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地市合并
    赵崇仕一家的老房子改建工程终于动工了,赵向军由于离家8年,家乡的建房风俗和套路他已经基本不清楚了,原材料采购和人工安排这些事,他根本插不上手,这些具体的杂事都由赵崇仕和赵向南承担了起来,赵向军便在市里到处走走,看看行情,也准备顺便走访几个老熟人。


    赵向军首先来到了跃州服装厂,自己曾经激情燃烧过的地方。他站在这座坐落在木井巷厂区斑驳的围墙外,静静地看着,思绪万千。他想着他的事业从这里起步,那段时光他精力旺盛,干得风风火火,时间不长就担任了一把手,他在这里发布的指令都迅速得到执行,那个时候他感到别人看他的眼光都充满着艳羡,他的心里感到此生的事业最大的成功莫过如此。可是,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他不久就被戴利仁一伙穷追猛打,逼着他走上了逃难的路。后来,他听李红说,很快就世道轮回,戴利仁最后也被一撸到底,当了仓库保管员,最近的日子过得也很艰难,每天只是低着头,轻手轻脚地干着他原来根本不屑的行当。赵向军想到他还在这里收获了爱情,此时,他的心里涌过一阵暖意。他和李红在这里相识,当时有的男女青年工人经常戏谑着他们,总要找个借口敲诈他和李红买点点心,让大家解解馋。而现在他和李红已经儿女双全,此刻,李红还在安心的在里面当着托儿所的老师。赵向军突然有了想进去看看李红带着孩子们的场景的冲动,可是,转念一想,他又把这个冲动遏制住了,“我这进去算什么呢?难道是要在大家面前炫耀一下自己在香港多赚了几个钱吗?还是去看看戴利仁的狼狈模样,取笑他几句?我赵向军可不是这样的人。”想到了这一点,赵向军回头慢慢离开了木井巷。


    赵向军在街头转了几圈,发现城里现在和八年前相比,已经显得越发拥挤,马路上有很多带着郊区农村口音的年轻人在四处走动,看来,他们可能要在城里寻找发展的机会。由于时间临近中午,赵向军在路边看到了一家点心店,看到门楣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黄记咸菜肉丝米粉店”。他就慢慢地踱进了这家店,赵向军看到这家米粉店店堂不大,收拾得却十分清爽,里面摆着5、6张桌子,每张桌子都坐着2、3个人在等着米粉上来,他在角落里的一张桌子找个位子,挤着坐了下来,点了一碗肉丝米粉。等了一会,咸菜肉丝米粉上来,赵向军一尝,隐隐约约感到一种熟悉的味道,而且这汤汁显然比他的记忆中更为浓郁。


    赵向军付钱的时候,来了一位40多岁的大妈,他抬头一看,仔细一看,没错,正是她。来收钱的是黄阿姨,原来跃州服装厂食堂的大妈,她原来在厂里的时候,咸菜肉丝米粉就做得特别好吃。黄阿姨显然也认出了赵向军,她握住赵向军的手,惊讶地说:“赵厂长,是你?”


    赵向军问道:“黄阿姨好,你怎么不在厂里干了?”


    黄阿姨说:“是啊,我看现在形势好了,就辞了厂里的活,在这里租了一家店面,开起了这家点心店,生意还不错的,我听人家说,你跑到外面去了,过得还好吧,什么时候回来的?”


    赵向军一看店里生意繁忙,就赶紧说:“阿姨,今天你这里忙,你做生意要紧,过几天有空再和你慢慢说。”说罢,就要离开,黄阿姨死活不肯收赵向军的钱,赵向军只得作罢。这个黄阿姨是当年赵向军在服装厂当一把手的时候,有一天在路上看到“打办”的人在路边要没收一个农村妇女的山货,那个农村妇女哭哭啼啼的,看上去很可怜。赵向军顿生恻隐之心,他恰好和“打办”其中的一个人有点交情,就央求“打办”的人放那个妇女一把。后来,经过和那个妇女的交谈,了解到这个来自临江县山区的妇女厨房的活干得不错,他就把这个农村妇女,也就是黄阿姨安排到服装厂的食堂,当了一名长期临时工,想不到,现在黄阿姨竟然辞了旱涝保收的食堂工作,自己创业,当了小老板。赵向军心想,看来,大陆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大地,他这次来大陆开公司应该是赶上了这股改革的东风。


    赵向军离开黄阿姨的米粉店后,朝跃州地区行署走去。到了行署所在地以后,竟然见到门口挂的两块大牌子上的字赫然是“中共跃州市委员会”和“跃州市人民政府”,他愣了一下,赶紧问了门卫,门卫态度颇好,说现在地市合并,市里的名称也变了。赵向军又问了莫璋扬的工作单位,门卫请他做了登记以后,便告诉他说:“这个莫处长在市委办公室,坐在一号楼,你沿着这条主路一直到底右手边就是了。”赵向军赶忙微笑着点点头,向门卫表示了谢意。


    赵向军找到莫璋扬的办公室,敲了门,听里面有人答应了,就推门进去了。正坐在那里在修改材料的莫璋扬抬头一看,看着这个西装革履,颇有气度的年轻人,愣了许久,才大声叫了出来:“向军,是你?”说罢,站起来紧紧握住赵向军的手,拉着他坐在了他座位旁的椅子上,然后赶紧把桌上的一堆材料整理了一下,给他泡了一壶茶。


    莫璋扬看着赵向军,问道:“那天的大雷雨,我们各奔东西,后来听说你逃外地去了,看你西装革履的样子,该不会是去了国外吧?”


    赵向军一笑,说:“莫老师,不是国外,还是在中国,不过,不在大陆。”


    莫璋扬看着赵向军开心地卖着关子,知道他过得不错,就说:“不要卖关子了,说说看,这么几年,你过得怎样?”


    于是,赵向军把自己在香港的情况不紧不慢地告诉了莫璋扬,莫璋扬听着频频点头,似乎对赵向军在香港的自我奋斗颇为肯定。最后,赵向军说:“哎呀,我这次回来,我们这边变化真大啊,差点连门都找不到了,我们原来的跃州市政府呢?”


    莫璋扬哈哈一笑,说:“是啊,我们这里天天有新变化,现在已经没有原来的跃州市了。前几年以来,省里考虑到原来跃州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占整个地区的60以上,许多生产原材料都要县里调配供应,地市两个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不高,所以,去年下半年经中央批准,跃州地区行署和跃州市就合并了,改称跃州市。上面的领导对这次跃州的地市合并还是比较看重的,在成立大会上,有省里领导说,从跃州的气候来说,跃州是温暖湿润之州,而从跃州人的个性来说,又是充满龙腾虎跃的朝气,希望跃州市委新的领导班子要带领生龙活虎的跃州人民闯出一条改革血路,争取走出适合跃州发展的新模式。”


    “那还有其他什么变化吗?”赵向军也想迫切知道政府和政策的一些变化情况,因为,这些对他今后开公司可能都有关联和帮助的。


    “上面地市合并后,就把原来跃州市的地域一分为二,成立了两个区,以新浦河为界,西边叫圩江区,东边的叫圩海区,归跃州市直接管理领导,跃州市还管理了临江县、海临县、安文县、平仓县、泰文县,还有……”


    “那现在革委会还在吗?”赵向军对政府机构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模式里。


    “现在的市县区机构都统一改称人民政府了,县和区下面也不再称人民公社了,改称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像你住的老地方,就是郭山街道办事处管辖。这些和你一下子说,可能有点复杂,你在这里住几天就知道了,向军,下步你还准备回来吗?”机构


    “我这次回来呢,一个是看看家里的情况,还有呢,也要找几个老朋友聊聊,帮我下步事业的情况谋划谋划。”赵向军听莫璋扬这么问,就把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莫老师,你也知道,我就和你、还有林解放两个最交心了,晚上,我想请你们两个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既叙叙旧,也请你们把大陆当前的一些政策讲给我听听。”


    莫璋扬一听赵向军提起了林解放,脸色微微一变,吞吐着说:“他现在已经不叫林解放了,改名林日新了。”


    赵向军外表豪爽,内心却是一个精细的人,他已经注意到了莫璋扬神色的变化,微微一笑:“不管名字改来改去,他照样是我们兄弟,他现在在哪里工作,我们联系他嘛。”


    莫璋扬表情尴尬,没有接口。赵向军一看,问道:“莫老师,你有什么不便吗?”


    于是,莫璋扬详细的把当年自己上了张爱武的当,让他写了信欺骗林日新回来,结果林日新被张爱武一伙关到司桥监狱劳动改造了两年多的原委说了。赵向军一听,想了一下,说:“莫老师,在那个时候,这件事,你即使对不住林日新,你也是无心之过,况且,按照我对林日新的了解,他会放下这码子事的。”


    “哎,这件事我一直内心有愧,想找小林解释一下,总是没有勇气开口,我想人生苦短,这个结如果不去解开,我心里总感到痛楚,今天,你既然能从中斡旋,那我们就一起碰个头吧。”


    “那我们怎么联系他?”


    “小林大概今年1月刚从东海大学经济系毕业,听说在圩江区政府办公室工作,我找找他们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吧。”莫璋扬很快从政府系统的通讯录中找到圩江区政府办公室的电话,于是,他拨通电话,问了几个人,问到了林日新的电话,然后,他拨通了电话,把话筒递给了赵向军。


    那边,正在撰写材料的林日新拿起了听筒,态度和气的问道:“您好,这里是圩江区政府办公室,您找哪位?”


    “小林,是你吗,我是你的向军大哥啊,还记得吗?”听筒中传来赵向军低沉的男中音。


    “啊,啊,哦,向军大哥,当然记得,当然记得,这么久,后来去你去哪里了?”听到赵向军的声音,林日新拿听筒的手有点发抖。


    “小林,先别急着问我怎样,咱们今天晚上好好聚一下,等会,我去找个地方,你现在办公室不要离开,等我的电话,晚上咱们不见不散啊。”赵向军放下了电话,然后拉着莫璋扬一起出了门。


    赵向军和莫璋扬慢慢的边走边聊,莫璋扬也说了自己的近况他说:“我呢,那天从白角坳村回来,被对方那一帮人打了一顿回家以后,看到家里因为我的离开而一地鸡毛,我便慢慢没有了什么雄心壮志,以后一直在市机关混着,原来,凌涛也曾想关心我一下,我拒绝了。我想在这里混到退休时候,给我解决个副处待遇,我就心满意足了……”


    “凌涛,他现在什么岗位?”凌涛曾经接见过赵向军,所以,赵向军就追问了。


    “他后来先是担任地委组织部长,现在是市委组织部长,红着呢,这个人还是蛮讲旧情的,不过,也有人传言他和张爱武关系暧昧,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这个张爱武就是曾经欺骗过你这个老师的张爱武吧,她现在干啥呢?”赵向军虽然不认识张爱武,但听莫璋扬说了情况以后,就对她的感觉也就不这么好了。


    “张爱武后来不知怎么搞的被调到地委组织部,三年前被保送到东海工业大学读了两年大专,她现在回来在市城建委工作,听说她读的是城建规划专业,现在被当作专业人才培养呢。”莫璋扬在市委机关,各种信息倒很灵通。


    两人一路逛到环城东路的一家叫“天松楼”的小酒楼,在二楼找了个雅间坐了下来,赵向军给林日新打了个电话。


    林日新没等到下班的时间,就匆匆往环城西路走来,他太想见见这位向军大哥了,虽然,他们在一起时间不长,但赵向军总是处处指点自己,自己周末没地方吃饭,赵向军经常拉着他到天灯巷,然后,催着李红给他做饭菜,好几次,弄的没有丝毫准备的李红手忙脚乱,都要急急忙忙的感到老远的副食品店买些东西回来现烧现做,赵向军还会倒上两碗地瓜烧一起喝。后来听说他跑到外地,不知境况如何,不过,从电话里的声音语气听过来,状态还是蛮好的,而且,今天安排在这个看似不太张扬,其实价格不菲的酒楼相聚,他的日子应该过的还可以吧。


    林日新一路走着,一路想着赵向军的情况,不一会,就到了“天松楼”,他推开雅间的门,只见里面两个人同时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