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觊觎已久
    赵向军拿着电话,迟迟没有接听,他太熟悉丁进达这个人了。当时在香港,他和徐海啸去投奔他,丁进达却在暗中克扣了他们的薪水,虽然赵向军后来也知道了这件事,但他还是对丁进达心怀感恩,因为,他觉得如果当时没有丁进达的收留,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在香港迈开第一步。


    后来,丁进达到了跃州投资旧城改造项目,从宅前巷开始,陆陆续续开发了好多地块。坊间传说,丁进达和张爱武关系匪浅,因此,他开发的项目很少配建公共设施,城建规划部门都给他开发的项目批了很高的容积率,地产界同行测算这个丁进达的恒裕公司在跃州至少赚了好几个亿。


    赵向军跟着范斯岳进入跃州地产项目的时候,为了不和丁进达等一些地产公司因为抢地皮产生纠葛,他就劝说范斯岳签下了当时无人关注的新城区块,因此,这些年来赵向军和丁进达也就相安无事,有时偶然在一些会议或者饭局上碰到,也都是客客气气,互相说着对方的好话。


    赵向军犹豫许久,终于按下了接听键,电话那头传来了丁进达带着浓浓粤语腔的普通话:“向军兄弟啊,好久不见了,近来都好吗?”


    “还好还好,达哥,你今天怎么突然想到我啦?我真是有点受宠若惊呢。”


    “向军兄弟哪里的话,我们是几十年的兄弟了,作为同行,看到你在新城板块上做得不错,我想过来观摩观摩,欢迎吗?”


    “达哥客气了,你是我们跃州地产界的前辈,平时请你过来都还请不到呢,你什么时候过来呀?”


    “既然向军兄弟这么客气,我也是个爽快人,下午三点过来,怎样?”


    “好,一言为定,到时还要请达哥给我们好好把把脉,晚上我要陪达哥好好喝上几杯。”


    下午三点,丁进达如约而至,赵向军早早泡好了“金牛早”,并在一楼公司门口等候,他一见丁进达过来,就上前握住丁进达的手,说:“达哥,你这么大的老板还是这么低调,轻车简从,只有一个人过来,怎么,担心我晚上太破费?哈哈。”


    “向军兄弟见笑了,我们这些生意人,怎么敢讲排场?而且,我们是老朋友,为什么要在你面前讲排场?”


    两人寒暄着走进了赵向军的办公室,赵向军给丁进达端上一杯冷暖正好的“金牛早”茶,说:“达哥,这是我们跃州本地土茶,请你尝尝,评点评点。”


    丁进达呷了一口茶,品了一下,说:“唔,不错不错,虽淡却有余味,带点青气,是款不错的早茶。”


    丁进达抬头环顾四周,见赵向军座位后面的墙上挂着“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的书法匾额,下面署名寒山,就问道:“向军兄弟,这十六个字倒是你做人的真实写照,我在跃州多年,接触过很多生意场上的人士,凡是和你有过生意来往的,提到你都会竖大拇指,说和你即使做不成生意,也可成为好朋友,你简直成了江湖中的及时雨宋江似的,哈哈,佩服佩服!”


    “哪里哪里,达哥抬举我了,我哪敢和宋江相比,我哪有他这样心机谋略?你这样说,真是见笑了。”赵向军不知丁进达今天过来葫芦里卖什么药,只好客套地打着哈哈。


    “哈哈,开开玩笑,开开玩笑,向军兄弟不必认真。不过,我想问问,我在跃州的好多地方都看到这个‘寒山’先生署名的书法作品,他是何方神圣啊?”


    “达哥,这个寒山先生是我们跃州很有名的书法大师,我小时候跟他练了几天字,后来我嫌写字枯燥,就逃课了。这几个字是和我一起合伙的小莫老板请寒山老师为我写的,也算为我装装门面吧。”


    “不,这是这个莫老板真正了解你,才会请寒山老师给你写了这几个字。‘善念善行,天必佑之’,这就是你向军兄弟一路过来成功的经验。”丁进达看着赵向军,又喝了一口“金牛早”,慢悠悠地说道:


    “譬如,当初你和范斯岳进入跃州地产市场的时候,我们一大帮人正在抢着旧城改造区块的开发,抢得头破血流,可你却不声不响地拿了新城区块10000亩地,令我们大跌眼镜,因为,那时就有人传说范斯岳是通过省里领导介绍过来的,完全有实力在旧城改造区块和我们抢一杯羹。当我们猜测你会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冤大头的时候,哪知道,仅仅短短的几年间,现在新城区块的房子已经是水涨船高,炙手可热了,佩服佩服啊。”


    “达哥过奖了,当时我回来的时候,你们一大帮地产界实力雄厚的前辈已经在开发跃州的旧城改造区块,我怕自己是新手,经营管理能力不够,看着新城区块地价便宜,政府招商条件优惠,所以,就去拿了新城地块,这个后来地价涨幅较大,也是我始料不及的,只能说我运气好罢了,瞎猫捉住死老鼠吧,哪比得上达哥你老谋深算,现在我们跃州地产界的大哥大舍君其谁?。”


    由于和丁进达多年来并无深交,加上赵向军经过多年的商海沉浮,他对商场上的人际交往也有自己的套路,他在没有摸清丁进达的来意之前,他就客气地向丁进达示弱。示弱不是底气不足,而是麻痹对方的一种策略,通过自己的适当示弱来抬高对方,在和对方言语交流的时候,捕捉相关信息,从而找到对方的真实意图,自己再见机行事,这样往往会让自己处在有利的位置。赵向军打着哈哈,等着丁进达出牌。


    果然,丁进达和赵向军聊了一会没头没脑的客套话,赵向军看似憨憨厚厚,回答的却是滴水不漏,丁进达忍不住就把话切入了正题,他说:“向军兄弟好涵养,新城区块的开发这么成功,还只说自己运气好,我可告诉你,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哦。你刚才说我低调,我是有重要的事要和你商量,不想让旁人知道,所以就一个人过来了。不瞒你说,向军兄弟,我这次过来是想和你谈合作的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赵向军心中一惊,因为他还不清楚丁进达讲的是哪个方面的合作,而且,从他内心来讲,他也不喜欢和丁进达这样势利眼的人发生合作关系,但丁进达既然开口了,他不能不知道情况就一口拒绝,所以,赵向军笑了笑,问道:“不知达哥有什么好项目带着我一起发财啊,不妨说来听听。”


    “向军兄弟,你也是个明白人,你应该知道现在旧城开发拆迁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是止不住的往上涨,现在,我开发的几个地块都快收盘了,可是呢,我又不想这么早就退休养老,所以,就想到了你这边,你这边新城区块你出的地块还不很多,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合作一起开发你剩余的地块,我绝对不会让你吃亏。我会和市里的领导沟通,想办法把容积率调高一点,这样,我们的利润绝对有保证,不知你意下如何?”丁进达终于把此行的目的说了出来。


    赵向军知道了丁进达的意图,犹豫了一会。他想,现在新城区块房价虽然渐渐升高,但整个盘子实在太大,自己一个人撑着这个大的项目,有时感到独木难支。银行授信不足,高利贷的利息支出巨大,还有政府方面的沟通协调,如果有丁进达的介入,则会顺畅很多,双方能达成合作,未免也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丁进达说通过调高容积率来获取额外利润,赵向军心中感到一阵疼痛。当时他通过国际招标做出一个超前的设计方案,他不是简简单单把房子建好就买,而是要把新城区块建设成现代化的综合体,满足城市居民对美好人居环境的追求。如果同意丁进达加入,这个美好蓝图将会被改得面目全非,赵向军心中万般不舍,他一直忘不了20多年前他和徐海啸在香港太平山俯瞰夜景那一幕,他回跃州经营地产,内心就想着把新城地块打造成城市地标性建筑群,如果按照丁进达的思路,自己此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赵向军实在不忍心把自己美好的梦想化为泡影,沉思了一会,他慢慢地说:“承蒙达哥看得起我,不过,你刚才讲的合作,兹事体大,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计划,容我考虑一段时间,怎样?”


    丁进达知道张爱武已经通过相关部门给赵向军施加压力,他以为自己今天一来,赵向军就会顺坡下驴,和他商谈合作的具体问题,哪知这个赵向军不撞南墙不转弯,让自己碰了个软钉子,他不自然地笑了笑,说:“哈哈,没事没事,我只是说说而已,合作是两相情愿的事,向军兄弟感到条件不成熟,我很理解的,我们永远是兄弟啊。哎呀,我突然想起来,公司还有个会议要开,那我就先告辞了。”丁进达说着,就站起身来。


    “达哥,不是说好我们今天要喝两杯的吗,我还让酒馆弄了几样野味呢,你怎么就走了?”赵向军拉着丁进达,不让他离开。


    “哎呦,向军兄弟,你手上好大的劲,都弄痛我了,今天这顿酒先留着,下次我们合作成功的时候再喝也不迟,向军兄弟,以后,你如果想找我合作,随时给我来电话哈。”


    赵向军送走了丁进达,坐上车就直奔跃州市政协而去,他要把自己公司碰到政府部门刁难的事向董少波倾诉。赵向军在内心隐隐感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工地噪音被投诉,渣土运输车被执法局扣押,隐蔽工程验收质监站的人迟迟不上门等,这些事都可能不是巧合,而是背后有人在运作指挥,如果不及时了解一些内幕情况,再想办法处理好,接下来的麻烦肯定会越来越多。


    董少波听了赵向军的叙述,叹了口气,说:“哎,我们常常说要大抓效能建设,什么治乱用重典,谁坏了规矩就砸谁的饭碗,可是抓来抓去,就只处理了几个小虾米,这个跃州的投资环境好转不多啊。现在各个部门都强调严格执法,执法是没错,可是执法手段的运用、执法对象的选择等等随意性很大,他们现在整你,可是说是合法性伤害,你被狠狠地打了闷棍,却还让你投诉无门。”


    董少波看着赵向军,停顿了一会,接着说:“向军,我今年60了,本来今年要退休,可是因为这个政协主席是正厅岗位,所以,可以干到63岁,但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说话的力度可能不够,不过,你这件事于公于私,我还要向张爱武市长了解一下情况,毕竟她现在分管城建工作,如果投资环境不好,她脸上也不好看啊。向军,你对我工作的支持我都记在心上,陪着我到了一趟四川,你就要拿1000万建希望小学,这年头,你这样的好人真的很难找。”


    赵向军听着董少波这么说,心中顿有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自从他回到跃州投资后,董少波总是尽量协调政府部门为他做好服务,上次碰到政府拖欠工程款的事,也是董少波一个电话,张爱武给批了3000万。赵向军内心感恩董少波对他的支持,但他从来没有向董少波输送过经济利益,他始终觉得官商之间在经济上还是保持清白,对双方都是一种保护。


    早年赵向军在香港读过胡雪岩的传记,胡雪岩攀上左宗棠的关系后,成为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结果他和左宗棠不清不白的经济关系,成了政敌攻击左宗棠的软肋,可是成也左宗棠,败也左宗棠,胡雪岩最终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而破产。这个案例影响着赵向军和政府官员相处之道,他和政府官员的关系基本停留在吃饭喝酒唱歌层面,或者在节日的时候给他们送几束鲜花、海鲜土特产什么的,他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因为给官员送钱而成为协助调查对象,那样的话,对一个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性的。


    但赵向军对政府呼吁企业家搞慈善活动的倡议,他却出手大方,一方面是他心存善念,另一方面,他觉得要回报政府官员对他的支持,他在四川捐建希望小学的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赵向军因为感恩董少波之故。


    赵向军拉着董少波的手,动情地说:“董主席,不,董书记,真是太感谢你了,我好话也不会多说,你这份情我会记在心里的。”


    几天后,董少波给赵向军打了电话,说:“向军,我和爱武市长交流了一下,她愿意给你提供支持和帮助,但你讲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也说不清楚,你还是抓紧找个时间找她当面汇报一下吧,或许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赵向军接了董少波的电话,心中舒了一口气,他对张爱武感觉不错,上次到她办公室批工程款的时候,张爱武是二话不说,就签字同意,感觉她也是一个爽气的性情中人。这次碰到执法部门故意刁难的事,赵向军知道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事,如果张爱武同意交代秘书长开个协调会,那一切问题将会烟消云散。


    赵向军准备趁这个机会好好同张爱武做个交流,几天前周建达对他的提示,他反复思虑了好久,他内心甚至说服自己,如果,张爱武开口提到利益的问题,他将好毫不犹豫地满足张爱武,为了自己梦想的实现,他这次准备逾越自己原则和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