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江南。


    “子寅兄,画还没卖出去?”


    好友问道。


    唐寅点头。


    哀叹一声。


    再卖不出去,他和桃笙,就要喝西北风了。


    幻来临走前留下大银钱,也被花的差不多了。


    …


    “爹,你回来了!”


    桃笙正在厨房做饭。


    听到声音,问道。


    “嗯”


    唐寅回道。


    桃笙端着做好的饭菜出来。


    看见她爹的表情,就知道,这是今天又没开张。


    “爹,别发愁了!”


    “先吃饭。”


    唐寅接过碗筷。


    “桃笙,你想不想去京城?”


    唐寅突然问道。


    桃笙抬头。


    “爹是想去找幻来叔跟小垠?”


    唐寅点头。


    “也有想去京城看一下行情。”


    这地不好卖字画,就想换个地。


    京城,达官显贵众多,附庸风雅的肯定也多。


    还有,就是想看看,幻来跟小垠,到底有没有认到亲?


    过得咋样了?


    “爹,你不是”


    桃笙突然止住话。


    没提她爹的伤心事。


    “什么?”


    唐寅问。


    “没有!”


    “吃饭吃饭。”


    桃笙岔开话。


    ……


    唐寅是个行动派。


    说到做到。


    第二天,就没出去摆摊,开始和桃笙打包行李。


    “屋子本来就不是咱家的,倒是好办。”


    “但这些桌椅板凳,咋办?”


    桃笙舍不得屋子里置办的东西。


    “好办!”


    “就典当给当铺。”


    唐寅决定。


    父女俩从街上雇了一辆牛车,把这些桌椅板凳,全部拉到当铺。


    “全部死当?”


    铺子的掌柜问道。


    唐寅点头。


    置办的时候,他身上还有余钱,这些家具,也花了好些钱。


    但典当了,肯定没有那么高。


    掌柜伸出一个手指头。


    “一两?”


    唐寅道。


    心里觉得,价格勉强过得去。


    掌柜摇头。


    “一钱!”


    “一钱?”


    唐寅瞪眼。


    掌柜点头。


    唐寅差点暴走。


    这些家具,起码花了他五两银子。


    就是坐旧了,也旧不了这么多啊!


    掌柜闭眼。


    大有一副,你愿意当就当,不愿意就算的意思。


    唐寅气。


    但拉都拉来了,自己卖,可能耗费时间,还得废嘴皮子。


    最后,只能忍痛,当了一钱。


    桃笙的脸也绿。


    这些家具,都是好的。


    但拉不走,只能贱卖了。


    父女俩出了当铺,付了租车的银钱。


    就去找去京城的镖局了,期望跟对方一路。


    ……


    “上学?”


    朱小垠小脸震惊。


    “对!”


    朱厚照点头。


    蹲下身来,摸摸儿子狗头。


    循循善诱道:“载垠,你也三岁了,过完年,马上就四岁了。”


    “爹像你这么大的年纪,早就背被《论语》《孟子》《尚书》……”


    实际上,朱厚照对孔孟文化非常不感冒。


    但自幼聪明,过目不忘,所以对于那些教导的书籍,他确实会背。


    “所以,你也得进学了,不能再往外跑了。”


    本来想让儿子跟自己一样快快乐乐地过童年。


    但看着性子比他还野的小屁孩,还真是不能放养。


    再有大臣们的进谏,觉得太子是该进学的年纪了。


    朱厚照本来想等朱小垠五岁的时候,才让他入学。


    但小孩这性子,确实得有事约束,要不然,动不动就爱往外跑。


    他的御案上,都是御史弹劾的上书。


    当然,对于三岁的小太子,他们语气还是温和的。


    但中心意思很明确:陛下,不能再让太子到处浪了!


    朱厚照也确实不想自己儿子成一个“文盲儿童”。


    毕竟,有一个自幼聪明的爹,儿子怎么着,也不会智商感人。


    “儿子,你不赢在起跑线上,就得输给同龄小孩了。”


    朱厚照道。


    这是来自一个“曾小神童”的心声。


    不服输!


    天下怎么可能还有比他还聪明的人呢?


    不可能!


    即使有,也不能让对方超过。


    在“聪明劲”上较真的朱厚照,把这份压力给到朱小垠。


    朱小垠摸摸脑袋。


    不明白。


    眨着懵懂的眼睛,问道:“爹,我将来是不是要做皇帝?”


    当着现任皇帝,觊觎他屁股底下的位置。


    朱小垠是半点不怯。


    “对啊!”


    朱厚照点头。


    “这不就结了!”


    朱小垠拍着小手。


    什么意思?当皇帝就不用读书了?


    过去到现在的学霸,朱厚照气笑。


    他这么“无法无天”,都不如自己儿子敢想。


    “既然我将来要坐皇帝,那我只需要会用聪明人就行了,何须自己鸡来鸡去?”


    “那得多累!”


    “我的目标是,汉高祖!”


    朱小垠非常有志气地挺胸。


    “你还知道汉高祖?”


    朱后照笑了。


    “当然!”


    朱小垠自信点头。


    他还小的时候,师父就给他讲过刘邦。


    他可羡慕刘邦有那么多小伙伴。


    “爹,你有没有刘邦那样多的小伙伴?”


    朱小垠突然好奇道。


    朱厚照尴尬。


    “伙伴”,他倒是有。


    一群自幼陪伴他的宦官,算不算伙伴?


    哎,突然想起刘瑾了!


    朱小垠不知道他爹想到了啥,脸上一会怀念,一会遗憾的。


    不过,他不刨根别人“伤心事”的小孩。


    “上学,就我一个人吗?”


    朱小垠想到了关键问题。


    这宫里,就他一个小孩啊!


    朱厚照一顿,还真是。


    想起他小时候,“孤苦伶仃”地上学。


    没有玩伴,要不然也不会让刘瑾他们“勾搭”上。


    顿时跟儿子感同身受。


    “要不,爹送你去国子监?”


    朱厚照开口。


    国子监,是大明最高官学,也算勉强配得上太子身份。


    “国子监好玩吗?”


    朱小垠皱起小眉头。


    “国子监人很多,肯定好玩!”


    念着年龄小,相当于把儿子“托管”在国子监,没指望对方学多大本事的老父亲开口道。


    朱小垠眉头一松。


    答应道:“那就行!”


    只要人多好玩就行。


    宫里的生活太单调了。


    ……


    念书的事定了下来。


    就连朱甲朱乙他们,还有江厄和钱永安,也一起得了福蕴,都能到国子监念书了。


    上学第一天。


    朱小垠背着张太后给他做的新书包。


    本来高忠想效劳的,但被他拒绝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小书包,他还是背得起的。


    除此之外,身后还跟着一溜的娃娃。


    江厄和钱永安没想到,本来以为被送进宫里,就是做小太监的命运。


    哪想到,一朝天翻地覆,竟成了太子殿下身边的伴读。


    太让人恍惚了。


    他们现在都还有点晕乎乎的。


    朱甲朱乙他们虽然跟朱小垠的时间相对长一点。


    但也是从来没有出过宫,更别说,还能念书了。


    出宫之前,他们还特意给太子殿下告了假,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娘亲。


    本来应该被送出宫的女人们,却是请旨自愿留在宫里。


    出了宫,恐怕天下无她们的容身之地。


    还不如留在宫里,起码能得个安稳环境。


    张太后看她们意志坚决,同为女人,也能体会她们的苦楚。


    最终还是同意她们留下了。


    之前的环境严苛了些。


    好在有太后的旨意,管事嬷嬷总不算再苛责她们。


    日子也能过下去。


    当然,她们心里也清楚,这可能还有她们孩子在太子殿下身边的原因。


    …


    留在宫里,最大的好处,就是母子/母女见面容易。


    “真的?”


    朱甲朱乙的母亲,听到自己孩子居然能上国子监,简直要激动地晕过去了。


    即使没进宫前,不知道什么国子监。


    进宫后,听也肯定听过了。


    那可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他们孩子,居然轻松就进去了。


    即使作为一个伴读,但那可是太子的伴读,天大的福分!


    特别是朱乙的母亲,她没想到,她女儿居然也能去国子监念书。


    “你们一定要好好侍奉太子,不可忘本,不可……”


    母亲们都很高兴,但又不忘严厉地教导叮嘱孩子们。


    做人不能忘恩负义!


    几个孩子认真点头。


    “我们一定会好好侍奉太子殿下,永远不会忘恩负义!”


    女人们笑着点头。


    ……


    一溜小孩,朱厚照当然不放心。


    特意派了接送的车马,还配上锦衣卫出身的“保镖”。


    因为人太多,只能分坐三辆马车。


    按规矩,几个小孩当然不能同太子同乘。


    太子乘坐的马车,规格当然不一样。


    太子御驾内,高忠在一旁伺候。


    当然,朱厚照也没太夸张。


    毕竟,朱小垠是去读书,不是去摆威风的。


    …


    “殿下,国子监到了!”


    驾车的锦衣卫禀到。


    高忠先下马车,然后把朱小垠抱下来。


    身后两辆马车的小孩,自行跳下马车。


    大一点的,会帮小一点的。


    “哇!”


    看着巍峨庄严的国子监大门,大家都不由地发出一声惊叹。


    好歹是历经几朝几代的学府,自然带着一股庄严神圣的气息。


    “参见太子殿下!”


    国子监祭酒鲁铎带着几个司业门外恭候。


    自□□始,就非常注重仪表相貌。


    老朱家的人,自然继承了这一传统。


    特别是国子监祭酒,这个官学“校长”。


    更是得遵循“国学师儒,体貌优重”的准则。


    所以,朱小垠一见到鲁铎,就开口道:“美大爷!”


    本来一股调戏的意味,但由一个三岁小儿说出来。


    就显得十分童趣。


    鲁铎也是哭笑不得。


    年近六十的鲁铎,脸上有了皱纹,但还可以窥悉到,年轻时候“长身修髯,状貌英伟”的样貌。


    “微臣不敢当!”


    鲁铎谦笑道。


    太子殿下一上来,就给他来了个“大叔”的称号。


    “美”,倒是还能接受。


    但“大叔”,是万万不敢接受的。


    “微臣鲁铎,现任国子监的祭酒,太子殿下可以称呼微臣,鲁祭酒。”


    鲁铎道。


    朱小垠对年长者,都是有礼貌的。


    没有熊的非要给别人起外号。


    “好吧!鲁祭酒。”


    朱小垠应道。


    鲁铎顿时觉得,太子殿下是个听话的乖孩子。


    本来听闻太子殿下要到国子监念书的鲁铎,很是苦恼。


    陛下的宝贝独子,肯定打不得,骂不得。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要是跟陛下一样“难缠”,那才是让人头疼的。


    好在,第一面,太子殿下就给人留下了好印象。


    …


    一群小孩拜见过祭酒。


    才进国子监。


    “嘿咻!”


    国子监的大门好高。


    朱小垠伸着小短腿,往里面爬。


    “殿下,奴婢抱你!”


    高忠道。


    “不用,我要自己入学!”


    朱小垠坚决道。


    鲁铎确实笑着点头。


    觉得殿下可真有毅力。


    如朱小垠一般,迈不过去门槛的小孩。


    听了殿下的话,都嘿咻嘿咻地自己爬,不要别人帮忙。


    “哎!”


    经过“努力挣扎”,朱小垠终于进了国子监。


    小短腿们也进来了。


    鲁铎满意地看着这些孩子。


    带着他们去了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