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要赶我走
    早年的姜奶奶一个人辛苦带大三个儿子。


    如今的三个儿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老大和老二各自生养了两个儿子。


    就连年纪最小的老三,也和隔壁郭家堡的女子订了婚。


    虽说小儿媳的人选不怎么称心,可姜奶奶想得开,娶媳妇是为了和儿子过日子,又不是和自己过日子。


    她喜不喜欢又有什么要紧?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弄下这辈子也就算了。


    只是觉得姜禧可怜,不如把她养到自己名下也行。


    她当初能拉扯大三个儿子,现在就能拉扯大姜禧!


    姜奶奶从饼干盒子里摸出两块冰糖,塞进姜禧嘴里,话却是对闫丽香说的:“我又没说给你。”


    闫丽香听了,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屁股也终于能安稳地坐定在凳子上。


    姜奶奶轻轻帮姜禧清洗干净小脸,心疼地问道:“奶奶知道小禧是个好孩子,能不能和奶奶说说,郭彩莲为什么说你拿她的鸡蛋?”


    胎毛稍微湿润些许的姜禧,垂下了眼睑:“今天是我的生日,她以前说过,生日要吃煮鸡蛋,我以为那是给我的。”


    说到后来,姜禧的声音越来越小。


    “姜奶奶,要是我没有拿鸡蛋,她是不是就不会生气赶我走了?”姜禧的眼睛大.大的,却没什么神采


    。


    一双眸子像小鹿一般惶恐,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哪里说得不好。


    姜奶奶听得心尖发颤:“傻孩子,奶奶喜欢你,奶奶养你。”


    她心疼地把姜禧搂在怀里,眼泪扑簌簌地往下落。


    可怜的孩子,她哪有什么生日啊,四年前的今天,郭彩莲把她捡回家,所以就把这一天定了她的生日。


    如今的郭彩莲,满腔心思都放在自己的亲生孩子身上,哪里还会记得有关姜禧的事情。


    “走,奶奶给你煮鸡蛋面条吃。”


    瞧孩子瘦的,身上连二两肉都没有,抱在怀里都觉得膈人,让人心疼极了。


    虽说闫丽香不会收养姜禧,可她还是忍不住提醒一句:“妈,不管怎么着,这是个孩子,又不是小猫小狗小羊羔,留在家里终究是个麻烦,还是等村长决定吧。我就不信,王凤莲明明已经养活了她四年,真和她一点感情都没有,说不要就不要了。”


    最后这句话,算是戳中了姜奶奶的心窝。


    不过在等村长帮忙安置之前,姜奶奶还是要带着姜禧捯饬捯饬。


    大儿媳刘芳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巴。


    针对姜奶奶把小姜禧带回家的事情,刘芳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默默帮忙烧水,找衣裳。


    姜奶奶担心家里的毛巾过于粗糙,会


    擦疼小姜禧的细皮嫩肉,特地翻找出一块干净的纱布,帮姜禧擦洗身子。


    别看姜禧成天被王凤莲指使着干各种粗活,可是她的肌肤莹白如雪,细密的绒毛和青紫色的血管清晰可见。


    坐在水盆里的姜禧,乖巧的像个瓷娃娃般任人摆弄。


    姜奶奶轻轻帮她擦着头发,忍不住问:“小禧在想什么,给奶奶说说。”


    姜禧想了一下,终究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姜奶奶,不要赶我走。”


    闻言,姜奶奶一愣。


    紧接着姜禧又道:“我有力气,会干很多活,也可以少吃点饭,求你不要赶我走,好不好?”


    一句话,把姜奶奶说得鼻子发酸。


    她虽然没有说话,却用力点了点头。


    姜禧忽然咧嘴笑了,一下子扑进姜奶奶的怀里。


    她的嘴角是上扬的,眼泪却吧嗒吧嗒地往下落,堪堪滴在姜奶奶的心尖上。


    她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更不明白,王凤莲为什么非要赶走自己。


    小姜禧觉得自己是没人愿意要的累赘,只有姜奶奶愿意领自己回家,她就是自己最亲的人!


    等姜禧清洗干净,抹了蛤蜊油,梳好小辫,再换了合体的衣裳出来时,姜家的其他人都看得傻眼了。


    以前的姜禧总是穿着宽大灰黑的衣裳,浑身上下脏


    兮兮地捡柴火。


    竟是没发现,小家伙在清洗干净之后,居然这么可人。


    她的肌肤白里透红,除了身上隐约可见的青紫痕迹,以及肿地老高的冻疮小手之外,竟是个全县都少见的小美人胚子。


    看着和年画洋娃娃一般可人的姜禧,姜奶奶更喜欢了。


    刘芳不会说话,只笑眯眯地看着姜禧。


    反倒是闫丽香咋咋呼呼地扔掉手里绣了一半的鞋垫,激动地围着姜禧转了一圈:“啧啧啧,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还没怎么打扮呢,小禧就美的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紧接着她又气呼呼地骂了一句,“欺负这么漂亮的小孩,王凤莲也下得去手!心肠这么恶毒,她们一家迟早要遭报应!”


    正说话的时候,外面忽然响起的惊雷,把屋内的几人吓了一跳。


    姜奶奶看着忽然降临的瓢泼大雨,忍不住感叹:“真是奇了,往年这个季节根本不可能打雷,更不会有这么大的雨。”


    闫丽香也说:“是啊,也不知道男人们的工作问得怎么样了。”


    姜家庄的后山处有一座小煤矿。


    据说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在开采了。


    在机会不算多的福昕县,去煤矿工作不一定是最赚钱的求财路,却是最安稳的。


    多少人脸朝黄土背朝天,活一天,


    就要在地里侍弄一天庄稼的短暂生涯里,那个年代的矿工却能享受到和机关事业单位一样的退休工资保障。


    光凭这一点,就足够令人称羡了。


    可惜进煤矿的门槛实在太高。


    除非有钱有关系,一般人休想进去。


    姜家的三兄弟,已经连续碰过两次钉子了。


    如果不是因为看到隔壁王凤莲家的男人成功入职煤矿,说不定姜家三兄弟连第三次尝试的勇气都不会有。


    很快到了太阳落山的时间。


    儿媳妇们去准备晚饭了,姜家的四个孙子,乐此不疲地围在姜禧身边争执不断。


    仔细听的时候,竟发现,他们居然在争谁才是姜禧的亲哥哥!


    到头来还是年纪最小的姜火最机灵,趁着哥哥们争执不休的时候,偷偷从兜里掏出一块冰糖递给姜禧。


    姜禧小手攥着那块糖,甜甜地喊了一声:“谢谢四哥哥。”


    其他三个小男生彻底傻眼。


    得了便宜的老四姜火,则开心地像只猴子一般上蹿下跳:“哈哈,我有妹妹了,我有亲妹妹了!”


    姜奶奶无心理会孩子们的吵闹,她在窗口眺望多次后,终于发现姜家三兄弟个个缩着脖子,冒雨急匆匆跑回来。


    一看到他们进门,姜奶奶就迫不及待地问:“怎么样了?报上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