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前所未有的伤感!
    “小子闭嘴!算老夫求了你!”


    这一刻。


    茹瑺从来没有如此后悔过,皇爷为什么要让百官会审,自己为什么不请个病假?


    要知道!


    再按照这小子说的进行下去。


    这整个都察院内内外外的,大家也别想惦记着明天的幸福生活了。


    或许下一刻。


    就是全体进入锦衣卫大狱的节奏!


    当然。


    或许陛下不会这么做,只是茹瑺自己想多了。


    但是,让茹瑺不顾自身仪态,作出这一步的,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


    陛下这个年龄,真的承受不住半点打击了啊。


    他已经六十多岁了。


    纵观历代帝王之寿命,这个岁数,已经到了最后的时期。


    去年……


    太子殿下身亡!


    这何尝又不是陛下的锥心之痛?


    茹瑺自己不比詹徽、甚至也不比杨靖、更不比此地的“齐泰、黄子澄”!


    这些人。


    大多都是江南一地的士绅家族。


    祖祖辈辈,都有曾经在宋朝、甚至在元朝时期做官员的先例。


    茹瑺自己,本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考生,是陛下简拔于微末之中,将他从一个微末小官,亲自提拔了起来。


    当初的都察院右都御史!


    眼下的兵部尚书!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如果詹徽算作当下的百官之首。


    那么茹瑺,就可以算作是第二等级,仅次于詹徽!


    刚才。


    这苏怀的话……


    众人可都听清楚了。


    再不阻拦他!


    那就是最让人感觉通体之寒的一句话。


    【太子殿下的离世,是陛下一手放任之结果!】


    可想而知!


    如果苏怀真的说出这一句话。


    对于一位已经痛失爱子的老人,到底有多么大的伤害!


    ……


    然而。


    已经晚了!


    早在苏怀的声音落在“正是那百般之因,才有那最终之果”的时候。


    “啪”的一声!


    朱允炆亲眼看到。


    朱元璋一直握在手心的“茶杯”。


    骤然坠地。


    发出极为清脆的声响。


    而这一次。


    早已经见惯了皇爷爷愤怒之时,让人恐惧、内心发寒的朱允炆。


    却并没有看到皇爷爷的愤怒。


    后者坐在椅子上。


    纵然茶杯落地,也没有半点儿的“反应”。


    整个人肉眼可见的在颤抖。


    那一双在平日里,充满威严和让人惊惧的沧桑眼眸。


    首次出现了一抹极其浓重的哀伤。


    “是咱……是咱种下的因?”


    此时。


    朱元璋呢喃自语。


    像是陷入了某种无法置信的情绪之中。


    “这么说……是咱……是咱害死的标儿?”


    朱允炆的惊慌的发现。


    此时的皇爷爷,声音之中,甚至有了一丝哽咽!


    “皇爷爷!”


    朱允炆轻声唤了一句。


    然而。


    老人却根本不理会。


    脑海之中,却是自然而然的浮现了往日的一幕又一幕。


    洪武十五年以前。


    自己有皇后、有大孙……就算因为国事而生气,大部分时间,都是被皇后劝下来了。


    可是。


    洪武十五年之后。


    所有的一切都变了。


    自己的脾气越发的暴躁,自己的性格越发的激进!


    他开始独权,他开始怀疑一切。


    身为大明的开国皇帝,他的权力足够的大,他甚至可以生杀予夺跟前的一切人。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劝自己的,便变成了标儿!


    经年累月之下的精神压力,是不是就是标儿身体越发疲惫的原因?


    自己要杀百官时,标儿会劝阻。


    而越发暴戾的自己,便会将一切情绪发泄到标儿身上。


    自己要严惩诸藩时,标儿也会劝阻。


    自己又会将脾气,发泄到标儿身上。


    这么多年来。


    标儿一直都承受着这些?


    直到去年!


    就再也撑不住咱的压力了?


    可是……


    早知如此!


    咱为何不像那小子说的,将律法制定的严厉一点儿,在秦王等藩王第一次犯错的时候。


    就直接让他们回京看管!


    也好比小错变成大错!


    最后……


    是让咱的标儿承受了一切!


    这一刻。


    朱元璋茫然无措……


    “是咱害的标儿?”


    “是咱让标儿,这么早早的就离开?”


    “是咱让这大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一边呢喃着。


    朱元璋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


    他就像是一个失去了一切,全然只留在缅怀之中的老人。


    “皇爷爷!”


    朱允炆茫然的上前。


    眼下皇爷爷的表情,就像是回到了去年父亲刚刚离开时的那样。


    他想要搀扶住皇爷爷……


    但后者只是摆了摆手。


    “让咱静一静!”


    “让咱静一静!”


    朱允炆见此。


    走也不是,离开也不是。


    最后,只能来到后堂的侧门之后。


    眼角余光一直停留在皇爷爷身上。


    而他自己。


    则是又惊惧、又欣喜!


    惊惧的是……


    他承认,再一次小看了那个亡命之徒!


    他这一次说出来的话,甚至比之《鸣冤书》带来的影响,还要更大!


    自己从来没见过皇爷爷,因为某人的话,露出了这样的表情。


    不应该是愤怒之下,然后随便找个理由处死吗?


    可越是如此。


    就越是反常。


    他心中就越是感到惊惧。


    而欣喜的是……


    此人所说的,又确确实实是自己最为“忧心”的。


    除了蓝玉等一众不受掌控的淮西勋贵之外。


    他更加恐惧的。


    其实就是藩王!


    他不是皇爷爷。


    没有那么大的“威望”以及“实力”,能够让各大藩王言听计从。


    从辈分上来说。


    如果自己真的继承大位后,自己依旧是小辈。


    而到时候……


    这些手握兵权的藩王叔叔们,简直就是自己的梦魇!


    而此人现在说了也好。


    给皇爷爷的打击如此之大。


    那么。


    皇爷爷定然会重新思量。


    这要是……


    因为此事歪打正着,反而让皇爷爷重视藩王。


    借着皇爷爷的手,再让自己的继承之路顺遂。


    岂不是极好的事!


    而这时……


    后堂之中,只剩下还沉浸在伤感之中的朱元璋。


    他却也缓缓的眯着眼。


    依旧处在复杂难言的伤感情绪之内。


    甚至。


    他不由得借着苏怀刚才说过的话。


    却想到了很多很多。


    标儿!


    皇后!


    还有早年间小小的大孙……


    “真是咱的错吗?”


    “妹子……”


    “真是咱……间接的害了标儿吗?”


    朱元璋半躺在椅子上,眯着眼。


    似乎陷入了无尽的伤感之中。


    此时。


    他的脑海之中,不由自主的,又浮现了鸣冤书上的那些内容。


    那些字眼。


    仿佛在这一刻完全活了过来。


    一个个的,烙印在心神之内!


    “试问陛下:两汉四百载,唐不过三百载,大明百姓,又能供养藩王宗师多少载?”


    “陛下将大明,看成一家之天下,妄想让天下全民,去供养藩王宗室?”


    “宗室制度,也将成大明亡国之患!”


    ……


    “亡国之患!”


    “亡国之患?”


    忽然,朱元璋猛地坐起。


    他眼底蕴藏着极致的悲伤。


    “妹子!咱所做一切都为了大明!”


    “他懂个什么?”


    “咱的大明,怎么可能亡国?”


    “可咱的标儿……”


    “已经回不来了!”


    “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