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将她叉出去
    众人吃完,平安收了碗筷,牢头亲自将他送出监牢大门。


    他才不将高希这样的人当成人犯呢,那是摇钱树,他巴不得高希在这里多住几天。


    入夜,牢舍里灯火昏暗,众人昏昏欲睡。


    高希时不时听到有其他牢房的牢门开关的“咣啷啷”的声响,又隐隐地听到远处传来拷打和叫喊的声音。


    高希和狼庆闲聊了几句,稀里糊涂也睡了过去。


    松江府衙,后院。


    第二天一早,黄仕仁正睡得迷迷登登,就被一个衙役急促的拍窗子声震醒了:“师爷,快起吧!知府老爷叫你问话!”


    黄仕仁,就是昨天在松江府衙门口抓了高希和狼庆的黄师爷,也是现任松江府知府黄子威的师爷,他也是知府大人的远房族弟。


    黄仕仁倒是有些才学,只是考取秀才功名后,再也没能在功名上更进一步。


    他的族兄黄子威虽非科举出身,洪武朝时只是一个衙署里的屯田主事,但有能力、有政绩。到了永乐三年,被荐为松江知府。


    也合该黄仕仁走运。


    黄子威就任前,回南昌府进贤老家祭祖。


    他便以族弟的身份,结识了这位出了五服的堂兄。


    两人相谈甚欢,他又极尽所能展露才学,言谈中透出愿做幕宾之意。


    黄子威乡土情重,见他亦有几分才学,便答应下来。


    这位族弟黄仕仁,便心想事成,跟着族兄到松江府做了师爷。


    几年下来,黄仕仁的胆子却越来越大,从最初串通书办、状师包揽词讼,到后来收受状元楼的干股,制售考题。种种劣迹,不一而足。


    知府黄子威,读书行,办事能力也不错,百姓口碑也好。


    松江府在他治下,颇具欣欣向荣之势。


    历史上,他确实是位好官。


    《松江府志》上说他,一到松江,就带领人民战胜水灾。他还时常到乡村基层去查访,安抚人心、赈济贫苦。不出三年,松江府“政通人和、上下信服”。后来,因为他人犯事,受到牵连。


    而现在,这位胡作非为的族弟、师爷黄仕仁,却正在败坏他的官声。如此下去,很有可能让他受牵连。


    对自己的族弟行为不检,他略有耳闻,但一想到是自己的家乡人、是自己的族弟,只要不犯大过节,他也只是口头训诫一下黄仕仁,手下留情颇多。


    黄子威昨天外出公干,很晚才回府,也没人跟他提及有童生举报买卖考题一事。


    今天天刚亮,就有下人送了名帖进来,说是金山卫松江守御中所的袁副千户前来拜访。


    黄子威纳闷,从永乐三年(1405年)来此任知府都五六年了,与金山卫方面从来没有什么交往,今天怎么会有一位千户来拜访呢?


    他匆忙穿上官袍,仔细整理了衣冠,去客厅相见。


    袁彬一见黄子威出来,上前抱拳施礼:“知府大人,恕袁某唐突了,不请自来!”


    黄子威回礼:“袁将军说的哪里话,不知将军今日前来,有何要事?难道是军务方面”


    “哪里,知府大人误会了,只是一件小事。听说犬子的结义兄弟高希,昨日被府衙的师爷抓起来了,说是他告发有人买卖院试考题,黄师爷便不由分说将他投入了大牢。”


    “呃这本府还未听说此事”黄子威一听,完全摸不着头脑。


    下人赶紧附耳上来,向黄子威如此这般说了一番,他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还没想好该怎么回复,袁彬又说道:“我家指挥使西贵将军与高希也曾有一面之缘,很是赏识,听说此事,也颇为关心。万望知府大人查明案情,不要冤枉了才好。”


    这既是说情,也是施压。


    这高希是谁啊?


    来了一个金山卫的副千户说情不算,还带来了金山卫一把手的话。元宝小说


    尽管一个是行政系统,一个是军务系统。但卫所一把手指挥使是正三品的大官,知府只是正四品。官大一级压死人。


    黄子威压着一肚子火嘱咐下人:“去,将黄师爷给我叫来!”


    这个下人刚去传话,另一个下人又来报:“老爷,华亭县知县王纪王大人求见。”


    黄子威奇怪:一大早地,他来做什么?


    华亭县县衙和松江府府衙同城,王纪是他的下属,但平时工作上的来往也都是有数的,从来也没有这个点赶到府衙的道理。


    “叫他进来!”


    王纪一进来,先向上官施了拜见之礼,又和袁彬互相拱手致意。


    黄子威看出他俩认识:“你们倒认识?”


    “大人,高希的锦绣织坊开业时,我们都去了,是以下官认识袁将军。”


    “哦啥?高希的锦绣织坊?你是说这个高希,就是锦绣织坊的东家,那个一人大战海盗、后来在悦来酒楼生擒双刀张的那个高希?”黄子威有些吃惊,他知道王纪为什么来了:“你也是为高希一事来的吧?”


    王纪说道:“正是为高希一事而来。昨日黄师爷拿了高希后,已经有学童告知了我情况,所以今天赶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改天也好向沈翰林沈大人当面说明。”


    “沈翰林?王大人说的是正丁忧在家的沈度沈翰林大人吗?”


    “是啊,高希是沈大人的关门弟子。”


    王纪这话一说,黄子威额头开始冒汗了:黄仕仁啊黄仕仁,你给我捅了多大的篓子啊!


    黄子威现在很被动,他是刚刚才听说此事,来龙去脉也刚知道个大概。


    但现在松江府地面上的军、政要员都关心此事,日后沈翰林不免也要问起此事,处理不当的话,乖乖隆地咚,很可能影响仕途哎!


    这触霉头的黄仕仁,干的什么好事!


    他心里骂着黄仕仁,黄仕仁也来了:“大哥”


    “叫大人!”黄子威没好气地纠正他。


    “哦是大人不知道叫属下来有何要事?”他低着头,心虚地问道。


    “你昨天是不是抓了一个叫高希的童生?”


    “嗯,是的。那个高希聚众闹事我就”


    “你就把人家投进了大牢,是不是?”黄子威厉声打断黄师爷的话:“你不是说要等我回来才能审理此案吗?好啊,我现在在了,正好卫所的袁将军、华亭县的王大人也在此,你去提人,现在就审。”


    说完便起身,去了府衙大堂。


    黄师爷还是头一次看到自家老爷如此不给他面子,发这么大的火。


    他出了客厅,向刚才在前面服侍的下人一打听,自己也出了一身冷汗,他没想到高希的背景这么硬。


    他一下子想起来,昨天将高希抓进来的时候,好像听到有人叫“翰林老爷”几个字,唉,当时怎么就没听个明白,留个心眼呢?


    他责怪自己缺根筋,怎么就没想到这个高希,是在悦来酒楼擒住双刀张的那个高希,也是锦绣布行的二东家呢?


    如今,木已成舟,为时已晚。


    懊悔归懊悔,他还是亲自去牢房请高希去了。


    在步入牢房前,他突然堆起了谄媚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