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秦的发展史
    [始皇:你来追我呀]


    [柱子:这把高端局]


    [他逃他追,插翅难飞!]


    [小飞剑来咯~]


    [秦始皇:荆轲,你有点不礼貌了。]


    “其实刺杀秦始皇的刺客还是挺多的,除了荆轲还有高渐离啊张良啊,这些是比较出名的,然后还有不那么出名的,秦始皇三十一年的时候,他在咸阳兰池也被人刺杀过。感觉秦始皇在防刺杀这方面都快防出经验来了。”


    “不过你说燕王喜这招完全没用吧好像也不是,秦始皇转头就打魏国去了。燕国还是得以苟延残喘了一会,此时魏无忌已经去世十八年了,魏国失去魏无忌的后果和赵国失去李牧的下场是一样的,魏国也很轻易的被秦国攻破。”


    “值得一提的是王贲攻破魏国都城的方式和白起破鄢都是一样的,白起引的是西山长谷水,王贲引的是黄河水。魏国国都大梁四周水利工程发达,是魏国几代人苦心经营的结果。”


    “大兴水利的好处就是大梁周边粮食产量提高,水运发达。但是这也成为了魏国作茧自缚的网。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拜这发达的水网所赐,王贲轻而易举的引黄河水灌城。”


    “大梁的城墙他就是不锈钢做的他也经不住黄河水这么造啊,大水冲了三个月,冲破了大梁的城墙,也将魏国冲向了灭亡。”


    “进攻魏国的同时,秦始皇还派了李信进攻楚国。但是,王贲进攻魏国是挺顺利的,李信进攻楚国却不是很顺利。”


    “一开始秦始皇问李信和王翦,打楚国要用多少兵马,李信这小伙,年轻气盛,说二十万就够了,王翦说不行,得要六十万。”


    “六十万和二十万之间差了整整四十万大军,又不是四十块。那肯定都想选损耗少的对吧,而且一个说二十一个说六十,加上王翦这时候年纪确实也大了,李信还是年轻小伙呢,秦始皇也觉得会不会是王翦老了,不如年轻人了。”


    “李信就和蒙武带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拔了,王翦留在家里没去。结果事实证明哈,姜还是老的辣,李信他带二十万还真就拿不下。不过李信他俩也不是一上去就吃瘪,一开始还是打了胜仗的。”


    “结果没过多久,很快他俩就吃了一个大败仗,还是那句话,群众内部有敌人!平定过嫪毐之乱的昌平君他反水了!他和当时率领楚军的项燕搞了个前后夹击,打得李信节节败退。”


    “没办法,还是得王翦上,那战国四将跟你开玩笑呢嘛?王翦就带着六十万大军奔赴战场了。王翦一来这局势马上就不一样了。王翦知道楚军现在气势正盛,都想着决一死战。诶,他就不跟你正面较量,主打的就是一个避其锋芒。”


    “双方僵持不下,耗的时间越来越久,秦国是耗的起,楚国可耗不起,楚军就打算撤了,王翦等的就是这个时候,诶。兵法啊计谋啊搞得都是心理战,一般谁先沉不住气,谁就会输。”


    “趁着楚军撤退,王翦直接偷楚军屁股,主打的就是一个猝不及防。一方兵强马壮准备充足,一方撤退行军意外被揍。结果显而易见,王翦大获全胜。项燕看到兵败如山倒就自杀了。昌平君见势不妙,直接就选择了逃跑。”


    “王翦一鼓作气再次打到了楚国的都城,楚国也这么被灭了。前面说了,燕王喜用他儿子的命苟且偷生了一会,也没多久,就四年。燕国还是迎来了被灭的命运。”


    “至此只剩下一个齐国,秦始皇就能完成天下统一了。齐国在这时候,其实已经是个不怎么成气候的国家了,齐国在齐桓公和齐闵王手上是嘎嘎牛掰,但是架不住子孙后代不行啊。而且齐国自己本身就有点历史遗留问题。”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齐国也算是典型代表了。齐国一开始是姜子牙开的国,这会姜氏政权,结果发展着发展着,到了差不多第三十二代的时候,田氏政权闪亮登场。田氏代齐,就这么来的。”


    “齐国历史七八百年,咱随便挑几个掌握了齐国命运转折点的君主讲一下。首先肯定是开国老祖宗,姜子牙。齐国在姜子牙手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推行周礼,大力发展盐业渔业和工商。百姓都挺安居乐业的,一直没啥大事。”


    “到了春秋时期事就开始多了,齐襄公和他妹妹开始搞骨科了,这事不能细说,大家知道有这么个事就行。而且他干这事还不藏着掖着,肯定是没好下场的,死得很惨啊。这会他是齐国第十四位国君。”


    “齐襄公死了以后,他弟小白即位了。小白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齐桓公这会是齐国一个重要的崛起标志。齐桓公的上位过程也很有意思,他和他弟赛跑,谁先跑回来谁就能即位,齐桓公跑赢了,他就即位了,这不跑男嘛?”


    “齐桓公即位途中还和管仲有一点纠葛,一开始管仲不是他这头的,被派来阻止他即位,管仲射了齐桓公一箭,虽然箭没射中,但是人是彻底被齐桓公记住了。”


    “一箭之仇就是这么来的。不过齐桓公上位以后不计前嫌,依旧重用管仲。管仲大家也熟,法家鼻祖么,不过这齐桓公就有点乐子人了。他出兵帮燕国抵御外敌,结果走着走着给自个儿走迷路了,最后还是靠马帮忙才找到路。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了。”


    [老马识途(即答]


    [主播早两天还说赢稷的时代是出成语的时代,我看齐桓公才是。]


    “管仲是很牛的,在他和齐桓公治下。齐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不过这份上升呢是有期限的。齐桓公在位没多久的时候和鲁国打仗,居然没打赢。”


    “这场战役就是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这块输的。不过齐桓公这里只是短暂的失败,他后来还是赢了的,而且当时周王室式微,齐桓公还搞尊王攘夷。”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你既然喊了这个口号,你肯定要做到,当时除了北面戎狄,最大的“夷”就是楚国。楚国这会国力也不错,在位的是楚成王。楚成王这王位,他也不是自动得来的,他是弑兄得来的。”


    “齐桓公就发兵楚国,楚国就低头了,至于是不是心服口服,这个有待商榷。至少表面上他是服了,楚国服了以后,齐桓公就成了春秋五霸之首了。”


    “不过齐桓公晚年间就不怎么干好事了,昏聩享乐,最后也不得善终,被饿死了。跟赵武灵王一样。”


    “咱随便掰手指头数数,能数出来齐国就有两被饿死的国君。”


    “齐桓公死得随便,还没立继承人,他的儿子们争权夺位,把齐国从超级大国又给争回大国行列了。”


    “然后的转折点就是齐景公,到这时候已经是第二十五任了,离田氏代齐已经不远了。齐景公的相国是晏婴。就是文言文都学过,被楚国侮辱的那个晏婴。”


    “晏婴就是那种,外形上的矮子思想上的巨人。政治能力和外交水平都非常的不错。楚王看不起他想折辱他,反而被他机智化解。”


    “但是齐景公这人,你说他是个多厉害的君主吧,好像也就那样,但是你要问他是不是会享乐的君主,他说第二没人称第一啊。”


    “齐桓公好歹是晚年才开始昏聩,这齐景公就不一样了,他从一上位就开始为享受做准备,他身边的臣子都是两批,一批是晏婴这种干实事儿的,一批是专门帮他找乐子的。”


    “就他这样式儿的,他不出事谁出事?这不,田氏代齐他就来了,田氏代齐不是一蹴而就,他是一个缓缓发展的过程,但是源头呢,就在齐景公这。齐景公还有个好玩的事。”


    “俯首甘为孺子牛,说的就是他给他小儿子当牛骑,他儿子后来被叫齐孺子。有点荒谬,但是真实的。”


    “齐景公丢失的民心,全让田氏捡走了,这么看田氏代齐好像也是齐国发展的必然过程。到公元前386年,田氏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彻底取代了姜氏。”


    “但是你说田氏的人当国君当的有多不好,也不尽然。齐国总共四十任国君,姜氏三十二个,田氏八个,但是田氏拎出来有点成就的国君那可比姜氏多多了。”


    “就拿齐威王来说,齐威王手底下又是邹忌又是孙膑的,他能不厉害吗?然后是齐宣王,齐宣王就比较一般了,虽然他手里有个孟尝君田文。但是他给后人埋雷呢。”


    “那会燕王哙发神经,燕国内乱了。齐宣王趁机发兵燕国,燕国人以为是救星来了,结果来的是瘟神,齐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燕国人强烈不满,齐军就又灰溜溜的撤回去了。”


    “他这一通整的不但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还把燕国给得罪了。”


    为您提供大神 炭烤肥啾 的《开局盘点嬴秦那些事》最快更新


    17. 秦的发展史 免费阅读.[www.aishu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