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曹氏盖饭诞生!父子剑拔弩张,曹据直面魏武!
    跪下去的曹丕,选择了将错就错。


    而被曹丕打断了训子节奏的曹操,看着面前不远处跪成一排的三个儿子,却是一下子被气笑了。


    “呵呵!”


    “好的很呐!”


    “既然你们兄弟情深,都喜欢跪着,那就跪着好了。”


    说罢。


    曹操拿起长案边的案牍,自顾自的处理起了公务来,浑然不理会跪在地上的三人。


    见到曹操摆出的这幅态度。


    无论是曹据,还是曹丕,曹彰,此时谁也不敢冒头说话,去迎接曹操的怒火。


    尤其是曹彰。


    他暗地里瞄了兄长曹丕一眼,眼神幽怨至极。


    曹丕自知是他连累了曹彰,一时间也是不敢直视曹彰。


    只得耷拉着脑袋,把头埋的更低了。


    这让居于其一侧,用余光观察着曹丕,曹彰两兄弟的曹据,对此很是怀疑:


    如果地上有个缝,闹出个大乌龙的曹丕,应该会选择一头钻进去。


    若是地上有片沙滩,他这位兄长当是能用脚抠出一座长安城。


    这般腹诽调侃着兄长曹丕时。


    曹据忽然间感受到主位上有道目光,若隐若无的落在他的身上。


    这让他的内心不禁为之一凛。


    立时端正了身子,使得跪姿愈发板正。


    此刻。


    他即便不用眼睛看。


    也能猜到是主位上的父亲曹操,正在暗暗的观察打量着他。


    主位上。


    没有将心神完全浸入案牍的曹操,自然留意到了曹据的小动作。


    见到其都跪在地上了还不安分,曹操发出一声轻哼。


    原本还打算让三人跪一会儿就起身的他。


    这下子彻底打算晾一晾这三人。


    半刻钟,一刻钟,两刻钟,三刻钟,一个时辰……


    等到外面的天色完全黑透之时。


    曹操依旧没有让三人起身的打算。


    至于曹据,曹彰,曹丕三兄弟吗?


    长久的跪伏之下,情况也是好不到哪里去。


    “吱呀!”


    就在三人膝盖全然失去了知觉,腰板快坚持不住的时候,书房的屋门被推开了。


    许褚端着食盘走了进来。


    他只是淡淡的瞥了眼三人,然后就从三人身边掠过,来到了曹操所在的长案前,将食物摆了上去。


    食物很简单。


    一碗冒着热气的米饭,一盘水煮的青菜,以及用铜具盛着的鹿肉汤。


    “主公,该吃饭了!”


    许褚提醒了曹操一句之后,没有再多言,转身退了出去。


    曹操没有看一眼摆在面前的食物,而是抬起眼皮瞅了一眼尚在地上跪着的三个儿子。


    片刻之后。


    曹操沉着个脸,用手指着门口说道:“老八留下,丕儿,彰儿,你们两个出去!”


    听到这话,曹丕和曹彰神色顿时大喜。


    “父亲,孩儿告退!”


    “父亲,孩子告退!”


    生怕多耽搁片刻就会惹来曹操的怒火似的,曹丕和曹彰起身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走的同时。


    还不忘把屋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等到两个儿子离开后,曹操看着还跪在原地的曹据,憋了大半天的火气立时发泄了出来。


    “混账!”


    “逆子,你可知你坏了为父大事。”


    “荀彧之事……”


    “是你这个逆子能插手干预的吗?”


    怒从中来。


    没有半点胃口的曹操,猛然一把拿起距离他最近的盛着米饭的陶碗,将之一下子反扣在了长案上。


    随后。


    其整个人更是目光咄咄逼人的望着曹据,一脸不善之色。


    下方。


    曹据面对父亲曹操的厉喝,对此早已经有所预料的他,缓缓将目光从长案之上的“曹氏盖饭”收回……


    下一刻。


    在曹操的注视下,其未得曹操准许而徐徐起身。


    抬起头。


    他毫不畏惧的迎上了曹操那凌厉的目光。


    “父亲,您言孩儿坏了您的大事,是指救了荀彧,坏了您僭越称号魏公之事吗?”


    “这件事上,儿以为自身并无过错。”


    “您若铁了心的想要称公,称王……”


    “孩儿可不相信一个活着的荀彧能阻拦的住。”


    “儿,反倒是想问您一句。”


    “在荀文若这位与您共事了多年,似师似友的臂膀被您赐死了之后……”


    “难道到了将来。”


    “您就能心安理得的在称号魏公,魏王之后,进一步僭越称帝吗?”


    如果说。


    在寿春城说服荀彧勿要轻生之时,曹据只是初露锋芒。


    那么。


    这一刻的曹据,就像是那磨砺了十数载的长剑。


    不出鞘则已。


    一出鞘,就是借助荀彧之事,执剑直戳父亲曹操本心,质问其是否敢逼死荀彧之后……僭越称帝。


    而他之所以有勇气这般做的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他前世的历史,早已经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那就是:


    荀彧死后,曹操固然僭越称号魏公,魏王了。


    但。


    其至死不曾称帝。


    在距离九五至尊之位仅剩半步之遥的时候。


    曹操没有如其手下的文武,如天下人所期望的那般自立为帝。


    而是将迈出去的脚收了回来,始终不曾迈出。


    在人生弥留之际……


    将自己的一生。


    盖棺定论为了……汉臣曹操。


    而非。


    篡汉逆贼曹孟德。


    曹据不清楚历史上的曹操在帝座前止步时想的到底是什么。


    但。


    他很清楚一点……


    那时的曹操。


    一定想到了被其赐死的好友荀彧。


    想到了。


    荀彧那份对于生做汉臣的坚守。


    曹据望着面前的曹操,心中一阵嗟叹。


    也许!


    弥留之际,历史上那位至死不曾篡汉的曹操可能后悔了!


    后悔昔年赐死了那以性命劝谏,规劝其当做汉臣的荀彧,荀文若。


    而这。


    就是他现在敢直面曹操问罪于他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