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建学堂
    婆婆向来善心,因此春花也没再推辞,伸手捏了个红薯团自,小口的咬着吃了起来。


    这团子已经不像是刚炸出来的时候味道那么好了,但依然滋味绝佳。里头放了白糖,再加上是用油炸出来的,滋味自然好。


    只是春花吃着,觉得有些诧异,“吃着倒不像是荤油,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油扎的,滋味可真好。”


    “不晓得哩,一锅子透明的,倒像是和水差不多。但确实没有猪油的香气,但是这红薯团子时裹了面粉的,放进去炸,声响可不小,噼里啪啦的。”


    宋婶子绘声绘色的说起了自己在市集上的见闻,春花听的很认真,她们没读过书,自然也不认识字。


    什么大道理也不明白,但是春花知道,这布的料子真好,颜色也好看,是那种淡淡的浅黄色,就像是家里刚养的小鸡崽子,颜色也是这么嫩黄的。


    不过家里的鸡鸭,那也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匈奴人在外头劫掠的时候,他们村子里还算运气好,有个外出探亲的半夜跑了回来,他们岳父一家都被杀了,男人背着孩子,扶着老婆抄近路跑回来的。


    也正是多亏了他,村子里的人才有了活路,大家收拾了值钱的东西,赶紧就往后山去了。回来之后,家里一片狼藉,鸡鸭都被杀了,所剩不多的粮食更是全被抢走了。


    春花那个时候又怀着身孕,很是过了一段苦日子。


    但现在回想起来,春花还是有些想念自家养的那些鸡鸭。至少有它们在,每天早上都能去窝棚里捡几个蛋。


    自己吃肯定是舍不得的,但是慢慢积攒一笼子,也能卖出去几个钱呢。


    他们家的鸡鸭也是从隔壁借的鸡蛋,自己还要慢慢孵化呢。今天婆婆拎着的一篮子鸡蛋,还是隔壁九婶子的。


    不知道自家的鸡蛋什么时候能孵出来,就在春花胡思乱想的时候,门外忽然传来了扣门声。


    宋婶让儿媳妇赶紧把红薯团子吃了,自己又将剩下的都藏在碗柜里,这才急着去开门。


    却见门外,九婶也挎着个篮子,正站在院门口等着呢。


    一看见宋婶,九婶就赶紧走了进来,“哎哟,今天你去赶集了没有?”


    “去了啊。”宋婶把人往屋子里迎,两家是认识不少年的邻居了,不过九婶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好,平日里不怎么出远门。


    这次宋婶也是要去赶集,顺便帮九婶把鸡蛋给卖了,一看见人来了,赶紧给了票据。


    “这都是卖鸡蛋的银子,不过并不是铜板,全是兑换了各种票。”


    “您要是不想要,我自家还有些铜板,我给您换了。”宋婶有些忐忑的说道。


    “嗨,我正是为了这个来的呢,没想到你都给我换好了。”没想到九婶倒是一点没生气,反而喜滋滋的说道。


    “这东西……”宋婶看九婶都收起来了,还有些迟疑,“这是那个女县令发的,也不知道外头的人认不认。我们家里要买布,就换了些回来。”


    “我本来还想着,你要是不要,我就自己出钱给你换。”


    “嗨,你这说的什么话,哪有不要的啊。”九婶却将手里的东西给收了起来,很是小心翼翼。


    见宋婶还是一脸茫然,这才刻意压低了声音说道:“哎哟,你都去城里走一圈赶集了,难道一点风声都没听到过?”


    “什么风声?”宋婶还真是没听说过。


    “就是这上头的东西,要是你你能认出来,就能去学堂里读书了。”九婶压低了声音说道。


    “那个女县令,上次出巡的时候就在前头那几个村子说了,要新建学堂。只要愿意去读书的,都可以去,而且不要钱的。”


    “不要钱,那怎么可能?”宋婶自己都吃了一惊,忍不住追问道。


    “去学堂念书,都是要交学费的,一去好几年,怎么能不给钱呢?”


    “就算老师不收,那笔墨纸砚,都是要花钱的。”宋婶子笑道:转而又忧心忡忡的劝道:“天上哪有掉馅饼的事,嫂子你可别上当了。”


    “我知道你有个孙子,你想给他找个出路。但你看看,现在这兵荒马乱的,咱们连吃饭都是难事。这时候去读书,家里恐怕实在负担不起啊。”


    “哎,我也不是不知道,就是……”九婶叹了口气,“也没想过他能当官考上秀才,就是能多认识几个字也是好的。”


    “而且,也不见得全都是忽悠人的。我们家老头不是个泥瓦匠么,前些天,就已经被里正给喊去了。”


    “说是急缺人,暂时也没跟外人说,回来和我提起,我自己摸索出个味来了。不敢和别人说,但咱们多少年的老姐妹了,真有这样的好事,怎么也不能瞒着你。”


    “你知道村子里如今都在招人,说是去干活的。别人要么就是挖沟渠,要么就是去开地,只有我们家那老头,是去建房子去的。”


    “那房子建的,宽敞的很,前后都没有厨房,就是个大平房。里头房子空荡荡的,摆满了桌子,压根就没有床铺。”


    “你说这样的地方,不是拿来建学堂的,还能是来干嘛的?”


    宋婶子没有去过学堂,但是一听这么描述,顿时来了兴致,连连点头,“还是嫂子你聪明,这可不是做学堂的么?”


    “我早些年啊,去书院送过菜,远远的看过一眼,就是这样的呢。”


    “那屋子里什么也没有,就是各种各样的小桌子,把房子都差不多挤满了。那还真是说不准,真的是在建学堂把?”


    “这还有什么说不准的,肯定是啊。”九婶一听对方附和自己,顿时高兴地一拍大腿。


    “但就算是建学堂,也没说就不要钱了吧?”


    “这是那个女县令亲口说的。”九婶子连忙说道,“说是只要肯读书的,都可以去读。只是要自己想好了,要是愿意念书,家里人就要去签字画押。这些年的学费,都当做是找学校借的。”


    “将来啊,都要一分不少的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