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针锋相对,舌战群儒!
    “抽取!”


    苏怀毫不犹豫,当然选择抽取。


    他已经发现。


    切合海瑞的言行举止,甚至是跟他有过类似经历的,契合度提升的最高。


    不论是开始的抬棺进谏!


    还是进入天牢,要被处斩。


    都让他从百分之十几,一路来到百分之四十。


    跨越不可谓不大。


    而现在……


    随着“逆改生死”,更是直接来到了百分之五十!


    而人物光环!


    则大多都是角色人物的品格!


    比如海瑞最为出名的,便是清廉无私、严于律己、直言进谏、坚韧刚强……


    这一次,又会是什么?


    正当苏怀期待的时候。


    蓦然。


    一股信息流突兀涌入脑海!


    【恭喜:获得新的人物光环……】


    【针锋相对,舌战群儒!】


    【注意:当人物契合度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行动和举止的契合度增幅会越来越少,转而,符合人物品格、精神的契合度增幅,将会越来越多!】


    嗯?


    突然听到这个光环,苏怀还有愣神。


    行动和举止的契合度增幅减少,精神和品格的增幅增加。


    那意思就是:


    前百分之五十的增幅力度,主要在行动上。


    而后百分之五十的增幅,则在精神上?


    苏怀很快理解。


    但这个【人物光环】!


    针锋相对,是继续事态升级?


    还有舌战群儒……


    意思是自己不仅要和洪武这位恐怖的帝王针锋相对……


    还有了舌战群儒,游刃有余的能力?


    要知道……


    历史上的海瑞,除了以《治安疏》气的嘉靖帝,七窍生烟之外。


    嘉靖帝为了反驳《治安疏》上的条条建议。


    先是让群臣联合起来,准备驳斥海瑞!


    但是,海瑞在《治安疏》上所说的,却是大明存在的实际情况!


    不是嘉靖帝听到的“粉饰太平”。


    问题只要存在。


    这些官员拿什么来说服海瑞?


    最后,嘉靖帝更是亲自上马,要驳斥海瑞不忠不孝。


    然而……


    海瑞可没给任何人面子。


    这难道就是……针锋相对?


    至于舌战群儒,就更好理解了。


    这本身就代表了言语上的交锋。


    而这第二光环的出现,更像是对第一个光环的补充。


    且……


    第一个人物光环,依旧有效!


    而正当他如此想着的时候。


    顿时。


    随着一股无形力量注入。


    他只感觉自己的思绪越发的敏捷,整个人的勇气、智慧,似乎也极具拔高。


    甚至连恐惧感都消退了很多。


    这种“精神”上的增强,感觉极为奇特,用语言都难以描述!


    终于,增幅结束。


    苏怀本能的,思考自己当下的处境起来。


    洪武皇帝虽然因为天象,暂时放弃处斩自己!


    但是。


    《蓝玉案》在前。


    《鸣冤书》也让洪武皇帝一怒再怒……


    事情根本没完!


    而现在。


    不管那位陛下心里如何想,朝廷如何想。


    自己也不能一直在天牢里待着。


    话说直到现在,也没有见过父亲。


    还有母亲和妹妹……兴许也会被蓝玉案连累。


    刚想到这里,苏怀陡然转头。


    人群中。


    妇人抱着一位年仅五岁小女孩,无比庆幸的朝着自己看来。


    似乎在为他的“活下来”而感到欣喜。


    而苏怀却一眼看到,母亲和妹妹,现在已经被锦衣卫看管。


    陡然间。


    苏怀想到自己昨日,抬棺进谏的初衷!


    本就是为了家庭,脱离蓝玉案。


    如今!


    怎么能因为,朱元璋突然放弃斩自己,就感到窃喜?


    自己虽然在这一轮中赢了!


    但真正的较量,可才刚刚开始!


    ……


    想到这里。


    苏怀朝着前方看去。


    此刻。


    詹徽刚刚宣读完不久。


    风雪之下,百官也纷纷起身,准备离开。


    而太孙朱允炆,则还惊诧于今天见到的“天象之变”!


    在听到皇爷爷下令,不得不暂时放过苏怀后。


    他不由得闪过一抹怨愤。


    苏怀在《鸣冤书》上的所写,他可还记着!


    而此时。


    苏怀根本没有理会这位太孙的想法。


    刚才詹徽喊得什么,他听得清清楚楚。


    是陛下谕旨!


    那也就是说……


    洪武陛下就在附近!


    想到这里。


    苏怀深知,自己要是进了天牢,消息全断……


    那就会陷入被动!


    而眼下,天象之变,夏日飞雪……这所有的一切,已经让自己占据上风。


    那么。


    自己就绝对不能,就这样白白的失去这个机会。


    顿时!


    在数倍于平时的思维疯狂运转下。


    苏怀很快就知道自己,该如何把握!


    “慢着!”


    突如其来的一声怒吼。


    让此刻准备离开的百官,和身后的百姓,纷纷愣住……


    转而。


    众人全都看向声音来源处。


    待发现又是苏怀后。


    众人的脚步,不禁纷纷停止下来。


    他还要干什么?


    而监斩台上。


    詹徽的举动一顿。


    兵部尚书茹瑺、户部尚书郁新、刑部尚书杨靖……以及一应官员,也是瞬间朝着苏怀看来……


    太孙朱允炆的脸上,不由得多出一抹怒火。


    皇爷爷都暂时放了你?


    你还要找死?


    ……


    与此同时!


    百官后方的城墙上。


    蒋瓛眼神一凝。


    在看向皇爷离去的方向时,他心中也一抖。


    因为。


    皇爷也听见了……


    果然!


    皇爷缓缓转过身,苍老的面容上,浮现一抹清晰可见的怒火。


    然后他便大踏步的朝着这边走来!


    “皇爷!”


    朱元璋倏然抬起手,止住蒋瓛的声音,然后朝下看去。


    “罪民苏怀,你还有何事?”


    詹徽已经发出疑问。


    苏怀知道,这是自己当下最有利的机会。


    开启第二人物光环【针锋相对、舌战群儒】之后。


    自己必须,立刻将局势拉到自己有利的一面!


    “陛下曾言……我敲击登闻鼓,自认有大冤在身!今日处斩,若其真有大冤情,便让这天来告诉朕!”


    “如今,夏日飞雪,百年不见!”


    “这就是天在告诉陛下……”


    “我冤情在身,苍天已经给了说法,那陛下的说法又在何处?”


    听到苏怀此时,从生死间逃离,不应该好好的庆幸自己又多活一段时间。


    反而得寸进尺。


    竟然又开始有了“找死”的眉头。


    詹徽也不由得怒了起来。


    “苏怀,勿要自找死路,陛下已经说了,来日再审。”


    “何须来日?”苏怀步步紧逼,契合针锋相对!


    “昨日我抬棺进谏,逞《鸣冤书》,以求陛下鸣冤,却不想陛下非但没有鸣冤,反而害得自己身陷天牢,差点死在今日。”


    “《鸣冤书》上,我所写之内容,难道不是这大明的事实?”


    “陛下因蓝玉案,涉及到家父,不去查证,却因为我鸣冤而要置我于死地!”


    这一刻。


    苏怀明显感觉到,有一股和之前类似的悲愤情绪,再度冲入脑海!


    他没有克制。


    而是顺着这股情绪,继续吼道。


    “陛下也是平民百姓出身!”


    “陛下也曾厌恶贪官污吏!”


    “陛下也厌恶元庭的欺压无道!”


    “洪武元年,陛下立国大明,势要为大明百姓,还一个郎朗日月!”


    “可如今……”


    “民有冤情而不得解,敲了鸣冤鼓却不能伸冤!”


    “《鸣冤书》上,民之所言字字属实!”


    “当朝上下,满朝文武,却装聋作哑,不发一言!”


    “于民而言,今日之大明,与昔日之元庭……”


    “何异?”


    此话一出。


    詹徽等几位官员脸色大变。


    他们可是清楚。


    陛下本人,可还没走远呢?


    而作为看过《鸣冤书》的几人,他们对于苏怀的攻击力,可是根本不敢怀疑的。


    但对于四周的百姓而言。


    这显然是难得一见,甚至是惊愕无比的一幕!


    苏怀却对此充耳不闻。


    他说的这些,本身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就是要让洪武皇帝听到。


    因此,他根本不管詹徽等人的警告眼神。


    而是继续道:


    “陛下当初所厌恶的,如今却再次卷土重来,但却成了所厌恶的本身!”


    “敢问陛下一句:”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又是何意?”


    “陛下今日所作所为,是想让大明长存?”


    “哼……”


    苏怀冷哼一声,此时他的气势,仿佛一百多年后的海瑞一样,凛然无惧,以大势逼问:


    “难道当年元庭的皇帝,就不想让元庭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