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信皇帝朱祁镇(19)
    文武大臣们乍一听,感觉好像是这么个理儿。皇帝这分文武罚俸的办法,不仅没毛病,还聪明睿智得很!


    “陛下,不知这罚没的俸银,将归何处?给王公公吗?”


    皇帝说的有道理,罚钱他们也觉得能接受,不至于没了那点俸银,就过不了日子了。可是如果要把俸银给王振,他们就感觉不痛快的很。


    朱元璋早就看穿了他们那点小心思,好气又好笑道:“自然是充入国库,以资此次对瓦剌用兵之事。罚你们俸银,并非是为了补偿王公公,而是让你们长长记性!以后不许再坏了规矩,御前行止言语,须得合乎礼制!”


    文臣们先慢慢琢磨过来了,罚俸并不是因为他们打了王振,而是因为他们当着皇帝的面打了王振,意思是,若避着皇帝……


    不行,这想法太危险了。


    可是,许多人想想都觉得很兴奋。虽然王振被打成了一滩烂泥,去了大半条命,可是大臣们还觉得不够解气。若是能付钱打王振,他们还愿意再花几个月的俸银。


    反正被罚的俸银,不会进王振的口袋,而是进国库了,他们这不是变相为国尽忠吗?


    想明白此节,大多人对罚俸的事儿,反而乐得接受了。


    大臣们的话题,很快又转移到了刚刚打王振的事儿上,几乎人人都后悔自己刚刚打少了,应该多给来几拳的。


    于谦对邝埜道:“尚书大人,你有没有觉得,陛下与先前的行事,有了极大的不同了?”


    不仅是对王振疏远厌恶了,行止作风也越来越变幻莫测了。


    邝埜摸了摸胡子,面带笑意地点了点头,反问道:“你觉着,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于谦想都没想就说:“当然是好事了,若陛下不再只听从那阉贼的话,而是广开言路,政令通达,这朝廷上下,也能清正干净不少。连那对战瓦剌之事,你我也能增些信心。”


    邝埜道:“你所言之事,我觉着,不久便能实现了。因我看如今的皇帝,越看他越觉着像一个人……”


    于谦忙问:“像谁?”


    邝埜遥望了一眼皇帝,却并未正面回答,只道:“虽然只是耳闻那位先祖的风采,却依旧神往不已,若是他来了,咱们大明,就真的有救了。”


    于谦还是一脸茫然:“您说的是谁啊?”


    另一边,在皇帝说完了罚俸的事儿后,朱勇站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儿子,来到了张辅的身边。


    “国公爷。”


    双方互相见礼后,张辅笑着称赞道:“朱小子好样的!有如此孝顺儿郎,你有福了。”


    朱勇笑着虚应了两句,直接问道:“刚刚陛下那露一手,你可看清楚了?”


    张辅微微点了点头。


    朱仪忍不住称赞道:“从前竟然不知,陛下的身手竟然如此出色,那动作干净利落极了,用力也十分巧妙,众臣没一个被伤到的。”


    朱勇低声让他闭嘴,继续对张辅说:“不知道张国公爷,是否觉得熟悉?”


    张辅面色严肃了许多,缓缓道:“的确十分眼熟,入行伍多年,见过无数人使枪,都或多或少地带着那位的影子。”


    朱勇也叹道:“是啊,若不是瞧见别人学着比划过,今日见了,也不一定能认出来。”①


    朱仪见两人打哑谜,颇为心急道:“爹,国公爷,你们说的是谁呀?”


    张辅和朱勇交换了一个眼神,立马心领神会地达成一致。


    朱勇道:“等时机到了,你自然而然便知晓了。是个惊天动地的人物啊!”


    张辅补充道:“若真是那位,你我即便是战死,也遂了心愿了。”


    像张辅、邝埜、朱勇这样,已经起了疑心,甚至猜到身份的,只有寥寥数人。但他们都默契地,压在心间,没有宣之于口。


    若真是那位临世,必然是大明之福,是江山社稷之福啊,那样就不用担心,大明的国运会腰斩了。而且,若能与他为开辟盛世而并肩,是何等荣耀与畅快之事!


    可此等要紧事,在形势不明朗稳定之时,宣扬出去的话,只会带来变数与混乱,所以还是先藏在肚子里为妙。


    其他人虽然未能猜到身份,却因皇帝对他们殴打王振的宽容,心生希望。


    只要皇帝不再听信奸宦阉贼,他们依旧愿意全心追随。


    于是,相对于刚刚听到大明两次与瓦剌军对战,都直接全军覆没的愤怒哀痛,这时群臣们反而喜洋洋的。


    【十三日和瓦剌军的两次交锋,直接让明军损失七万人,更加打击了明军的士气,但是给朱祁镇率领的主力部队,争取到了三天的撤退时间。终于八月十四,朱祁镇这位普信皇帝,来到了他一战成名的地方——土木堡。】


    【土木堡在它的命定之人到来之前,其实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北征时,第四次和第五次都在此驻跸,却没能让它青史留名。结果被朱祁镇只来一次,就让它成了一个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地方。这里四周地势高耸林立,只有几条山间小道可通车马,再加上没有水源,根本不是驻兵的好地方。但王振因为他自己还有一千多辆辎重车,没有追上大部队,就直接下令在土木堡扎营。朱祁镇竟然就听从了!邝埜明确表达了反对,要求大队尽快护送朱祁镇,驰入居庸关,以免再次被瓦剌军追上。】


    【王振却直接训斥他:“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意思是,你一只知道读书的迂腐儒生,哪里懂什么用兵的事?王振怕是忘了,自己也是读书人出身,学历还不如邝埜呢!而且邝埜好歹是兵部尚书。对此,邝埜毫不畏惧地回击道:“我为社稷生灵,何得以死惧我!”②他说他是为江山社稷和百姓生灵着想,别想用死来恐吓他。王振见他骨头硬得很,一副不怕死的样子,知道斗嘴是说不过人家的,气得干脆让侍卫左右挟持住他,将他赶出了营帐。】


    对于王振的操作,所有人都已毫不意外了,倒是邝埜,令帝王们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