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三章 大家不要慌
    一期的房子看着已经差不多完工了。


    算一算大家最快过年前就能搬进新房子,还真是让人兴奋呢。


    王小兰顺产生了个女儿,出了月子就来向李文军辞职了。


    她比之前第一次向李文军提出辞职时要淡定多了。


    这一个多月的休息,明显让她抚平了内心愧疚和忐忑。


    袁磊子跟她一起来提辞职的。


    李文军淡淡地问:“你们两个确定考虑好了吗?”


    王小兰说:“是的,考虑好了。”


    李文军望向袁磊子:“你呢?开弓没有回头箭,到时候如果你想回来,我肯定没有一样的位置给你了。”


    这一个月里,“北方集团”在株市建了一个传呼机厂和洗衣机厂,请王小兰和袁磊子去做厂长。


    袁磊子自从结婚以后,基本上什么都听王小兰的。


    虽然李文军知道,这一次也不会例外,但是还是要问一句。


    毕竟袁磊子也跟着他好几年了,还是有点感情的。


    袁磊子艰难地点头:“是。”


    李文军说:“其实,我们已经在准备新的洗衣机流水线,只是还没有安装。你确定还要辞职吗?”


    袁磊子以照顾王小兰为理由请了一个月的假,所以可能不清楚这些事。


    之前他不说,是因为怕卢卫国知道又反悔,妨碍“文军实业”从矿区的剥离。


    现在这件事已经办完了就没什么好隐瞒的了。


    袁磊子望着李文军,哆嗦着嘴唇。


    王小兰在下面轻轻踢了袁磊子一脚。


    袁磊子艰难地吞咽了一下口水说:“是的,我想清楚了,要辞职。”


    李文军轻轻点头:“好,你们想清楚了,就好。”


    王小兰有点紧张,说:“那个房子,我们想一次交清,是不是马上就能拿到房产证。”


    李文军似笑非笑望着她。


    本来说好是要提前两个月打招呼的。


    他们两怕李文军阻挠,拖到今天才说。


    其实,这点东西,他压根没看在眼里。


    李文军微微点头:“可以。你们交清了钱,就直接找陶董拿证吧。”


    袁磊子有些疑惑:“不是说,拿去抵押了吗?”


    李文军说:“是,别人的是拿去抵押了。有几个人的,我觉得有可能会提前拿回去,所以就没拿去抵押。”


    他含蓄地告诉他们两个,其实他知道北方集团会去游说他们做厂长,而且不只游说他们两个。


    但是最后,只有他们两个被说动了。


    李文军能理解他们。


    毕竟市里看着各种资源和条件要比这个山沟沟里好很多。


    但是,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只是表象。


    而且很快,连这个表象都会被打破。


    王小兰的脸红到了耳根。她现在有点恼羞成怒,本以为李文军会苦苦挽留一阵子,结果李文军没有。


    而且李文军既然知道有人在游说他们,竟然压根就不管。


    分明是在考验他们。


    袁磊子越发后悔,说:“李董,我不是……”


    李文军轻轻摇头:“没有关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不用想那么多。我也不会因为这个而对两位有什么看法。按照合同,自己辞职,公司是没有补偿的。可是马上到年底了,你们两位也辛苦了一年,所以今年的奖金,我照发给你们。”


    袁磊子满脸羞愧,想说不要这个钱了。


    王小兰又踢了他一脚。


    袁磊子只能闭上了嘴。


    李文军假装没看到这些小动作,打电话给周立国,通知周立国帮他们两个办离职手续。


    王小兰站起来,朝李文军伸出手:“以后见的机会就少了。”


    其实她还是挺不舍得李文军的。


    从十二岁到二十七岁,她的十五年人生里,眼睛里,心里都只有他。


    可惜李文军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她。


    不管是他最难和最好的时候,还是她最难和最好的时候。


    李文军笑了笑:“是。祝二位以后的人生越来越好。”


    袁磊子欲言又止,最后低头握了握李文军的手,跟着王小兰出去了。


    ------


    袁磊子和王小兰的辞职,在厂里掀起轩然大波。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干得好好的,主动从“文军实业”辞职。


    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人,现在都下了决心辞职,去株市的两个新厂。


    李文军一概不为难,还把今年的奖金都发给他们了。


    李文军提拔了一个袁家村的小青年做厂长,延续他用村民管村民的法子,然后紧接着上了新的洗衣机生产线。


    看进度,过了年就会有一大批新型号的洗衣机出厂了。


    然后他让郭铭哲监管对讲机这一块业务,直接把之前分开的两个厂又合并成了一个厂。


    这又创了“文军实业”建立以来的一个新纪录。第一次不是增加厂子,而是减少厂子。外面的厂牌不是往上挂,而是往下摘。


    有些人觉得,这就是衰败的开始。


    一直到过年前,这一波辞职潮才终于平静下来。


    算一算,各个厂辞职的人加起来,竟然有三百多人。


    才独立出来就这样,真不是好兆头。


    厂长们个个心情都很不好。


    年终高层总结汇报会议的时候,跟以往热闹的场面不同,格外的安静。


    李文军笑:“一个个的是这怎么了。是我今年发的奖金不够多?”


    一九八八年全国平均月工资一百五十元左右,年工资一千八左右,而且还是在大城市。


    他给厂长的年终奖金却是五千起。


    郭建光叹气:“不是。是缺人。我这里一下走了几十个。都是熟练工人,要命啊。”


    传呼机那边就更加了,直接走了三分之一。


    郭铭哲也叹气。


    这两父子叹气的样子简直像是复制粘贴。


    李文军笑:“大家不要慌,一开年,技校最后一批学生毕业就会有新工人加入。”


    陶光明叹气:“‘文军实业’已经不是技校学生的唯一选择了。他们毕了业,也有可能去株市的新厂啊。”


    这话,也只有陶光明敢直接跟李文军说。


    李文军点头:“是啊,这个也是实情。”


    大家哭笑不得:你也知道啊。


    李文军说:“以后我们培养的大专,本科学生也会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所以,不用纠结这个。现在流向新厂的人,很快就会又想回来,我有这个信心。”


    大家交换着若有所思的眼神,没再出声:“北方集团”是国资超大企业,谁会放弃大城市的大企业工作,来山沟沟里呢?


    李文军,你会不会有点太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