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论政
    “不知道。”林晓禾如实说道。


    她没有把握,连大概的时间都无法说出:“我需得去那边看过才行。”


    “边关蝗灾多年,只怕都被吃光了,但是蝗虫还在,你一种粮就会回来,可想过怎么解决?”林济为又问。


    林晓禾点头:“我打算买鸡鸭运过去,休养一两年,那里的田多半就能用了。”


    “你们在说什么?”李氏生气地看向林济为,指责道,“你不阻止女儿去边关,还在给她出谋划策?”


    林济为长长地叹了口气,把李氏搂进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肩:“圣上旨意,岂能违背?多提醒女儿几句,她也能多注意一些。”


    李氏啜泣起来,泪珠子止都止不住。


    “娘,你现在可是当家主母了,还哭,快别让初春她们笑话你了。”林晓禾劝道。


    “小姐,奴婢可不敢。夫人这是心疼你呢。”初春用帕子压了压眼角,一副也要和李氏一起哭的样子。


    林济为在旁边不敢多说,生怕哪个字会惹得李氏哭得更久。


    林晓禾揉了揉眉间:“娘,边关之地广,而且现在尚未有主。我们现在用的田地很多都是将军府或者其他人的别庄,终究不是长久之事。”


    “边关的田地,我只需这几年打理好,以后有人照顾,就像有爹爹看着省城的事一样,我就能回来了。”


    “如今城墙都已经往外挪了上百里,战乱不会一下子波及到有田地的地方。”


    林晓禾一句一句地说服李氏。


    “娘,圣上原本希望留我在京城任职,但我随性惯了,不喜受制于人,所以决定去边关。将军府为了我,和圣上起了争执,周行远被命镇守边关,非召不得回京。”


    李氏震惊地都忘记哭了,林济为皱起了眉头。


    “爹,娘,边关我一定得去,周家军也能定会护我周全。”林晓禾垂眸,“定国公在我离京之时,曾谢我为江山社稷的付出。”


    李氏张了张嘴,到底再也说不出反对的话。


    周家军在大沥朝的人心中,是一座丰碑。


    他们为保家卫国,舍身舍家,叫李氏如何说得出,让林晓禾为了自己留下来。


    “娘只是……只是觉得你年纪不小了,再去边关几年,这可如何是好。”李氏懂深明大义,可她也担心女儿。


    再过几年,如何找得到婆家?


    等家人年老相继离开,她又能依靠谁?


    林晓禾一听这话,顿时觉得去边关又多了一个好处,让她十几岁就结婚嫁人,相夫教子,伺候婆婆,不如让她去边关吧。


    “娘,哪家能容得下我?要找一家合适的,一两年估计都找不到。”林晓禾说得相当有信心,“要真找到了,这样的人家,也会以我去边关为荣。”


    李氏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放弃了:“算了,我也说不过你。”


    既是旨意,自是没有违抗的道理。


    李氏很清楚,可就是不安心啊。


    “你们父女俩,肯定有很多事要说,我先去准备午膳,一会儿我们就在这吃。”李氏起身再度离开。


    林济为无奈:“你娘又不知道要偷偷去哪抹眼泪了。”


    “哭出来也比憋着好。”林晓禾倒是挺羡慕她娘泪腺发达,心里不顺意的事,都给哭出来,所以这么多年,岁月都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什么痕迹。


    心思轻了,就眉眼舒展,不易老。


    林晓禾将加盟店的事,还有火锅底料的事同林济为都细细说了。


    “这一路,我在渠州、连州、固州,还有岑州都弄了加盟店,过几日那些地方的人,就会拿着契约过来,以后,在其他地方的加盟店就得爹顾着了。”


    “火锅底料的厂子已经起来了,有你娘和你弟看着,最后一道秘方他们都知道,我不在也不会影响。”林济为右手放在扶手上,身体往前倾了倾,问道,“只是我们的火锅底料能够供应这么多店吗?”


    “香料我会准备,干辣椒可以多留一些我们用。”林晓禾解释道,“此次去边关,晚季的水稻是来不及种了,只能来年再种粮食,


    但这段时间,我能用来种香料,到时可以运过来。”


    虽然从边关运过来,成本会增加,可是四季红火锅楼会越来越红火,这些成本均摊下来,不会让人无法接受。


    林晓禾还打算离开之前给他们留下足够的香料,于是说道:“周将军先去边关,先替我收一批香料。以后也会陆陆续续地往省城运来,原料不需要担心。”


    火锅底料的配方分成好几个人管,是这些年陆陆续续从林济为手头分出去的,除非把所有的人都买通,才能知道配方。


    最关键的一种香料,只有林家的人才知道。


    “我们种的辣椒和香料,也有人在种,尤其是辣椒。只是因为顺宁镖局一直和林家合作,别家的辣椒不会送到太远的地方。”林济为推测道,“一旦需要辣椒的店多,而且能用火锅赚到钱,如果我们这里货源不够,或者其他人卖得便宜,他们可能会从别人那买。”


    市场经济确实是人力无法完全控制。


    现在没有专利之说,香料和辣椒只要买了,就能得到种子,为了赚钱,越来越多的人会种香料和辣椒,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这些年,需要用辣椒的店家,绝大部分都和林家有关系,别家的原料并不好卖。


    可一旦火锅店多起来,加盟店用的林家的火锅底料,可那些买火锅底料方子的店家并不受林家约束。


    那时候,卖辣椒和香料的商家就会兴起。


    “市场太大,我们一家也吃不下。”林晓禾早就想到了,“以后我们的火锅底料越做越多,万一我们的原料不够用,还能去市场上买一点。”


    “……你这说的也有道理。”林济为笑了起来。


    李氏一过来,就看见两人正在笑:“你们父女俩说什么呢?”


    “我和爹说,让别人也种点辣椒和香料出来,以后我们也能跟他们买,所有的事都抓在手里,不一定做得好。”


    李氏没听明白:“说的什么跟什么。”


    “爹,娘,是不是姐姐回来了!”林世智得到消息,就飞快回来了,出了一身的汗。


    “这么热的天,跑那么快,小心暑气!”李氏焦急地喊道,“初春,去给少爷端碗凉茶过来。”


    李氏一边说,一边拿帕子给林世智把汗擦干净。


    林世智将帕子从李氏手中拿过来,自己胡乱的擦了几把,在林晓禾旁边的位置坐下。


    “姐姐,我给你的刀呢?”


    李氏脸色都变了:“你拿刀给你姐做什么?”


    “给她防身啊。”林世智理所当然地道,“去京城那么远,不得带把刀防身吗?姐姐现在回来了,就用不上了,可以还我了。”


    “我让初霜收着了,路上没用上。”林晓禾让初霜将刀拿出来。


    初霜将刀放到林世智的面前。


    “你姐才回来,就跟她讨东西。”林济为念了林世智一句。


    林世智欢喜地把刀收好:“爹,你偏心,这是我的刀啊,我也就是给姐姐出门的时候防身用用,肯定得要回来的。”


    “哼,你姐又得去边关了,你这刀还是给她吧。”林济为抬头努了努嘴,示意林世智刚收好的刀又得拿出来了。


    林世智不敢置信地看向林晓禾:“姐,你要去边关?”


    “嗯。”


    “你去边关做什么?跑那么远?你又不会打战?”林世智噼里啪啦地问了一堆。


    “不是去要打战的地方,边关有很多地方已经被收拢,那里有大片无主的田地,我去那种田。”


    林世智一脸狐疑,语气越急:“种田非得去边关啊?我们家不是有吗?这么多地还不够你种?”


    李氏拍了拍林世智的背:“好好说,别急躁。这是圣上的旨意。”


    “我们家现在用的田地并非我们家的,而且过于分散,我需要大片的田地,只有边关地区的田地更合适。”林晓禾轻声细语的跟林世智解释着。


    “那也不行啊,边关现在战事不多了,可说不定哪天就又有了,这太危险了。”林世智对林晓禾说,“这几日夫子正好跟我们讲边关各小国


    ,他们骨子里都认定他们族高人一等,不会真心实意归顺我朝。”


    林济为和李氏对视一眼,继而都看向林世智。


    当年不懂事的小孩子,如今已经长大了,会谈论时政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眼下是他们自顾不暇,才让边关暂时安定。”林世智认真地对林晓禾道,“一旦时局稳定,他们又会对我们这片地方心生贪念,战事又起。”


    林晓禾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果饮子,而后转头看着林世智,颇为认真地问:“小智,这是夫子说的,还是你想的呢?”


    “这有什么不同吗?是夫子说的。”林世智答道。


    “姨父说过你很懂道理,撇开夫子的结论,你对边关的事怎么看的?”林晓禾轻声询问。


    林世智抿了抿嘴,低头思索了一会儿,扬声道:“我觉得夫子说的有一些道理,但没有说全。战事要起,理由很多,实力比我朝强盛者,才会贪图我朝的土地。实力比我朝弱小者,只会在无法生存时,才会来犯。”


    “那周边小国,比之我朝,谁强谁弱?”


    “自是我朝强大,甚于众国。”


    “既如此,那众小国安定,边关则安定,对否?”林晓禾笑眯眯地道,“我去边关,他们见良田富饶,如果他们难以为继,自会想来抢夺。”


    林世智瞪大眼睛看向林晓禾,似乎明白林晓禾的意思:“你要让边关那些小国安定?都有粮可种?”


    这不可能会皇帝的旨意。


    怎么可能盼着别的国家的人好?


    “只是控制一个度,这粮种给的数量让他们够吃又不富裕……”林晓禾是起过这样的念头,毕竟边关安定,她的田地就安全。


    “姐姐,这如何能掌控?”林世智想破脑袋,也觉得这是无法控制的事情。


    林晓禾耸耸肩:“我觉得应该能做到,我不会主动去教他们的,但是可以提供粮食让他们拿东西换,至少让他们不会为了口粮来抢。”


    “我们防治蝗虫的法子,我们用的粮种,他们看见会学,也会用。即便如此,那边关小国的能力也弱小,不会轻易惹怒我们的。”


    林世智一脸郁闷:“这么说,姐姐是认可边关的小国若不是逼于无奈,不会挑起战事了?”


    “确实如此。”林晓禾点头,“历来边关战事的记载,绝大多数都是因为那些国家出了天灾人祸。”


    林世智点点头:“姐姐说的也有点道理,可现在他们正处于困难时候,蝗虫还未解决,见姐姐能产出如此多的粮食,岂不会铤而走险?”


    “你想哪里去了。”林晓禾微微起身,探出身子,伸长手,在林世智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现在怎么可能一过去就种田?我得先把鸡苗和鸭苗弄过去,治理蝗灾。”


    林世智抬手揉了揉刚刚被林晓禾敲过的地方:“他们看见有用,也会学你的。”


    “秋苗的生存能力最强,正是将鸡鸭弄过去的好时机。”林晓禾笑着道,“等到了来年春天,就能试着种田。”


    林世智嘟囔道:“姐姐早就想好怎么做了,这边关你肯定会去。”


    “忠君之事。”林晓禾叹道,“即便是旁人,我既答应了,就会好好做。”


    “那边关也不好,山高路远的,要家里人帮忙都不行。这里哪是没有田地,只不是要都给你,麻烦事多而已。”林世智觉得他清楚得很。


    “小小年纪,乱说话。”林晓禾又锤了林世智一下,“哪怕圣上愿意解决这些麻烦,我们拿着那些田就不烫手吗?别人的心思会藏在心里,指不定就会在哪个地方给我们下绊子。”


    林世智垂头不语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时刻都得小心翼翼的,还不如去边关呢。有周将军守着,即便有战乱,也会让我先躲。”林晓禾不希望林世智心里有结,以后他要走上仕途,带着激愤迟早惹事。


    林济为听罢,点头:“晓禾说的有道理,去边关也并未是坏事。”


    林世智把刀往桌上一拍,神色恹恹:“这刀还是给你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