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06章仙河桥
    木兰选择好方位,跃下悬崖,准确落到松树枝上,抓住树干,一手抱住牧童,顺树干滑下,进了松树底部的洞口。


    自那次进风洞从矿山的出口爬出后,木兰对木兰洞的三十六明洞,七十二暗洞产生了兴趣,练功之余,常常去爬山洞,这个悬崖上的山洞后来被人们叫做玉皇洞,一口通到山顶,洞口在荆棘丛中,非常隐秘。一次木兰偶然发现,冒险进入洞中,结果另一出口在千仞绝壁半腰的一棵松树傍,今天正是这棵松树救了牧童的性命。


    附近人们知道这件事后,蜂拥去找李长生算账,还要上县衙去告状,无奈,李长生只得花了一笔钱才了事。大家又极力称赞木兰舍身救牧童的事迹,将这堵绝壁称为“舍身崖”。


    李长生虽未把何首乌弄到手,但求长生不老药的希望并没有熄灭。


    这天傍晚,他从黄陂县城往家里赶,因为城中亲戚的盛情款待,中午多喝了一点酒,躺了一会才回家,现在还醉醺醺的。


    太阳已下了山,一弯新月挂在山峰上,李长生歪歪倒倒的前行,口中还哼着浑味十足的小调。突然,眼前一亮,他站住了,定睛一看,活脱脱一位仙女立在面前,只见这位仙女发髻高耸,金钗耀眼,粉面黛眉,耳坠闪亮,通身红裙彩带飘飞,足蹬莲花,手持拂尘,真是仙女降凡尘。


    机会来了,他心里沾沾自喜。


    “仙姑,我已等了你好长时间了,土地庙早就修好了,却不见你送我不老药,我知道你们菩萨是不会食言的。”


    “李长生,你听着,世上没有菩萨做不到的事。你修了土地庙,菩萨很满意,但要得到长生不老药,还要做三件事,若有一件办不好,-36-


    菩萨就不会给你不老药。”仙女启动红唇,语调威严而甜润。


    “仙姑请讲,只要我能做到。”


    “你能做到,也必须做到。第一件:‘五马分棺’。”


    “什么,五马分棺,分什么棺,说得好吓人的,请仙姑大显明判。”


    “这棺,就是你家粮行的斗,你家的斗装有机关,用的夹层,收租用大斗,卖粮用小斗,你那只斗吃进了多少人的血汗?是口吃人的活棺材,你虽说捐了钱修寺庙,那不能算你自己的钱,那是佃农们的血汗钱,你必须将你家的斗分成五块,重做公正的新斗,菩萨才会原谅你。”


    “这我做得到,第二件呢?”


    “第二件叫‘黑杆掏心’。”


    “请仙姑明示。”


    “你家的黑杆秤,与夹层斗是一码事,秤杆中灌水银,称进用大秤,称出用小秤,赚了多少黑心钱,你自己也不一定算得明白呢!”


    “好,我换秤。”


    “第三件叫‘仙河上闩’。”


    “仙河上闩,凡人不懂。”


    “你发的黑心财太多了,菩萨要把你家的财从仙河中流走,只有上一道闩把财拦住。”


    “怎么个拦法?”


    “就是要你在村口的仙河上架一座桥,石桥木桥都行,桥要修结实,不能偷工减料,等桥修好了,财是不会流走了,我还会送你长生不老药。”


    “请仙姑放心,这三件我都能办到,桥修成之日,我在这里等仙姑送长生不老药。”


    -37-


    “好吧!仙女轻笑一声飘然上山去了。”


    第二天,李长生就召集地方官绅,宣布自己愿捐资在仙河上修一座桥,方便乡邻过河,更方便远近香客上木兰山朝拜。官绅交口称赞,各自描新桥蓝图,最后一致认为,为使此桥千年永存,将请做木兰山寺观的掌墨石匠,赵州安济桥的掌墨师傅李春的儿子李磊为仙河桥主墨。


    李磊运用木兰干砌的方法,在仙河中垒起五座桥墩,桥墩垒到一半,值六月,洪水暴发,浊流翻滚,石墩底部的流沙被山洪掏空,中流的两座桥墩垮了,大石块翻了面,小石块冲走了。


    山洪停止后,李磊蹲在河边愁眉不展,后悔下基石时没有彻底铲除流沙,他主动找李长生认错,自愿重修此桥,不要工钱。


    正在此时,李长生的儿子李高仕回到了家乡。李高仕在朝廷为官,代表工部在洛阳主持营修宫苑。他亲眼看到隋炀帝荒淫无道和千千万万的民工累死在工地上,认识到这个朝廷决不会长久,尤其是瓦岗军的势力扩大后,他凭直觉判断出朝廷的瓦解就在朝夕,因此他称病辞官,回到家乡。当然,他不是空手回来,虽说表面上是轻装简从,但金银财宝还是带有几大箱的。


    还在黄陂县城,李高仕就听到了老头子捐银修桥的事,口碑还不错,到了村口的河边,见石料已备得不少,还有三个桥墩露在水面,九个石匠在东瞧西望的。


    回到家,安顿好行李,问起父母的身体和日常起住,话题就转到了修桥的事上。


    “父亲是怎么想到要在仙河上修一座石桥的呢,这是要花不少钱的呀!”


    “哎,哪是我想修哇,还不是仙姑逼我修的。”


    -38-


    “这话从何说起?什么仙姑。”


    李长生将如何遇到仙姑,仙姑的三条要求,不老药等等详细述说了一遍。


    “那个仙女的面貌看清楚了吗,您在附近村中见到相同身材的女孩吗?您平常得罪的人家中有这模样的女孩吗?”李高仕急忙问。


    “那倒没有注意到,这仙姑难道是人装出来骗我的?”


    “我说您老人家总相信长生不老药,真有长生不老药,那秦始皇、汉武帝还会死,还有哇,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上过方士的当,说是找长生不老药,结果徐福渡海去了东土,五利将军骗了官又骗了财,生死有命,皇上都逃不了,我们又有何求呢?”李高仕埋怨道。


    “照你说,那修桥的事是人捣的鬼,那我何必花这冤枉银子,赶快将石料运回家,将我家后院的墙再垒高三尺,再找那‘仙女’算帐。”


    “不,我们眼光要看远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桥照样修,现在外面的世道很乱,大业皇帝看来是坐不稳龙椅的,我就是看形势不好才回家避祸的。既然桥修成这样子,就要将计就计,一定要把桥修好,以此获得民心。我在县城就听到很多人夸您修桥做好事,这就说明仙女想害人害不倒,反而还让你修桥扬了名。再说我家也不在乎那几个银子,花这点银子将来是收得回的,花这点银子将来是收得回的。”李高仕象修东都洛阳给属下下指示一样。


    “不过,这次发山洪,冲倒两个桥墩,看来这桥还不容易修。”


    “那好办,那是您担心工程大了银子用多了,不让石匠打稳桥基的原故,我已看过了,必须将浮沙层全部掏尽,到见底石时再下基石,再大的洪水也冲不动的。明天按我的安排做,我要借修桥的事大大张扬一下我家的功德。”


    第二天上午仙河边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河滩上,龙旗飞扬,人头攒动。


    -39-


    一阵喇叭声,李长生点燃香烛,供桌摆在河边,桌上供着三牲,上好香烛后,一行乡绅三拜九叩,礼敬河神。


    接着,李高仕焚香净水,拿起一卷黄纸,念起《祭河神文》。


    倾刻,众人屏息静听,充满着对河神的敬畏,也怀着对李氏父子的敬佩。


    祭礼完毕,按新选好的桥墩基地,乡绅们挥锹掀沙,揭开新修仙河桥的序幕。周围群众对修建仙河桥投入极大的热情,有的自愿参加义务劳动,有的给修桥工匠送吃送喝,更多的是称赞李长生一家为乡亲办了一件大好事。


    桥墩修成了,只等在桥墩上搁上并排的四行大条石就成功了。


    “李师傅,现在看你的了,看你如何将那二十四根大条石运来,一根几千斤重,看你怎么从山上搬下来。”有石匠问李磊。


    “这就不用你操心了,我父亲修安济桥,石头比这里远得多,这里只要从山上放下来就行。”


    “就是下山才难呢,又没有路。”


    “你现在就带几个人跟我去修路。”李磊说。


    他们来到后山,派人背来圆木,顺山沟搭起滑道。三天后,滑道才搭成。李磊一声号子,众石匠应和,各持一根铁撬杠,按李磊指挥的方位,一齐拨动。一根几千斤重的条石就顺着滑道下山了,沿路又垫圆木,继续拨石头,条石慢慢进入桥墩间的木架上,最后在桥墩上搁稳,如此这般,二十四根条石安安稳稳成了桥面。


    大条石滑上桥墩的日子,乡亲们都来看稀奇,在他们的心目中,应该几十人才抬得的石头,竟象小孩玩游戏一样到了桥头,人人都称李磊神仙。


    桥面铺平后,又在河边立一高大的石碑,由李高仕亲笔题写碑文,-40-


    正面为“仙河桥,李长生义建”几个大字。


    仙河桥通行的第一天,方圆几十里的村民和木兰山的香客僧道都来庆贺,喇叭声、锣鼓声、欢笑声,在山谷河间回荡,李长生和李高仕更是满面春风,对人们的赞誉恭谦地微笑。


    邻村有一位老篾匠,为了显示自己的手艺,用竹篾编了一个狮子头,并糊上了花花绿绿的纸,远远看去那狮子逼真极了,大口可以一张一合,眼珠闪闪发光,耳朵一摆一摆,老篾匠举着狮子头,在人群中走来走去,领回人们的夸奖,一群小孩跟在狮头的后面,叫叫嚷嚷,都想摸一摸。有个青年小伙子见孩子们跟着乐,一把从篾匠手中夺过狮子头,双手举过头顶,左摇右摆,上窜下跳,一会儿象狮子爬坡,一会儿又象狮子啸天,引得周围的人喝彩。


    “老人家,您怎么想到要扎这个狮子头的呢?”李高仕找到篾匠,客气地问道。


    “狮子是山中之王嘛,这仙河桥刚修时被洪水冲垮过桥墩,那是小河神干的事。狮子是山大王,这山中的河也该狮子王管,我编这狮子的意思是想在这桥通行之日,由这山中之王来镇镇河神,让这个河神再也不敢触犯这座桥。”


    “老人家说得有理,由山大王来镇守这桥太合适了。”


    “李师傅,您应该凿出一雌一雄两只大石狮,让它们蹲在这仙河桥的两头镇守石桥。”李高仕找到李磊。


    “那容易,我明天就上山找石料。我还要献出家传绝技,在桥两侧各安一栏板,在栏板上雕上神龙图案。”李磊满口应承,看到这喜人的场面,他十分激动。


    木兰在人群中显得更加有神采,她与同村的姐妹们围坐在河滩的鹅卵石上唱山歌,内容非常丰富,有古歌、故事歌、盘问歌、情歌等,-41-


    构思甚为巧妙,绘声绘色,扣人心弦,引得全场的青年男女一起附和,直到傍晚,人们渐渐散去时,木兰山顶还有青年男女在对唱山歌,传来清脆嘹亮的对歌声,女歌手问:“人言歌声是百灵/妹出谜语请对答/什么有叶不开花/什么结果不开花?”男歌手对答道:“浮萍有叶不开花/终日飘游不回家/无花果结果不开花/老老实实不自夸。”又问道:“什么花开最早/香传几里地/什么花开开成双/从不分离?”


    对方回唱道:“油菜花开开最早/香传千里地/豆角花开开成双/永远不分离……”


    此情此景,李高仕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高兴得跳了起来,觉得此举达到了自家的目的。即令家人设酒宴答谢工匠乡绅。在这里参加建桥的村户长朱天禄正在李长生家参加宴会,忽然传来官衙急令,只见他丢下酒杯,大步流星地向家中走去。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