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七月半!
    此行有惊无险,功成身退,凯旋而归!


    麾下将士近乡情怯,不知不觉加快了赶路的速度。


    余大郎并未阻拦,他心中亦是挂念着家人!


    此次率军出征,前后共用时两月之久,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七月十五。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大乾民间七月半,道家言其为中元节,佛家称其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上巳节、清明节以及寒衣节并称为四大鬼节!


    乾历七月十五,地官中元赦罪。


    地官所管辖之处为阴曹地府,到了中元当晚。


    地府鬼门关大开,众鬼会离开阴间地府,回到阳世的家中与亲人团圆。


    若是没有亲人的饿鬼,未有香火贡品饱腹。


    它们就会在人间四处游荡,寻找吃食,最常见的便是寒酸的鬼吃泥。


    地府鬼门,关闭之前,群鬼自会准时返回阴间。


    由于时间有限,群鬼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因此,世间便流传出,七月半鬼门开,中元节鬼乱窜的典故。


    中元佳节,依照大乾习俗,阳世之人需祭祖烧纸。


    寓意敬祖尽孝,祈求祖先保佑,来年有个好收成!


    牛家村依山傍水,亦有放河灯的习俗,火里莲花水上开,乱红深绿共徘徊。


    中元节燃放象征圣洁的莲花灯,一为接引亡魂,为亡灵照亮前路。


    二来邀其享食香火供品以及超度亡灵的寓意。


    民间百姓时常会在莲花灯上,写着亡魂的名字。


    灯里点上蜡烛,随波逐流,表达对其思念之情!


    七月半当晚最忌讳三事。


    一忌夜游,鬼门大开,群鬼出笼,游魂野鬼众多。


    天地之间,阴盛阳衰,阳世之人很容易冲撞鬼神,触碰霉头!


    二忌吃祭品,中元节当天,依大乾习俗。


    家家户户皆会在家中摆上诸多供品祭祀先祖,以表敬意。


    这些供品不可妄动贪吃。


    逝去的亡魂回家与亲人团聚,若发现供品被动,心生不满。


    生气的先人就不会再保佑子孙后代的平安幸福,从而招来厄运。


    三忌拍人肩膀,每个人皆有三把火,分别在头顶与左右肩膀之上。


    中元节当天晚上,群鬼游荡人间,若是三阳之火变弱或熄灭。


    阳世之人容易被鬼上身!


    为了驱散群鬼遗留在家中的阴邪晦气。


    大乾民间百姓,每至中元节,便会吃鸭肉与扁食。


    俗话说:“七月半吃只鸭,世间万物不用怕!”


    鸭和压是谐音,只要这天吃了鸭子,就可以驱邪避凶,镇压亡魂。


    阳世之人沾染不到脏东西,就不会为自己带来霉运。


    亦有传言鸭子善水,能够渡过黄泉游到阴间。


    乃是奈何桥的使者,可以为逝去的先人送去的衣物、钱财以及祭品等等。


    在中元节吃扁食,亦有寄托对亲人的思念,趋吉避凶,吸走家中污秽之气的寓意。


    大乾朝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余大郎也仅仅只了解靖江府一地的民风民俗。


    对有些人而言,这些鬼节风俗,皆是封建迷信。


    在余大郎看来,民风民俗大多都是人们用来表达对祖先、逝者们的怀念之情。


    你对祖先若无敬重、敬畏之心。


    后世子孙,又怎会对你心存任何敬意呢?


    余大郎曾听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之一生,实际会死亡三次。


    一是生理上的死亡,停止心跳,身体一切器官结束运行。


    二是世间最后一位能记住你名字的人逝去。


    三是你在世间留下的一切记录,随着岁月悄然而逝。


    三代之后,世间再也寻不到你来过的痕迹!


    大乾自古传承下的祭祖风俗,却恰恰是唯一能证明,你曾经来过人世间的依据。


    千百年之后,你的灵位,高卧祠堂之上。


    每逢鬼节,子孙后代手持清香一炷,对着你虔诚祈祷!


    在余大郎看来,这便是民风民俗的意义所在。


    生前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称一世之雄。


    亦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散发扁舟,纵情山水之间!


    死后元知万事休,荒野孤坟,杂草丛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若无鬼节民俗,孝之传承,碑毁骨朽之时,泯然于天地之刻。


    余大郎率领三千铁骑,恰逢其会,于七月半当天抵达牛家村!


    他凯旋而归的消息,不到一时三刻,传遍附近十里八村。


    一些百姓听闻大军征战归来,赶忙前来寻找亲人。


    许多百姓未见到朝思暮想、牵肠挂肚的身影,神色各异。


    有的如遭雷击,瘫坐在地上,不发一语!


    有的泪流满面,嚎啕大哭,痛不欲生!


    亦有的不肯相信眼前的事实,上前询问真相……


    余大郎老丈人一家,忽闻大军凯旋而归。


    潘老实与贾氏放下手上一切活计,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自从潘二郎与潘三郎从戎入伍,执意追随余大郎离去之后。


    二老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整日整夜,担惊受怕,都快忧思成疾了!


    如今听闻大军凯旋而归,自是喜不自胜。


    可当贾氏走到大军近前,仅见到潘二郎一人身影之时。


    只觉昏天暗地,两腿发软,好似顷刻之间,便要晕厥过去。


    潘老实眼疾手快,扶着贾氏劝慰道:“事情尚未清楚,莫要自己吓唬自己!”


    余大郎本以为百姓会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场面热闹非凡。


    那知迎接他的,皆是一些垂暮之年的老妪与老翁……


    一个比一个凄凉,一个比一个悲伤,好似天塌了似的!


    余大郎暗觉晦气,命令麾下向围观百姓解释清楚。


    独自拎着吞下蛟珠之后,一直沉眠不醒的小毛驴,纵身离去。


    他神识透体而出,发现余府众女正在大夫人姒清霜的带领下祭祀祖先!


    余大郎身为一家之主,依照大乾礼法。


    此事应当由他来亲自主持,方显对祖先的敬意。


    胡小宝与潘二郎奉命行事,对着围观百姓大声解释起来。


    真相大白于天下,方知虚惊一场!


    当百姓们听闻自家未归的儿郎,在草原上,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之后。


    一个个又眉飞色舞、喜笑颜开……


    贾氏听闻之后,缓过神来,赶忙对着自家儿郎问道:


    “二郎,你弟弟亦娶妻生子了吗?”


    潘二郎望着贾氏充满期待的眼神,解释道:


    “三郎并未娶妻生子,他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阿爹与阿娘不用为其担心……


    吾等临行前,姊夫哥已经为三郎留下后手。


    可保三郎衣食无忧、安全无虞!”


    贾氏闻言有些郁郁寡欢,叹道:“哎!……


    三郎这臭小子,一点都不懂得为娘的心思。


    他怎么就不知道,也娶上一房媳妇呢?”


    潘二郎哭笑不得,无言以对!


    潘老实在一旁言道:“妇人之见,三郎方多大岁数?


    常言道:色字头上一把刀,石榴裙下命难逃。


    小小年纪,岂能沉迷于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