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论隋文帝的儿子和大唐动乱 【汉昭……
    【汉昭烈帝刘备:唉!


    那就只有让卧龙多写点《出师表》了。】


    刘备无奈, 但废黜阿斗改立别的太子什么的,他也没有考虑过。


    算了, 平庸就平庸吧, 他努力多活几年,争取给阿斗留下足够丰厚的身家。


    【始皇嬴政:下一个该谁了?】


    【隋文帝杨坚:是朕?】


    也不怪杨坚不确定,前面他好似看到过晋武帝司马炎的名字, 但现在他们讨论了这么久了,却一次也没见他出来过,不知道是人没在, 还是其他什么。


    等了好一会儿, 见没人出来后, 杨坚才开始问起了问题。


    【隋文帝杨坚:朕想知道,朕的几个儿中,谁最适合继承皇位。】


    因为前面他跟皇后被杨广蒙骗的事情, 以至于杨坚现在看几个儿子都觉得不对劲, 选来选去的,也没有头绪出来。


    既然如此,那不去趁这个机会, 让后世的皇帝帮他挑一下, 他分辨不清楚如今几个儿子的真心假意,但后世的史书上都有记载,总会有蛛丝马迹露出来。


    【唐太宗李二凤:朕觉得都挺不合适的。


    历史记载隋文帝一共五个儿子, 老大太子杨勇, 虽说人是挺好学的, 但德行不行,而且骄奢淫逸,就算上位了, 朕估计也很隋炀帝杨广差不多。


    老二杨广,这个就不用朕多说了吧,前面天幕都提到过的昏庸败家皇帝。


    咱们来看看三子杨俊,因为崇敬佛教,所以想出家做和尚的皇子,但是吧,六根不净,跟他的两位哥哥一脉相承的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让他做皇帝那还是算了。


    四子杨秀和五子杨谅,前者同前几位没什么区别,后者倒是挺有胆气的,不过胆气归胆气,能力还不如杨广。


    这么看来,隋文帝的五个儿子,没一个能行的。


    不如你趁着现在还算年轻,再加把劲儿生一个小的?】


    【宋太、祖赵匡胤:说的极是!


    隋文帝的五个儿子都是和文献皇后生的嫡子,按理说文献皇后也是一代奇女子,隋文帝亦不差,怎么两人的儿子这般不成器?】


    【明成祖朱棣:也许是教导有问题?】


    【康熙玄烨:其实细说起来,隋文帝的五个儿子中也许就隋炀帝杨广的能力最强,至少人家笑到了最后,其他四个人,可是在争位的时候就出局了。】


    杨坚看着几个的评价,心里又一次的开始隐隐作痛了。


    五个儿子都不行?!


    还说什么生个小的?虽然也能行,但谁都保证生出来的就能是个好的?


    而且皇后的身子因为频繁生产,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边缘,这次要不是他派人去找了药王孙思邈,怕是支撑下去都困难,还谈何再次怀孕生子。


    难道他打下的隋朝,就只能这样白白的断送吗?


    唉!


    【唐太宗李二凤:不过儿子不行,还有孙子啊!


    那隋炀帝的嫡长子杨昭就不错,身有武力,生性谦和仁爱,比之他的父亲和几个叔叔伯伯的,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不如你争取活久一点,直接传位给孙子?】


    杨坚看着这条发言,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但随后又有些迟疑。


    杨广的嫡长子?


    现在他都把杨广给废了,他的妻妾子嗣什么的,自然也全部赶去京郊软禁起来了。


    现在搞这么一出,会不会让杨昭那孩子在心里记恨于他?


    且杨广毕竟是杨昭的亲生父亲,等他百年之后,如果杨昭真的继位了,那杨广岂不是还能享受荣华富贵?!


    不行!


    但如今他现在赐死杨广,保不齐杨昭那孩子会记恨,这倒是不好办了。


    不过明的不行,那就来暗的!


    到现在,先让人去接触接触杨昭,看看其心性如何,如果已经有了怨怼之心,哪怕再去出色都不行!


    【隋文帝杨坚:朕记下了。】


    【唐太宗李二凤:该朕了!】


    就在杨坚的发言出来的那一瞬间,李二凤便迫不及待的跟着说了话。


    这么多皇帝,个个都能力不差的,让他想想该问什么好呢?


    有了!


    【唐太宗李二凤:朕想听听整个唐朝时期,朝廷面临的所有动乱!】


    嬴政看着这位太宗皇帝的发言,嘴角勾起了一丝轻笑,真不愧是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的男人,看似平平无奇的问题,其实是打算将唐朝的所有威胁都全部先打听清楚,然后再来一一解决!


    【宋太、祖赵匡胤:终于轮到朕解答了!


    等等朕!


    朕让人去把唐朝的史书找出来,对着说要准确一点。】


    【唐太宗李二凤:不急。】


    【始皇嬴政:这么看,好似就朕的问题问的挺随意的。


    这个有第二轮吗?】


    【隋文帝杨坚:时间挺晚了,朕的奏折还没看完,要不等明日?】


    【明成祖朱棣:哈哈……朕有儿子帮忙看奏折!】


    朱棣的话,如一把刀一般直直的插进了杨坚的胸膛,有儿子了不起啊!


    他也有!


    确实挺了不起的,人家儿子是盛世之君,他的儿子是亡国之君,这对比不要太明显。


    【宋太、祖赵匡胤:来了!


    咱们就从唐太宗皇帝继位之后开始说起,前面的“玄武门之变”就没必要说了。


    首先第一件事是“渭水之盟”,在唐太宗登基第一年,突厥可汗求和,两人所签订的盟约。


    第二件事是“白江口之战”,发生于公元663年八月,是唐朝跟倭国发生的一次激烈海战,唐朝用少于倭国的兵力和船只将倭国水军打败。


    第三件事是“武周代唐”,在公元690年,则天女帝武曌废黜了儿子,自己登基称帝。


    第四件事是“神龙政变”,由唐中宗李显联合宰相张柬之还有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在神龙元年逼迫则天女帝武曌退位,从而复辟唐朝而发动的兵变。


    第五件事是“唐隆政变”,在公元710年,当时的唐玄宗和太平公主联手在长安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灭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其结果就是刚继位一个月不到的李重茂退位给唐睿宗李旦。


    第六件事是“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李隆基和唐代宗李豫的时候,长达八年之久,因为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背叛而发生在唐朝内部的政治斗争,这场内战,使得唐朝损失了大约几百万户的人口,国力锐减,也是由此开始,唐朝开始走向衰败。


    史书记载,“安史之乱”中,睢阳城中三万百姓被蒸煮吃掉。


    “安史之乱”可谓是唐朝历史中,最为残忍又绝望的动乱!


    第七件事是“泾原兵变”,也可以叫做“奉天之难”,是公元783年唐德宗李适在位时期发生的,因为“安史之乱”平定之后,节度使权力太过巨大,且更是世袭相传,所以朝廷决定削藩,但遭到了剧烈的抵抗,从而泾原镇兵变,随后唐朝都城长安被攻破,唐德宗李适仓皇出逃至奉天,使得唐朝至此之后威严扫地。


    朕就说这么多,剩下的后面人补充。】


    【明仁宗朱高炽:咳!


    还有发生在公元624年的五陇阪之战,公元639年的定襄之战,公元640年的阴山之战,公元651年的庭州之战,公元657年的唐灭西突厥之战等。


    公元666年到668年的唐灭高丽之战,以及公元710年发生的韦后乱政。


    公元751年发生的怛(da)罗斯之战。


    公元835年的甘露之变。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兵,唐末的农民起义正是开始,880黄巢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至此唐朝灭亡!】②


    李二凤看着那一长串的字,放在身侧的手忍不住捏紧。


    这么多的动乱中,唯有前面天幕就提过的“安史之乱”让他心绪难平。


    哪怕前面已经听说过了,这次再次听见,李二凤还是忍不住呼吸都沉重了几分。


    还是李隆基!


    为什么人就不可以要么做个睿智的皇帝,要么做个昏庸皇帝,这样前半生睿智后半生昏庸的,真的让人心里越发的难受,比之纯粹的昏庸皇帝都还要难受!


    【唐太宗李二凤:记下了!


    多谢诸位!】


    李二凤觉得自己要缓缓,所以在说了这句话后,他整个人就垮下了身子,眼睛也是虚虚的盯着某一处出神。


    【则天女帝武曌:是不是该朕了?】


    【唐高宗李治:皇后,朕还在前面。】


    久没有说话的李治,在武曌出来后,也跟着出来了。


    前面他没有参与那些问题,就是因为不想面对还没驾崩的父皇和已经登基的皇后。


    前者他羞愧面对,后者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武曌听着这个久违的称呼,眼神不由得有些出神。


    皇后啊!


    多久没人这样喊过她了?


    大约是很久了,她记忆中的高宗皇帝都有些模糊了。


    不过这个跟她处在不同时间线的高宗皇帝,难得让武曌起了那么一丝丝的兴趣。


    不过她也没有贸然搭话,她不想因为自己从而影响到另一个时间线里面的武曌!


    对于则天女帝和太宗、高宗两位皇帝的纠葛,其实大家都挺看得开的,毕竟都是做皇帝的人,虽然可能心里还是挺好奇的,但至少大家并不会大刺啦啦的问出来。


    【汉武帝刘彻:咳!


    快点开始,朕还有好多奏折没看!你们都有儿子,朕可只有自己。】


    【汉光武帝刘秀:不知老祖宗今年贵庚?】


    刘彻被刘秀的话问的差点控制不住仪态,叫什么老祖宗,他还没到而立之年呢,平白无故让人觉得他是快入土的人了。


    【汉武帝刘彻:朕一个青年才俊,你叫朕老祖宗?!】


    【始皇嬴政:咳!


    他这么叫也没错啊,你不就是他的祖宗吗。】


    【汉昭烈帝刘备:那我是不是两位都要叫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