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为什么是二十文
    太极殿的朝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文臣一边倒的支持裴寂开始课盐税增加财政收入。


    以解当前的燃眉之急。


    突厥走后遗留问题很多。


    仅仅是耕牛这块,就是一项巨大的开支。沿途州县耕牛已经是百不存一了。


    大唐的百姓并非每家都有耕牛。


    一个村子里顶多就两头牛。


    大家轮流照顾,轮流使用。


    突厥南下之后,狗都被杀了吃掉了,更别说那体型巨大的耕牛了。


    大唐也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不可以吃牛肉。


    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吃牛是重罪。


    除非老死或者失去劳动能力的那种。


    “陛下!课盐税是当下最好也是最快的办法。”


    裴寂言简意赅。


    根本就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盐每天都要用,每天都要吃。


    百姓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


    用量大,流动性强。


    开门七件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件。


    “裴爱卿想课盐税,可有具体方案。”


    既然打不过只能选择加入了。


    财税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去伸手,朝中大臣也是一边倒的选择课盐税。


    “大唐的盐都是百姓自己经营的,难免出现乱象,哄抬价格,质量也参差不齐,借此机会可以更好的管理这个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


    “看来裴爱卿是有备而来。”


    “陛下,臣请陛下设立一个管理盐市的衙门。以方便对盐业的管制。”


    “裴爱卿准备按照多少税率课盐税?”


    “陛下,臣觉得当下按照每斤二十文课税为妥。”


    算账这块李二笔下自然没有裴寂专业。


    至于税率这块更加不用说了。


    “为什么是二十文?”


    “陛下,五口之家每月用盐13斤(统一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如今斗米千钱,斗米斤盐。二十文税率已经很低了,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裴寂这么说李二陛下就能理解了。


    也就是每户一个月增加的开支是二百六十文。


    目前大唐的人口是一百九十万户左右。


    龙椅上的李二陛下粗一感觉好像并不是很高的税率。


    示意裴寂继续往下说。


    “这仅仅是食盐一项的税收,其实牲口用盐量一样很大。这一项可以抵消日常管理开支还能有所盈余。臣估算每月能增加五十万贯以上的收入。”


    听到五十万贯的时候李二陛下眼皮动了一下。


    大唐的财税一年收入大约三千万贯,裴寂课税的比例是百分之二,可增加两成的财政收入。


    比文景三十税一已经低了很多很多了。


    “每月增加五十万贯,国库一年可以增加六百万贯的收入,灾后重建并不会落下亏空,余下的钱财可以充作军费。”


    听到军费两个字之后李二陛下心里一紧。


    突厥是大唐的一块心病,大量的骑兵南下,抢完就走,机动性太强了,大唐的守军只能远远的看着他们安然离开。


    每每想到这些李二陛下牙齿都咬碎了。


    匈奴太强了,当年身处中原的窦建德俘获了萧皇后,突厥一句话说接走就接走了,他连一个不字都不敢说。


    现在大唐已经统一了,突厥依旧想来就来,特别是这次直接打到了长安城下。


    要不是李然的出现,后果不堪设想。


    李二陛下现在最想干的事情就是干突厥,一刻都不想等。


    有了充足的军费,就能强军到时候直接杀到漠北。解决掉这块心病,大唐还能开疆拓土。


    如果说课盐税是文治,那解决匈奴就是武功。


    一想到这些,李二陛下突然就热血沸腾了。


    “具体该何如布局?”


    显然李二陛下心动了。


    重建受灾的州县并不需要一下子抽出那么多金银,强军也不是一朝一夕。


    盐税还没开始收上来,李二陛下心里已经开始计划怎么用这笔钱了。


    “臣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了。待下朝之后禀明陛下。”


    “好!好!好!”


    李二陛下一扫阴霾,感觉大唐的前途一片光明。


    当天散朝之后裴寂和李二陛下秉烛夜谈,当然长孙狐狸全程陪同。


    期间也发表了自己的不少意见。


    夜深的时候


    李二陛下虽然一身疲惫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喜悦。


    跨进立政殿的时候,抬头就发现长孙皇后早就等在那里了。


    “二郎!”


    长孙皇后看着李二陛下疲惫的样子很心疼,小步上前。


    李二陛下张开双臂。


    “观音婢!朕不是让你先安歇的吗?孙先生不是说气疾不可过度劳累吗。”


    长孙皇后顺势依偎在李二陛下的怀里,宛若一对如胶似漆的新人。


    事实上,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两个感情一直很好。


    长孙皇后豆蔻年华的时候就嫁给了李二陛下。


    “二哥操劳国事,妾岂能独自一人安睡。”


    李二陛下单手抚着长孙皇后的后背。


    “难为观音婢了,不过朕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唐必将打败突厥,让他们安分的呆在自己的老巢不敢南下。”


    李二陛下一脸希冀。


    “国家大事陛下要慎重才是,不可冒进。”


    “观音婢放心朕明白。”


    “此番突厥南下,立下大功的听说是一个英俊少年郎?”


    长孙皇后问起,李二陛下脸上的表情突然就变的不太自然了。


    嘴巴张了张,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


    “对!是一位少年郎,年纪不过十五六。朕到现在都有点不敢相信。”


    “十五六岁啊,要是当年……”


    李二陛下感觉自己的心什么东西狠狠扎了一下似的。


    “观音婢!朕对不起你们母子两个。当初要不是朕的疏忽就不会让你们母子分离了。”


    “二郎!当时国事纷乱……”


    每每提及,长孙皇后都不能自已。


    “好了,观音婢。你还是要保重身体才是,孙神医说了,你不能太过激动。长安之围已解,大局已定先放宽心才是。”


    李二一边宽慰长孙皇后一边带着她往寝宫走去。


    “有二郎在,妾自然是能安心的。”


    为了国事操劳,李二陛下已经好久没来立政殿了。


    长孙皇后突然有了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只是李二陛下显得忧心忡忡。


    “观音婢!”


    李二陛下欲言又止。


    长孙皇后感觉李二陛下是操劳过度,亲自为他宽衣。


    “陛下为国事操劳还是尽早就寝吧。”


    李二陛下自然从谏如流。


    一夜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