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您家的盒饭已到,请签收
    自从见到了银子,前山村的村民总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力气,干活都不累的。


    一块块泥砖在打谷场、村口、河边摆放着,百多号人的工程队也渐渐成型。


    白芨过了一阵清净悠闲的日子,天天瘫在椅子上,坐在门口看着别人干活,惬意无比。


    这个日子才舒服,什么都不用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熟悉之后,村民对大小姐这种样子反而有种亲切感。多么平易近人啊,那个姿势真的很舒服,他们回家还试过呢。


    你说大小姐不干活?


    放屁!


    大小姐是干大事的人,这些杂活还要她来,让我们干什么,是不是想找事?


    每个路过的村民都对大小姐友好地打着招呼,白芨点头回应,为自己留在前山村的决定点赞,这才是生活啊。


    没有危机,不愁吃喝,随时还有热闹瞧。


    就是肚子里还有个炸弹,得想想办法让他安全着陆。


    自从白苏氏抢着给女儿洗衣服后,眼光总是不自觉会看向白芨的肚子。


    这就是信号。


    现在月份不大还好说,再过几个月就不一定咯。


    “大小姐,快随我去城里,汪大人派衙差来叫了。”


    白正文一脸惊慌,觉得要出事,赶紧跑来叫人。这来的衙差正好是大女婿的兄弟,偷偷告诉他汪大人脸色都黑了。


    “那赶紧走吧。”


    白芨从椅子上起来,发现这日子也太顺心了,刚觉得有些无聊,这不就来事了。


    她让人继续晒砖盘炕,说自己去去就来。


    干活的村民们看到村长臭着个脸,再看到大小姐跟没事人一样,两边一对比就接着干活去了。


    大小姐一点都不慌,那就没事了,村长肯定大惊小怪。


    白正文正着急呢,哪里会注意这些,要不然肯定把这些人狠狠喷一顿。


    老子还是你们的村长吗?


    白芨和衙差打了个招呼,几人就立刻上了马车,一路往县城奔去。


    “白小姐,您注意些,大人连摔了好几个杯子。”


    “多谢这位大哥,等村里的手艺练好了,咱免费给您盘个炕。”


    吴刚听到这话摸着脑袋,看了自己大哥的老丈人,又看了看白小姐,笑着应了一声,想着回去就问问大哥,这白家到底什么情况。


    白芨没再说话,手扶在车窗上,半蹲在车厢里。


    真要命啊,必须修条路了。


    对于汪县令拿马车来接人的事,她心中有数,大概就是老白家领盒饭的时间到了。


    紧赶慢赶,一行人到县城也快接近午时了。


    汪白轩不停在大堂转圈,不时踢一脚眼前能看到的东西,内心的火气怎么都发泄不出来。


    多好的机会啊,三百多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这在整个淮宁都是独一份。自己还打听到,从来没有人这么送过礼,这代表什么?


    几个月后,陛下对这种极为涨面子的事情必会龙心大悦,说不定自己不但不用担心考核,还能借此升上一级。


    现在,全都给毁了,说不准还要遭殃。该死的白家……


    孙主簿看到大人这个样子也很生气,好好的功劳临了要变成祸事,谁不


    火大?


    最关键的,大人要是因此立功高升,下一任知县很有可能由他来接任。


    一想到这里,孙主簿恨不得杀了那个白弄璋,什么玩意?


    终于,白芨坐着马车进到县衙。


    “白小姐,你总算来了。”


    汪白轩当了这么多年知县,基本的涵养和城府都不缺,这事本来也和对方无关。


    白芨看到一地乱糟糟的,又看了看两人的脸色,纳闷地问了一句,“大人,可是有什么变故?”


    “哼,你问他干了什么好事?”


    对着白芨不好发火,汪白轩就把矛头指向了白正文,弄得后者一头雾水。


    孙主簿这时出来打圆场,让众人都坐下,然后简单说明了原委。


    那位翰林院出来的李翰林,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前山村的事,密查后发现宁水县有资格被朝廷荣养的老人极多,就动起了心思。


    他自掏腰包,私下里给符合条件的老人发了钱,还准备起草公文参奏老汪,顺便把这里的功劳都归功于皇帝。


    白芨听完以后皱着眉头问道:“大人如何得知这些?”


    “哼,那人做事虽然隐秘,但身边也有我的人。”


    “想来那位翰林大人是不准备现在上奏的,而是要等到寿诞?”


    汪白轩牙齿都快咬碎了,“那是自然,人家打算得可好了。乡试完成,来下面的州县视察,与学子洽谈的时候偶然得知此事。现在他还要避嫌呢,哼。”


    白芨一反上回的形象,斜靠在椅子上,很自然地端起茶碗,说道:“那大人您有什么好担心的?”


    “你这是什么意思?”


    看到白芨这副样子,汪白轩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这是山大王吧?


    前些天那个知书达礼的大小姐呢?


    “大人,又不是你一个人这么干,他真敢上奏?”


    关于这一点,汪白轩是想过的,可翰林院本来就要清名和声望,要是他也会选择博一把。


    “会的,这种事对于他来说,得百利而只有一害。”汪白轩叹了口气,心里都苦死了,自己怎么就这么背呢?


    白芨喝了口茶,不屑地笑了笑,“大人,奉养的国策是陛下提出来的吧?下面没银子去办也是客观事实,那你说这件事要翻开了,打谁的脸?”


    汪白轩坐下来思索了很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不管最后姓李的讨不讨得了好,本官肯定是要被上头处置用来背黑锅的。”


    孙主簿只是基层官吏,对于上面那些弯弯绕绕不是太清楚,原本被白小姐一说觉得没事了,现在好像不管对方怎么样大人都会被罢官?


    那大人出事了,自己还能落得了好?


    “白小姐,不瞒你说,这事同你们有直接关系。李翰林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你们白氏的白弄璋提出来的。”


    “什么?”一直默不作声的白正文被孙主簿的话吓懵了。


    这要是自己族里的人把县令给害了,那后面来的县太爷会怎么看待白家人?


    “主簿大人,您说的是真的?”


    孙主簿无奈叹气,说道:“有确切的证据,就是你们白家那位叫白弄璋的书生提议的。


    现在他已经是李翰林身边的红人了,还被收为了弟子。”


    他这么说就是想逼一逼白芨,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跑不了我也走不了你,不出力大家就一起玩完。


    “大人,这我们真不知道,他,他最近都没回过族里。”白正文连忙对汪县令解释。


    “这我知道,要不然也不会找你们来。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该想想怎么处理才是正经。”


    汪白轩觉得自己还是讲道理的,没有迁怒到白家头上。


    白芨也放下茶碗,摆正了姿势,“事已至此,只有三个法子。”


    听到这话,急得不行的两人立刻瞪大了眼睛。不仅有办法,还是三个,居然说只有?


    “白小姐,愿闻其详!”


    白芨敲着椅背,竖起食指,说道:“一,下策,直接让李大人出个意外。”


    汪县令孙主簿:……


    这娘们好狠,真是最毒妇人心啊。


    “还有呢。”


    “二,中策,开门见山,向李大人言明利弊,打消对方上奏的念头,摆出要死一起死的态度。”


    汪白轩现在就听不得死字,连忙问了上策。


    到这个时候,白芨亮出了真正目的,“上策很简单,他上奏他的,咱们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来补救,让这份奏疏成为笑话。”


    “白小姐,要如何补救?”


    “那就看大人有没有魄力,肯不肯出血了。”


    汪白轩揉了揉眉心,知道出血就是要花银子,但都到了这个关头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重重点头。


    见他答应,白芨又变成了滑座的姿态,“臣汪白轩奏闻皇帝陛下:太康二十二年,臣继任宁水县令一职,时逢大涝,民生潦困,需开仓……至太康二十五年,治下安平,仓有余粮,府库充盈。老有所依之念,轩,未敢忘。”


    “宁水治下,年逾六旬者三百余,虽,家有存粮,然,惜儿女纯孝,怜其艰悯其苦,固,少食,至败亡。陛下遵遵教诲言犹在耳,大兴子民,何至于此?臣,愧矣!七月,遍查名册,开府库……”


    “民风至纯,食俸养者,无不感念陛下恩德,知圣上诞辰将至,然,家无余财,固,以新出之米聊表寸心,愿吾皇陛下身康体健,大兴江山延绵万年……”


    吃瓜三人组:……


    白正文人都快傻了,听不太懂大小姐的意思,就知道她很厉害,都能给皇帝写东西。


    其他两人则是张着嘴,用惊恐的眼神看着白大小姐。


    奏疏的格式都写好了,汪县令只需要填空就好,而这个空就是自己做的事,拍的马屁还有要出的血。


    这上面解释了为什么没有按朝廷政策发银子的原因,因为刚来的时候碰到了洪灾,要用这些钱来救灾,直到今年才有余粮。


    至于以前为什么也没有发,那不关我的事啊。


    汪白轩无比兴奋,这血是一定要出的,还要大大的出。


    他现在已经想到皇帝收到这份礼物的时候是什么表情了,这比上一份礼物高明得多。


    “时候不早了,本官略备薄酒,还望大小姐不要嫌弃。”


    白芨笑了笑,行了一礼,“却之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