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陈科一天没有回来,陈国忠很是担心,这牲口棚极少有人来,加上他患有痨病,大家都生怕接触他染上病。


    这午饭和晚饭是隔壁牲口棚的老王送来的,平日里他俩关系较好,但他痨病了,两人接触就少了起来。


    陈科出门之时专程去请王照顾一下陈国忠。


    趋利避害,乃是人之常性,这些年他对人情冷暖也看开了,这年头谁都难,他不怨谁。


    “陈科在县里,要过段时间才能回来。”顾青山道。


    陈国忠一下子紧张起来,他撑起身子急急的问:“他怎么了?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问完又急促的咳嗽起来。


    庄蓝道:“队里选少先队员,我们队里我推荐了他和另几名同学,需要去县里集中学习一段时间,过几天人就回来了,我保证。”


    陈国忠看着庄蓝真诚的眼神,掩下眼中的怀疑。


    庄蓝继续道:“我和顾青山明天要去一趟市里给孩子们拿药,听说那边有治痨病的特效药,顺便想帮你一并拿了,所以今天特来看看你的病情。”


    能掩饰住怀疑的就是给予希望,想要人对生活充满斗志就要给希望,不然一会儿他肯定会胡思乱想,忧思和恐惧只会增加病情。


    陈国忠神情激动起来,他生病快半年了求过很多人,包括村干部,都没有人理会他,他凹陷的眼里隐见水光,他干瘪的嘴轻轻的颤动:“谢谢,谢谢。”


    此刻一贫二穷可说走投无路的他实在不知道该拿什么谢人家,但只是两个谢字完全无法表情他内心的感激之情。


    他吸着鼻腔,声音哽咽。


    庄蓝拍了拍他的肩安慰他:“相信我,你会好起来的,不管是病情,还是境遇。”


    陈国忠看着她笃定又沉静如海的眼神,似有神奇的力量能安抚人心,他目光坚毅起来:“大恩不言谢,今天的恩情,我记住了。”


    ……


    回家后。


    庄蓝去接孩子,顾青山去公社开两人的介绍信。


    庄蓝抱着孩子,两个堂嫂子拉着她在一旁,不安的问:“你怎么知道孩子们肚子里有虫的。”


    庄蓝:“观察到的,我妈妈是医生,刚刚我看了几个小孩子,病状都符合。以后要注意提醒他们餐前餐后要洗手,不要吃手指头,水要烧开了喝,不要喝生水,不要吃生的东西,还要勤洗手,以后多注意就是了。”


    庄蓝道:“明天看看买药的情况,如果买得有多的,咱大人一起吃。”


    庄蓝抱着孩子往家的方向走。


    这年头要改变卫生情况还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居住环境差,很多人挤在一起,不怎么讲究,吃喝拉撒产生的污染就很多,加上这年头的人大多不爱喝热水,口渴了直接喝水缸里的冷水,只要眼睛看不见就是干净的,也没有寄生虫和细菌的概念。


    庄蓝坐在院子里纳凉。


    小润润在院子里玩,他玩着玩着跑到一旁屋檐下的鸡窝里掏出了二个白生生的鸡蛋。


    “妈妈,又有两个鸡蛋。”小润润拿着蛋兴奋的向庄蓝跑来。


    “慢点,小心别摔了。”庄蓝接过他手中的蛋,道:“明天给你做香喷喷的煎鸡蛋。”说到这里,庄蓝嘴巴也馋了。


    “不,不吃,拿去卖钱钱。”小润润又是渴望又是摇头:“我们家已经少了一只鸡生蛋了,这些蛋都要留着卖钱钱。”


    可怜的孩子,想吃点蛋还得忍着。


    庄蓝拉着他:“好孩子,我一定要让你天天有蛋吃,顿顿有肉吃,将你养得白白胖胖的。”看到这两只鸡蛋,庄蓝突然想到了挣钱的办法。


    现在是集体经济,村民想挣点钱,除了挣工钱年底村里分钱外,卖鸡蛋就是唯一的路径了。


    得加快把养殖白羽鸡的事搞起来。


    那种鸡生长周期还特别的快,最快二十八天可以长到四五斤卖鸡肉,最快3个月可以产蛋,首批养个几十只,三个月下蛋,现在鸡蛋价格0.8元十个,比猪肉还略贵一些,养五十只鸡,一天产蛋50个,每天收益就是40元,一个月120元。


    在这个城里工人工资才36元的年代,120元是非常可观的数字。


    只是这鸡苗在那里找?


    生物饲料养土鸡的话也会缩短周期,但比起白羽鸡来,需要多花一半多的时间,最优的选择还是白羽鸡。


    庄蓝正想着,小润润站在一旁靠着她快睡着了。


    庄蓝抱起来去了卧室,照旧她睡最里面,小润润睡中间,知道顾青山要回来,庄蓝给他留着门。


    顾青山回来时,见庄蓝她们已经睡了,他洗漱后上了床,轻手轻脚的不想吵醒她。


    ……


    次日,顾青山仍旧早早起了床,做好饭后再叫的庄蓝和孩子。


    早餐是面疙瘩,面上浮着点油花,只加了点盐,那两父子吃得很欢,庄蓝没啥胃口,勉强吃下去哄个肚子。


    她知道出门在外,不吃饱会饿肚子。


    顾青山装了几个煮鸡蛋和粥,两人把小润润送到大伯家后,就去生产队等驴车。


    今天生产队要去县里拉材料,他俩搭顺风车。


    到了县里,先将吃食给顾佳和陈科带去,然后再去汽车站买票,一早午都急匆匆的。


    县里到市里坐汽车单层得4小时,到了市里都12点了。


    顾青山带了个鸡蛋和几个熟的红薯还带了一壶水,他把鸡蛋和红薯递给庄蓝,自己留下二个红薯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庄蓝看着他英气的剑眉下乌黑深邃的眸子,问道:“你听说过白羽鸡吗?”


    顾青山停下吃饭的动作,双目炯炯的看着她,想了想摇头。


    庄蓝记得白羽鸡在72年就进入了祖国,这种鸡长势快周期短应该有了呀。


    庄蓝继续问:“那你认识畜牧业方面的人吗?如果认识就打听一下白羽鸡的事,我们养几十只。”


    顾青山眨眼似是听错了:“我们家养?”


    庄蓝道:“对。我们家养,这种鸡快速38天至2个月可以长大,3-4个月可以下蛋,养它经济效应很高,我计划先养50只。”


    顾青山内心隐隐激动,之前一直担心庄蓝不是真心想留下来,这都计划着为家里赚钱了,应该是想留下了吧,想到此,他内心也稳起来。


    “我有个战友退伍分到了市农业部,一会儿去完医院我就找他打听打听。”


    ……


    下了车,两人就急匆匆的去了医院。


    蛔虫药因为非常的紧缺,全国的需求缺口很大,加上这几年的动荡,苏联技术团队的撤离,这种药已经断销好久了。


    而陈国忠的药拿得相对顺利呢,因为有县医院开的疹断证明,他们顺利拿到了链毒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三联药,唯有一点,只拿到了15天的药量。


    这种药也是属于紧缺的药品,市里的同类患者很多,每个患者需服药6-9个月方有明显的效果,每个患者对此药的消耗量较大。


    拿了药,离回程的末班车还有二个小时时间。


    庄蓝想去报社转转有没有挣钱的途径,而顾青山想着去找找农业局的战友,于是两人分开行事,约定到时候车站碰面。


    庄蓝年看着眼前的城市,房子比较低矮,大街上随处可见标语和宣传画。沿街的白墙上还写着‘打倒美帝国主义’的红字,大街上到处是骑着自行车的人,偶尔有几辆吉普车奔驰而去,人们穿着黑蓝灰的衣服。


    庄蓝问了几个人找到了出版社的位置,是一幢两层高的小楼,楼顶上写着“人民文学出版社几个大字”。


    一楼大门前有几级台阶,大门开敞着隐隐可见几名工作人员在里面走动的身影。


    庄蓝拾级而上,进入了大门,大门是一个小型的独立的空间,墙上的架子上摆着各种书籍及画册,还有些荣誉及奖项,以及领导人参观时留影画面。


    “同志,请问有什么事?”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叫住她,然后上下打量她。


    庄蓝穿的是白衬衣和蓝色长裙,脚上是小皮鞋,虽说有些旧和过时,但通体气度高雅,人也长得漂亮,那接待的年轻人没敢小看她。


    庄蓝礼貌的道:“姑娘,我想问问看出版社的投稿渠道,还有,你们收什么样的稿件,稿费怎么算的?”


    听到庄蓝这么说,那小姑娘放松下来,刚才有一种领导来视察工作的错觉,这女人看着约二十三四左右,但气场很大,让人不敢小觑。


    年轻人递给她一张纸:“这上面的稿件我们都收,这是投稿的地址,没有稿酬只有津贴,上面也写得很清楚,你自己看。”


    庄蓝收下一看,人文类,农业生产类的,散文诗歌类的,故事类的,种类很多,小说类的,津贴有几个等级,有3-6元/千字,根据文章的内容质量进行评定。


    这个津贴是稿酬换个方式的说法,这个人人自危的年代,投稿的人越来越少了,不敢写,生怕那一个字没对都得被打倒,正是这种情况,出版社可用的稿件越来越少,只能变相的把稿酬弄成津贴,变相的鼓励那些有挣钱需求的人来投稿。


    庄蓝看到这津贴,还可以,在这个36元万岁的年代,城里工人工资才一月36元,大米1毛5一斤,白糖0.8元一斤,猪肉0.6元一斤,一万字的稿子可以拿到30-80元,那时候农村人一年收入还不到50元钱。


    庄蓝拿出纸笔记录了下内容。


    时间还早,她参观了墙体上的内容,停在了国际时事的期刊亭前。


    年轻姑娘也注意到她了,最开始以为她看看就会走,结果她一站就是十几分钟,还看入了神。


    年轻人上前站在她旁边:“里面讲的是什么?”要知道这年头懂外语的人很少,出版社之所以把国际期刊挂出来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找懂英文的人。


    “世界上首位电脑键盘输入字母成功了,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研发的,这是电脑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庄蓝为她解答。


    年轻人则是一脸惊讶的看着她,她刚刚问只是试探性,没想到她真会外文。


    她激动的对她说:“同志,你跟我来一下,我这里有篇文章,你能翻译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