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同学加盟
    赵向军在跃州的这段时间忙得手忙脚乱,一方面,君天贸易公司的总部搬迁的前期筹备,莫立新帮着找了一处办公地点,正在雇人装修,同时还要招收人手,一年做800万美金的贸易公司,如果没有几个得力的人,场面很难撑得起来;另一方面,他要考察了解圩江的地产情况,尽快要找一家咨询机构拿出可行性方案。本来,赵向军想叫二哥赵向南过来帮他一起干,可赵向南死活不肯,一定要抱着国营厂的牌子每个月拿个百把块,赵向军也是无可奈何。


    好不容易等着装修弄好,赵向军不顾办公室里的甲醛味,就买了办公桌坐了进去,他这么着急进驻新的办公室,是因为他明白,现在,只有把公司的办公秩序正常起来,业务开展也才会自然而然会运作起来。


    这天上午,他接待了几个应聘人员,总体接触过来,有外贸工作经历的人不多,应聘普通文员的人倒是很多,但公司里偏偏就不缺这号人,赵向军只好一一谢绝,让他们另寻高就。赵向军看看时间上午的时间差不多了,就翻出兰田投资咨询公司给他出具的关于跃州地产方面的投资建议,他要抓紧细看,理出个头绪,再和香港江涛那边做个对接协商,把这件事尽快敲定下来。原来,赵向军也无意于地产投资,但那天太平山俯瞰香港夜景和他在郭山远眺圩江市容的巨大反差,给他的刺激太大,他觉得按照这几年做外贸的收入以及莫立新的鞋厂的利润来看,他和家人这辈子绝对可以过上优渥的生活,可是,赵向军这个人不会满足于全家的衣食无忧,他想着要为这个城市的改变做点什么。后来董少波给他推介圩江区的开发项目,麦天雄也建议他争取进入地产市场,特别是徐海啸透露地产经营的一些内幕,这些方面的信息刺激着赵向军的神经,他决心趁自己年纪还不算大,要抓住中国大力推进城市化的机遇,投身地产市场搏一搏,既努力为自己的经济实力再上一个台阶,也要改变一下生于斯长于斯这座城市的面貌,他心中暗暗下了决心,假如他真的能进入地产市场,他一定把自己的房子建成精品,要让每个住户满意,更要让他的产品能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但是,房地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经营隔行如隔山,他在招聘外贸人才的同时,虽然也在注意工程预算、规划图纸设计、土建施工管理以及素质较高的财会人员,但从眼下的情况来看,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真不多,看来地产专业人才的招录看来要另辟蹊径了。


    赵向军正边看投资建议,边对照圩江的相关情况思考着。一个人敢于承认自己在某方面的无知,既需要勇气,更显示了一个人的格局和智慧,因为,一旦承认了自己的无知,他就会下决心补足自己的短板,从而在前行的道路上能不断驾轻就熟,走向成功。赵向军这一路走来能有眼下的成就,一方面是他的义气担当和满满的感恩情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大脑比较开放,善于不断地接触新领域,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他才在经营中游刃有余,有所斩获。眼下,手中的这份投资建议让他又重新进入了一个新领域,什么容积率、得房率、采光时间等等新名词、新概念他都要一一去熟悉掌握。他看着看着,忽然有人来敲门了,他抬起头来,礼貌地说:“请进。”


    进来的是两位中年女士,赵向军一下子认不出是谁,却总觉得似曾相识,他站了起来,正愣在那里,其中一位女士大声说:“人说贵人多忘事,看来此话不假,好个赵向军赵老板,你连我们都认不出来了吗?我是蔡勤勤,向阳中学的蔡勤勤。”


    “噢,蔡……勤勤。”赵向军自责地拍了一下额头,脑海里浮现一张青春的面孔,和眼前这位女士依稀有点相似,他不好意思的说:


    “你瞧我这脑子,每天都被琐碎繁杂的事纠缠着,把我们这么优秀的女同学都叫不出来了,失礼啊,失礼,还有一位,你应该就是朱见芬吧?”赵向军看着旁边的一位女士。


    “呵,心里就只有朱见芬,看我告诉李红去,看她怎么收拾你。”蔡勤勤故作生气,逗着赵向军说,她和赵向军虽然多年没见,但她很多年前就认识李红,所以,讲话也就比较随便。


    其实,赵向军刚才也没认出朱见芬,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眼前的朱见芬戴着一副劣质金属眼镜架,看上去有点褪色,脸还是圆圆的,却少了年轻时的光泽,眼光也暗淡了许多,穿着过时的深色的套装,人看上去显得有点怯懦,和原来开朗自信的神色大相径庭。赵向军赶忙让他们两个坐下,然后,亲手给他们泡上了茶,一方面,老同学过来,他要表示尊重,另一方面,现在人手紧缺,助理人选还没配好,他也只好亲力亲为了。赵向军笑着说:“两位老同学光临敝公司,真是蓬荜生辉呀,你们一定更要在这里多和我聊一会,等会中午就在附近的酒楼吃顿便饭,如果其他同学也能联系得到,也一起叫过来,我这公司才刚开张,同学们过来可以给我聚聚人气。”


    蔡勤勤扭头对朱见芬说:“你看,我就一直说赵向军这个人做人不会忘本,锦绣不忘袍泽。”蔡勤勤读书的时候是个小才女,说话也有点文绉绉,她回头又对赵向军说:


    “刚才我们从你们公司一路走进来,看你公司规模还不错嘛,现在一定是财源广进、日进斗金吧。”


    “蔡同学见笑了,生意还马马虎虎,在广州的时候每年都有增长吧,现在刚回到跃州,也算地利人和,希望有更大的增长,你们呢,现在企业效益都还好吧?”赵向军随口问道。


    “好,向军,你问到点子上了,那我就不客气了,你这里不是在招兵买马、求贤若渴吗?我现在就给你推荐个优秀的人,怎样?”蔡勤勤大大咧咧地说。


    “蔡同学这么优秀的人推荐过来的人还有差吗,没事,你让他马上过来,到时,我和他谈一下,根据他的情况,给他安排个职位。”赵向军一来性格爽直,二来蔡勤勤推荐,他总要给几分面子,所以,他就爽快的应承了。


    “好,向军真是个爽快人,不改昔日少年风采,今天我向你推荐的就是你的老同学朱见芬,怎样,你还满意吧?”


    “朱见芬?”赵向军大为诧异,迅速把脸转向朱见芬,和她的四目相对,只见她的眼光里充满了期待,他不解的问道:


    “你不是在跃州棉纺一厂做行政管理吗,好好的铁饭碗不要,要到我这边来?”


    朱见芬垂下自己眼睛,一时低头无语,是啊,她该从何说起呢。朱见芬从东海纺织大学财会专业毕业以后,分配到跃州棉纺一厂,由于她性格开朗,积极要求进步,大学里就已经是预备党员,所以,参加工作后不久,就担任了厂办副主任,接着,她就结婚了,先生肖仁君也是棉纺一厂的技术员。在十年荒唐岁月里,他们两个没参加什么群众组织,因此也没什么大起大落,平平淡淡的过了下来。改革开放以后,棉纺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跃州作为东南沿海城市,本来就没有棉花等资源,跃州棉纺一厂生产经营就举步维艰,勉强坚持了几年后就停产了,除了小部分厂里的领导组成资产管理组继续留守外,大部分工人保留身份,自谋出路。朱见芬也想争取自己留下来,可是由于她一直以来自命清高,到了最后,厂里的几个领导没有一个人为她说话,她和肖仁君都被要求自谋出路了。


    朱见芬夫妇刚自谋出路的那几年,跃州的个体经济蓬勃发展,他们厂里的几个老工友开鞋厂的开鞋厂、开饭店的开饭店,忙得不亦乐乎,一年下来收入也不错。可这个肖仁君觉得自己也是大学科班出身,就自命清高,任朱见芬怎么好说歹说,坚决不肯出去自主创业,每天在家除了看书,就是拎了一根鱼竿去钓鱼,家庭的重任就压在了朱见芬身上。还好,朱见芬虽然干了几年行政工作,但有空的时候会找一些财务专业的书籍来翻翻,因此,她的财会专业还没丢下,而且,毕竟是东海纺织大学这样的名牌学府的高材生,年纪也不大,所以也就很快找到了新工作,在一家宾馆担任了财务主管,工资收入也还不错。由于她性格开朗,也略有姿色,宾馆的老板要宴请客户或者政府部门领导的时候,就会拉着她一起参加,她过去以后,也只能强颜欢笑,频频举杯,经常弄得一身酒气回家。可是,家里的肖仁君赚钱不行,大男人主义却是第一名,他见朱见芬这么应酬吃香的喝辣的,心里感到憋气,就经常责骂她,逼着朱见芬辞了财务主管的职位。无奈之下的朱见芬只好找了一家皮鞋厂财务的职位,虽然工资低了点,但少了应酬,家里的那位不闹也就算了。可她在皮鞋厂才干了两个月,有一天傍晚,厂里的工人大部分已下班,老板突然把她叫自己的到办公室,询问一些财务上的事情,她就站在老板边上指着账册做着解答,突然,趁着她不注意的时候,老板把手伸进了她的裙子……她羞赧万分,只能狠狠推开老板的手,狼狈的落荒而逃,第二天,朱见芬就叫肖仁君陪着她到厂里结算了工资,自己走人了。


    朱见芬就这么跌跌撞撞的到处打工度日,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她换了7、8个老板,由于频繁换岗,所以,她的工资也就一直没见涨,家里的生活也就捉襟见肘。三年多时间里,朱见芬没给自己添置过一件新衣服,本来,女儿16、7岁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可是,家里一个礼拜也只能吃一次猪肉,幸亏这个肖仁君会钓鱼,家里的淡水鱼倒是供应充足。朱见芬原来感到自己的是象牙塔出来的天之骄子,理应享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可残酷的现实,把她的梦想击得粉碎,她只能接受生活的安排,她常常自问,这难道就是命吗?她不甘心,她要去努力改变,她不相信自己不如那些没读几年书的人,她相信自己能靠才华拼出一番天地,只是还没有机遇而已。几天前,她偶然从一个皮鞋厂老板那里听说,有个叫赵向军的香港老板在跃州开了贸易公司要招人,她内心就隐隐觉得此赵向军可能就会是自己曾经的同学赵向军,她要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加盟赵向军的公司,争取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改变,由于怕一个人不好说话,她就拉着蔡勤勤一起过来了。刚才赵向军问她为什么要过来,她不好说,也不能说,难道把这几年的屈辱一下子都倒出来,这既会显得自己的婆婆妈妈,她也觉得赵向军没有时间和耐心听她说这些。好在有蔡勤勤陪她一起来,果然,蔡勤勤说话了:“向军,不是我说你啊,你什么都好,就是太直这点不好,见芬过来的原因,你就不要问的这么仔细了,这几年棉纺一厂效益不好,人往高处走嘛,见芬出来也很正常,这样的专业人才你还不喜欢?”


    蔡勤勤这么一说,倒弄得赵向军不好意思了,他赶紧笑着说:“哈哈,蔡同学批评的对,我虚心接受,我热烈欢迎我们的朱见芬同学加盟我们君天贸易公司,也希望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赵向军爽快的招录了朱见芬,一来,他身边确实缺少专业的财会人员,二来,他对朱见芬的人品还是认可的,他知道朱见芬是个爱较真的人,更是一个肯负责的人,财务工作交给她绝对可以信得过。


    朱见芬毕竟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并且经过国营企业正规的管理培训,她完全具备一个优秀财会人员所要求的综合素质,什么会计法、审计法、税务条例法规等等,她都十分熟悉,甚至有时可以和税务部门的专管员探讨问题,深入浅出的见解,有时也令那些税务专管员叹服。朱见芬接手君天公司的财务主管之后,经过深入调研,立刻着手制定了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到了赵向军手里的财务报表既简单易懂又准确清晰,有时附在后面的财务建议也分析的很到位,渐渐的,朱见芬在君天贸易公司的分量越来越重,成了赵向军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