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竹叶
    王摇霜午休的时间一般不长,她率先醒了过来。


    此时的赵商容已经改侧躺为四仰八叉的平躺,王摇霜的目光从她的眉峰、鼻梁和嘴唇上描绘而过,最后沿着下巴的弧线,落在那细长的脖颈上。


    没了腰带的束缚,大王的乌衣领口略微敞开,以王摇霜的角度,恰巧能看见那精致的锁骨。


    锁骨之下……王摇霜收回目光,优雅从容地起身从床榻另一边下来,她的动静很小,并没有惊醒大王。


    她绕过屏风,走到外头。


    九陌看见她出来,便让婢女为她穿衣、梳头。


    等打扮得差不多了,九陌才递上一物,低声道:“王妃,昭昭女郎让人递了拜帖过来。”


    “昭昭”是王晓霜的小字。


    以往听说妹妹要来拜访,王摇霜最是很高兴,如今她却迟疑了。


    果然要来了吗?


    “王妃?”九陌似乎有些不解,王妃是没听见吗?


    王摇霜回过神,道:“回帖邀她明日相见。”


    ……


    义阳王从赵商容这儿离开后,便一直犹豫是否依言进宫跟皇帝报备。


    一方面他认为皇帝身为他的皇兄,对他向来纵容,哪怕知道了这件事,只要他解释,皇帝肯定不会认为他们这是要造反的。


    但另一方面又认为他“七哥”说得有道理……


    当初四哥江夏王与大哥荒帝的关系最好,而且江夏王佣兵过万,谢勉他们废了荒帝后,生怕江夏王会为荒帝报仇,于是污蔑构陷江夏王造反,先贬其为庶人,再捉拿他回建康,等谢勉等人杀了荒帝后,又将其杀害。


    所以皇帝当初被谢勉等人拥立回京继承皇位之时,才会有疑虑。


    得亏在建康的三位宗王因为还未接触到实权,谢勉等人也不敢做得太过分,他们才得以平安活下来。


    义阳王平日虽然仗着皇帝的宽容放纵而肆意妄为,但怎么也不想跟“造反”沾上关系,所以没有考虑太久,他立马就进宫去见皇帝了。


    实际上皇帝早就知道了他跟徐谵等士族子弟约定参加飞舟竞渡,不过认为这只是少年们的打闹,没必要放在心上。


    />  而且哪怕出事了,他也可以当不知道,事后各打五十大板就行了。


    没想到义阳王会跑来跟他报备。


    这家伙向来都喜欢先斩后奏,怎么突然这么聪明,学会先打报告了?


    皇帝问他:“飞舟竞渡怎么就需要五十人?一艘轻舟只能载四个人不是吗?”


    义阳王兴致勃勃地说规则改成“划龙舟”了,还说这个主意是赵商容出的。


    皇帝:“……”


    难怪范晔总劝他提防老七,没想到老七才安分没几天,还真的出来搞事了。


    不过,了解“划龙舟”的赛制后,他突然琢磨不透老七的用意了。


    “飞舟竞渡”是一项沿袭近千年的习俗,延续了楚越时期的水军训练方式,若是哪一位宗王或是士族子弟一下子出动几十人、十几艘飞凫轻舟,很容易便会被人误以为是要借飞舟竞渡之名打造船只、训练水军。


    而改成“划龙舟”的方式后,双方既不需要对战,也不需要接触,只需龙舟上的人整齐划一地划船,让船能快速到达终点,夺下彩标。


    这还算是在训练水军吗?


    还有,按照义阳王描述的龙舟,它也不适用于水战,这“划龙舟”比赛怎么看都像是在娱乐别人。


    “你们是没事干吗?非得比试不可?”皇帝问义阳王。


    义阳王缩了缩脖子,不敢说真话,只能道:“端午一年才一次,热闹热闹嘛!而且陛下到时候也可以携朝臣一起到河边观看,与民同乐呀!”


    皇帝有些意动。


    与民同乐可以营造他亲民的形象,从而获得百姓的敬意,他在建康的威望会进一步提高。


    但既然是要进行长距离的划船比试,那场地必然得选建康城南的秦淮河。


    秦淮河最宽的河段也只允许十条龙舟同时行驶,再多来几条龙舟,只怕船桨得打架了。


    因此皇帝限制了人数与龙舟。


    义阳王正高兴,皇帝又表示:


    先帝驾崩时,诸王年纪尚轻,荒帝在位时又荒废懈怠政事,对诸弟手足的文学教养也不上心,他先前忙于安内攘外,也疏于管教幼弟们,为此总是觉得愧对先帝和祖先。


    好在现在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他决定给诸王安排文学和侍读,负责训导宗王、讲经学、阐大道,让诸王学习士人的品德和学问。


    义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