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分封子嗣,天下长存!
    东宫!


    朱允炆即使深夜回来。


    依旧有热腾腾的饭食。


    其实从洪武十三年,常氏太子妃去世之后。


    朱允炆的生母吕氏,不久就成了新的太子妃。


    而随着皇长孙朱雄英、马皇后又接连离世……吕氏以太子妃的身份,便成了整个后宫之主。


    对于朱允炆和吕氏而言。


    时间和幸运,似乎总站在他们这一边。


    如今。


    随着朱允炆成为了皇太孙,吕氏的身份也就越发的尊荣。


    母子两个,从原本的“普通妃子”和“太子子嗣”,一翻身,似乎就变成了大明帝国的半个主人。


    “我儿回来了,快跟娘说说,今天的审的那个案犯真的是冤枉的,让老天都下雪了?”


    因为朱元璋是平民百姓出身。


    整个皇宫之中,少见奢华,而重在朴实。


    哪怕是称呼,也趋向于民间。


    “冤枉不冤枉都无所谓了,在皇爷爷的心里,他都是一定要死的。”


    “那《鸣冤书》一写出来,就注定了他的结果!”


    朱允炆回答道。


    他在侍女的服侍下,洗了手,便坐下来开始吃喝。


    而吕氏也好奇的继续询问。


    “此人真是胆大,身为一个百户之子,竟然敢写出《鸣冤书》!”


    “不过,要说你皇爷爷的反应也的确太大了,一个百户的儿子而已。我怎么听宫里的人讨论,皇爷竟然为了他,都要让百官专门研究那《鸣冤书》,然后一字字的驳斥?”


    朱允炆明显是饿坏了。


    吃了好几大口,才说道:“娘!皇爷爷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


    “百官但凡敢提出一个不字,都要直接处斩。”


    “今天本来也是要处斩的,这不是天象大变了么?”


    “皇爷爷为了民意,不得不暂退一步。”


    “等到百官搜集完他的罪证,再斩不迟!”


    “是吗?”吕氏点了点头。


    忽而缓缓坐下,屏退四周,这才低声说道。


    “可是,娘却无意中听人说,这蓝玉案皇爷好像要坐实谋反!好像就和这个什么百户有关。”


    “嗯?”


    朱允炆正吃饭的手顿时停止。


    抬头,郑重的看向吕氏。


    “娘在哪儿听说的?”


    吕氏解释道:“这不是这段日子,要开始准备你父亲的忌日了吗,娘就去问皇爷,看皇爷要准备些什么……”


    “这才无意中听到……蓝玉好像从很多年前就准备谋反,而且这个百户,就是其中的关键人物。还说……蓝玉都选好了皇储!”


    “哼!不知死活!”朱允炆一脸阴沉。


    “不过这样也好,皇爷爷除掉蓝玉等人,就是名正言顺!”


    “估计蓝玉想的,就是扶持三弟!”


    吕氏鄙夷道:“你皇爷爷又不傻,那蠢货在人面前,连个话都不会讲。”


    “见到你皇爷爷,吓得都发抖,他能叫出皇爷爷三个字,都谢天谢地了,哪里能像我儿,如此大方守礼!”


    朱允炆扬眉一笑。


    但突然他又想起什么,脸色阴沉道。


    “这些天,咱们吃饭的时候,还是将三弟叫上为好。”


    “皇爷爷今天,突然就询问允熥了。”


    “嗯?”吕氏皱眉。


    “看来还是那蓝玉惹得事情,皇爷爷又惦记允熥,而且还说这两天就要来专门看看他。”


    朱允炆说着,当即没了胃口。


    饭也不吃了。


    “蓝玉案,还是要尽早结束!早结束,早安心。”


    “否则,我总感觉从今天这夏日飞雪后,总有哪里怪怪的,又说不上来!”


    吕氏伸出手,揉了揉儿子紧皱的眉心。


    “我儿现在已经是大明的皇太孙。”


    “哪还有什么担心的?”


    “放心,蓝玉等一众淮西勋贵必死无疑,皇爷已经把这件事,都抬到这个高度了,难道还能轻轻落下不成?”


    “这普天之下,没了你那奶奶,谁能劝动老爷子?”


    “怕是你爹都不行!”


    朱允炆这才笑着点头。


    可突然!


    “不,今天就有一个。”朱允炆说着,忽然不置可否的一笑。


    “不过他三天内,也必死无疑。”


    “皇爷爷分明是把这件事,当成头等大事了。”


    “娘,你是不知道,那百户之子,简直和那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而且不惧生死之下什么都敢说,连父亲的死都能归咎于皇爷爷的因果上……”


    “皇爷爷那悲伤的表情,我看了都吓人……”


    ……


    黑夜里!


    东宫之中,灯火如昼、母子温情和睦、朱允炆眉飞色舞的介绍这今天发生的一幕幕。


    而此时的都察院监牢内。


    却是黑暗、冰冷、死寂、气氛剑拔弩张、让人生惧!


    然而。


    这死寂的气氛,对于苏怀来说,却是半点儿都不重要。


    他只恼火于。


    他累了一天,好不容易睡下去,结果又被打扰。


    “我说,这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审来审去,我又不是案犯。”


    “半夜三更还搞突审?”


    “说吧,你又是谁?哪个官员?”


    监牢之外。


    黑影坐在椅子上,只有沉重的喘息。


    良久,一道苍老的,却威严四生的话语,郑重响起。


    “专门审你的官员!”


    “百官有顾忌,所言藩王之事,总是绕来绕去,说了半天,断无重点!”


    “但我这里,却无顾忌。”


    苏怀有些无语,“还是因为藩王?那鸣冤书中所写的不是已经够清楚?”


    “我之所言,只是为了鸣冤!”


    “洪武皇帝所做藩王制度是错!”


    “废除宰相制度,独权于皇帝一人,也是错!”


    “但归根结底,就是想以这两个错,让这位陛下警醒,从而重新审视蓝玉案!”


    苏怀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实际上。


    他就是这么想的。


    但门外的这个黑影,显然不认同!


    “还是那句话,百官有百官的立场,你有你的立场,藩王……自然也有藩王的立场!”


    “《鸣冤书》开篇,将当朝皇帝比拟为,和秦皇汉武一样的千古一帝!”


    “但话锋一转,又说秦皇有错、汉武也有错……这每一个错,都是灭国之祸。”


    “那我问你……”


    “细数周秦汉唐……甚至两宋!”


    “自古因为权臣手握兵权,而成为封疆大吏,听命不听宣,甚至转头就覆灭皇朝者,数不胜数!”


    “西汉亡于王莽!”


    “东汉亡于董卓、袁绍、曹操之辈!”


    “大隋亡于各方手握兵权的世家!”


    “大唐亡于藩镇!”


    “细数这灭亡之国,莫不是因为权臣手握兵权,从而发生内乱,以至国祚破灭!”


    “两汉加起来,不过四百年。”


    “大隋不过三十七年!”


    “大唐也不过二百多年!”


    “再往后,三百年国运对于两宋,已经是顶天了!”


    “但是,将天下分封给诸王子嗣的大周,却长存了八百年!”


    那黑影声音激昂道:


    “大明立足天下,自然不做三百年王朝。”


    “日月长存,大明就长存!”


    “将天下分封诸王,作为血脉嫡亲,自会护好这天下!”


    “当朝陛下,不信文臣、不信百官!”


    “就信自己的儿子!”


    “你将秦皇汉武之过错,隐喻当朝陛下之过错?”


    “分封子嗣,天下长存!”


    “这又有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