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花有重开日,人回少年时
    迷迷糊糊之间,赵煦慢慢的睁开了眼睛。


    帷幕落下,珠帘串串,鼻子能闻到一股股淡淡的香味,典雅、芬芳、自然。


    身上盖着的被子,温暖舒适,图案鲜明,色彩雅丽。


    赵煦一眼就认出来了。


    这是东染院和绫锦院的手艺!


    无论是织工、色彩、图样,都只有东染院和绫锦院才能做出来。


    现代虽然可以仿,但,没有那个味道。


    就如赵佶的瘦金体,中学生都能临摹。


    可没有人能写出那个味道来。


    “又做梦了吗?”赵煦笑了起来。


    可这个梦也太真实了一点。


    他过去也做过类似的梦,但没有哪个梦,能像现在这般真实!


    赵煦伸手,轻轻揉捏了一下被子上绣着的纹路。


    针脚严密,做工精巧,摸着很舒服。


    猛然间,赵煦看到了自己的手。


    那分明是一只孩子的手!


    白皙、娇嫩、瘦弱……


    紧接着,赵煦感觉,自己的喉咙有些发痒,于是,他开始咳嗦。


    咳咳!


    然后,一个陌生却感觉很熟悉的妇人声音,从帘外传来。


    “殿下!”


    真是個很久都没有听过的称呼了呀!


    赵煦循声看去,看到了一个看着似乎很眼熟,却忘了什么时候见过的人。


    那是一个,身材微胖,穿着褙子的妇人,约莫四十来岁,脸型稍圆,脸上有着少许岁月留下的黄斑,施着少许粉黛,一双眼睛明亮且温柔。


    她微微欠身,从帷幕的一侧,探过头来,微笑着、慈爱的看向赵煦。


    赵煦看着这个妇人,咽了咽口水,瞳孔在此刻猛然紧缩,呼吸变得急促,死去的记忆,从心底重新浮现,让赵煦只觉一阵眩晕,有种时空错乱,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


    “国婆婆……”他低声唤着对方的名字。


    一个早已经从他生活和生命中逝去的人。


    现在,活生生的出现在他眼前。


    赵煦看着自己的手,那白嫩、瘦小的手。


    完完全全,就是一只孩子的手!


    不可思议!


    无法解释!


    赵煦有些失神了。


    国婆婆那张曾被他遗忘的圆脸露出笑容,过去与现在在此刻交织着,无比虚幻,却也无比真实!


    只听国婆婆柔声问着:“殿下旧疾复发了?”


    “可要唤钱太医入宫?”


    赵煦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肺部和气管的呼吸,然后摇了摇头:“不必了,国婆婆,我没什么大事……”


    “就是做了一个梦罢了!”


    “噩梦吗?”国婆婆蹲在帘外,温柔的问着。


    赵煦吐出气息,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呢喃自语:“我似乎做了一个漫长的长梦!”


    他仰头靠着玉枕,眼中迷茫,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过去种种,在心头涌动,那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事,在心间滚动,种种遗憾与不舍,留杂心间,苦涩也甘甜。


    眼前种种,不可思议,如梦似幻,叫人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信。


    难道佛家的轮回转世,真的存在?


    不然,自己缘何能活一世又一世?如今甚至逆转时光!


    花有重开日,人回少年时!


    “上苍何其爱我!”赵煦低低的呢喃着,但说出口的语言,却非是宋代的正韵,而是九百多年之后的普通话。


    一种和正韵类似,却已经去掉了很多入声的语言。


    “我又何其有幸!”


    他看着面前的妇人,他的乳母,这个他的父皇千挑万选出来照顾他的忠心之人。


    “国婆婆!”赵煦认真的看着她。


    “哎!”国婆婆温柔的回应着赵煦的呼唤:“臣妇在呢!”


    “这一次,我绝不会再让人欺负你!”赵煦坚定的说道。


    国婆婆微微一楞,不太明白这位殿下的意思,但还是微笑着说道:“殿下说笑了,谁会欺负臣妇?”


    赵煦跟着笑了一声。


    确实,正常情况下,没有人会闲得无聊,欺负一个在宫里面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皇帝乳母。


    但问题是,这个乳母虽然老实本分,可她却是自己的父皇选的。


    在很多人眼中,和赵煦的父皇搭边的人和事,它都有罪!


    必须赶尽杀绝,必须彻底清理!


    所以,在赵煦十二岁那年,这东京城里,出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传闻。


    有人传说,当朝官家派人准备在东京城里打着挑选乳母的名义,给自己选美。


    一下子文官们就群情激奋,纷纷上书,谈论此事。


    事情的结果就是,赵煦在某天从祢英阁回到福宁殿的时候。


    他发现自己身边,那些他的父皇亲自挑选出来,服侍他、照顾他的宫女、宦官,全都不见了。


    国婆婆也不例外!


    十二岁的赵煦,顿觉手脚冰冷,身体颤抖,眼皮抽搐,他迄今还能记得当时的感受。


    恐惧、震惊、疑虑、愤怒,交织在胸膛。


    彼时的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


    笼子外面,已经挤满了豺狼虎豹。


    它们正凶神恶煞的围观着自己。


    只等着自己犯错,然后一拥而上,将他从笼子里拖出去撕碎!


    有些时候,午夜梦回,赵煦甚至会被吓得从床上坐起来。


    他害怕,自己是下一个高贵乡公!


    不!


    他连做高贵乡公的资格都没有。


    至少,高贵乡公身边还有着忠臣,还有愿意追随高贵乡公发起一场注定必死的冲锋的死士。


    但他有什么?


    什么都没有!


    身边的人,全是他人的耳目!


    连在花园里数个蚂蚁,都能传到程颐的耳朵里。


    一边回想着往事,赵煦一边看着寝殿中的陈设,屏风林立,隐约可以从珠帘的缝隙里看到,那些围拢的屏风内,火盆里的炭火燃烧的光影,所以,现在不是冬天,就该是早春。


    赵煦又想着国婆婆对自己的称呼。


    殿下?


    自己如今还未即位?


    也就是说,父皇还在世?


    元丰七年还是元丰八年呢?


    他想了想,便试探着问道:“国婆婆,父皇的病怎么样了?”


    国婆婆叹息了一声,低声说道:“臣妇只是一个小人,哪里敢打探这种军国大事?!”


    “不过,臣妇听说,各地监司和地方州县寻访来的名医们,已经陆续进京了……”


    赵煦听着,差不多确定了时间。


    元丰八年,二月前后。


    因为元丰七年的时候,父皇虽然已经感疾,但还能处理朝政,召见大臣。


    甚至,在元丰八年的正月正旦,父皇还接受了辽国的使者朝贺。


    正是在那之后,父皇的身体才每况愈下。


    二月开始,就已经卧床不起,甚至失去了语言能力。


    所以,才会出现各地监司与州县,疯了般的在地方征召名医入京的事情。


    这是中枢已经绝望,开始死马当活马医的表现。


    为了进一步确定时间,赵煦又试探着询问:“资善堂的两位直讲先生近来怎样了?”


    资善堂,是宋代未出阁的皇子读书之地。


    其中官员有翊善、赞读、直讲等。


    若赵煦没有记错,如今的资善堂内只有两位权直讲,翊善与赞读都空缺着。


    “这个臣妇不知,只是昨日曾听冯景说,礼部公试,秘书监抽调了许多人去礼部贡院协助阅卷,两位直讲先生也被抽调了过去……”


    赵煦点点头。


    大概确定了。


    元丰八年,二月十七之前。


    为什么能这么肯定?


    因为二月十七,礼部贡院大火,烧死了三十多个人,也将大半考卷焚毁。


    其中就有着那两个从资善堂被抽调去礼部配合阅卷的直讲。


    这个事情,赵煦记得无比清楚。


    因为此事是他最初的梦魇!


    资善堂的直讲,是他的父皇,千挑万选出来的启蒙老师。


    也是陪伴了赵煦整个童年的亲近之人。


    但他们却在赵煦将要被确定为储君之前,被一把大火烧成了焦炭!


    然后,赵煦的身边,就被陆续塞来了一堆旧法大臣。


    苏轼、苏澈、苏颂、安焘、刘安世、程颐、王岩叟、范祖禹、范百禄……


    在这些人的上面,领头的则是两个老家伙。


    司马光、吕公著!


    一个新法大臣也没有!


    半个倾向新法的臣子也找不到!


    别人怎么看不知道。


    反正,在当时年少却已经开始懂事的赵煦心中,对此只有一个评价:欺天啦!


    贡院的大火,即使是意外,在赵煦看来也必然是蓄谋已久的阴谋。


    深深的恐惧与不安,随之如影随形,变成噩梦,成为梦魇。


    在随后的九年中,这些事情被不断强化,不断叠加。


    “殿下……殿下……”赵煦正失神着,耳畔传来了国婆婆的轻声呼唤。


    赵煦回过神来,看向国婆婆,道:“我没什么事情,国婆婆,且下去休息吧!”


    “是……臣妇告退!”妇人犹豫了一下,还是慢慢的从帘外缓缓退着,到了屏风之外。


    赵煦看着国婆婆退去的身影,想起了这个乳母,在他上上辈子的结局。


    自从十二岁那年,国婆婆等人被从赵煦身边驱逐出去。


    等赵煦再次得到这些人的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他成年亲政的时候,而那个时候,国婆婆早已经病死在了东京城中。


    赵煦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之怒。


    直接下令将相关官员统统贬黜!


    相关宦官,干脆全部流放!


    这还不解气,又过了两年,赵煦又迁怒于此,将当年跳的最高的那几个文官流放!


    不过,这些事情,对现在的赵煦来说,也是很久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有九百多年那么久。


    谁也想不到,只活了二十四岁的他,却在九百多年之后,又活了一世。


    他在新世纪的一个大学宿舍中醒来,成为了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历史系大学新生。


    虽然不知道原因,但赵煦很快就适应了下来。


    他适应的办法很简单。


    多观察、多学习,少说话。


    这对赵煦来说,不是难事。


    在十七岁亲政之前,赵煦就是这样活着的。


    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保持沉默。


    不管那些侍读也好,还是太皇太后亲自询问也罢。


    他都沉默不语。


    政事不问,国事不管。


    即使是那些人,将他身边的宦官、宫女全部换掉,将从小照顾他长大的乳母赶出大内,赵煦也沉默不言,假作不知。


    只在心中,将一个个人的名字,记录下来。


    待到笼罩在他头上的太皇太后上仙。


    待到他将自己父皇信赖和倚重的大臣们,从五湖四海一个个找回来的时候。


    赵煦雷霆一击,邵圣邵述!


    满朝宵小束手,天下奸邪远窜!


    然后,便是承先帝之志,挥师西向。


    河湟一战,青唐臣服!


    继而平夏城下,伏尸百里,斩首十万,收取横山,占据天都,西贼丧胆,辽国侧目!


    一扫仁庙以来,兵事孱弱,丧权辱国的颓势!


    奈何天不假年,壮志未酬,而英年早逝!


    没错!


    赵煦就是大宋的第七位官家。


    后世所谓的‘大宋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但以上两个头衔,都不如他的第三个头衔有名。


    宋徽宗的哥哥!


    嗯,就是那位五国城留学生。


    在九百多年之后,与那位大明战神,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齐名的宋徽宗赵佶。


    有着一个这么有名的弟弟。


    赵煦的名气,自然微乎其微。


    假如不是专门学历史的,甚至都没听过他这个人。


    当赵煦从新世纪的陌生环境中睁开眼睛后。


    他找回了自己亲政以前的生存技能。


    在沉默寡言的掩护下,他观察并学习着一切。


    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几如天书、神话一样的事物。


    虽然开始有些难,也闹出过不少笑话。


    但,他很聪明,也很勤奋。


    勤能补拙,即使跨越了几近千年时光,文字语言、习俗、社会、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在他勤奋的学习和超强的适应能力下,慢慢的他就融入了现代社会。


    半年时间,他就学会了使用手机,使用微信、qq、微博,也学会了打游戏,看电视。


    他也熟悉了身边的圈子,和同学、老师们也熟络起来。


    一年之后,除了说话、举止稍有差别,他已经是一个正常的新世纪大学生。


    而作为皇帝,尤其是北宋的皇帝。


    赵煦在新世纪的优势很大!


    他也很快的就发现了自己的优势。


    艺术!


    在新世纪,二十来岁的大学生能写一笔艺术气息十足,而且士大夫韵味满分的书法,本身就很牛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