除掉斛律光这个威胁后,高纬想的是什么?高枕无忧继续吃喝玩乐?


    不是,他当然是要铲除一个对他来说威胁更大的人。


    那就是高长恭。


    段韶和斛律光相继没了,咱们说,朝廷里能打的武将,威望又高的不就剩下高长恭一个了。


    高纬说笨也不笨,他能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事?他干这些事能引起什么朝廷不满?


    他当然知道,所以正是因为知道他才要除掉高长恭。


    那我们就来到了兰陵王高长恭人生的最后阶段。


    尽管我们不知道高长恭在看着斛律光一家的下场后,心里如何作想,但换作是我们处在他


    那个位置,也许有气愤、不甘,还有心寒。


    自古名将少白头,每页史书都写着意难平。


    兰陵王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依然是那个温良恭谦的人,仍旧没有忤逆君上的谋反之意。


    坦坦荡荡、清清白白的一腔抱负,却终究是不敌君主猜忌。】


    高长恭心中起伏的心绪忽地平静下来,尤其是在听到君臣相忌时,忽就尘埃落定,仿佛早就预料到了一般。


    只是斛律光眼神变得呆滞,高大的身形忽地有一刻变得萎靡。


    天幕画面上出现了斛律光被困围杀的一幕,又出现了斛律光一家被抄时,狼狈与不堪。


    直到画面出现高长恭与一位女子,厅室里不见一个仆人,只有他们二人,坐于堂上,似乎在等着什么。


    外面是日光晃动,隐隐能听到风声。


    【在高长恭人生的终点前,高纬曾召见过高长恭,而高长恭似乎已经感觉到了高纬的用意,与身边亲信尉相愿商议。


    尉相愿给他出主意托病在家,高长恭托病躲过了这一次,但他没有能就此隐退。


    如果他能就此隐退,或许还能善终。


    可我为什么要出一期关于高长恭的视频,正是因为他没有办法身退,是他的赤胆忠心让他不能退。


    后来北齐想要出兵平江淮寇乱,也就是陈国那边,高长恭担心自己又被任命为将军,还发出了一句感慨叫“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复发”。


    说实话,君臣关系处到这个份上,那真的是君臣相忌,双方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如同在走钢索,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


    然而即便是这样,高长恭仍旧还是走到了终点。


    武平四年,也就是公元573年的五月,高纬命人带着毒酒到了高长恭的府邸。


    五月,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高长恭在自己的府中,被皇帝赐死。


    此时朝中还有人能为高长恭求情免于一死吗?哪里还有,满朝文武不与陆令萱为伍的,也都沉默缄言。与她狼狈为奸的,又怎么会替高长恭求情。


    高长恭在看到来使的时候,他虽料到这样的结局,却仍然不敢,问王妃郑氏,“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②,即使是临死前,他也不负君不负天,更没有辜负百姓对他的称赞。


    />  当然郑氏在听了这句话后,问他为什么不去找高纬说个清楚,高长恭只说“天颜何由可见”③。


    君臣心知肚明的结局,高长恭自知无法改变的结果,到了这一步,这个十九岁开始崭露头角,直至三十四岁被赐毒酒,他的一生迎来了大结局。


    高长恭回答郑氏的话后,饮鸩而薨。】


    斛律恒伽拍案而起,怒道:“欺人太甚,皇室、皇室欺人太甚!”


    他们斛律家一门忠烈,个个为将,上阵杀敌从未有过半句怨言,竟然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只剩一个幼童侥幸逃过。


    高家三兄弟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


    他们虽非高湛所出,可他们的父亲与高湛可是一母所生,与高纬就是亲堂兄弟。


    “斛律兄——”


    “长恭不必再言,若为君臣这般胸襟,倒是不如让周军打进邺城罢了!”


    旁边斛律光斥道:“小儿胡言,家国之事,岂能由一己之私为快?”


    “父亲,斛律家可是一个都没了!老弱妇孺都未曾放过!”


    斛律恒伽红了眼,“兄长们如今还驻守在各个城镇中,未有一丝懈怠,你几番出生入死,一身伤病,谁能体恤?”


    高长恭不知此次天幕竟然是这样的内容,可又有些庆幸说得明白,否则——


    死也难瞑目。


    天幕画面定格在他饮鸩后的一幕,身边女子他还未见过,不过看二人关系,应该是夫妻和睦。


    他起身向斛律光行了揖礼,“斛律将军,斛律兄所言虽大逆不道,却是真言。”


    他深吸一口气,才缓缓道:“今日长恭邀诸位前来,便是为了一搏,若成,江山大业成,若不成,也不过是沦为阶下囚、刀下魂,或是他朝臣。”


    斛律光诧异看向高长恭,“你当真决定如此?”


    高长恭目光坚定:“是。”


    【总说忠臣,可在我想来,愚忠也不可,但你说有多少人能真的推翻荒唐的帝王,自己登基?更别说一旦开始,必定是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只是高长恭落得的下场,难免令人唏嘘。


    他不曾有二心,因出身这一辈子都是谨言慎行,更是个温良恭谦的性格,与将士相处极好,与郑氏想必也是夫妻和睦,连


    仆人他都不忍过重责罚。


    就这么一个私下里待人宽厚,战场上能冲锋陷阵、力挽狂澜的人,就因为君臣关系,导致了这个结局,壮志未酬,怎么会不遗憾?


    哪怕说换个没有那么昏庸的皇帝来,也不至于会最后饮鸩而亡。


    所以有时候看这些历史人物,常常在想的就是换个人,如果他遇上一个贤明的君主,会有怎样的一番伟业。


    比如汉武帝和卫霍的关系,就是良性的君臣关系,再比如乾隆和傅恒父子的关系,也是没有一点猜忌的君臣关系。


    还有诸葛亮和刘备、李世民和魏征,还有苻坚跟王猛。


    这种君臣关系,是如虎添翼、强强联手。


    可惜高长恭没有能遇上这样的皇帝,从高湛到高纬,他的政治生涯都是在如履薄冰。


    我们也只能想象,如果高长恭能遇上一位赏识他,并且不会因他能力而猜忌他的帝王,亦或者是他意识到高纬的荒唐后,率先作出反击,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是不是南北朝的历史就会改写。


    但今天我们也只能在《兰陵王入阵曲》悲壮浑厚的声音中,遥望历史,窥见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那位率五百骑兵,突破重围的英勇。


    关于兰陵王高长恭的视频就结束了,下一期直播会跟大家再聊聊北齐皇室。


    还有惯例的下个人物的小剧透,这里卖个关子,跟隋唐皇室都有关系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