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落榜
    原是不用黄老爹亲自去接的,黄长楷这么大的人了自己在码头租车回来就行,耐不住黄老爹心急的很,迫不急待要听到好消息。


    这些天他看着三房的生意越做越好,也有点后悔自己当初做的太绝了,但心底里又不想承认自己做错了,黄老爹不是不知道自己和老王氏的偏心,但像他们这样的农家,只有资源完全倾斜,举全家之力供一房,才能有机会改换门庭。


    他这么火急火燎的就是想证明点什么,让大家看看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然而世间的事不可能都照着他的想法来,当看到垂头丧气的黄长楷后,黄老爹的心咯噔一下就凉了。


    一路上两人无言,甚至连路过黄寄北家的茶棚时都没有像以前一样来顺走一些吃食。


    黄寄北看着官道上走远的驴车,感到有些奇怪,但随即摇了摇头不再多想,忙活起了自己手上的活。


    今年山上的枇杷树结了不少果,以往他们家都会挑好的摘下来担去县城里卖,如今有了茶棚倒也不用再这么费事了,黄寄北在靠近路边的地方摆了张桌子,铺上稻草编成的垫子,放上竹筐,竹筐里面放的是今天清晨刚摘下的枇杷,长桌旁边立了一块木牌,写着大大的“枇杷”两字。


    黄橙橙圆溜溜的枇杷像乒乓球似的,一簇簇的抱团在一起,黄寄北特地给每一把枇杷留了几片枇杷叶,这样不仅美观,还能展示他家枇杷的新鲜程度。


    刚上市的枇杷还是很受欢迎的,三文钱一斤,不少人愿意尝个鲜。


    再说老宅那边,黄长楷回到家后,苏氏得知了丈夫落榜的消息,她也很难过,但她很快就振作了起来,这个紧要关头,可不能让二老对他们长房失去了信心,丈夫不行他还有儿子呢,儿子的婚期就定在立夏,还有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婚礼的钱必须让二老出!


    黄长楷听了苏氏的分析后也恢复了过来,胜败乃兵家常事,自己这都落榜多少次了,下次再来就是,儿子的婚事可不能马虎了!


    两人带着黄寄南连夜去了黄老爹房中,又是表决心又是表孝心,又一次给黄老爹描绘了黄家未来的荣耀光景,再一次把二老的心给拢了过来。


    半个月后,黄寄南的婚礼办得风风光光,体面的把姜家姑娘给娶进了门。


    村里和他一样大的小伙门都羡慕极了,这可是镇上的姑娘呀,那身段那脸蛋比起乡下的婆娘不知道好上多少,还知书达理。


    成亲后的黄寄南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沉迷于男女之事中,每天和姜氏你侬我侬的,他想着反正有科举系统在,自己绝不会跟自家阿爹那样没用的,只要找机会住进姜家、接近妻子的大哥就行,根本不用努力,何不先享受一番呢。


    白氏看着恩爱的小两口也很羡慕,便想到了自家寄北,不知二郎以后会娶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


    黄寄北知道后不禁失笑,他娘亲想的未免太早了,这具身体也才十一岁罢了。大渊朝男子十五后方可娶妻,农家一般成亲都比较早,像是府城里的,二十才成亲的也是有的。


    姜氏把五十两的聘银作为嫁妆带回来后,长房立马宽裕了起来,成亲后不到半个月,黄寄南夫妻两连同黄长楷夫妇及长女小梅,在姜家附近赁了间二进的院子,住到镇上去了。


    其实按照黄寄北的A计划,他只要等黄寄南顺利的考上状元就行了,黄寄南的科举系统在他考上状元后自然会失效,到那时候他就没有危险了,或者只要自己的功名始终低于黄寄南,他也不会对自己动手的。


    可是黄寄北没想到,计划永远是赶不上变化的,黄寄南的科举之路,好像看起来并没有原来书里写的那么顺利,当然这是后话了。


    黄寄北一家一直秉持着与人为善的做法,凡是进来讨口水喝的是来者不拒的,走累了进来坐坐,不点东西也没事。大渊民风淳朴,大都也不是占便宜的人,喝了人家的水,别的不说,买两个便宜的烧饼带着总是不亏的。


    是以黄家的茶棚在这一片风评一直很好。很多进城、进镇做生意的,无论是挑担子的还是推车的,总喜欢在黄家茶棚这歇歇脚,小贩们卖什么的都有,自家需要的食材、生活用品有时候黄寄北就直接和过路的商贩买了,省的再跑到镇上去,就算有的买不到,也能托相熟的客人帮忙从镇上或者县城带回来。


    县城的集市一般下午四点就有人陆陆续续准备撤了,这些大多是附近镇上或者村子里来的,夜路不好走,得在天黑前赶回去。


    高冬青家就属于这种,平时高冬青都是只去巫溪镇上卖鱼卖鸭子的,这天因为家里积攒的鸭蛋实在是太多了,才装了几大框,用驴车拉着去了县城,顺便也带着闺女出去逛逛。


    高家的鸭蛋并不好卖,这快到了要回村的点了,同路来的村里人都陆陆续续的回去了,他家车上的鸭蛋还剩一半没卖出去。


    想着闺女还在,再不走天黑了就不好走了,高冬青便收拾好了箩筐,套上驴车,回家去了。


    “爹爹,我们家的鸭蛋又大又白,才一文钱一个,为什么大家不喜欢呀。”高叶雨一脸疑问的问道。


    高冬青把闺女抱上驴车,找个舒服的位置放下,说道:


    “小雨,这城里人啊,都喜欢吃鸡蛋,等这批鸭子卖出去了,我们多捉点公鸭吧。”走着走着,高冬青的驴车来到了黄家茶棚,以往他也时常在这歇脚,到了这就说明离家不远了。


    此时太阳正要落山,天边红霞漫天,漂亮极了。


    高冬青抱下高叶雨,说道:“小雨,饿了吧,爹带你去黄伯伯家吃茶叶蛋。”


    “高老弟,今天回来的这么晚呀,快进来喝口热汤!”


    看到高冬青来了黄长植热络的招呼着,除了端上来两个茶叶蛋,还给两人打了两碗骨头汤。


    高叶雨喝着汤吃着茶叶蛋,悬空的小腿前后摇摆着,脸上笑眯眯的,而高冬青则是和黄长植攀谈了起来。


    “生意不好做呀,我是真舍不得我这些又白又大的鸭蛋,奈何县城人就是不爱吃啊!”


    黄寄北在一旁听了倒想起了之前想做咸鸭蛋的事,想着再过一个多月就端午了,这时候正适合腌咸鸭蛋呀。


    “阿爹,孩儿想买一些鸭蛋。”黄寄北开口说道。


    黄长植想着鸭蛋也值不了几个钱,随口便回道:


    “二郎喜欢吃便买吧,你高伯伯的鸭蛋是不错。”


    “高伯伯,我这边先要五十个,您看这价钱怎么算?”黄寄北问道。


    “二郎,谈什么钱不前的,你喜欢吃随便拿,跟你高叔叔还客气个什么劲!”


    “高叔,那可不行,在商言商,你若是不收钱,那以后你来我们茶棚我们也不收了。”


    “你这孩子,忒规矩了!”


    高冬青说着打开了箩筐,给黄寄北挑了五十个鸭蛋,收了五十文钱,随后付了茶叶蛋的钱便带着高叶雨赶回家了。


    高冬青走后,黄寄北一家也开始收拾桌椅准备回家了,黄寄北把五十个鸭蛋也带了回去。


    咸鸭蛋的腌制也不难,小时候黄寄北就跟着妈妈做过。


    将鲜鸭蛋在水里浸泡半个时辰,捞出来洗净擦干,取来白酒和盐,先在酒中滚过,这样鸭蛋才香,然后放在盐里滚过,让鸭蛋的每个地方都沾到酒和盐。然后将鸭蛋放入陶罐中,盖好盖子隔绝空气,外面再多套一层油纸,扎紧。


    放置半个月左右就可以吃了,放的久的话会太咸,半个月后黄寄北拿出了几个咸鸭蛋煮熟,切开,油一下子就出来了,四娘在一旁看了开心的直拍手,白氏也觉得甚是稀奇,这鸭蛋,里面居然还有油,这油可是好东西啊!


    黄寄北让爹娘和妹妹尝尝看。


    “阿兄,这蛋黄好好吃哦,小桃喜欢!”黄四娘笑眯眯的说道。


    “二郎,这蛋白也不错,用来下粥再好不过了。”黄长植说道。


    “阿娘,这蛋黄除了直接吃,还能用来做点心、包粽子、炒菜,等有空了我们试试看。”黄寄北说道。


    “是吗?二郎你快和我详细说说,我之前就一直琢磨这怎么料理这鸭蛋才好吃,这鸭蛋这么便宜,若是能做好吃了,那岂不是有的赚了!”


    黄长植看着妻子那跃跃欲试的样子,便说道。


    “二郎,明天上午你和你阿娘就试着做做,茶棚那我和小桃忙得过来,你娘啊,就喜欢做点心,她这手艺啊,天天做烧饼是屈才了。”


    白氏的童年就是在娘亲的白案上度过的,她喜欢做菜,但最喜欢的还是做点心了,她是真的很想试试。


    “阿娘,那我们就试试吧,这蛋黄做出来的点心可好吃了,说不定还能卖。”黄寄北说道。


    “好,阿娘试试。”白氏笑着答应道。


    黄寄北要教白氏的这道点心,便是蛋黄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