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 章 望凝波(三)
    此言一出,众人视线纷纷投向湖中央各派中人。有人低声问:“羽虚?那是个燕乡的门派吧,似乎没见到他们来人?”


    更多人则是心中暗道:“难怪毓秀的船上会载来那个什么钟溪派……原来六派之盟里,还有这种约定。”


    议论也罢,好奇也罢,大家都免不了疑惑,王庭会在这里提及此事,难道真的指望仙门中会有人站在他们一边?又或者,这里面还有别的内情?


    灵璘自然也感到了周围的视线,面上怒色一闪而逝,正要开口,肩上忽然沉了沉。


    他立刻一整神色,向后退去两步。余人顿时将目光投注在端坐于殿阁中央的灵霄身上。这位自从到来后就未发一言,叫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摆了个幻象在此的正清掌门,似乎终于打算开口了。


    一片寂静中,只听他说道:“渊山镇印情形,须得查明清楚再做行事。若时机成熟,此事并非不可,但不应贸然行动。”


    衡文船上的景昀说了一句:“掌门此是老成持重之言。”


    “这么说,正清是反对的了。”


    西琼看也没看衡文那边,只望着灵霄说道,“原也不出意料,但掌门这话我却无法赞同。镇魔十七年后,依旧是这个样子,究竟何时才是所谓的时机?难道要等到下一次天魔异动,镇印再开时,再做考虑?”


    灵霄淡淡道:“镇魔乃是千年之计,急功冒进,岂非因小失大。西琼大祭,王庭既已解封过一次慧泉灵气,三部已无后顾之忧,此刻又是在急什么呢?”


    西琼眉头微皱,没有立即答话。正当众人以为他被问住时,他却扬眉道:“掌门非得要我把话说清楚么?我们不能相信仙门能将这件事好好查清,谁知道你们在掩饰些什么——像是当年镇印被人提早关上的事情,你们弄清楚了吗?”元宝小说


    舟船之间先是一静,之后微弱的嘈杂声才如风吹苇叶,细细响起。至于这里面夹杂了多少传音术法,那就不得而知了。


    嘉木猛地扭头看向船舱里的师叔,只见海绡紧握双手,显出了在他身上已经很少得见的鲜明神情。


    正清的殿阁上,灵璘面色中透出掩饰不住的惊愕,似乎是强忍着才没有转头去看自家掌门。端坐上首的灵霄,听到这话却是平静如常,让嘉木心里嘀咕,他刚才该不会是漏听了吧……


    西琼那张带着书生气的温吞脸孔上,神色没多大变化,但或许是暮色渐深,衬得他眸光熠熠,透出鹰隼般的锐色,仿佛直到此刻才像个仙门中人想象的妖族了。


    他说道:“掌门当不会推说不知吧?贵派想要彻查之后再公诸于众,我们并非不明白,但既然我们对镇魔颇多疑问,总不能不提此事。”


    湖上的议论之声已经无法掩盖了,西琼环视四周:“看来这件事仙门知道得还不多,用不用我来讲讲是怎么回事?”


    “不必了。”


    灵霄将手中的卷轴交于另一只手中,沉声说:“此事是我下令封锁消息,也该由我来为诸君解惑才是。”


    与会修士虽知道此次聚会必然不太平,却也想不到没过多久,就会挑出这么一桩事关镇魔的秘辛。


    在所有人屏息凝神中,灵霄缓缓说来:“十七年前天魔异动时,谢玄华入渊山镇魔,其余驻守弟子于镇印外守护,等待后援。因天魔之力外溢,诸位驻守弟子难以抵挡,混战之中,镇印就此被关上。”


    这番话让众人都愣住了。片刻后,才有人颤声说:“当初说后援赶到不及,其实是镇印已关,进不去么?”


    灵霄面色紧绷,声音仍旧平稳:“援助的各派弟子赶到时,镇魔已成。天魔异动结束后,镇印再次打开,我们得以为之收尾,也是那时,我们曾检查过镇印之中的情形,确信天魔的情形无碍。”


    仙门诸人无不面面相觑,深觉这事情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意料。就在这时,一个低沉的声音问道:“……那么,是谁?”


    他声调不高,甚至不显得愤怒,却透出一股浓烈杀意,“在那时关上镇印的,是哪个人?”


    瑶山的古木黑船上,那碧玉冠的剑修原本闭目抱剑,像是一切都与他无关。熟悉瑶山方天南的人都知道,他倒不是今天才如此,平时也是差不多的样子。


    但等旁人将视线从正清转向瑶山船上时,看到他不知何时已迈到船首,好似一言不合,就要顺着萍桥,冲进正清的船上算账去了。


    “因天魔的缘故,当时驻守弟子的记忆皆被混沌覆盖,我等多方尝试,也无法令他们回想起那一刻的情形。”


    灵霄望着对方,不避不让,“除此之外,天魔异动也不同往常,也许是镇印中出了什么异样,才使得门在那时关上。贸然让消息传出,驻守弟子必受千夫所指,又难以自证清白,实非益事。因而,我等知情人决意将此事按下,待到查清真相,再给同道一个清楚交代。”


    在最初得知此事的震惊过后,他这一番解释,倒让众人多少都理解了他们当时的选择。设身处地想,倘若他们就是在场的驻守弟子,记忆既遭抹消,又要背负断人后路的恶名,怕不是只能远走避世,或是以死为证。


    但是,方天南显然是并没被这番话安抚下去。旁人只能看到他面色铁青地和他掌门师兄说着什么,却被瑶山船上的屏障隔离在外,听不到话中内容。


    这么一想,封云身为瑶山掌门,是不是当年也知道此事?作为谢玄华的同门,哪怕曾为了大局按下争执,眼下又是否还会站在正清这一边?


    显然,会这么想的绝不止那些目不暇接的围观者。正清的殿阁里,灵璘就神色凝重,不时看向瑶山的方向。


    灵霄掌门则还是那稳重的风范,此前那些引发连番震荡的发言,都没能让他的面色多变一变。纵使再怎么说大局为重,也不免令人感叹,他实在有一副冷硬如铁的心肠。


    “说来说去……你们到底查出什么了?”


    西琼看完了一场仙门之中的纷争,此刻若无其事地问道,“这个交代,该不会也是要再等个十年八年的吧?”


    他这一出声,许多人才记起这里还有妖部的人在旁观,脸色都有些僵硬起来。只有灵霄不以为意,平静道:“那时驻守弟子们的记忆中充斥混沌,疑受天魔之害,精擅此道的前辈们认为,应等待天魔的影响消退,或能从中得出结论。近来我等正召集亲历者,但就我们寻到的几人而言,暂且还没有恢复的迹象。”


    西琼:“也就是什么都还没查出来的意思了?”


    他连番问话中语带嘲讽,引来灵璘怒目而视。灵霄却反问道:“据我所知,妖部同样查访过几名当年的驻守弟子,该知我所言非虚,也并不是推脱之辞吧?”


    “我等隔雾看花,总不如你仙门自家人清楚,要说什么确信之论,那倒是没有。”


    西琼竟然就这么承认了,随后话锋一转:“正因如此,才要查个清楚。已知当年镇魔时有人可能对镇印做了手脚,当时看不出什么变化,现在却未必。不打开镇印,怎知里面发生了什么?”


    “确是如此。”


    这一次出声的,是瑶山掌门封云。他收起了惯常的温和神色,此刻面上肃然,而灵霄也终于微微皱起了双眉。


    古木船上,方天南冷着脸站在掌门身后,一言不发。封云望了一眼西琼,随即将目光转向正清:“当年镇魔之时的内情,我略知一二,正如灵霄掌门所说,为了诸位仙门同道考虑,我也认为应当暂缓。然而,王庭提议重开镇印有其道理在,即使无法查明关闭镇印的旧事,至少弄清天魔的情形,才能保得日后安稳。”


    他没提到自家师兄,但谁都知道,瑶山作此表态,也必然与此有关。灵璘沉声道:“封掌门,瑶山当真要在此事上,与妖部站在一处么?”


    方天南不客气道:“双方讲了这么多,你除了站边就没听到别的?不与正清附和就不算仙门中人的话,倒是早说……”


    “不可无礼!”


    封云一抬衣袖,阻住了师弟后面的话。但该说的差不多也都说完了。


    灵璘也气得脸色上来,却被掌门制止。灵霄淡淡道:“瑶山既作此想,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原以为王庭在仙门这里提出重启镇印,无异痴人说梦,可才刚开始,就有两派各执一言,僵持不下。


    舟船上的众人有的看正清,有的看瑶山,为这名门大派间难得摆到了台面上的矛盾而紧张。兴许今日过后,他们会忧虑仙门之中是否会因此生出新的波澜,不过现在……大多数适逢其会者只是全神贯注,不想放过半点细节。


    此事,见正清瑶山都已有所表态,余人目光逐渐转向毓秀那边。及至此时,许多人才忽然明白了钟溪会与毓秀同行的意味——既然钟溪这位代掌门唯毓秀马首是瞻,那么毓秀的态度,足有着两笔的分量。


    原本众人皆知,毓秀一向与妖族不睦,遇到这种事情,会如何做都不用想;但王庭挑破镇魔之事,使得瑶山一转态度,毓秀这边就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看着舟上沉吟不语的孟君山,许多人都记起,他与谢玄华也有非同一般的交情。倘若毓秀首肯,加上钟溪,那不就直接凑足了开启镇印的半数?


    灵璘忍不住说道:“孟师兄,事关仙门同道,你可万不能意气用事。”


    孟君山还未答话,他手中的铜镜中忽地飘出一道冷光。


    雾烟烁烁,聚成一道剪影,再从影子中透出轮廓来。孟君山神色一肃,恭敬地将铜镜置于案上,须臾间,那雾光已化为一道朦胧身影。


    孟君山起身行礼,口称:“掌门。”


    仙门中人皆知毓秀掌门长年守山不出,大多数人还是初次见到这位郁掌门的模样。就如他修习的功法一般,即使只是一道模糊的虚影,也显出十分的沉静冰冷。


    修士之间的传讯,从来就不是一件易事。相距不远时尚好,一旦到了百里之外,术法的难度也将变得极为棘手,更别说千里传信,几乎没有什么公认的好办法。妖族常用飞鸟为信使,正清则以仪鼎连通四处的宫观,但这些均有局限,也总要隔上好一会功夫。


    仙门之中,唯有毓秀于此道有些心得,据说也是他们的修行近于天地山川之故。正如眼下,虽然凝波渡与毓秀相隔不远,但凭一道术法就能将化影投入此处,只怕非毓秀不能为。


    灵霄道:“掌门别来无恙?既然化影来此,想必掌门也知道当下所议何事了。”


    郁掌门的虚影微微颔首:“是。”


    那声音也像是铜器中波荡的水面,带着些微回音,但仍能听得清楚。他漠然说道:“此事,我毓秀不能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