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王妃撒娇
    【元熙年,五月五日,建康城内外,人头攒动。


    风光潋滟的秦淮河岸,挤满了衣衫靓丽的男女,他们的手臂上都缠着五色丝带,热情张扬地朝着秦淮河的轻舟呼喊。


    轻舟之上,年轻的膏粱子弟气势昂扬、风光无限。


    在岸边停靠的画舫上,却有人忧心忡忡:“让大王他们亲自上阵,出了事怎么办?”


    “哎,你也知道大王的脾气,徐谵那些家伙故意挑衅,又有旁人拱火怂恿,大王怎么可能不亲自出马证明自己的实力?!”


    是的,原本这场飞舟竞渡,义阳王与徐谵只需作为“两军”的统帅,在一旁观看,静待结果就成。谁曾想二人见了面就如同那火星子点燃了干草,火势迅速蔓延。


    于是,二人不顾自身的安危,亲自登上只能容纳四个人的轻舟,摩拳擦掌,准备一决高下。】


    对决冲突之中,徐谵被义阳王用船桨打落秦淮河。


    不通水性的徐谵险些被淹死,被人救上来后,高烧了数日。


    退烧后,竟孱弱得无法下床。


    徐谵是徐道济的兄长唯一的子嗣,当年徐道济的兄长病危,兄长将他喊到身边,让他接过左将军之职,还有徐氏的全部势力,唯一的请求是让他照顾好徐谵。


    没有兄长便没有如今的徐道济,因此他十分看重徐谵。


    徐谵出事,他比任何人都着急,虽领兵在外,但一封又一封请求皇帝主持公道的奏疏让皇帝都倍感压力。


    曾经被皇帝打压的士族便趁此机会,一同给皇帝施压。


    皇帝若是处置了义阳王,那说明士族在跟皇帝的对抗中,再一次处于上风,将来皇帝想要再打压士族,便会遇到更多阻力;若是不肯处置义阳王,任由他继续嚣张跋扈,势必会让徐道济等士族寒心,届时失去大义,这个皇位也坐不了多久。


    皇帝登基还不满两年,虽然铲除了谢勉等权臣,但那都是在徐道济等士族的支持之下才成功办到的,皇位还未稳固,不能轻易跟士族撕破脸。


    他还没做出决定,朝中的宗亲、外戚倒先与士族吵了起来。


    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建康城内总是弥漫着一股风雨欲来的紧张气息。


    虽


    然最后皇帝化解了这场危机,既稳住了士族,又保住了自己身为帝王的尊严,但代价却是宗亲、士族子弟的婚姻关系变得复杂而矛盾。


    具体来说便是皇帝为了弥补徐谵,把先帝的幼女、自己最小的妹妹豫章长公主许配给了他,授驸马都尉,赐爵浏阳县侯。


    又将义阳王削邑两千,罚闭府思过,再让他迎娶徐谵之妹为妃,徐道济则成了他的“王师”。


    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但却有师长之名,往后义阳王若再闯祸,那徐道济也得背锅。


    此举既惩罚了义阳王,也恶心了士族,偏偏他们都说不出半点不妥。


    此后,皇帝便十分热衷于让宗亲与士族联姻,不仅如此,他也纳了不


    方便面君少士族贵女为妃。


    原本士族之间的门阀关系也都是靠联姻来维持稳固的,所谓“门当户对”,便是指士族与士族之间的门第登对。


    而皇族与士族的频繁联姻,势必会打破士族之间牢固的合作关系。


    然而,皇帝也不算赢家,他忘了先帝为了打压门阀士族,不再轻易让士族担任“王师”,又或许是迫于形势不得不用虚衔来稳住士族。总而言之,此举和联姻之举加强了士族与宗王之间的联系,使得后来的宗王实力大增。


    皇帝想要巩固政权,不得不面对更大的阻力。


    ——


    王摇霜无法预料大王掺和进去的话会有什么后果,但大王本来就被皇帝所忌惮,此事之后,处境必然会更加艰难。


    以颍川王那敏感暴戾的性子,说不准会将这一切压力都采用暴力的形式,施加在婢女们的身上,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想到这儿,王摇霜问:“大王答应了?”


    “算是吧!”赵商容不太确定地说。


    也不知道她提出的“飞舟竞渡新竞赛方式”能否获得徐谵等士族子弟的认可。对方同意,她便参加;对方若不同意,她只能再找别的机会报他们诅咒王摇霜短命的仇了。


    “还有回绝的余地吗?”王摇霜目不转睛地盯着大王。


    到了这个时候,赵商容再迟钝也听得出来王妃这是不想让她参加飞舟竞渡。


    “王妃希望我回绝


    八弟?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