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铅版印刷
    《崇祯重振大明》全本免费阅读

    京报专刊的热卖,在京城引起热议。

    甚至有官员上疏,认为京报胡乱刊登科举内容、扰乱举子心思,应该予以查处,禁止京报贩卖。

    但是他显然忘记了,京报刊登科举内容并不是第一次。以前的科举榜单出来后,京报就会抄录,向关注的人贩卖。以至于“京报连登黄甲”六个字,变成恭贺科举中试的固定词语。

    这么多年都没有查禁,现在更不可能了。朱由检对此根本没有理会,而是高兴地召见工部官员和文思院匠官,对他们进行赏赐:

    “京报专刊印刷得这样好,尔等功不可没。”

    “当按此前所说,予以相应赏赐。”

    之前朱由检承诺过,对解决纸型的工匠予以百户赏赐。

    这次印刷虽然不是用的纸型,而是用蜡版翻铸铅版印刷,相比纸型翻铸的成本还有点高。

    但是朱由检仍然很高兴,对提出这个想法、并解决相关工艺的工匠吕祥,予以百户赏赐。鼓励他再接再砺、再立新功,把印刷质量提高、成本再降低一个层次。

    吕祥得到封赏,心情极为激动。

    他是匠户出身,给自己改了现在这个名字,就是仰慕国初的工匠蒯祥,想和蒯鲁班一样建立功业、在朝廷当上大官。

    只是现在这个年代,匠户想当大官,同样要考科举。吕祥对八股文章不精通,天赋全在手艺上,当然不可能考上。

    几十年下来,也只当上了文思院副使、属于级别最低的从九品官员。

    这让他时常感叹,自己时运不济,没有生在国初,不能像蒯祥一样当上工部左侍郎、食一品俸。

    直到当今皇帝登极、设立少府寺后,吕祥的心中才重燃火焰,看到了当大官的机会。

    按照皇帝的说法,少府寺的官职,匠官出身都能担任。现在被工部官员兼着,只是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如果他能在匠官中脱颖而出,一定会快速升迁,甚至在将来成为少府寺卿、兼任工部右侍郎。

    所以,吕祥在少府寺设立的第一时间,就想办法进入了文思院印刷研究所,想要解决纸型,获得百户封赏。

    只是纸型这个名词,皇帝只提出了一个概念,对于如何实现,根本没有人知道。一众文思院匠官忙活许久,都没能发明出来。

    反而是雕版蜡版混合印刷术,被一些匠官很快解决。他们用木质雕版印制蜡版,用于小报印刷。

    这个技术,已经在一些小报上试用,只是因为木质雕版的雕刻速度慢,消息传播不及时,没能取代现有的蜡版雕刻技术。

    但是吕祥在看到后,却受到他们启发,放弃了一直没解决的纸型,以雕刻出来的蜡版,翻铸铅版印刷——

    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以蜡版为底版,用翻铸出来的铅质雕版印刷。

    这个技术,被称为蜡版翻铸铅版印刷,虽然还是属于雕版印刷术,却比以前要快多了——

    在蜡上雕刻字迹,要比在木材上雕刻更快。之前的《京报》等小报,便是用这种方法快速印刷。

    不过蜡版容易损坏、字迹也不清晰,通常印制几百份后也就废了,需要再次雕刻。

    铅版则没有这个问题,用金属铅制作的雕版,印刷几千份、几万份甚至更多,都不会出现损坏。能用一幅雕版,完成大批量印刷。

    这个技术出现后,很快被工部尚书兼少府寺卿薛凤翔当成一大功绩,向皇帝献了上去。

    朱由检知道之后,立刻下旨检验。这次印制《京报》专刊,便是市场化测试。

    结果是印刷质量能被士人接受,雕刻翻铸的速度,和之前采用的蜡版印刷相差无几。成本虽然因为翻铸铅版高了一些,但是在大批量印刷摊薄后,反而比只能印制几百份的蜡版更低。

    在朱由检看来,这种技术已经很适合报纸刊物印刷,能够帮自己引导舆论。

    所以他高兴之下,直接把百户封赏给了吕祥,又下令道:

    “文思院的级别,仿翰林院提升为正五品,暂由少府寺卿亲掌。