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直播)
    席冉坐在候机区,百无聊赖翻着手机。


    辞职是冲动之举,旅游也是冲动之举。


    近些年的工作让她心力交瘁,对于生活的热爱几近被磨平。


    相比于大学,现在的她已经没有那么热衷于旅游了。


    她只是想出去透口气。


    西安,长安。


    非旅游季,民宿便宜的不行。


    辞了职,远离了工作,她彻底摆烂了,打算先在那里住一两个月。


    她雷厉风行定了机票和住处,此时已经到了西安。


    等出租车的时候,席冉打开手机翻开了a站。


    后台无数小红点冒了出来。


    她一贯清冷的脸上难得露出了呆滞的表情。


    这是火了?


    哪条视频?是那条挤时间做出来的,相当仓促的混剪吗?


    点开小红点,六万的播放量,几千条评论。


    相比于之前视频那少的可怜的几百播放,和少于十的评论,这确实算火了。


    席冉微微笑了笑,得到了些许满足感。


    【再来亿遍!】


    【太太加油剪,我们爱看。】


    【我看到太太IP地址显示的是西安,昨天就看到有评论建议太太去西安玩儿。】


    【太太到西安了也要记得给我们剪视频呀。】


    【就算不剪视频,也要拍点plog发到动态给我们看看,我还没去过西安呢(委屈)】


    席冉最终翻到了那条建议她去西安的评论。


    倒真的是跟她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席冉将评论翻的差不多,又看到了系统的提示。


    【恭喜博主达到五千粉丝成就,直播通道已经开启,点击专栏直播即可开播。】


    【历史区为a站新区,现开放鼓励机制,详细信息请点击以下链接。】


    席冉点开大致浏览了一下。


    历史区是a站的新兴区,所以为了激励新人创作,有播放量的奖励机制。


    奖励分为视频奖励还有直播奖励。


    奖励内容是有流量,也有既定的奖金。


    联想到之前有粉丝说,还没有去过西安。


    席冉想了想,觉得自己或许能给她们开个直播。


    能赚点钱,能让没去过西安的粉丝看看西安,还能顺便科普一点历史知识,过过嘴瘾。


    想着,她随手发了条动态,并且点进专栏直播,设置时间开通了直播预约,一并附在了这条动态下面。


    【或许你们想看点直播?】


    接着席冉又翻回了评论,试着从粉丝的留言里找自己下一个视频的选题。


    在一众与李世民、李隆基相关的评论之中,有条评论格外突出。


    【姚崇,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席冉将落在脸上的碎发撩到耳后,仔细想了想唐朝历史人物的知名度。


    前有李世民的英姿,后有李隆基的爱情,中间夹着历史上唯一登上帝位的女人,与这些帝王相比,大臣似乎确实鲜少有人提及。


    那做个科普好了。


    出租车到了,席冉上了车,闭目养神。


    视频倒是不急,先玩两天。


    她来西安最想看的不是大唐不夜城,是陕西考古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在一年前对外实行开放,一批重磅文物在此展出。


    展出的众多文物之中,就有席冉最想去参观的。


    上官昭容的墓志。


    在了解唐史的时候,她就对上官婉儿格外感兴趣。


    上官婉儿的墓志出土,让一批史学家推翻了之前众多的研究结论,她对婉儿的兴趣只增不减。


    如今来到西安,她想亲眼去看看婉儿的墓志。


    席冉闭着眼睛,想着墓志结尾的诗。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


    公元716年,这是开元四年,李隆基完全把控朝政的第四个年头。


    自上次天幕出现,也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


    天幕消失之后,多数人抱着怀疑的态度,争议着天幕是否会再次出现。


    他们期待天幕再次出现,透露更多的历史细节,但他们又害怕。


    害怕天幕又讲出一些什么刺激人心脏的事情。


    这其中最为忐忑的当属李隆基。


    对于这个天幕,他属实是又爱又恨。


    天幕之言的确让他得一员猛将。


    姚崇自执紫微令,任首席宰相之后,勤勉执政,直言上谏。


    他每次的懈怠瞬间,都有姚崇刚正不阿的背影。


    有姚崇为榜样,再加上他从实际行动上告诉文武百官他创建盛世大唐的决心,□□面逐渐清明。


    开元三年爆发的蝗灾也因为姚崇的铁血手腕而逐渐得到了缓和。


    此时的大唐欣欣向荣,一片祥和之气。


    四年,人们逐渐将天幕淡忘了。


    文武百官都沉浸于此清明的政治气氛之中。


    就连李隆基也逐渐将天幕抛之脑后。


    除了那群对后宫嫔妃对他并不热络的态度,李隆基没有感受到上次天幕带给他任何的负面影响。


    对他不热情便罢了,后宫更和谐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坐在太极宫大殿龙椅之上的李隆基如是想。


    相比于后宫,他将心思更多地放在了朝堂政事之上。


    锐意进取,积极向上,好兆头!


    长此以往,带来的益处不可估量。


    此时就是再出现天幕,将什么未来发生之事,想必也不能再挑出什么毛病吧。


    更何况天幕消失了四年,整整四年之间,一次都没有出现过。


    想必以后也不会出现。


    李隆基动了动屁股,换了一个更为舒适的姿势,将心逐渐放在了肚子里。


    被天幕揭老底的那种如芒刺背,如坐针毡的感觉,他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了。


    想到这种感觉以后再也不必体会,李隆基畅快呼出一口气。


    就在此时,外面的天逐渐暗了下来。


    天上阴云聚拢,风顺着门框挤进太极殿内。


    “这是要下雨?”


    “只有阴云不见雨点,不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我倒是觉得,这天气似曾相识啊,不知各位大人觉得呢?”


    “倒是有些像四年前出现的那次……”


    “天幕!”


    文武百官能想到的事情,李隆基也想到了。


    刚调整好的位置此时也变得不舒服起来,硕大的金灿灿的龙椅上像是凭空生了刺,已经开始如坐针毡了。


    堆积的阴云上渐渐有了光,画面逐渐显现。


    熟悉的神音恍如天边而来。


    百官们皆回头往门外看。


    李隆基站直了身子。


    天幕,又出现了。


    不知道天幕这次降临,又要说出什么未来之事。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龟缩在太极殿也没有用,天幕不会消失。


    李隆基当机立断走下台阶,一步步走向了殿外。


    百官跟随他一并出去。


    李隆基内心是有几分惶恐和害怕的。


    但是他疯狂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无事无事,他勤勉执政,他团结兄弟,善待儿子,就是后宫也鲜少去了。


    他站得直,行的端,他不怕被人戳脊梁骨。


    心理建设是有用的,李隆基觉得自己的步子更大了些,背也更挺直了些,甚至身高都凭空增长了不少。


    【大家可以看到,前面就是上官婉儿的墓志铭,让我们走进看一看。】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大唐。


    故昭容。


    上官氏。


    李隆基心里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他呆滞的眼神中带着几分不可置信,天幕究竟来自于何?怎么连上官婉儿的墓都能找到?


    这墓都被毁了,还把墓志铭挖出来作甚!


    毁墓之人没有将墓志铭一并毁去?


    念及于此,李隆基之前的自信顿然消失,心里一阵发虚。


    这墓志铭上写的是什么?该不会把什么不该说的都说出来吧?


    派过去的毁墓之人,也未将此事上报与他啊。


    大唐,姓上官的昭容,可就仅仅一位。


    姚崇皱着眉看天幕,怕天幕说出什么不利于李隆基的言论。


    张说站在一旁,将李隆基的神色收于眼底,默不作声,继续看着天幕。


    后宫之中,几位嫔妃聚在王皇后的清宁宫。


    赵丽妃对帝王之爱彻底死心,同情王皇后废后的结局。


    王皇后一生无子,对赵丽妃之子死于李隆基手心怀不忍。


    四年前,二人握手言和之后,关系也越发之好。


    杨贵嫔与刘华妃也陪坐在一旁。


    王皇后看着天幕:“天幕这次要说的竟是上官昭容,那是巾帼宰相啊。”


    赵丽妃点头:“不仅如此,她的才名远播,前些时候,听闻陛下还派人将她的诗集整理出来,收录成册。”


    王皇后挑眉,并不多言。


    据她听闻,这诗集是太平公主命张说整理,也并非是陛下。


    但自陛下执政以来,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就是一个政治敏感词。


    因此王皇后没有多言。


    而皇宫之内,众人皆仰头看着头顶的天幕。


    皇宫之外,整个长安城的天上都堆积着阴云。


    走在街上的行人就近到一旁的店面里躲避,好奇着伸头往天上看。


    有些本就在家中的来到院子,仰着头看阴云之上透露出星星点点的光晕。


    “这要变天?”


    “阴云,阴云如何亮起来了!”


    “莫非这是什么凶兆不成?”


    阴云彻底亮了起来,画面逐渐显出。


    天幕之上,出现了一方暗黑方形石砖,其上密密麻麻篆刻着小字。


    神音出现。


    【大家可以看到,前面就是上官婉儿的墓志铭,让我们走进看一看。】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百姓皆哗然,甚至有些以头抢地。


    “这是神迹啊!这是神迹!”


    有些读书的文人深知上官婉儿之名,甚至前不久还拜读她的诗作,模仿着上官体写诗。


    此时他们痛心疾首看着天幕。


    “巾帼宰相的墓,如何能被掘了!”


    “这究竟是谁干的倒行逆施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